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寒假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培養好3個習慣,事半功倍

寒假開始,語文成績成了牽動孩子和父母內心的一根線。

一頭是分數,一頭是心情。雖然不能說分數就是一切,但分數至少說明了某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要在以後的升學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績還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標準。

這就是現實。

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出理想成績的。我不要求你門門第一,但至少匹配上你的努力。

問題來了,有些孩子看起來真的很努力,上課盯著老師和黑板,下課盯著課本和作業,可一考試不是“粗心大意”,就是“發揮不佳”,這是咋回事?

其實,語文學習也是要講究方法的。至少,培養以下3個習慣,一定會事半功倍:

第一,善於總結;第二,善於思考;第三,善於預習。我這裡說的總結思考和預習,可能和你理解的有很大區別。

具體該怎麼做,才會產生顯著效果呢?


寒假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培養好3個習慣,事半功倍


01 分析前因後果,總結得失:養成善總結的習慣

說句大實話,根據我對孩子學習情況的觀察和了解,多數孩子還真的還沒有養成總結的習慣,更談不上如何做好總結的方法了。

總結這件事,真的有那麼重要麼?

你想想,為什麼有的人工作10年,跟工作1年是一樣一樣的?因為他在重複自己第一年的工作模式:不分析做得不好的原因,也不思考如何改進,當然也就沒有進步。

這種總結,用今天比較時髦的說法來講,就叫覆盤。

在《覆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陳中;2013年機械工業出版社)一書中,作者指出:

柳傳志第1個將覆盤引入到做事之中,成為聯想三大方法論之一,在聯想每一個重大決策的背後,都有覆盤的身影。

《覆盤:對過去的事情做思維演練》完整系統講述了覆盤的內容,清晰了覆盤的價值,給出了覆盤的操作步驟,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應用覆盤的方法,向自己學習,隨時隨地的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

看到了嗎?應用覆盤的方法,向自己學習,隨時隨地的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這樣的覆盤,需不需要?

為什麼學好語文,也需要覆盤呢?

因為學習這件事,主要靠孩子自己的不斷努力才能提高。老師也好,家長也罷,他們的努力,最終都要通過孩子體現出來。

既然如此,孩子如果不學會總結反思,找到自己前一階段學習上的得失,無法取得明顯進步也就不足為怪了。

怎麼才能更好覆盤自己的語文學習呢?

(1)檢查自己的學習目標

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個學期都應該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一週讀完一本課外書;摘錄書中10句自己有感悟的句子;至少在作文裡面有1次引用讀過的書......

發現了吧,目標越清晰越具體就越好。

這樣才方便後續對照檢查,自己是否達成目標。

(2)分析目標未達成的原因,總結做得較好的經驗

比如,原先定下的一個星期讀一本書的目標為何沒有實現?是目標不切合自己的能力,還是因為看電視打遊戲耽誤了時間......

如果做得好,比如通過引用書中語言材料,作文進步了,那就把這種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好地加以保持。

你會發現,這樣的分析和總結,比起盲目努力,更能促使孩子腳踏實地取得進步。

(3)根據覆盤的結果,有針對性地向老師請教,訂立學習方法

舉個例子,覆盤一學期的語文學習之後,發現自己看書很勤奮,可就是沒能提高自己的寫作文能力。這就可以拿這個具體問題向老師請教了。

比較一下,假如孩子走到老師跟前,一臉茫然地問:“老師,我不會寫作文。”然後,老師也只能回答你:“多看書,多練習......”

哪個更能讓老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孩子呢?


寒假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培養好3個習慣,事半功倍


02 關注問題思考方式:養成善思考的習慣

語文學習,只是讀讀背背,抄抄寫寫嗎?當然不是。讀課文,要思考;學詞語,要思考;閱讀理解課文,要思考;寫出好作文,還要思考。

可以說,學習語文的核心能力是思考。

學習語文的過程,孩子不會思考,就等於瞎子摸象。摸到大象腿,就說大象是柱子;摸到大象耳朵,就說大象是蒲扇。

為什麼這樣說?你看,學習一個詞語,孩子不加思考就會記住表面意思,覺得這就是詞語意思的全部了。這顯然是不全面的。

我們來舉個例子。

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春景》)

這句詩的“鬧”字怎麼理解?

如果找到字典的意思,回答說鬧就是熱鬧、吵鬧的意思。很顯然,這就誤解了原詩句的意義。

那麼,如果是思考型的回答,就應該是:鬧字用在這裡,是指紅杏花兒開得繁盛,還引來了蜂兒蝶兒,顯得春意盎然。

還可進一步思考,從詩人的角度看,為了表達什麼想法或心情。你看,這樣的語文學習,才是真正用心用腦的。

那麼,我們如果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思考方式漠不關心,卻只一味強調“讀背記”,很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成了瞎子摸象式的學習。

當然,讀背記不是不要,而是要結合有效的思考。


寒假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培養好3個習慣,事半功倍


03 提前翻閱下期課本:養成預習的習慣

大家都知道,全日制學校的班級語文課,最大的特點是幾十個孩子一起學習,語文老師必須從大局出發,從大多數孩子的學情出發,備課上課。

這會帶來一個什麼問題呢?

少數基礎薄弱和特別優秀的孩子,就很有可能得不到最匹配的教學方式。孩子就得反過來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方式。

孩子怎麼才能最大程度在課堂上獲得應有的學習效果呢?有一個最簡單有最有效的辦法,那就是提前預習。這會帶來3個好處:

(1)對即將學習的課文形成初步印象

課文主要講了啥?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什麼?有什麼特別之處?這些初讀感受都會在預習時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

這對於課堂學習有一定幫助。至少,孩子不會像一張白紙進入課堂,也比較容易和老師的教學產生互動。

(2)可以提前記下自己對課文的疑惑和問題

這是比較深入的預習。

孩子如果能記下自己的疑惑和問題,不僅證明他預習時動手動腦,還能促使他在上課時與老師產生問答式交流,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3)知道自己學習課文時可能出現的重難點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就更好。

孩子通讀課文之後,結合其他的練習資料,就會產生“某某某段落”、“某某句子”好難啊!或者,某某題目不好做這樣的感受。這對孩子來說就是重難點。

這種重難點就不是老師在備課本上憑自己經驗預設的重難點。孩子一旦在課上得到解答,將會受益匪淺。

行文至此,我們來總結一下,如何有效幫助提高孩子語文學習成績:

1.分析前因後果,總結得失:養成善總結的習慣

2.關注問題思考方式:養成善思考的習慣

3.提前翻閱下期課本:養成預習的習慣

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每個孩子的汗水和智慧都應收穫應有的果實。而家長和老師該做的,就是幫助他找對得到這份果實的正確方向。

如此,方能實現付出總有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