02.29 测血糖,静脉血与手指血为何不一致,第一滴血能用于自测血糖吗?

老刘上个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最近他买了血糖仪,打算平时在家中监测血糖,免得常去医院既麻烦又不安全。后来他做了对比,结果发现,在家所测的手指血血糖与到医院抽静脉血血糖,两者不一致,感到不可理解。

测血糖,静脉血与手指血为何不一致,第一滴血能用于自测血糖吗?

一、在家测的血糖为什么和在医院测的血糖不一样?

医生从患者手指尖或耳垂采集的血是末梢血,采血量比较少,操作较简单,无菌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但方便、快捷,常用于血常规、血型、快速血糖检测。静脉血则是从上肢静脉(俗称胳膊肘血管)采集的血,通常用来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化验项目。

当下,许多糖尿病患者都自购有血糖仪。他们最关心的是血糖仪测得的末梢血血糖和静脉血血糖是否一致。一般而言,空腹时末梢血中的毛细血管血糖与静脉血差不多,餐后2小时毛细血管血糖略高于静脉血血糖。这是因为血液是从毛细血管流到静脉的,在到达静脉之前,身体利用了一部分糖分,结果就使静脉血血糖比末梢血糖低了。

测血糖,静脉血与手指血为何不一致,第一滴血能用于自测血糖吗?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静脉血采用的是血浆或血清,不包括血细胞。而手指所采的是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且血细胞中糖分比血浆或血清低,这又使手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血糖。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两者都测得准确,静脉血血糖和手指血血糖应该是一致的。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血糖仪既有国产的,又有进口的,可谓是种类繁多,型号不一,良莠不齐。加上试纸质量差异、操作熟练程度差别,因此,所测得的手指血血糖与静脉血血糖就有所差别,也就不足为怪了。

目前医学界主张:诊断糖尿病应该依据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而不应以手指末梢血的血糖代替静脉血血糖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但用作血糖监测的指标,血糖仪或血糖试纸的准确度已足够。

测血糖,静脉血与手指血为何不一致,第一滴血能用于自测血糖吗?

二、测血糖用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血?

关于测血糖,老刘向认识的几位糖友取经,结果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有人说测血糖时扎出来的第一滴血测不准,需要丢弃,用第二滴血来测;有人却说没有这回事。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自测血糖,为什么大家会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大家接受的健康教育是不同的,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各临床指南中对自我血糖监测的规范化操作,尤其是使用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血尚未统一。

自测血糖第一滴血可以用吗?可以,但应使用洗手后或75%的酒精消毒待干后的第一滴血。不洗手的情况下应避免接触含糖物质或受压力,应该使用第二滴血。

举个例子,某位患者,平时餐后血糖都在10mmol/L(毫摩尔/升)左右,突然有一天测血糖高到了20mmol/L,怎么也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来医院找医生。医生问她吃什么东西了?她想了想,就刚刚吃了块点心。问洗手了吗?她说没有洗。所以,这时候测出的血糖肯定是不能反映她平常血糖水平的。

测血糖,静脉血与手指血为何不一致,第一滴血能用于自测血糖吗?

三、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测出数值区别大吗?

研究表明,血糖处于10~20mmol/L时,第一滴血和第二滴血与静脉血糖值无明显差别,而当血糖值较低和较高时,结果会出现偏差。在血糖值不太高的情况下,第二滴血测定值更为可信。两次测血糖数值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

在临床上遇见过这样的患者,护士测过血糖了,还要用自己的血糖仪测一下,或者是两只手都测,结果数值不一致。要么怀疑血糖仪不准,要么担心自己的病情。

我们知道测量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且血糖仪的种类五花八门,每个血糖仪都有自己的误差范围,应以所使用的血糖仪为准。血糖监测不仅受血糖仪影响,试纸贮存是否良好、有无受潮,是否在有效期内,也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

测血糖,静脉血与手指血为何不一致,第一滴血能用于自测血糖吗?

四、测血糖时扎针后未出血,可以局部挤压吗?

不可以。有的患者扎针后未出血,或血出得太少,不想再扎第二针,就在局部使劲挤压,结果发现测出的血糖反而比以前低。这是因为挤出的不仅是血液,还有组织液,组织液将血液稀释,测出的血糖就比平时低了,这肯定是不准确的。

五、测血糖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

应该是选择在指尖两侧皮肤较薄处采血。此处血管丰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采血时不仅不痛且出血充分,不会因出血量的不足影响测定结果。采血前可先将手臂下垂10~15秒,使指尖充血。扎针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至指前端三分之一处,让血慢慢溢出即可。

测血糖,静脉血与手指血为何不一致,第一滴血能用于自测血糖吗?

综上所述,为保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应该选择正规血糖仪,保存良好在有效期内的试纸。测血糖时,应洗净双手,手臂下垂10秒,酒精消毒待干,选择指尖两侧,扎针后轻推手指两侧,取第一滴血测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