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2月27日凌晨,司法部發布了《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公開徵求意見稿。


網絡上炸開了鍋,這是不是代表很多外國人要跑到中國了呀?是不是這些人會比中國“土著”居民會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啊?


這幾年最讓大家反憤怒就是,外國人在中國的“超國民待遇”:警察對他們的報案特別上心;大學以更低標準錄取他們,甚至還有令人心理極度不適的“伴讀”——即使是個別現象,對國人也是一種逆向歧視,外國人在中國像是上等人,憑什麼我們的法律、政策、制度要給外國人開綠燈?


比如,去年7月6日,一名微博網友發微博稱,山東大學實行的學伴制度,由2017年的“一對一”,變成了2018年的“一對三”,即一名留學生配備三名中國學伴,而未被選上的學伴則被列入學伴庫。山大的學伴報名表和學伴管理規定並不避諱異性學伴問題,學伴報名表中甚至提到,加入學伴可以“結交外國異性友人”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在網傳的這份尋找學伴的申請表上,我們可以看到,從專業到性別,到性格,到興趣,到交友目的:比如“結交外國異性友人”,洋洋灑灑, 分類細緻,十分全面。


把那些未諳人事甚至可能連戀愛都沒談過的小女生,介紹給外國男性留學生當學伴,究竟意欲何為?


7月12日,山大發表致歉聲明,稱項目不存在1名男留學生對應3名女生學伴的情況,而參與項目的學生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對於山大的解釋,我們保持理性,就當這是促進中外國際交流,學校的教學試驗了。


那麼,我們的學子去外國的大學讀書,能不能也享受到這樣的“超國民待遇”?


我只能說:想太多!


同樣是去年7月9日,福州街頭,一名外國人駕駛電動車,載著一箇中國姑娘飛馳而過。


根據福州的道路交通安全規定,電動車的後座上只能乘載12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於是交警就把他攔下來了,可這名外國人非但沒有認錯挨罰,反倒向警察大聲咆哮:給我!給我!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還推搡著交警,把交警逼得連連後退,為了不影響主道交通,交警跑到路邊,而老外卻不依不饒,緊追其後……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如果是中國人這樣,後果是什麼呢?這是一段堪稱教科書式的執法。


當然這樣的執法並沒有錯。可是看看這外國人最後怎麼處理的。


警方通報卻稱:這位外國男子是當地某大學國際留學生,經批評教育,已書面悔過。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批評教育,書面悔過?


事實上,這名“國際留學生”的行為,已經不單單是違法交通規則了,這樣的惡劣行為,可以說已經超越了行政處罰的範圍,甚至涉嫌刑法上的妨害公務罪了。


同樣去年7月6日,西安的快遞小哥張先生,車停外邊去送快遞,結果兩分鐘後回來,快遞車上一箱價值1.2萬元的茅臺不見了。


監控顯示,一對男女路過這裡,男子將這一箱酒抱走了。之後,張先生迅速向轄區派出所報警。


結果,民警稱張先生的情況屬於丟失物品,不在立案調查範圍內,自己丟的東西自己負責,只能協助張先生調取監控視頻


同樣是西安,面對外國人丟東西,卻是另一番情形。


2月6日傍晚19時許,一位亞美尼亞籍年輕女子莉娜,在商場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報警,稱在逛商場時錢包丟失,裡面裝有重要物品及現金。


灞橋分局紡西街派出所民警立即趕赴現場,調取監控,鎖定該女子軌跡尋找線索,詢問相關人員開展偵查工作。


西安警方一邊端上熱水,緩解了莉娜焦急的心情,一邊組織600餘名警力兵分幾路,迅速把把錢包找回,將錢包交給了莉娜。事後還拍照留念。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還有日本男子武漢丟自行車,報警3小時後被找回,你丟自行車,找得回來嗎?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還有南京警方幫轉錯賬的美國人挽回了千餘元損失,而很多同樣情況的國人只能自認倒黴。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這種怪現象,甚至導致一門新生意誕生了,那就是老外代報案,商家承諾“百分百破案”!


拒絕“洋垃圾”“超國民待遇”:來中國定居可以,但請平等對待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洋大人的超國民待遇何時能休?


我們並不反對外國人永久居留權,一個貧窮墮落的國家是沒有人真的願意移民的,只有強盛的國家外各國人才會紛至沓來。大唐盛世如此,崛起的新中國也當如此。


以前,中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沒有像今天這麼強大,不少人移民海外,但近年來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國際地位的提高,特別是國內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這是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羨慕不來的。


同時,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已經讓很多國人享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我們在抖音上也看到很多外國人表示,回到自己的國家很不習慣,特別是移動支付、外賣……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給予外國人永久居留權是世界各國的通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的出臺就是將其合法化、程序化、規範化,是國家強盛、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關於《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本身不必作過多解讀,重要的是規範外國人在中國的權利和義務責任。


事實是,長期以來,中國永久居留權審批以嚴格著稱,不少在華工作生活多年的外國人感嘆“中國‘綠卡’太難拿”。獲得中國綠卡的那些人,都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人。這個綠卡是為了給人家相同的國民待遇,保障人家的權益。


而《條例》也基本上延續了這種嚴格的條件,具體可以看《條例》第二章“申請條件”規定。


《條例》明確傳遞了一種理念:中國需要精英人才,拒絕洋垃圾


應該說,就《條例》規定的這申請條件,90%以上的國人是很難符合的,這難道不應該是國人的一種驕傲嗎?


作為一種大國國民,我們也應當有一種開放的大國心態去看待外國人永久居留權。


外國人永久居留權與現實中外國人在中國的“超國民待遇”並不是一回事。外國人的待遇,絕對不能高於本國公民,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


反對的不是出臺,反對的是門檻太低。而我們需要解決的是社會上存在對待本國人與外國人之間太多厚比薄此的現象 :一些部門、高等院校對本國人民訴求視而不見,對所謂的國際友人噓寒問暖 ,關懷備至;一些地方洋垃圾橫行,比如廣州的“黑哥”,一些外國人違反中國法律卻只罰酒三杯;一些國人崇洋媚外,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之所以民意輿論沸騰,就是源自大家內心不平衡,壓抑久了,剛好藉著《條例》徵求意見爆發。


既然我們都在規範外國人成為中國人,那麼,有關部門、高等院校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做到一視同仁?一些民眾是不是改改自己崇洋媚外的毛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