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洛陽在歷史上屢次被改名?

用戶6223167918


洛陽建城於西周成王五年,周成王在平定“三監之亂”後將殘餘叛亂殷戎和殷商頑民集中遷往此處,並命周公在此營造城市,因在雒河附近所以取名雒邑,史稱“周公營雒”。邑:普通城市,候國城邑。

西周末年,西周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幽王之子周平王攜周王室貴族大臣向東遷都雒邑,史稱東周。從此雒邑開啟了建都歷史。然而遷都雒邑的東周名存實亡,天子成了擺設,天下混戰。歷史上也稱東周為“春秋戰國”。

戰國末年,秦滅東周王室,改雒邑為雒陽,改國都為咸陽(長安)。從此雒陽結束其東周國都歷史。

秦朝末年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登基於山東菏澤定陶,並定都於秦舊都櫟陽(西安市臨潼區),後遷都於長安。

西漢末年王莽在國都長安篡位,各地諸侯勢力趁機起兵,漢光武帝在雒陽登基,漢朝遷都雒陽,史稱東漢。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曹魏政權廢漢稱帝,定都鄴城,後遷都雒陽,司馬氏篡位建立晉朝,國都為雒陽。直到五胡亂華攻入晉朝首都雒陽。從此雒陽大一統王朝國都歷史結束。

後世雒陽成為後晉、後唐、北魏、東魏……等幾個胡人割據政權國都。再就是隋朝、唐朝時期做陪都。(唐朝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三年七個月)

雒陽後來改名洛陽,並改雒河為洛河。

但《史記》中關於洛皆指全境在陝西的北洛河。雒河皆指發源陝西流經河南的南洛河。

雒陽改名洛陽,也許有其目的吧。











親爹親爹


既然是陝西人提出來的問題我就也回答一下, 洛陽的地名隨著朝代更迭屢有變化。他眾多的地名,提現了洛陽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位。軒轅皇帝時稱之為郟鄏。夏朝建都於斟尋,遺址位於偃師二里頭,他開了洛陽建都的先河,成為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之地。商超建都於西亳,同樣位於今天的偃師。

西周時期,洛陽的名字比較多。有“中國”、“土中”、“地中”等名稱。這些名稱提現了洛陽在地裡上的核心位置。洛陽為西周的東都,有“雒邑”、“成周”等名稱。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雒邑,開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戰國時代。戰國時,始有雒陽之名。

到秦始皇時,改雒陽為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因漢崇尚火德,又改洛陽為雒陽。三國曹魏時,又復洛陽之名。西晉定都洛陽,不久發生八王之亂,洛陽遂成一片廢墟。

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控制,隋煬帝遷都洛陽。到唐朝時,洛陽為東都。武則天稱帝后,改洛陽為神都,並在此建立大周。唐玄宗時。

若問歷史興衰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地名的變遷,是洛陽的一部興衰,何嘗不是中國歷史興衰的縮影。

下面來說西安,西安在歷史上也是改名比較頻繁,從犒京開始, 最漂亮的名字恐怕就是長安,也不過幾百年,明朝改名西安至今。

現代以後別稱挺多,比如日本人稱為大順, 改革開放以後稱為賊都。

步入二十一世紀又被稱為傳銷之都,最近幾年別稱菸頭市,今年還因為菸頭弄得全國知名!與菸頭結下深深的友誼。

最後希望西安人不要再提這種話題,用不著故意抬高自己貶低別人。光盯著別人看,其實你還不如別人。

就是下面這西安人提的問題





涵涵3211


歷史上洛陽位於天下之中,山川形勝甲天下。東有虎牢關 ,西有崤山、澠池之險,南有伊闕之雄,北有邙山屏障,自古就是立國建都首選之地及兵家必爭之地。


洛陽的地名隨著朝代更迭屢有變化。他眾多的地名,提現了洛陽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位。軒轅皇帝時稱之為郟鄏。夏朝建都於斟尋,遺址位於偃師二里頭,他開了洛陽建都的先河,成為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之地。商超建都於西亳,同樣位於今天的偃師。

西周時期,洛陽的名字比較多。有“中國”、“土中”、“地中”等名稱。這些名稱提現了洛陽在地裡上的核心位置。洛陽為西周的東都,有“雒邑”、“成周”等名稱。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雒邑,開始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戰國時代。戰國時,始有雒陽之名。

到秦始皇時,改雒陽為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因漢崇尚火德,又改洛陽為雒陽。三國曹魏時,又復洛陽之名。西晉定都洛陽,不久發生八王之亂,洛陽遂成一片廢墟。

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控制,隋煬帝遷都洛陽。到唐朝時,洛陽為東都。武則天稱帝后,改洛陽為神都,並在此建立大周。唐玄宗時,稱洛陽為東京。

若問歷史興衰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地名的變遷,是洛陽的一部興衰,何嘗不是中國歷史興衰的縮影。


洛水清風


根據史書記載,洛陽夏朝時叫斟潯,商都叫西亳,東周時叫洛邑,春秋戰國開始叫洛陽和雒陽。為什麼會有這麼幾個名字,因為洛陽有超長的建城史和建都史,這是我國首屈一指無城能比的。

也就是說將近三千年沒改過叫法,另有一千多年換了三個名字,對於其他城市來說,如此享有清晰的四千多年曆史鏈條都不可能。

比如近鄰西安就不行,因為它只到西周,而且至今為止還找不到傳說中的豐鎬城。洛陽的東周天子駕六博物館已經實實在在的在那了。

夏王城二里頭博物館也開始動工了。

四千多年四個名字算多嗎?


洛囈羽


剛才看見這個提問,瀏覽了一下各種回答,有一個叫“勇者奇緣”的人(好像是前幾天被舉報十幾次的一個噴子)回答了這個問題,感覺回答的還是有些水平,不知道為什麼他在後面拉扯上西安說事是什麼意思和目的,回答問題就好好說話,蹭別人熱度或者藉機搞地域黑就不好了,別整天心理陰暗的雞雞狗狗的,大氣一些多好?


胡言酌


歷史上定都洛陽的統一建國只有兩個,東漢與西晉。無不給國家帶來動盪與恥辱。建都洛陽的東漢的兒皇帝一大把。漢殤帝,安帝,順帝,衝帝,質帝,桓帝,靈帝。都是十歲以下的兒皇帝。宦官干政,黃巾起義,分裂三國。西晉建都洛陽不思進取,只能鬧內訌。製造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災星。其後十年,宦官弄權,愈鬥愈烈。朝政更替頻繁,朝政日益衰敗。加上地方豪強橫徵暴斂,兼併土地和連年天災,使平民百姓在飢餓的死亡線上掙扎。八王混戰軍民死傷數十萬。人民飽受戰爭的摧殘。曾經繁華的京都洛陽已是滿身蒼痍。戰爭以及相伴而來的天災,迫使人民大規模流亡。原有的社會秩序在動盪中解體。流民眾多,盜賊群起,而州郡缺乏軍隊和武器。無法控制局面。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暴發。奔突於社會矛盾地殼下的巖槳找到了發洩不滿的突破口。公元299年在益州暴發了大規模流民反抗。八王之亂進入尾聲的時候。流民領袖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稱帝,統一的西晉王朝開始分裂。西晉的內亂,給晉朝境內的諸多遊牧民族武裝以可稱之機,他們紛紛開始建立自己的政權,率先發難的是匈奴貴族劉淵。身為貴族的劉淵,長期居住在漢族政治文化中心,孰讀史書,兵書,儒家精典。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八王之亂中劉淵趁機逃離洛陽,跑到左國城,五部匈奴共同推舉他為大單于。公元304年劉淵建立漢國。從劉淵開始百餘年間,生活在西部,北部和東北部的遊牧民族,匈奴,鮮俾,揭,羌,氏。先後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於中原王朝對持。這就是後人說的五胡亂華。造成了中華民族百年的災難,五胡亂華進入中原後殺中原漢族人民及乎百分之七十。當時河南十室九空。生靈塗炭,漢族人流離失所,黨時漢人從2400萬減少至400萬,造成了漢族人在中原及乎滅絕,這是歷史上華夏民族最黑暗的300年時期。漢族在中原已經不存在了,橫行在中原大地上的都是五胡人以及他們的後代使中華民族文明道退了300百多年。歷史再一次證明,任何朝代與洛陽有瓜葛的立馬衰敗,滅亡,分裂。五胡亂華把洛陽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毀不去,抹不掉。

從古到今洛陽就比西安低一個當次,西安建都史是從西周的灃鎬兩京,但西安“楊官寨城市遺址”的發現已經將西安建城史定格為6000—5000年。是仰韶時期最大的城市遺址。敢問時期誰有能有能力建造這樣大的巨城?洛陽僅僅是周成王時期平叛三監之亂後,由周公去建造的一個監獄性質的軍事基地,而演變成後來的城池。而後大多數時期給西安當陪都備胎。周秦漢隋唐中國的大一統王朝皆以長安為國都。洛陽也就在唐朝做個陪都。名子叫東都。其實洛陽也很悠久,不過地位尷尬,建都洛陽的統一王朝只有東漢,西晉兩朝。其餘的全是陪都備胎或胡人省長時的割據政權。比如鮮卑建立的:北魏、東魏。還有沙陀族兒皇帝石帝敬唐建立的後晉、後唐。最尷尬的是洛陽人引以為豪的武周神都是稱乎,可是雖然武周遷居洛陽給洛陽升級為神都,但仍然是陪都的地位。就像再得寵的嬪妃,即便晉了貴妃的地位份以然是二奶。母儀不了天下。而且西安眾多光環中也有神都,可以在西安蜜宗祖宗青龍寺看到唐代譴唐高僧空海所撰寫的石碑《大唐神都青龍寺故三朝國師灌頂阿g黎惠果和尚之碑》。但洛陽沒有任何遺蹟證明神都,除了“狄仁傑之神都龍王”這部影片。洛陽給自己湊數除了把給西安做陪都的歷史加上,更把夏商強加自己身上,只為超越西安,可昔夏朝連一塊遺蹟記載都沒有找到,洛陽卻把夏朝都城搞到自己身上,史學家全體否定,連國家文物局都要求洛陽不得使用“夏都”自稱。而商代建都地很多。洛陽也自稱商都,結果又被史學家駁斥。連臉面都不要了。被著名史學家考古學家鄒衡先生髮文質疑。洛陽捏造得不到史學界和官方認可。於是從聯合國“減災署”搞了個世界聖城。近幾年河南也是活躍,一方面搶臨近省資源,一方面自己造歷史。06年把一個新鄭明清時期的普通黃帝廟愣是搞成黃帝故里,搞笑的是雕像還得模仿美國總統山,結果又被史學界質疑。易中天、蒙曼、嚴文明、李伯謙等眾多學者專家反對。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也是反對。於是河南人在陝西成立個“古都協會”,這幾年硬是把河南四坐城市塞進四大古都裡,湊成八大古都,得了便宜還要把髒水潑給西安。論影響力,西安是絲綢之路起點,漢唐盛世長安,周禮,大唐盛世長安萬國來朝,世紀聖典,中華第一國都(第一位始皇帝建的國都),漢語、漢文化、漢族、漢服、等等有關漢文化的歷史聖殿,華夏漢文明靈魂的歸宿。說不完道不盡有關漢族歷史的悠久文化遺產。到目前已有兩百多位外國元首訪問,是國外領導人訪問中國的老三站之一,所以洛陽的朋友提這個問題不是抱大腿就是找難看。


白石61


就其他城市而言,洛陽算是更名很少的城市了。這座城市在歷史至今的名字幾乎都在洛陽和雒陽之間圍繞。古人定名一般與地理位置、名人事蹟、山水方位、五行等定名。而擇選國都則是通過地理位置、水源量、對於周邊各部族的控制、糧食作物等。洛陽雖然歷史上更名不多,但13個建都的朝代,一百餘位在此出生、老去、建都、遷都、葬於此地的皇帝,大量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詩篇也使得這座城市擁有厚重的文化積澱。而那些盜墓小說中的洛陽,那個到今天仍舊在使用的洛陽鏟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一筆神秘色彩。


小東12345678


洛陽真的沒怎麼改過名,除了西周叫洛邑,後來一直叫洛陽。提問題的人不要再提這個殘腦問題了


笑書神俠25


最近的一次是被日本鬼子改為福陽!


Rnnnhnd


這個提問者沒救了,徹底瘋透了。悟空你是有多無聊看個瘋子胡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