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學生成績是家長的責任還是老師的責任?孩子成績差應該怎麼辦?

Malijuan


一個孩子的學習,跟孩子自身、老師、家長還有周邊環境都有關係。

理由如下:

1、一個家庭裡面的兩個孩子,可能學習成績分別很大。說明孩子自身的資質對學習成績有很大影響。

2、同樣的一個班級,老師一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成績也是呈正態分佈的,說明老師無法幫助所有學生都取得好成績。記得大學的時候有一位老師說:衡量一份試題的好壞,是看最終的成績是否呈正態分佈。

3、如果家庭教育做得好,孩子的成績一般都會比較好。父母對孩子的成績有很大的作用!父母教育孩子更容易出效果!這似乎和第一點矛盾,差別在於:同樣的父母可能會用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普遍來說,大部分家長會不斷地獎勵成績好的那一個,而貶低成績差的那一個,結果就是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


4、孩子深處的環境同樣對學習有影響。特別是同學的影響不可忽視!到了10歲之後,就要注意孩子的同伴是否適合孩子的發展,家長應該儘可能地引導孩子選擇合適的夥伴。

綜合來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不可以簡單地認為誰該付責任。作為家長來說,可能在早期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孩子在早期就打下了未來學習的基礎,這跟家庭教育關係很大。


老師之間的教學水平確實存在差異,所以才有家長主動給孩子擇校的行為。這其實就是在調整變量,但是光調整學校還不足以讓孩子學習變好。家長還需要重視家庭教育,讓孩子自身變得更強大。

如果孩子成績差,那麼就審視上面說的幾個方面,積極做出調整。變化是緩慢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就能有可喜的變化。補課能夠讓孩子的成績短期內有提升,但是如果想孩子的學習有持續性,那麼必須在多個方面做出改變。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覺得小學生的成績差,原因是多方面的,絕不能一概而論說是誰的原因。


首先,我覺得應該瞭解一下學生本人的原因。


畢竟是小學生,他年紀還小,很多事情他做不好。比如,他坐不住,坐凳子上不到十分鐘,就開始左右扭動,想離開凳子去玩。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加以督促,不然孩子就養不成專心致志的好習慣,會為他將來的學習,埋下不少隱患。

比如,我們曾經有個鄰居,那孩子就是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父母就疏於管理,覺得他長大以後自然會好的。於是,孩子就是做作業半小時,也要喝水幾次,上廁所幾次,甚至再看電視幾次。


試想,長期這樣下來的孩子,他的成績能好到哪裡去?


第二,家長要起到監督,管控的作用。


作為小學生,他在家的時間還是比較多的。在家時間,父母就應該做好各種行為習慣的把控,而不是放任自流。

還是鄰居家那孩子,他每天要被母親叫喚十多次。




早上起來,他就瘋玩一頓,沒有母親喊,他是不會回家吃早飯的。午飯,晚飯,做作業,洗澡,睡覺……


幾乎的事情都要母親一遍遍扯開喉嚨喊,我們聽多了都煩,更別說孩子本身,這樣就很容易養成孩子逆反心理。

據說這孩子,讀高三了,還跑去網吧通宵上網,你說他能考個好大學嗎?


最後,老師的課堂監督一樣少不了。


我相信,幾乎每個老師都是對孩子嚴格要求的,從坐姿到拿筆姿勢,甚至做作業時間的長短等等,老師都會一一進行矯正,督促。




所以我們才說,嚴師出高徒。但如果孩子實在不聽話,不把老師的教誨當回事,這孩子慢慢地就跟不上其他同學了,久而久之,他就成績差了。


總之,我個人認為,在小學階段一個孩子的成績差,主要原因是父母和孩子本人,老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西瓜甜甜啦


兩個問題,一個是責任歸屬,一個是怎麼辦。

首先,要搞清楚,學生成績差的定義。憑什麼說學生成績差?

我姑娘馬上上二年級了,整個一年級下來,按照教育局統一標準,整個學校的孩子全部達標。還有我們當年,全部同學,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沒有畢不了業的。你說誰成績差?

所以所謂的成績差,是有比較的。你我他。不進則退,不是好就是差。尤其是高中大學,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擇優錄取。

那麼是誰的責任也就一目瞭然。如果學生連一加一都不會,那麼顯然是老師的責任。如果你去跟某個同學去比奧林匹克競賽,那麼先去了解一下人家的父母付出了什麼。

第二,怎麼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家庭的環境養成。再就是有良好的家庭學習資源。自願去學跟被動去學,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回家以後,家長們,把手機收起來吧,把電視關掉吧,把電腦也關閉吧。陪孩子一起讀讀書,畫個畫,出去運動一下,這對培養孩子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2007紅太陽


但是對於責任,請不要亂用這個詞。小學生的教育才是家長,老師的責任。

小學生的成績,並不能夠代表一切。我曾經見過小學成績好的,現在卻不一定能夠考上好大學。當然,也有從小就一直好到大學的。

小學生的成績,只能和三個方面有關,這三個方面互相聯繫著——學生本身,家長,老師。學生本身是最為關鍵的。家長和老師都是要去影響學生的各個習慣,慢慢的塑造孩子的性格。以此來提高孩子的成績和各個方面的能力。

成績差,我的建議是:

1、請適當的關心下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的題目的時候,先讓他思考一下。如果他做出來了,請給予他一些獎勵——一個吻,一個擁抱,一些小零食和讚美的話語。

2、你對你的孩子說:“我能不能夠讓你教教我你們今天所學的東西呢?”這樣會引起孩子強烈的好奇感,就會有了興奮,有了動力去學習。

3、在孩子實在是不想學習的時候,不必要強迫他,不如在外面先娛樂鍛鍊一下。可能有的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可能不是他資質不好,而是實在對學習提不上興趣。

希望對你和你的孩子有用。對了,請不要完全以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謝謝。


青少年健康


影響小學生成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教師因素,個人因素等等。所以孩子的成績差不能簡單地歸結於某方的責任。那麼孩子的成績差該怎麼辦呢?

一、配合是關鍵

孩子的成績優秀,是多方努力配合結果;但是隻要某一方配合不到位,就有可能直接導致孩子成績差。一般而言,家長、教師、孩子三者之間是決定成績優、差的重要因素。

1、家長的督促

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簡單地說,就是監督孩子的行為,如學習行為,道德行為等;保護孩子的健康、生命。家長的主要職就是“育”和“督”。所以孩子的學習,必須要得到家長的督促、配合,才能較好完成孩子的學習任務。

2、教師的教法

教師的工作對象就是學生,主要職責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教師是學生的主導者,所以教師在教學上要重視“導”,而不是給學生“灌”,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材施教是關鍵。只有這樣,才會有“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

3、孩子的配合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任何外因都要通過主體的積極配合,才會發揮其作用。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或學習的方法,都要通學生主體接受、消化才有成效,否則都是瞎忙!


二、從興趣入手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最好老師”,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孩子學習的動力就是喜歡,就是感興趣。例如語文,給孩子講故事,聽故事,就是較好的方法之一;數學,做數字遊戲、數學智力題等能較好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從基礎開始

導致孩子成績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礎知識不過關。例如小學語文,就要從字詞開始學習,會讀寫三千個常有漢字,積累一些常用的詞語等;小學數學,就要從最基本的計算或概念開始學習。


四、要持之以恆

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家長要有耐心,敢於花時間和精力,持之以恆地督促、引導。孩子的學習效果才會逐步顯現出來。


煙竹塘風情


我們先來說一些現在小學班裡的情況,雖然我不知道你家孩子班裡有多人,但是我感覺最近學生數量在增大,但是學校的數量幾乎不變,也就是說,你的孩子班級裡面至少有60多人,這樣的話,你感覺老師會對你的孩子高看一眼嗎?老師是不是很平常的去對待你的孩子,或者說很平常的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那我們現在就來想一想,為啥在小學自家的孩子成績就會有較大的差距。

第一:家庭因素

這個是最主要的因素,父母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程度,有的家長就關注成績出來的時候自己的孩子考得好,還是不好,這個不叫關注,所謂關注應該是平時是否注意到孩子的學習習慣,能不能獨立主動的完成老師的作業,現在有的學生很“聰明”的,當他發現父母對於作業只看完成情況,不看對錯的話,他可以寫的滿滿的,一題都不對。所以家長要在平時下功夫,而不是在成績出來的時候生氣發火。

第二:教育孩子尊重老師

老師是一個良心職業,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如果想讓老師在平時照顧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尊重老師,舉個例子,成績出來之後,老師批評了幾個成績不好的 學生,晚上其中的一個家長在群裡問老師為什麼批評自己的孩子,老師大概說是為了孩子,但是這個家長就是不同意,說明天去學校找校長,嚇的別人家長都說話,這個時候有一個家長說:老師,我的孩子考了95分,雖然不少,但是我不滿意,希望老師下次嚴厲批評,接著下面好多家長都說了同樣的話,第一個家長就一直沒有說話了,我想老師也許永遠不會管第一個家長的孩子了,而老師一定對第二個孩子心存感激,以後的教學中也會對他的孩子另眼相看。

所以孩子的成績不好,最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輕易的去怪罪老師。


淡水邊的混沌煙火


編首語:成績是學生的命根,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它繫著家長和老師的心,成績的好壞關係著孩子的升學考試,關係著老師的獎勵性工資,它對教師評職稱,做課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一班級裡,同一個老師,有的孩子成績格外突出,有的孩子成績平平,甚至排在班裡的倒數。誠然,沒有哪一位老師希望自己所帶的班級成績年年倒數第一,他們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挑燈批改作業,認真備課,沒日沒夜地研究教材。就是為了把課上好,把教學成績提高。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的性格個性差異,他們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因人而異。成績的好壞還因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教師性格個性的影響等等。

可期末考試成績公佈後,學生考不理想的家長開始犯難了,很多不明家長把孩子成績差歸結於教師。

他們認為:成績差因為老師!

我把孩子交到學校,孩子早上七點到校,學校負責管理和教育,跟其它同齡人一樣,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知識點,我孩子也在,課後孩子都能及時完成作業,可在期末考試中,其它孩子都考好了,自己的孩子卻考不好,證明老師有私心,課後花時間給別的孩子補課,忽略我孩子。

他們認為:成績差因為老師!

很多孩子七點到學校,有的孩子到校比較早,而老師為什麼七點半甚至接近八點鐘才到學校,我的孩子有遇到不懂的地方,向老師諮詢,卻找不到老師,孩子的問題得不到應有的解決,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績。這點是老師嚴重失職,沒有責任心。

他們認為:成績差因為老師!

其它班老師年輕有激情,喜歡跟孩子打成一片,有膽識,有想法,有創意。本班的老師是些快要退休的老教師,教學沒有創新,中規中矩,老古板,不能融入學生集體,獨斷專行,嚴重影響孩子的心情,從而影響孩子的成績。



有網友表示家長的行為屬於嚴重的雞蛋裡挑骨頭,這些家長應該明白:

1,同樣是老師,教同樣的知識,有的孩子家長能夠課後輔導自己的孩子,而成績差的孩子家長課後是否檢查孩子作業?是否瞭解孩子出錯的原因,和成績差的原因?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職責別人。

2,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有怎樣的家長就會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孩子家長遇到問題一味地職責別人,其孩子在考試失利時也不會從自身找原因,總把矛頭指向別處,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一個班級裡,四五十幾個學生,每個班級都有幾個成績非常差的孩子。老師站在講臺上授課,必須先服從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展開教育,所以成績很差的孩子,應從以下幾方面輔導:

1,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徵,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對孩子身邊的小朋友也要有所瞭解,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轉變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想法。

2,找出孩子成績差的原因,馬虎粗心?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思維跟不上?計算能力欠缺?找出原因,及時對症下藥,必要時陪同孩子學習,輔導孩子功課。

3,跟老師多溝通,家校互動,家校聯合,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環境。


總之,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善於從孩子身上找優點,並以此為切入點,鼓勵孩子熱愛學習,努力學習,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胡說評教育


小學生成績是家長的責任,還是老師的責任?孩子成績差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其實孩子的分數主要和孩子本人有關。同一個班裡老師一樣的教,有的孩子當時就吸收和消化了,有的孩子需要課後反覆加強和鞏固,一樣的撒播種子,花期有早有晚。

孩子的學習成績,主要是和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這三方面有重要的關係。

對於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的職責在於家長,老師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講解,低年級是有效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好時期,只有習慣培養好了在方法上可能更加取勝這個優勢在越高年級裡越突顯。

家長主要有這幾種類型:

1.“先知先覺”型:這類家長目標明確,有自己的一套培養方式,前期做過很多工作,比如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注重孩子上課聽講的重要性。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並且培養孩子在學習習慣的養成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孩子取得好成績水到渠成。

2.“亡羊補牢”型:這類家長可能前期沒有上一類家長做的工作,多孩子在老師傳授知識的時候不能完全的消化,家長及時發現,及時想辦法補救,這類孩子也還是可能有一定的好成績,但是這種學習就相對比較被動,孩子越在高年級學習越發吃力,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取得好成績的根本。

3.“放任自由”型:這類家長對孩子關注比較少,孩子的學習習慣也沒有養成,對孩子監督和督促,都不是十分的及時,沒有陪伴的過程。對孩子的關注和經歷也投入比較少。一旦發現孩子學習一落千丈的時候,可能已經為時已晚。

對於家長來說愛就是陪伴,必須得在孩子身上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基礎上,有能力的把握孩子的成長方向,注重學習教育的理念,使孩子往正確的路上指引。及時的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學任務使孩子能有更健全的成長和發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對於老師的職責和家長的區分,我在前面的問答中有回答。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之前我的回答。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討論和交流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


包頭初中數學輔導


小學生的成績是小孩子的事情,孩子負主要責任,家長和老師負次要責任。

為什麼要小學生來承擔這樣的責任呢?

小學生成績好說明孩子努力,把自己的責任勇敢的承擔起來了,我們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時候,孩子就會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歸因。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用心地引導孩子成長,要引導孩子感恩家長、感恩老師,讓孩子有一顆感恩之心,心中有他人之心。

但是,如果孩子成績考差了,就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挫折,在挫折中勇敢站起來,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

如果我們在此時此刻,去分析是家長的責任還是老師的責任,即使我們不告訴孩子,他們也會從我們的日常舉動中分析出來是家長的不是還是老師的不是。這實際是在給孩子傳遞一種推卸責任的意識,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是無法獨當一面的。

所以孩子考差了,我們就要引導孩子自己去承擔責任,而不是去怪罪家長或老師。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會正確的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孩子成績差應該怎麼辦?

孩子成績差,原因會有多方面的,我們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一,孩子成績差,主要是因為孩子缺乏學習的心態,沒有足夠的學習動力。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有趣好玩的東西所吸引,這一點我們成人也是一樣的,喜歡對著手機屏幕看大半天。因此,孩子們的注意力就關注到好玩的事情上,對學習就不感興趣了。這種情形下,我們家長就要嚴格地控制孩子的學習與玩耍的時間安排,並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觀看電視等。

比如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和孩子儘量不打開任何的電子設備,保持一種安靜地學習環境,讓孩子集中精力完成作業。同時,排除各種做作業做一會吃點零食、上個廁所、喝口水之類的事情,一律在作業前完成,做作業時完全就是做作業的狀態。

孩子使用手機、觀看電視必須要有時間限制,保護孩子的視力不受傷害,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時間要控制好。

第二,孩子成績差,可能是沒有掌握基礎的知識。

知識沒有掌握,就要引導孩子去把基礎的內容背下來,並嘗試去引導孩子理解。如果家長做不了這樣的事情,可以請老師幫忙引導,但我認為最好的方法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去弄明白。低年級的孩子家長多輔助,高年級的孩子更多還是要靠自己。

在這裡,我們推薦一下語文和數學的學習方法,希望家長能讓孩子好好利用,幫助孩子真正把基礎知識搞紮實。

1、語文要抓閱讀和寫作。

閱讀就是要讀大量的書,大量的文章。因為閱讀,孩子能讓大腦思維產生新的聯接,讀一本書,孩子就聰明一些;讀一頁書,孩子就聰明一點……閱讀是讓孩子變聰明的最簡單、最核心的方法。所以,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寫作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是訓練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是思維輸出能力的體現。針對於寫作,我們要求圍繞孩子自己來寫,就是什麼東西都圍繞自己寫,不要去編排什麼不熟悉的內容,就是要想到什麼寫什麼,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

2、數學的學習中,一是強調計算,二是強調解題的能力。

計算就是要快速、準確,這個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每天堅持訓練一定的口算題目,快速完成。我們可以與孩子進行比賽,故意的讓孩子在比賽中獲勝,讓孩子對計算題目的訓練產生深厚的喜悅感,對計算不再恐懼和害怕,然後再慢慢地提升孩子的計算能力。

解題最核心的是弄清楚解題的步驟、程序,在計算能力的基礎上,步驟做對了,題目基本上就做正確了。解題我們可以按照以下五個步驟來進行

  • 1、分析題目條件,將相關條件用畫圖的方式展現出來。

  • 2、根據圖畫所表現出來的關係,分析出題目的數量關係式,寫下來。

  • 3、將相關的數字代入數量關係式,並進行計算。

  • 4、檢驗核算題目的思維分析、計算是否正確。

  • 5、將自己的分析思維,講出來給家人聽一聽。

在整個過程中,最基礎的是前面4步,而讓孩子提升學習能力的是最後一步講自己的解題思維。只要孩子敢於講解自己的思考過程,孩子的思維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快速地進行深入地思考。通過這種講解的方式,促進孩子的深度學習。這種方法就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在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被稱為學習金字塔中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通過以上語文和數學的學習方法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會得到大大的提升,對基礎的知識掌握也會非常紮實。

第三,可以適當的激勵孩子,讓孩子在責任的基礎上,對學習獲得進步的喜悅感。

賞罰分明,孩子才會覺得合理。孩子在成績上取得了進步,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大的獎勵,這一點要讓孩子在精神上認識到。同時,我們也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讓孩子看到自己進步所帶來的實質的收穫,增強對學習的價值認識。

獎勵需要注意,不是物質獎勵越多越好,而是以精神獎勵為主,適當的物質獎勵為輔,家長要弄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才能讓孩子自覺、自動地去學習。如果物質獎勵為主,孩子的慾望很容易被培養起來,更容易與其他人進行攀比,慾望的放大對孩子成長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

結束語

孩子的成績歸因主要還是在孩子的身上,這是培養孩子責任意識最有效的方法。把恩情記掛到家長和老師身上,是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心中有他人之心,內心寬廣。但把成績變差,歸因到老師或家長的身上,那就是忽略了孩子這個主體,讓孩子學會去怪罪他人,把責任都推卸的不負責的態度,不僅不知感恩,還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童教雷鳴,專注於6-16歲孩子的潛能開發和學習能力提升,科學分析教育問題,做簡單的事,堅持做,歡迎關注!

童教雷鳴


首先小學生成績差我覺得家長、老師和學校都有責任,如果非得論責任大小,我絕對家長的大於老師的大於學校的。

一個班幾十個人,有好有壞,小學生的學習沒有那麼高深,如果大部分都很好,有個別的是差的,那你就要思考是不是你平時對孩子太過放縱等等。如果一個班的成績都很差,這可能老師要出來說一說原因了,如果整個學校都很差,可能就是學校管理的問題了。

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我們要辯證的去看,比較責任問題其實真的沒什麼意思。

下面再來說說怎麼辦,其實我主要說說家長需要做的吧,因為這個問題應該是家長問的。

作為家長,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幫助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監督並陪伴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相信能做到這兩點,成績的提高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