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經過他鑑定的防護服,大家才敢穿

<table> 經過他鑑定的防護服,大家才敢穿

劉大鉞(中)在做院感培訓,示範穿脫防護服。南方日報武漢特派記者 張梓望 攝

/<table>

“預想到條件會比較差。”從除夕夜緊急趕赴武漢開展醫療援助至今,已有1個多月時間,劉大鉞仍清楚記得第一次見到將要接管的漢口醫院內科2樓病區的情景。

劉大鉞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務處副處長,也是廣東首批援助武漢醫療隊院感督導組組長。援助武漢這一個多月來,他是“管家”“清潔工”“裝修工”“送飯員”“搬運工”,髒活累活都親力親為。

“院感是來穩定軍心的。”曾奮戰在抗擊“SARS”一線並參與“MERS”防控,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劉大鉞用專業守護著醫務人員們的安全,也化解著大家的過度緊張。

改造好隔離區,隊員心裡踏實了

漢口醫院是距離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最近的醫院之一。接手時,病房已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80個病人中,9個病危,52個病重。院感條件差、醫務人員超負荷苦苦支撐,醫院裡已經有不少醫務人員已經倒下。“預想到條件會比較差,沒想到這麼差。”第一個進入病區“探路”的劉大鉞回憶。漢口醫院是一家二級綜合性醫院,主要業務是療養康復。彼時該院的隔離條件,在劉大鉞的眼裡全是漏洞。

“既然給了我們,就不能不做。”劉大鉞開啟了病區改造計劃。第一步,就是清理各類醫療垃圾。

首批醫療隊共配備了三個院感專家,除了劉大鉞,還有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何達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陳祖輝。

三個專家教授加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護士史麗莎,4個人收了整整一天,把垃圾都清理出去,整個病區頓時清爽了不少。

第二天開始,他們重新設計病區的佈局和流程,改造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將以前的穿衣室和脫衣室,分別設置第一緩衝間和第二緩衝間。原來的休息室門外的走廊,開闢成醫務人員穿防護服的清潔區,用膠帶將漏風的門縫粘嚴作為權宜之計。

7天后,有工人上班了,劉大鉞開始實施第二步的改造計劃。他畫了裝修圖,請工人來重新裝修病區的隔離設置,將門全部換掉,裝上下壓式的門把手,親自動手在緩衝間裝上燈和鏡子……

凌晨4點鐘的漢口醫院,劉大鉞還在清洗消毒護目鏡。醫療隊帶來的護目鏡總共只有不到30副,要洗消後重復使用,劉大鉞就自己動手。2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浸泡半小時,水龍頭衝乾淨晾曬。“自己洗也不是很麻煩,這樣是對大家的安全負責。”他說。

10天后,正常的醫療秩序與流程在漢口醫院這一病區建立起來,每天來上班的醫生護士們心變得踏實了。

實踐中總結院感防控流程

穿一套防護服,10多個步驟;脫,有近30個步驟。每一步不小心,都會產生暴露感染的風險。醫療隊員們大多數都沒有穿脫防護服的經驗,劉大鉞和其他兩位院感專家每天每人8小時輪班,每一個醫護人員進出時,都一一指導操作,親自上手幫忙穿脫。

一接管病區,劉大鉞就牽頭設置了院感監督員的制度,要求穿脫防護服時一定要兩個人互相監督,同時每組值班護士都要有一個人負責感控監督。

“要把隊員們一個不少地帶回去。”劉大鉞要求嚴格,在醫療隊員們落下了“吹毛求疵”的“壞名聲”。但如今,病區的醫生護士們都養成了拿到防護服先檢查的習慣。

“不能只是通過門口、玻璃窗、視頻系統來看,必須要進到裡面去,才能發現解決一些問題。”醫療隊裡,劉大鉞每天進出隔離病區的次數最多,最多的一天進去了四次。

全國各地捐來的口罩、防護服,有著各種各樣的型號,安不安全?能不能用?每一品類劉大鉞都穿過試過。經過他鑑定的防護服,大家才敢穿。

“大家把生命安全都託付給我,責任好大!”劉大鉞笑說,等疫情結束,回去以後,自己可以開個醫用防護用品店了,“哪種產品合格,哪種型號、哪個牌子的會比較好,我都知道”。

抽出休息時間,劉大鉞梳理了院感防控流程,將這些實踐中的總結寫成指南,發給所有廣東醫療隊隊員,甚至其他省醫療隊參考,目前已更新到第三版。每一批隊員新來,都由劉大鉞等院感專家先做一輪院感防護培訓。

塗酒精和碘伏可以預防護目鏡起霧、用醫用彈性繃帶粘貼外科手套不容易鬆脫、脫防護服時連著腳套一起脫可以減少步驟……每次培訓,劉大鉞都把這些實踐中總結出的小智慧跟大家分享。

對於護目鏡戴到防護服裡面還是外面,他就很費了一番斟酌。如果戴在最外面,出來的時候就要先摘護目鏡,眼睛就暴露在外。一開始他建議大家把護目鏡戴在裡面,最後摘。

但是,戴護目鏡時間長了,容易起霧,會刺激眼睛,有的醫務人員甚至出現了結膜炎。經過仔細琢磨,劉大鉞還是把它改為戴到外面,如果護目鏡起霧厲害,就可以從外面傳遞一副新的來換。

“防護也要講科學,不能過度”

“說了多少回了,不能噴人!”到酒店給新一批抵達的醫療隊員做培訓,劉大鉞被門口工作人員噴了一身消毒劑,有點怒氣衝衝。

一說起這些常識錯誤問題,他就啟動“吐槽”模式:酒精是易燃液體,會帶來著火的風險;含氯消毒劑對人有刺激性有危害,一般用於浸泡或擦拭消毒;二氧化氯只能在無人狀態下噴霧,進行空氣消毒,噴完關門閉窗一小時再打開才有效……

“這不都是讀書學的最基本的知識嗎?考試肯定都會,怎麼到了這時候就不講科學了?”劉大鉞批評起人來毫不客氣。

劉大鉞發現,在戰“疫”一線,過度防護的現象並不少見。有的人已經戴了標準的醫用N95口罩,外面卻還要再戴個醫用外科口罩;戴兩副手套就可以了,但有的要戴三副甚至四副。

劉大鉞說,其實,防護不是越多越好。多戴一層,就多一層摘的程序,反而多一重汙染的風險。戴這麼多層,也會影響正常呼吸和手上的操作。

他總是跟隊員們強調,呼吸道的防護和手衛生才是最關鍵的:消毒洗手液要經常用,口罩一定要戴,怎麼強調都不過分,“這時候就要吹毛求疵,該罵就罵”。記者注意到,隨時隨地,劉大鉞都會用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已經形成了習慣。

不少醫務人員下班回到駐地酒店,都要脫下衣服掛在門外。劉大鉞也覺得意義不大。他給大家分享了實用小建議:準備3套衣服和鞋子,病毒在無機物上一般只能存活48小時,穿一天再通風晾兩天就沒事了。

考慮到武漢的溼冷天氣,廣東後方運來了一批簡易乾衣機給醫務隊員們烘衣服用。劉大鉞發現,乾衣機的溫度可以達到六七十度,吹熱風1小時,對殺滅病毒也很有效果。在他的建議下,廣東後方一下運來1600多臺簡易乾衣機。“現在我們人手一臺。”劉大鉞笑說。

劉大鉞的淡定,舒緩了不少醫療隊員們的心理過度緊張。但不能做的事,他也會明確反對。

漢口醫院有一個ICU病區,該院計劃用它來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劉大鉞過去現場看過後,卻提出反對意見。

有床位為什麼不收病人?劉大鉞指出,這個ICU是一個大廳式的密閉式ICU,設置了正壓層流空氣淨化,作為普通ICU是可以的。“但要是收重症新冠肺炎病人,要麼改成負壓單間病房,要麼定時開窗通風,加裝空氣消毒機,否則醫院感染風險太大。”

實事求是的科學意見,最後被醫院和上級部門接納了。“該發聲的時候就要發聲。”劉大鉞說。

南方日報武漢特派記者 李秀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