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C2M時代真的來了嗎?

​最早聽說C2M這個詞是在原阿里巴巴總參謀長曾鳴老師在湖畔大學的公開課上。曾老師認為,在智能商業時代,“客戶驅動,用戶第一”已經成為企業運營的起點和基礎。這個新起點會從根本上將傳統工業時代B2C的運作模式轉換成客戶驅動的C2B(M)模式,M指工廠。在商業鏈條上一個環節接一個環節的倒逼企業,形成波浪式的傳導,並最終形成整個社會的商業大變革。他的這一觀點後來在他的著作《智能商業》裡面有著具體的體現,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個人感覺還是不錯的,有很多啟發意義。

我們先來學習一下什麼是C2M,C我們都知道是Consumers,M是Manufacturer,生產者、製造者的意思,所謂C2M就是用戶直連製造商。講的更通俗一點其實就是個性化定製,這就容易理解了。最早提出C2M這一模式的是必要商城的創始人,前百度總裁助理畢勝,他在2014年就創辦了以C2M為核心商業模式的必要商城。隨著90後,00後開始走上舞臺,這是追求個性化的一代,這些新消費人群正在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真實存在。在T恤衫上的個性化標語到偏愛物品的DIY改裝,他們的個性化需求之強大,已經從根本上顛覆了以標準化為標誌的20世紀商業邏輯。2011年美國KPCB風險投資人公司合夥人,約翰杜爾將三個關鍵詞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組合在一起,第一次提出了“SoLoMo”消費群的概念,現如今可以再加上一個關鍵詞“Me”即個性化的,他們是“SoLoMoMe”消費群。他們不愛看電視,卻熱衷於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視頻網站、QQ等。他們的分享,他們的贊,他們的想法、他們的相互推薦,商品正在成為他們的社交貨幣,每個人都在建立他們自己獨特的消費宇宙,我們經常在說如果你不懂90後,不懂00後,那麼你將被淘汰,你將做不來未來的生意。

這是一個消費主權的時代,他們喜歡從朋友的推薦清單裡購買商品,喜歡從某個主播的視頻直播間裡購買商品,喜歡從短視頻平臺中購買商品,工業時代的標準產品思維和功利推銷邏輯,已經無法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和展現自我的訴求。

參與感,參與感,還是參與感

過去的生產製造是串聯的,未來的生產製造是並行的。即開發者、消費者、供應鏈夥伴、銷售渠道夥伴、售後服務夥伴等在產品設計階段即參與進來,參與產品等創意、研發、設計、製造、營銷、服務等整個產品週期,在以前,這一切都是割裂的個體,只能參與某個環節。在這裡我要提一下小米,小米的粉絲經濟做的相當出色,小米的粉絲是真正喜愛小米的產品,小米從產品的開發,營銷到服務,用戶全程可以參與進來,大大釋放了粉絲的激情和夢想。真正響應的他那句口號“為發燒而生”。

對於製造端而言,有個困擾他們許久的兩難問題,一方面個性化消費的浪潮正在撲面而來;另一方面,大規模製造的邏輯統治已達上百年,絕大多數的企業資產、供應鏈、流程都是為大規模製造而生,兩者之間的衝突顯而易見。但是這個問題,在DT時代,似乎可以被解決了。阿里幹過一件事,他們包下了美的、九陽、蘇泊爾等10個品牌的12條生產線,專為天貓提供小家電定製服務。其前提是,通過天貓自己所掌握的數據,作出分析結果,去指導這些生產線的研發、設計、生產和定價。此外天貓還啟動了數據共享計劃,將收集到的行業數據分享給廠家。大量的實體制造企業開始效仿C2M模式,一邊在內部進行新的變革,一邊向傳統規範挑戰。在前端,企業可以將相對標準化的模塊提供給消費者,讓其自由組合。在企業內部,提升組織和管理能力,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後端,企業積極調整供應鏈,提高柔性化生產的服務能力。

商業模式的變遷:B2C—C2B—C2M

未來的3~5年,電子商務必須進行柔性化定製,不僅要真正為消費者解決問題,更要為消費者進行個性化製造。原來標準產品的大規模製造,變成了一種小批量、多品種的製造。移動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將變得更加個性化和碎片化,同質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人群的需求。消費者需要一對一的產品和服務,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C2B模式的本質是以個性化定製和柔性化生產搭建起來的一個由消費者驅動,而不是由廠家驅動的全新的商業模式。

雖然在短時間還無法完全轉變,但顯而易見消費者已經推著傳統制造業必須去改革,拆解固有的供應鏈然後重新組合,在垂直行業目前已經有做的還不錯的案例。C2M的時代已經到來,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將被新一代消費者重新改寫,這不是危言聳聽,傳統的製造企業如還不開始尋找變革,順應時代潮流,淘汰你的將不再是競爭對手,而是歷史的滾滾車輪。


門店乾貨,“零”感隨想。關注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