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博多·舍費爾的父親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律師,工作之餘經常為窮人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6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為肝硬化被送進了醫院。住院期間,每天都有不下6撥人來乞求他父親的幫助。他們的主題永遠都是錢,他們永遠都在哭訴,過失方永遠都是環境或他人。

舍費爾一直在重複聽到同樣的故事:金錢焦慮,很快不厭其煩。慢慢地,他開始憎惡貧窮。因為貧窮使人生活不幸,貧窮的人總是在卑躬屈膝。於是,舍費爾下定決心,30歲之前一定要成一名百萬富翁。

16歲時,舍費爾隻身遠赴美國闖蕩。26歲時,他陷入了嚴重的個人財務危機。那時,他負債累累,體重超重18公斤,對自身充滿了懷疑。然而,憑藉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投資理念,博多在30歲時擺脫了債務,獲得了成功,憑藉個人資產產生的利息,他就可以過上富有的生活。

之後,他成為歐洲第一理財教練,出版了《財務自由之路》《小狗錢錢》《贏家法則》等書籍,被譽為“歐洲巴菲特”。


《財務自由之路》被稱為理財啟蒙書,創造了連續110周雄居德國圖書暢銷榜榜首的銷售奇蹟。《財務自由之路》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金錢的書,還是一本關於幸福的書,它能指引你過上成功和幸福的生活——成為最好的自己。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什麼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指被動收入足夠滿足你的日常開銷。

“被動收入”,是指那些無需你主動勞動便可持續獲得的收入,像出租房屋收入、投資理財利息所得、版權收入、專利授權使用費等。

而財務自由是一種狀態。你不需要再為錢工作,能真正地把自己的時間、注意力投入到喜歡的事情、事業上面。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為什麼有人窮其一生只能當一臺賺錢機器,而有人卻擁有一臺賺錢的機器那?

1.沒有正確的“金錢觀”。

一些人沒有把財富當成必需品,他們認為有沒有錢都可以。還有一些人沒有把掙錢當做剛需,。他們總是說,等我賺到了錢,就要買豪車,買豪宅,買奢侈品包包。他們的剛需是花錢,賺錢只是他為了滿足花錢的需求而不得不為的苦力。

也許有些人會反駁:“金錢並不能給人帶來幸福啊。”當然不能。而且這也不是金錢的任務。

金錢給予我們的是安全感、自由感。金錢應該為我們提供這樣一種可能性,一種我們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可能性。但還有一點無可否認:金錢可以使人更接近於幸福的生活。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2.容易受到短期慾望的刺激,缺乏長遠的目標。

“大多數人都高估了自己1年內能做到的事情,也低估了自己10年內能做到的事情。”

我們不停地給自己定各種目標,可最終能完成的寥寥。做一件事情,做不好或者沒有看到成績,一兩個星期就放棄了。

如果你有工匠精神,把做好一件事情的時間,延長到10年,甚至20年,那又會怎麼樣?

1996年,一個叫馬雲的年輕人,在偌大的北京城裡,四處推銷他的網絡產品,屢屢被拒。當一次次被人推搡出門時,他沒有放棄,他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麼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知道我是幹什麼的。”他用近20年的時間創造了電子商務阿里巴巴的奇蹟,從此站在金字塔的頂尖,俯瞰風景。

如果1996年,馬雲放棄了,那麼,故事會被改寫嗎?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為馬雲。可是,有了長遠的目標,經過10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磨礪,你終會超過90%的人,成為你所在領域的專家。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3. 知足常樂,沒有破釜沉舟的膽量承擔風險。

很多人把“知足常樂”當成了人生哲學,因為有追求就會有痛。於是,他們對最低的生活條件感到滿足,默默無聞的生活,像一隻蚯蚓一樣隱藏在黑暗之中。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順著一直走過的道路繼續前行,同樣有風險。

生活就是一場比賽,不去冒險的人不可能獲得成功!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當然人能否實現財務自由,不僅僅要靠行動,還與夢想、目標、價值觀和策略直接相關。

夢想,就是如果你擁有無限的時間和金錢,你會做什麼?

生活就像一家郵購商店。如果你給郵購商店寫信說,“請給我寄一些好東西”。你肯定什麼都得不到。你必須明確你的夢想是什麼,生活才能郵寄給你什麼。

那麼,現在是時候做一本夢想圖冊了。將自己喜歡的所有東西都貼上去:你想要變成的樣子,你想要做的事情,你想要擁有的東西。

當然,你的夢想要高些。夜晚越黑,燈光也就越重要。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價值觀,就是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這些東西很重要?

“一個人當前所處的境況,是他自身信仰的準確反映。”

一條緩慢的路和一條快速的路,你會選擇那一條。如果你的目標是20年達到財務自由,那麼可以選擇走一條緩慢的道路,一條處於平均水平的道路。這是你自己的人生規劃、價值觀。如果你選擇走一條快速的路,你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不斷學習,比一般水平的人更優秀。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目標,就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要做什麼?你想要擁有什麼?

要想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需要時間的投入。找一個你的榜樣,或是你欽佩的人,做一個人物畫像,分析、列出他的技能,對照、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永遠不要讓目標低於期望,永遠不要勸自己說:你不“值得”擁有。你的期望決定你會獲得什麼,你可以決定自己值得擁有的一切。

王健林說,“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掙它一個億”。那我們也先定一個小目標,7年掙到1000萬。你覺得這是難以企及的目標嗎?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即便你做不到,只完成10%,也比你給自己定100萬的目標,收穫要大。

當然,想在7年內掙到1000萬,只是靠執行是不夠的,還需要策略。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策略,就是協助你獲得成功、富有的知識、能力和計劃。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有兩條通向幸福的道路:降低要求或者增加財富。兩者導向的目標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每個人會根據自身習慣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捷徑。”

如果你足夠聰明,你會選擇兩者兼顧,降低債務和增加收入,即開源節流。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1.降低債務。

我們太喜歡負債消費,而消費債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傢俱、汽車、旅行、音響、電視機和其他家用電器,是造成消費債的幾個典型理由。我們想要的東西並不等同於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的目標是變得富有,而不只是為了眼下能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2.增加收入。

世界上沒有微不足道的小事,所有值得你去做的事情都值得你好好地去做。所以,做好本職工作,讓自己在工作領域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併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很多人一邊在自己的工作上得過且過,一邊鑽研各種理財技巧,乞求可以天降好運。不要在花費時間最多的本職工作上蹉跎,捨本逐末。長時間用小火煮飯的人,他的火最終會完全熄滅。

收入價值分為4種:產品價值、知識價值、服務價值、創意價值。你能通過哪一種價值賺到錢?你的產品有競爭力嗎?你的服務跟別人相比有優勢嗎?你可以提供有價值的知識嗎?你的創意可以換成錢嗎?

思考一下,從中找到至少一個價值,發揮你的熱情和天賦,給自己幾年時間,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一旦,你成為專家,客戶就會主動來找你。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3.開始儲蓄,分散投資。

“既花錢又存錢的人,是最滿足的人,因為他享受到了兩者的樂趣。”

一個農夫有一隻每天下金蛋的鵝。他將金蛋賣掉,在很短時間內變得富有。但是農夫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他問自己,為什麼我的鵝只下一枚金蛋呢?他也迫切地想知道,這個動物是如何下出金蛋來的。他用砍刀將鵝砍成了兩半。而他所看見到的所有東西,僅僅是一個尚未成形的金蛋。

不要殺死你的“鵝”。“鵝”代表資本,金蛋代表利息。沒有資本就沒有利息。大部分人在“鵝”有能力生金蛋之前,就殺掉了幼小的“鵝”。

先學著儲蓄你的“鵝”,至少每月收入的10%存入儲蓄賬戶。儲蓄意味著支付自己。此外,分散投資,一部分資金用於貨幣資產,一部分資金要用於有形資產投資。要特別注意,只投自己看得懂的項目,不要跨出你的能力圈投資。

《財務自由之路》:跟頂級大師學習,如何用7年時間,賺到1000萬

博多·舍費爾說,他所理解的成功就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怎樣成為最好的自己?會發現你的許多夢想都需要用到金錢,你夢想的阻礙也是金錢。

我們的學校教授知識,培養學習的能力和思維,卻沒有教授“如何創造財富”。然而,創造財富的基礎知識是非常必要的。有了財富基礎才有條件去思考,做想做的事情,有機會、有條件專注於自己的愛好和天賦。

從現在起,對你的財務狀況進行規劃吧。人生有兩種選擇:要麼你自己不規劃你的生活,要麼別人來規劃你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