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關於慢性脾胃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彙總

大家好我是李忠傑。最近整理了一下私信,慢性脾胃類疾病確實給許多朋友造成困擾,我今天給大家詳細彙總一下關於慢性脾胃疾病的治療。

其實慢性胃病已經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個很大問題了。為了方便理解我用中醫和西醫兩種思路給大家講。首先介紹一下胃,因為只有在中醫治療思路里面才用到脾,西醫臨床的治療中,胃病是和脾不掛鉤的。為什麼要介紹胃,因為介紹了胃之後,我們才能知道為什麼會出現:胃酸、燒心、胃疼、胃脹、噯氣、打嗝、消化不良、沒有食慾等等症狀。

關於慢性脾胃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彙總

其實慢性胃病已經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個很大問題了。

胃在解剖學上分為四層,靠近最裡的,也就是說和食物能夠接觸的這一層叫做粘膜層;粘膜層往外,給粘膜提供營養物質的這一個層,叫做粘膜下層;粘膜下層再往外就是肌肉層,也叫肌層。因為胃要蠕動,它需要肌肉給它提供運動的支撐;再往外一層叫做漿膜層,作用是使胃和其他臟器不進行黏連,所以需要一個漿膜層進行隔絕。以上就是胃的四層的解剖結構。胃黏膜上有胃壁細胞,胃壁細胞就分泌胃酸,胃酸其實就是鹽酸。沒有胃酸不能消化食物,但是胃酸分泌過多就會出現燒心。

關於慢性脾胃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彙總

胃在解剖學上分為四層。

關於胃炎,一般情況下分為四大類,第一個就是淺表性胃炎,也就是說黏膜有個充血有個水腫之類的,這就是淺表性胃炎;再有就是糜爛性胃炎,也就是說胃黏膜有一定的小出血點、小得糜爛面等等,就叫糜爛性鼻炎;還有一種是潰瘍性胃炎,就是說胃黏膜有潰瘍了,甚至到了胃的黏膜下層,有的會穿過肌層透出漿膜,這種情況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胃穿孔。還有一類胃炎和這三類胃炎是有區別的,前面這三類胃炎統稱為非萎縮性胃炎,也就是說還有一種胃炎叫做萎縮性胃炎。關於胃炎,西醫臨床上就大概就分這四大類。

關於慢性脾胃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彙總

關於胃炎,一般情況下分為四大類。

下面說說胃酸是怎樣導致的,胃酸困擾了太多的人,胃酸的症狀主要就是胃部有灼熱感,有的甚至能到嗓子這個地方、食道這個地方。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就是胃酸分泌過多,超出了胃黏膜的承受力或者說胃的蠕動功能出現了紊亂。導致胃酸不往腸道里面排,而是經過胃上口的噴門進入到食道,甚至進入到咽喉部,從而出現了反流性的食道炎或者說咽炎。有的時候胃酸分泌量是正常的,但是胃黏膜有破損了,也不能承受正常量的胃酸的侵襲,而出現胃酸、灼熱的感覺,甚至疼痛。這種情況下疼痛的原因主要就是胃酸刺激了胃粘膜下層甚至肌層,導致胃部痙攣。或者說刺激了胃下神經而出現疼痛的感覺。這也就是出現胃疼的原因。好多胃病朋友還有打嗝症狀,那麼打嗝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就是胃蠕動紊亂。正常情況下胃在吃下食物去之後,它是節律性蠕動,把食物排到12指腸進入小腸,再進入大腸、進入直腸一直排下去,但是要是說腸道有了梗阻,或者說胃本身功能紊亂而導致節律性的運動出現破壞,就容易打嗝、胃脹、蠕動差等症狀。有的時候受寒之後還會出現急性痙攣,當然也可能是其它不良刺激引起來的急性的胃部痙攣,出現那種暴痛,這種情況一般是實症,隱隱作痛的一般情況下是虛症。有的人還會經常沒有食慾,其實也是因為胃腸功能不好,胃部沒有正常的排空,所以說他對進食沒有什麼正常的反應。

關於慢性脾胃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彙總

胃酸分泌過多,超出了胃黏膜的承受力或者說胃的蠕動功能出現了紊亂。

下面說怎樣調理,怎樣對症治療剛才我們說的這些情況。治療胃酸,第一個就是中和胃酸的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蘇打,酸鹼中和。當然了小蘇打現在很少用了,像蓋胃平、胃舒平就是這一類的。還有一種就是保護胃粘膜的,大家都知道像利珠得樂、現在的果膠鉍就是胃黏膜保護劑。作用就是在胃黏膜上方形成一個保護,讓他和分泌完出來的胃酸進行一個隔絕,和食物也有一個適當的隔絕,對胃黏膜進行保護。第三個,抑制胃酸分泌的藥,抑制胃酸分泌的藥有兩種,一個是H2受體組織劑,代表藥物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現在最常用的大家都知道就是質子泵抑制劑,代表藥物奧米拉唑、雷貝拉唑。這都是大家常用的藥物。這就是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中和胃酸的治療藥物。還有一個就是增強胃腸蠕動,增強胃動力的。現在都不苔提倡這個了,但是以前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的嗎丁啉,也就是多潘立酮片,因為胃要是正常的排空,胃酸會迅速進入腸道而不會對胃黏膜造成過多的損傷。這就是增強胃腸蠕動的藥。再有就是益生菌,現代流行的一種益生菌,主要作用就是補充腸道內的有益菌群,恢復正常胃腸的環境以及對食物的消化,最後還有一個,就是殺幽門螺桿菌的藥物。現在有的人非常注重這個事情,幽門螺桿菌容易復發,我的臨床經驗是,經常吃生大蒜也會有效。治療突然性胃痙攣的藥物,就是阿托品類6542,也可以說有一種藥叫碘茄,就是緩解胃痙攣,讓胃痛迅速緩解。

西醫臨床上治療胃病的藥,無外乎就是這幾種。

關於慢性脾胃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彙總

在這個地方和大家提醒一句,胃鏡做的診斷分型,和真正治療的症狀有時候並不畫等號。有很多人症狀非常重,但是胃鏡檢查就是一個淺表性胃炎,但是有的患者的病其實已經很嚴重了但是他這個症狀並不明顯,這裡面和個人體質還有精神因素有莫大的關係。西醫治療胃病主要是對胃黏膜起到一個充分的保護,讓胃自我恢復,並不能把脾胃功能給調理正常,這就是西醫對胃病治療的一個不如中醫的一個地方。當然我這個地方沒有說中西醫誰好誰壞的意思,只是單就某一個疾病來講,兩種治療體系的優勢和劣勢。

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中醫對胃病的調理,中醫裡面就要講脾了,因為中醫裡面脾和胃是在一起的,中醫的優勢是,不單純性的能夠把症狀制止,還要根據寒熱虛實來調補脾胃的正常功能,有好多脾胃類疾病它本身和五臟六腑有明確的關係。中醫用宏觀的理論來恢復五臟六腑的正常功能,從而把慢性脾胃類疾病全部調到功能正常,這就是它的優勢。只要是辨證對症用藥,藥品質量有保證,治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關於慢性脾胃類疾病的治療方法彙總

中醫的優勢是,不單純性的能夠把症狀制止,還要根據寒熱虛實來調補脾胃的正常功能。

在這裡再給大家做幾點提醒,慢性脾胃類疾病為什麼容易復發?第一個,把症狀消除之後,你沒有認真的保護你的脾胃,還是和以前的生活習慣一樣,就會導致復發;再有就是調理的時間不夠會復發;再就是自己精神因素作祟,消化道的疾病其實和自我精神的因素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影響很大。導致脾胃疾病還有個原因就是頸椎病,包括胸椎病、腰椎病。也就是整個後背脊柱的問題都會影響內臟神經功能的紊亂,進而影響到脾胃消化,尤其是胃酸,好多患者胃酸相當於嚴重,但是做了胃鏡,每次做都是淺表性胃炎,其他症狀也不重,就是反酸的嚴重。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是不是頸椎不好。中藥西藥效果都不好,但是兩個後背發緊發酸,頸部不舒服,這個時候一定要考慮頸椎病。這個類型的反酸非常常見,所以關於脾胃類疾病,大家一定得注意自我保養。糜爛潰瘍、萎縮這些單純性自我調理不好的,建議大家對症進行中醫或西醫的調理,我的建議,潰瘍性的、糜爛性的這些胃病,應該中醫和西醫結合對待治療效果會更好。

關於脾胃類疾病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麼多,祝大家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