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30年后重温《天若有情》,我才发现,刘德华不见了

三十年前的刘德华,年轻的脸朝气非凡,气息生猛,略卷的长发,朴素的牛仔装,偶像的包袱还没有卸下。

三十年前的吴倩莲,眉目里都是十几岁少女的清纯和倔强,浓密的黑发,无惧的眼神,爱你无悔的信念。

这是一曲深情又惨烈的爱情悲歌,两个不同阶层的青年男女,以飞蛾扑火般的勇气,演出了爱情的耀眼光芒,《天若有情》总不老。

30年后重温《天若有情》,我才发现,刘德华不见了

《天若有情》

电影中关于爱情的很多细节,到今天都能轻易的打动人。

因为刘德华,她第一次撒谎,并且为了他次次撒谎;吴倩莲哭着从车上下来,说“今天我生日,所以来找你”,吹蜡烛后把蛋糕扣在刘德华脸上;十几岁的乖乖女独自乘船追到澳门,在杀伐的漫天棉花里无惧微笑;洁白的婚纱,赤脚在街上飞奔;飞驰的摩托车,抱紧的双臂,不断滴落的鲜血。

都说香港电影已经沉默许久,这话并不假,《天若有情》这样的电影,陈木胜能拍出来,更多的香港导演其实都有这样的能力,但为什么如今再也没有如此韵味的港片出现了呢?

30年后重温《天若有情》,我才发现,刘德华不见了

《天若有情》

华仔这样的小人物,如今很难出现在屏幕上,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这是如今的电影丢掉了宿命感的营造,摒弃了人生的暗涌,以一种泛娱乐化的内容态度去塑造现今的电影内容。

科学昌明的今天,一切都讲究规律和证据,人生的命运之说,已经被踩到脚底,各种激励昂扬的鸡汤充斥每一个角落。

要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前冲!这样的座右铭比比皆是。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更是加剧了全民追求名利的心态,其实背后的内幕他们总隐藏的很好。

30年后重温《天若有情》,我才发现,刘德华不见了

《天若有情》

人生,其实是充满了宿命的。这种宿命并不是消极的说法,而是基于你出生的原生家庭,你的生活环境,你所能接触到的人脉,最大资源能给你的助力,而形成的成长途径。

王思聪练手就是五个亿,欠债二十亿如今也摆平了。试问,普通的青年,你有这个机会吗?你有翻身的可能吗?这就是宿命的一种表现方式。

不仅仅是香港电影,华语电影也是如此,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电影创作,对这方面越来越疏离,更多的是追求感官的刺激,而不是对角色对人生的思考。

华仔和jojo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就是源于人生的宿命带来的。

30年后重温《天若有情》,我才发现,刘德华不见了

《天若有情》

一个小混混,走在犯罪的边缘,身边打交道的人,几乎也是黑帮人物,你说,华仔的未来会好到哪里去?

他未有良知吗?错,华仔虽然身处底层,但还是一个正义感不错的青年,但是,这种正义感会被他周围的人吞噬的一点不剩。

为了生活向前,他一定会做出妥协,这种妥协即使不是一蹴而就,但他终究会被生活的压力打垮。

吴倩莲饰演的jojo,只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富家女。这样的少女,对华仔这样帅气,行为刺激的青年一见钟情,是大概率事件。加上她本身的倔强和坚韧,这份感情才来的如此迅猛和热烈。

30年后重温《天若有情》,我才发现,刘德华不见了

《天若有情》

为了华仔,她学会很多又放弃很多,这样的少女在吴倩莲演来,真是丝丝入扣。完全看不出,这只是她的处女作。

但这样爱情的持久性,是值得怀疑的。猛烈的东西都很难持久,比如说火山喷发,海潮等等。一上来就是高潮的爱情也是如此。

华仔这个角色,性格的塑造非常鲜明,虽然是港片中常见的形象,但这种形象真实性很强,又有所不同。他是混混但他也很好,他为人处世的原则深得观众的认可。

观众都希望华仔的结局圆圆满满,但必定是以死来结束,这种内心的巨大差异就会给观众很大的震动。

30年后重温《天若有情》,我才发现,刘德华不见了

《天若有情》

放到现在,类似这样的角色,影视中很少会出现了。换言之,目前被塑造最多的,几乎都是精英人士,医生、律师、企业家不一而足,它们给大家呈现的,是我们世界的星光灿烂,而底层的小人物,没有人喜欢了。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不禁要怀疑这句话了。不是吗?现在,你还能找到华仔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