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上農基礎課---自然農法是什麼

徐啟聰 上農自然

◆ ◆ ◆ ◆ ◆

◆ ◆ ◆ ◆ ◆


儘管自然農法的概念已或多或少為大家所共知,但我們認為仍然有必要為一些自然農法(有機農業)的初學者、研究入門者、家庭園藝愛好者等提供一些最基礎的相關概念和描述。我們儘量採取直白簡潔,但又不失準確度的語言來為大家展現。所依據的文獻,為自然農法國際研究開發中心所出版或發佈的正式資料和本領域部分代表性學者的觀點,對於自然農法的描述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上農基礎課---自然農法是什麼


◆ ◆ ◆ ◆ ◆


自然農法是什麼

1935年,自然農法的創始者岡田茂吉(1882-1955年)指出,不依賴於農藥和化肥的自然農法包含以下理念:

【自然農法的理念】尊重大自然,順應自然規律

【自然農法的原理】發揮具有生命力的土壤的偉大能力

也就是說,活躍生命,發揮無上富饒的大自然的作用,進行永久可持續性的生產是自然農法的目標。在此之後,即便是在化肥和農藥全盛的時代,自然農法還是被與創始者的理念產生共鳴的人們進行所實踐並繼承下來。而當今,隨著對食品安全性呼聲的高漲,因農藥化肥所導致的環境破壞而產生的危機感在社會上已被廣泛認識,自然農法所發揮的作用受到了很高的評價。

自然農法的研究者,重新審視作為未來農業的存在方式的自然農法,並對其設定了以下五個定義條件。

1)生產出維持和增強人類健康的食物。

2)為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創造經濟和精神價值。

3)能夠由任何人經營,並具永續性。

4)尊重自然,對環境保護負有責任。

5)隨著人口的增加,對糧食生產負有責任。


◆ ◆ ◆ ◆ ◆


自然農法中心在一次中國自然農法與有機農業論壇上的致辭中也包含了自然農法基本定義的精煉概括。其文如下:

在1935年,岡田茂吉先生提倡自然農法的時候,當時的日本農民連吃米都很困難,掙扎在貧困線上。

岡田先生認為,使農民變得富裕的根本在於“尊重大自然,以自然的原理為規範並順應之”。

岡田先生認為, “如果能發揮出活生生的土壤的偉大能力,自然就會給予我們豐厚的恩惠”,在該思想的指導下,進行反覆試驗,就形成了今日的自然農法的基礎理論。

據考證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在這個悠久的歷史中,自然孕育出了大量的生命,並形成的富富多彩的海洋和大地。

尊重這種自然運行規律,學習這種規律,輔助這種規律,並運用到農業生產中,這對於實現作為人類生命之源的優質的糧食安定生產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自然農法就是要通過培育健康的土壤和種子、應時應季栽培來培育健康的作物,並通過食用健康的作物以供養出一個健康的人類社會。

◆ ◆ ◆ ◆ ◆


如何理解自然

“自然” 曾經被認為是指不加以人為干涉的狀態。因此,“自然農法”也許會被人認為與人無關的的放任的農法。但是,我們普及的“自然農法”是人對自然適當且積極地發揮影響的農法。這是因為對“自然”這個詞的理解方式不同。

自然具有“豐富和諧”的方向性和支撐這一方向性的複雜而巧妙的構築。即便是作為一個生物個體的我們的身體中,也有為了保護自己的巧妙的結構。自然農法中所稱的“自然”,不僅僅是眼睛看得見的自然,還包括以其為背景的各種結構組合和運作之事。

上農基礎課---自然農法是什麼


◆ ◆ ◆ ◆ ◆


如何觀察自然

1)尊重自然,向自然學習

大自然的精巧結構,需要我們去觀察。

為什麼一顆那麼小的種子會長出根莖葉子並開花呢?山上的樹木,又有誰來培育它們呢?自然的廣大、結構的複雜、我們人類僅僅瞭解了其中一部分。

儘管如此,我們會根據人的便利來判定草、微生物和昆蟲的好壞。把他們稱為雜草、害蟲、病原菌並加以防除。在自然中,每個因素都有各自的功用,所以,持謙遜之姿態以考量其功用尤顯重要。

觀察自然的三個要點:

(1)用愛心傾聽土壤和作物的心聲;

(2)積極地自然地去行動,以謙遜的心態學習所觀察到的結果;

(3)以萬物必有其存在之意義的心態去觀察自然。


2)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

人並不是和其他動物在同一個水平上經營生活。人具有能自我提高的能力、傳達知識和經驗的語言。人能夠記錄事物,耕種田地以培養其他生物,自己生產糧食。相反,施用化學物質殺死其他生物,則可能破壞自然。我們理解了“豐富和諧之自然結構”,便可理解活在自然中的意義。因此,人與自然不是矛盾的,應該尋求不導致環境負擔的與自然相處的方式。通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們可享受到來自大自然的豐厚的恩惠。比如,在水稻田,人們能夠收穫相當於播下的種子的400倍的產量,這是因為,人們進行了合理的稻苗培育和水田培育。


3)理解自然的構造

理解自然的結構,使其發揮其作用,也與自然農法的原理“發揮土的力量”相關聯。自然結構的最重要的是“生物介導的循環”。生物在這個地球上誕生已有35億年,在此期間無數次急劇的氣候變化和很多次地殼變動,每次變動生物都大大減少。但是每次,大自然都孕育出了更富饒的大地。發揮其中心作用的是植物、小動物和微生物。植物和極小一部分的微生物會固定太陽的能量,合成糖、蛋白質、脂質等。動物和昆蟲以此為餌料而生長髮育。植物和動物的遺體被小動物和微生物分解後返回土壤,成為植物所必需的營養,產生更多的更豐富的生命,形成了富饒的大地。我們人類也是在這個循環中誕生並生活的。現在,這個循環到處都被切斷了。在城市裡,土壤本身就不見了,即使在自然豐富的農村,由於各種農藥和汙染物質,生態循環所需要的的小動物和微生物也急劇減少。我們的生活也被石油製品包圍,吃著從遙遠的國家運來的農產品,沒有生態循環,排出大量垃圾。但是,無論我們現在科技有多麼發達,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到,我們只有生活在生態循環和良性連鎖中,才能有未來。土壤能夠培育作物,作物也能夠成就土壤,後者更重。


上農基礎課---自然農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