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啥《封神演義》裡面那麼多闡教神仙去釋教了?

夏西涼xxl




封神大戰後,闡教眾多門人前往西方教,包括副教主燃燈道人以及十二金仙中的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懼留孫。

想當初昊天上帝命十二仙首稱臣,元始天尊都不樂意,採用移花接木之計,才保住闡教的實力。為什麼封神大戰結束後,元始天尊願意放行門人轉投西方教?這和鴻鈞老祖調整天地間的格局有關。


眾所周知,鴻鈞老祖作為封神世界中唯一一個無極混元大羅金仙級別的大神,在東方仙界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而西方仙界並不歸東方仙界管轄。但封神大戰中西方二教主卻在東方仙界收攏了幾千截教弟子,實力大增。這令鴻鈞老祖深感擔憂。

鴻鈞老祖最看重的是天道平衡,所以當截教形成“萬仙來朝”盛況時,即使通天教主是他最疼愛的弟子,他仍支持元始天尊等人對截教進行殺戮。但接下來西方教的興盛乃趨勢所逼,為了避免再進行一場殺戮,他決定採用滲透手段。

於是他暗中授意元始天尊,讓他門下燃燈道人等眾仙轉投西方教;又令老子帶著多寶道人入關,化胡為佛。後來,這些闡、截教門人把持著佛教的絕對統治權,如燃燈古佛、如來佛祖等,鴻鈞老祖之滲透策略完美達成。


堅持原創,我是菸斗的傳說,歡迎交流關注。


菸斗的傳說


盤古開天地後,應有三教應運而生,分別是闡教、截教,以及後面的佛教。闡教實為元始天尊門下,有十二門人,後面說的轉入釋教,也正是其中幾人。截教實為通天教主(通寶道人)門下,因秉承有教無類,此教多為妖精怪靈。盤古開天還在後,原有鴻鈞立在前,鴻鈞為一代神仙,三清等為二代神仙,正所謂一氣化三清,所有教派原本意義上追求的都是天道真理。《封神演義》中,闡教跟截教必然有一劫難,兩教門人相互廝殺,只為後面封神做鋪墊,據說神人多有三災九難,正是這個緣由,兩教門人後轉為仙或佛,也就是第三代神仙。仙人入主東方九霄神庭即三十三天外,佛門駐紮西方極樂淨土。闡教跟截教門人,實為打工仔,領導換了一批,他們必然要重新選擇道路,至於跟誰更有前途,傳說已經給予答案。題中說道,為何闡教門人,多入釋教,其實不然,可以說一半一半。舉個例子,闡教中普賢真人,後為普賢菩薩,但太乙門下哪吒,卻為天庭中人。選擇不同,派別不同,但都是中華傳說中的神或仙,佛道不分家,都是天道中人。以上為本人主觀分析,如有不同意見,可以探討下,謝謝採納!


尋塵詩集


《封神演義》中各路神仙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共有天地人三才,道孺釋三門,六界眾生,還有不在五行之中,陰陽之外,非鱗非羽非毛昆之輩,不過所爭得都是各門的氣運,也就是長遠的發展,設立天庭,維護世間秩序。由創世鴻鈞老祖和門下弟子三清掌門,西方教(耶穌),佛教(釋迦摩尼創立,也稱釋門),蝸皇女媧,人皇伏羲,妖皇鯤鵬等人討論各仙門哪些人上榜,藉助人間朝代更迭而發動的一次封神大戰。

在以截教和闡教相爭(太上老君只有一一徒,老子的無為而治,所以沒有參加爭奪)中,西方教和佛門乘虛而入,希望傳道入中土,遍收門徒,廣傳教義。這時候截教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為自己的計劃百般算計,無暇顧及其他,給了佛門鑽空子的機會,因為他們正需要有人作為佛門的代理人。截教在封神大戰中門人被殺或者被擄掠殆盡,孔宣真人也是這時候被釋門擄走的,成了佛門的護法明王。闡教門下十二金仙,因封神大戰中與佛門結交,佛門恰到好處的展示了佛法的精妙,而且佛門又許了他們許多好處,所以即便是仙家也招不誘惑,而闡教十二金仙入佛的有:

1、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後入釋成佛(過去佛之一,又號拘留孫佛)懼留孫的闡教上仙,是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四位弟子。修行於夾龍山飛雲洞。收有門徒土行孫。封神戰役後被引去西方成為西方教中過去佛,也稱拘留孫佛。

2、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後成文殊菩薩。文殊廣法天尊為闡教十二金仙之一。道場在五龍山雲霄洞。弟子:金吒,法寶:遁龍柱(七寶金蓮)等。按《封神演義》中西方教暗指佛教的說法,文殊廣法天尊本為中原的道人,後來皈依佛教成為文殊菩薩。

3、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後成普賢菩薩。普賢真人闡教十二上仙之一,協助武王克殷。道場九宮山白鶴洞。法寶吳鉤雙劍、三品金蓮等,收有弟子木吒。按照封神演義中西方教暗指佛教的說法,普賢真人本為中土道人,後來皈依佛教

4、普陀山珞珈洞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大士慈航道人,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乃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修行於普陀山落伽洞。無徒弟,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傳說中的神仙。居於普陀山落伽洞。法寶為三寶玉如意、清淨琉璃瓶。後由道入佛,成為佛門三大士中的觀音菩薩,號為“大慈”。


關中有劍客


月淡風青,為您解題。《封神演義》中那些闡教去世釋教的人物,其實原本是來自佛教的神祇。也就是說,其實是還回去了。這部書想要闡明的是,佛教是來自道教的。

《封神演義》中的闡教,其實就是道教。道教、佛教和儒教當時並稱三大宗教。這三大宗教中,佛教是創立最早的。

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就在印度產生了,但是傳入我國較晚。東漢明帝時期傳入我國,然後從白馬寺開枝散葉。

儒教則是儒家思想宗教化的結果

道教則來自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創立的天師道。

本來井水不犯河水,各發展各的。

可是天下名山僧佔多,道教也要發展,這種搶水搶肥的事還是發生了。

由於佛教抓住了機會,由於梁武帝開始信佛,當時就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說法。

道教發展當然也得搭上皇帝的順風車,唐朝李氏自稱老子後人,搭上一回;宋朝道君皇帝,又搭上一回;到明朝朱棣利用真武大帝,搭上一回。

佛道並立,就要鬥爭。搶神大戰時有發生。

龍本來是道教常用的坐騎。由於跟皇帝的真龍天子扯上關係。佛教弟子就把佛教原文中的蛇翻譯成龍,說龍源自佛教。

道教立馬就開始封龍為王。於是佛教也加了龍王。儘管原來龍(蛇)王不過是金雕的飼料。

再說哪吒。

原來是佛教從波斯借來的神仙,當做佛祖的護法神。道教發現哪吒造型年輕勇武,很受歡迎,就開始加工處理,逐漸造輿論,做活動,把他變成道教的戰神。

(這是印度款的哪吒)

類似的行為越來越多,許多神仙佛教有,道教也有。怎麼辦?

《封神演義》的作者很聰明,有是都有,可是你們佛教的那些神都是我們這兒變過去的。所以佛教是受道教幫助的。道教在先,佛教在後。那些神仙去道入佛,是為了幫助友軍。

舉幾個例子:

燃燈古佛來自燃燈道人,

三大士 普賢、文殊、觀音,來自道教普賢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慈航道人。

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原來是截教的孔宣,

大鵬金翅鳥,原來是截教的羽翼仙。

甚至,原來西方佛教只有兩位:接引和準提,還是道人。

只是哼哈二將和四大金剛,他們在天庭沒有位子,只好原物奉還。

這些還不算,還在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上安排了師父——鴻鈞老祖。意思很簡單,你們佛教不但晚於我們道教,而且,還小一輩兒。

從《封神演義》這部書中,最起碼可以看出,作者是袒護道教的。

道教神仙去佛教,一句話,助人為樂!


月淡風青


道教國產的,佛教外來,所以我們要維護道教


逯小窗


大家好,我是一名95後精彩影視剪輯創造者,很高興能夠回來悟空邀請的問提,以下就是我的個人見解:

《封神演義》共有天地人三才,道孺釋三門,六界眾生,還有不在五行之中,陰陽之外,非鱗非羽非毛昆之輩,不過所爭得都是各門的氣運,也就是長遠的發展,設立天庭,維護世間秩序。由創世鴻鈞老祖和門下弟子三清掌門,西方教(耶穌),佛教(釋迦摩尼創立,也稱釋門),蝸皇女媧,人皇伏羲,妖皇鯤鵬等人討論各仙門哪些人上榜,藉助人間朝代更迭而發動的一次封神大戰。

在以截教和闡教相爭(太上老君只有一一徒,老子的無為而治,所以沒有參加爭奪)中,西方教和佛門乘虛而入,希望傳道入中土,遍收門徒,廣傳教義。這時候截教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為自己的計劃百般算計,無暇顧及其他,給了佛門鑽空子的機會,因為他們正需要有人作為佛門的代理人。截教在封神大戰中門人被殺或者被擄掠殆盡,孔宣真人也是這時候被釋門擄走的,成了佛門的護法明王。闡教門下十二金仙,因封神大戰中與佛門結交,佛門恰到好處的展示了佛法的精妙,而且佛門又許了他們許多好處,所以即便是仙家也招不誘惑,而闡教十二金仙入佛的有:

1、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後入釋成佛(過去佛之一,又號拘留孫佛)懼留孫的闡教上仙,是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四位弟子。修行於夾龍山飛雲洞。收有門徒土行孫。封神戰役後被引去西方成為西方教中過去佛,也稱拘留孫佛。

2、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後成文殊菩薩。文殊廣法天尊為闡教十二金仙之一。道場在五龍山雲霄洞。弟子:金吒,法寶:遁龍柱(七寶金蓮)等。按《封神演義》中西方教暗指佛教的說法,文殊廣法天尊本為中原的道人,後來皈依佛教成為文殊菩薩。

3、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後成普賢菩薩。普賢真人闡教十二上仙之一,協助武王克殷。道場九宮山白鶴洞。法寶吳鉤雙劍、三品金蓮等,收有弟子木吒。按照封神演義中西方教暗指佛教的說法,普賢真人本為中土道人,後來皈依佛教

4、普陀山珞珈洞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大士慈航道人,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九位弟子。乃是元始天尊門下唯一的一位女弟子。修行於普陀山落伽洞。無徒弟,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傳說中的神仙。居於普陀山落伽洞。法寶為三寶玉如意、清淨琉璃瓶。後由道入佛,成為佛門三大士中的觀音菩薩,號為“大慈”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與厚愛,回答的好與不好請在屏幕下方留言,請關注《偉哥看影視》謝謝!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