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明明想把工作做好,却差点被辞退!小心“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作祟


明明想把工作做好,却差点被辞退!小心“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作祟

作者 | 赵金金

最近公司陆续在复工,朋友小乔跟我吐槽说,自己又在群内被老板骂了,说他工作效率那么低下,每天不知道在瞎忙些什么,负责的项目难以推进,影响部门工作进度。要不是因为特殊时期,新人不好招聘,还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早就把他辞退了。

小乔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其实每天的工作计划做的很好,想要把事情做好、做完美,但每天、每周,甚至每个月都安排好了,可经常出现方案的细节要确定,项目的进展要实时跟进汇报给领导,可每次做得不好,自己就推翻了原先做得事情,导致很多任务都做了个半成品,自己也很焦虑。

听到这里,我大概就明白了,小乔一定是陷入了“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怪圈之中了。他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效率,更好的完成工作。要想解决小乔遇见的困境,首先来看下什么是非适应性完美主义?

01 什么是非适应性完美主义?

一般说,完美主义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完美的渴望和追求,这一倾向在很多时候是具有优势的,这给予他们强烈的动机去努力达成目标。

而另一方面,是对错误的规避。犯错、失误、哪怕是一点瑕疵,都是不能容忍的。

心理学家Brene Brown这样解释什么是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

“它其实并不是对于完美的合理追求,它更多的像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有个完美的外表,工作不出任何差池,生活完美无瑕,那么我就能够避免所有的羞愧感(shame)、指责(blame)和来自他人的指指点点(judgement)。”

总结来说就是,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往往是拿着自己是在追求完美的幌子,而在追求避免犯错,其本质并不是追求完美。我们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自己日常的表现其实是陷入了这种情景中。那么非适应性完美主义通常的表现有哪些呢?

明明想把工作做好,却差点被辞退!小心“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作祟

02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通常的表现是什么?

① 拖延

有些人拖延是不去做,而有一种拖延,不是说不行动,而是有行动,但永远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比如我最近写一篇文章,花了很多精力琢磨选题、用了很多时间去搜集资料,但始终没有那种“可以写了”的冲动,于是没完没了在准备着。

我心想说那先设置一个小的任务,让我最起码开始写:我先让设置说,在构思具体写作大纲之前,先把所有的重要关键词写出来。

本来以为这事可以很快就能完成,“可能也就十几个关键词,顶多二十多个。”结果最后整理出来有50多个关键词,挑挑选选还是觉得不够全面,不够表达自己想要写的主题,最后一拖再拖。

② 容错力差

对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一般表现出来的容忍错误的能力非常差,任何事情只要有一点瑕疵,就要全盘否定重新来过。但实际上很多事情不可能永远毫无瑕疵,所以还会经常陷入沮丧和自我怀疑中。 另外,心理学有个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指的是人们会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这种效应会让我们过于关注别人对于我们的看法,期望保持我们内心设定的“别人眼中的自己”,导致我们会更不希望自己会出错。

③ 陷入分析瘫痪中

分析瘫痪(analysis paralysis),是说当我们准备开始一件新的事情时,会思考未来可能会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思考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充分。于是,我们变得行动迟缓,甚至于最后不了了之。

小乔之前跟我说过,她想过辞掉国企工作,和朋友一起创业时,一方面考虑自己的工作确实无聊,挺想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而且朋友的项目的确很有潜力。

但是另一方面,内心又对自己说再等等看吧,这个事情得准备充分了再说。这两个想法在相互纠结、矛盾着。

并不是说这种深思熟虑不好,而是说这种分析,会瘫痪掉我们的行动力。

了解了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通常表现,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来告别自己陷入的这种情景呢?

明明想把工作做好,却差点被辞退!小心“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作祟

03 如何摆脱“非适应性完美主义”?

1、四七原则,在准备好前奔跑

美国人类心理学研究者皮特·霍林斯(Peter Hollins),在《科学走出舒适区》一书中,谈到了这个话题。霍林斯说,告别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拖延,开始前的收集信息缓解,这个数值为 40% 到 70% 之间。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说他在做决策和具体行动时,有一个四七原则,也就是当你面对一个艰难决定的时候,掌握的信息应该高于 40%、低于 70%。这样你既拥有足够的信息去做一个明智的决定,同时又不至于太多冗杂信息带给你干扰。

比如在写作中,要看一本书写一篇精彩的解读文章,并不是要仔细看完书中的每一段话才能开始动笔,能认真读其中的 40% 到 70%,这样完全就可以下笔了。否则在等待的过程中,你会无形中觉得自己仍然还没准备好,甚至因厌倦而对此放弃。

2、主动寻求别人给自己的意见和回馈

不管是因为想要做到自己心中的完美,还是说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最好,都是自己主观的臆想,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主动寻求别人给自己的意见和反馈来打破自己心中想象出来的壁垒。

这个方法需要注意2个小的事项:

① 找自己信任的人。当自己面对信任的人,才不会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这样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同时也能得到诚恳的建议和改进反馈。

②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我周围有个尝试主动找别人获得意见,但实际上得到反馈反而让他觉得需要做得更好,陷入了困境循环中。

3、允许自己试错,给自己设定完成的时间

在TED演讲中,有一个说编程的例子:

编程,经常要涉及到非常多的指令,有时候只是一个分号,就能决定成功或失败,可以说是对完美要求极高的工作了。


即便如此,也必须要经历很多很多次试验,直到那个神奇的时刻出现,告知程序搭建完成。


也许你也有这样的困惑:常常一件事做了一半,突然觉得某个部分不够完美,于是全部推翻重做。

一直不开始,永远觉得自己准备不够的话,虽然最后可能得到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结果,但实际上却浪费了完全与收获不对等的时间。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完成时间,由于有时间的限制,可以控制自己不要在太多细节上面浪费时间。

总的来说,陷入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也不是不能解决,意识到自己陷入这种情况中,那么可以从自我调整以及外部推动的方面分别进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Facebook的公司里面就写着一句话”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所以,先去做。

明明想把工作做好,却差点被辞退!小心“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作祟

04、总结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追求尽善尽美,导致很多事情都是低效率产出,实际上是自己以为在追求所谓的完美,而陷入了“非适应完美主义”的怪圈里面。

对应会表现出拖延、容错力差、陷入分析瘫痪这几种行为,当然了,这也不是不能改变。主要的改变方法有:采用四七原则,让自己在准备好前奔跑;主动寻求别人给自己的意见和回馈;允许自己试错,给自己设定完成的时间。

最后,没有准备好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能有准备的机会,与你共勉。

厦九九:职场二宝妈,上市公司品牌总监,头条签约作者,新媒体写作教练,成长励志书《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新作者扶持计划外部评审员,每天分享职场、个人成长和写作干货,欢迎关注我@厦九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