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今天,人們提起徐崢,第一個想到的還是那個人畜無害的光頭,有點嘮叨的中年精英男;當然,這都是電影裡的徐崢,實際上,他的話很少的狠人,是個牛叉的傢伙,毋庸置疑,從演員到導演,從臺前到幕後投資人,徐崢都做到了頂級。


徐崢的上一部爆款是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票房30.7億,他是主演也是監製。很難想象,徐崢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打造出這麼多爆款。細思極恐。


近些年來,準確的說是從2012年的《泰囧》開始,但凡有徐崢參與的電影,那票房成績不用說,蹭蹭的漲。


無論是“囧系列”這樣的喜劇,還是《無人區》、《我不是藥神》這樣社會寫實、反映人性的深刻電影;觀眾都買賬。在中國影視圈裡,很少有藝人有如此亮眼且穩定的票房號召力。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演員譚卓說,徐崢不是藥神,他是“財神”。的確,從長相上來說,徐崢長得很討喜,人畜無害、富有親和力,財神範兒頗足。但徐崢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影人,憑藉的可是實打實的功力。


從話劇演員到影視演員,徐崢的脫“雅”入“俗”

我一直說徐崢作為演員是被低估的。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因為絕大部分觀眾第一次知道徐崢是因為《春光燦爛豬八戒》,但少有人知道,徐崢的話劇演員出身的,而且還是獲得“中國話劇金獅獎的”話劇演員。


可笑的是,《春光燦爛豬八戒》播出後,還有一些聲音質疑徐崢演技的。

不瞭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中國話劇金獅獎創立於1989年,早期被稱為“振興話劇獎”。它是頒給長期以來從事話劇藝術工作並做出顯著成績的優秀話劇工作者的最高政府獎項。


1994年,徐崢從上戲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人藝,還沒踏進影視圈前的徐崢,本來打算在上海人藝做個遺世獨立的藝術家,他先是導了一部名為《擁擠》的先鋒話劇,準備大展才華。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但一位愛吐槽的觀眾跟徐崢說:看不懂。徐崢跟他爭辯了大半天,之後開始陷入沉思:一部觀眾看不懂的作品,如何影響觀眾呢?不能影響觀眾,如何成為一部好作品呢?徐崢知道,自己做不了遺世獨立的藝術家,他希望被人理解,被人看懂。


於是,徐崢嘗試著轉型,撕掉文藝青年的標籤,有了所謂的“商業化探索”,用自己的表演與觀眾溝通;這才有了後來的《李衛當官》,那個“丫丫個呸的”可愛李衛。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演而優則導,沒有人是天才導演

囧,本義為“光明”;08年之後,被富有創造力的網友們賦予“鬱悶、悲傷、無奈、尷尬、困窘”之意。


從演員轉型為電影導演,徐崢是從“囧”開始的。2010年,一部成本700萬的《人在囧途》,收攬了約5000萬的票房,香港導演葉偉民進入內地的第一部作品就這麼不知所措的火了。


身為主演徐崢敏銳的發覺到,“囧”有可能被打造為一個大IP。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一條喜劇的訣竅:那就是展現主角“囧”的一面,主角越慘,觀眾笑得越開心。所謂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確實真理。


隨後的《泰囧》,徐崢精準的把握“囧”這一核心,讓主角能有多慘就多慘,能有多鬱悶就多鬱悶,能有多無奈就多無奈;就這樣,《泰囧》5天收穫了3億票房,最終收穫12.69億的票房成績。成為2012年最靚的黑馬。


和所有的成功一樣,徐崢亮眼的成績背後,並不是天賦,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積累。


從做演員開始,徐崢就是一個愛較真的人,喜歡和編劇討論劇本,講臺詞;習慣跟導演探究劇情走向;旁人看來是不識時務的抬槓,在徐崢眼裡,這是他的使命。他要表達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十三邀》裡,徐崢說自己懶,喜歡待在安全區裡。在他看來,演員準備三個月是百米衝刺,而導演準備三年是馬拉松。他喜歡做演員的簡單快捷。但是,當沒有好戲可演的時候,他不得不從攝影機前走到攝影機後。


的確,那些年,也正是鮮肉當道,爛片、流量片橫行的年代。徐崢站了出來,拍了一系列的好作品。這是他的擔當。


從臺前,到幕後

一路走來,演員、導演、監製、投資人,徐崢已經成為了中國電影圈裡舉足輕重的人物。

再加上好友甯浩、黃渤一起組成的“鐵三角”,站在徐崢前面的電影人,已經寥寥無幾了。無意中,徐崢已經成為了中國的電影的中堅力量。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徐崢的嗨點已經不僅僅是拍一部好的商業作品,而是企圖打造一套成熟的電影生產線。


早年間,徐崢成立了真樂道文化傳播公司,開始參與電影投資;後來又與甯浩的壞猴子聯手,對新導演進行扶持。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就是徐崢扶持的新晉導演之一。


當時《藥神》宣發的時候,徐崢刻意向大家說明,《藥神》導演不是甯浩,是文牧野。一句話,足可見其扶持後輩人才的誠意。


徐崢是聰明人,他從不做沒有把握的事兒,但他會嘗試曲中求直。


一個20歲開脫髮的男演員,走到今天,成為中國電影圈裡的中堅;若不是刻意搜索信息,沒有人會意識到,他已經這麼牛叉兒了。

被低估的徐崢,沉浸在“囧”系列的喜劇人|徐崢的商業使命

相信在今後的中國電影圈裡,徐崢的身影將會更多出現在臺前幕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