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

黎忠良


幸福是什麼,大概每個人對於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吧,說到培養孩子的幸福感,有的人認為讓孩子吃他喜歡的食物,陪孩子玩他喜歡的遊戲,給孩子買他喜歡的衣服,就是幸福。

不錯,這些行為是會讓孩子感到幸福與快樂,但這卻只是一種短暫的幸福感,真正長久的幸福是一種能力,是需要父母用心培養的。

如何培養一個有幸福習慣的孩子?

01、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能夠找到自己喜歡與熱愛的事情,並且沉浸其中為之付出努力,他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拿我自己來說,生命中的前30多年,一直對生活沒有什麼目標與規劃,只滿足於安逸平淡的日子,或者說雖然內心渴望生命的波瀾,卻從未邁出過前行的腳步。

我是在重新拿起手中筆開始寫文章,才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意義的,寫作是一直潛藏在我體內的深層愛好,只是被安逸的生活淹沒了,一旦發掘出來它便熠熠生輝。

我常常因為沉浸於寫作,而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身外的世界,雙手敲擊鍵盤,思緒遊移,彷彿我的生命只剩下靈感與文字。就這樣一天天堅持寫下來,我寫作能力不斷的提升,讓我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與滿足,當夢想插上了翅膀,我才覺得自己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我常常想,如果我早一天開始,是不是可以比現在更好?我為什麼沒能早一天開始自己擅長的事情,並專注地為之什麼努力呢?

所以,我們想要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首要的就是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找到能讓孩子沉浸其中、真正熱愛的事情,早一點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是把我們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那麼,孩子就會擁有長久的幸福感。

02、懂得付出的人更容易收穫幸福。

許多人都滿足於過好自己的日子,用自己創造的財富維持家庭的日常開支,卻很少鼓勵孩子為他人付出,幫助弱勢群體,這也許無可厚非,但卻失去了讓孩子獲得更大幸福的機會。

其實,當我們願意帶著孩子走出家庭,走進福利院、老人院、孤兒院,去當志願者,或者為他們獻出愛心的時候,我們的人生格局就會變得更大,就能跳出小我的圈子,站在人生的更高處,有能力幫助他人,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的人,往往也更幸福。

所以,我們想要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學會付出,有一顆善良、仁愛之心。

03、讓孩子學會感恩。

懷抱一顆感恩之心的人更容易獲得內心的安靜與平和,感恩生命中遇到的一切,感恩溫暖的陽光,感恩可口的食物,感恩清新的空氣……感恩讓我們心懷慈悲、悅納當下,而不會被名利物慾牽絆,不會被不切實際的幻想困擾,可以優雅從容地走過四季。

所以,不妨每個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各說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讓感恩成為孩子的一種慣常思維方式,就不會陷入盲目而無止境的物慾之中了。

04、讓運動成為一種習慣。

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每個人幸福的基礎,沒有健康,其他的一切都將歸零,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從小養成熱愛運動的好習慣。沒有什麼煩惱是大汗淋漓解決不了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釋放不良情緒,獲得身心的愉悅,熱愛運動的人大多陽光、自信,擁有積極的人生觀,比較容易獲得幸福的人生。

所以,每天都把運動放到日程上,排在玩手機、看電視的前面,作為一項重要的事情去帶著孩子完成吧,一定不要藉口沒時間而擠佔了寶貴的運動時間。

當然,獲得幸福的方式不止以上4種,但以上4種確實很重要,有助於其他幸福習慣的形成。

讓我們鼓勵孩子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學會付出和感恩,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吧,及早幫助孩子形成幸福的習慣,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

我是@百合媽媽讀心理,育兒達人,多平臺簽約作者,我只寫有溫度的育兒文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轉發、讚賞!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百合媽媽讀心理


關於這個問題,我還算有點話語權。

首先我家那熊孩子是不是個幸福的孩子我不知道,但是我的好閨蜜絕對是個幸福的孩子。

我的閨蜜是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離婚,跟著母親生活。

閨蜜的母親是個樂天派的漂亮阿姨,是林業部門某單位的科員。

阿姨對閨蜜的教育標準是,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閨蜜偏科很嚴重,偏文科。

但是她的課外閱讀涉獵廣泛,天文地理歷史文學,都是她的菜。

甚至在高中的時候,閨蜜已經開始看英文原文小說以及考雅思考試了。

當然最後閨蜜沒有出國留學,而是考取了某外國語大學。

我跟閨蜜的媽媽接觸下來,發現阿姨跟閨蜜的相處真的很像朋友。

首先,尊重孩子。

家長在做決定之前,會問問孩子的以前,一切都是有商有量。

阿姨會聽取閨蜜的意見,但又不會全部採納,如果兩人意見相悖,阿姨會認真地說服。

其次,培養興趣。

這個並不是鼓勵或者推崇一系列密密麻麻的課外興趣班,而是幫助孩子找到他喜歡的東西,興趣班貴精不貴多,一兩個就足夠。

我閨蜜的興趣大部分放在了英語上面,當然上了大學之後又學了法語和日語,現在已經開始獨立翻譯作品了。翻譯還不是她的本職工作,僅僅是興趣而已。

我個人認為,有了興趣,孩子會在學習之外找到另一個重心,這有利於他得失心不會那麼重。

最後,開拓視野。

旅行和看書都是開拓視野的方式,就看你怎麼引導孩子。

旅遊可以幫助孩子認知這個世界,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萬物多多姿多彩。

旅遊是要花費時間和金錢成本的,對於某些家庭來說有些困難。

那麼這種情況下,看書就是很好的開拓視野的方式了。

當然,孩子的幸福感和父母給與的愛與教育方式也是息息相關的,不能過度溺愛,要學會和孩子溝通,這點也很重要。


一顧輕塵


孩子3歲前,在安全感的給予方面,媽媽比爸爸重要。

當孩子4-5歲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需要得到肯定、讚美和認同。在這點上父親比母親更重要,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亦如此。

快樂是可以傳染的,焦慮、壞脾氣、怨氣也同樣會傳染給孩子!

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經歷過苦難,就像傅園慧微博裡說的一樣,不走過地獄,看不見天堂!但她卻依然保持樂觀的心態。

讓看到她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慢慢的正能量和暖心的笑意。而她自己活得也瀟灑快樂。

盲目誇獎出來的孩子,骨子裡是自卑的,表面上自信,經不起挫折和打擊,會極其在意別人的目光。

而注重過程的孩子,做事時能全力以赴,失敗時能坦然接受,還能有再次迎接挑戰的勇氣!

不是所有的教育方法都能生搬硬套在自己孩子身上。媽媽們要先育己,然後內化成適合自家孩子的引導方法,方才是真正的育兒。

有時候我們那些自以為是的犧牲,孩子或許並不需要;

有時候我們那些杞人憂天的擔憂,對孩子來說根本是徒勞。

這個世界上,令孩子最害怕、最恐懼的事情莫過於:兩個自己最愛的人冷眼相對,肆意辱罵對方。

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控制,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心理學研究亦表明:分享能給人帶來無盡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真正屬於孩子的那些時間,才是激發他的想象力,創造力的最佳時期。

運動不僅能增強人的體質,還能強大人的內心,一個快樂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容易事半功倍!


日本出國打工


如果說孩子是棵幼苗,那麼家庭就是孩子成長的溫床。家庭是一個大環境,什麼樣的環境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什麼樣的父母養育什麼樣的孩子。

【1】

楊絳說: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願的改造自己。

優秀的人大致相同,善良,誠實,正義感,積極向上。人生就是一場修煉,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2】

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幸福家庭最最重要的因素。好的家庭氛圍像一個磁場釋放快樂,並傳遞給每一個家庭成員。

孩子在其樂融融的環境里長大,會變成一顆小太陽,美好並傳遞溫暖給別人。

【3】

曾子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擁有善良品行的孩子一定是個幸福的孩子,善良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人生。#幸福#


陽春的荷塘


如何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不僅需要正確的方法,也需要提供良好外部的環境!需要共同努力。

1、對於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應該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家庭成長的環境,父母如果不和諧會時刻影響孩子的心態,也許不會表現出來,只是埋藏在心底!我們班上大部分都是留守學生,十六七歲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長期在外,感情不和分居離異甚至家暴。對孩子的成長打擊是很大,會讓產生孤僻、極端的性格。學生們在週記中寫到:我不理解為什麼父母不為我想想,我需要父親,也需要母親,我要怎麼辦,怎麼做才能讓你們滿意。他們也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如果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對孩子有何幸福可言?

2、對於學校老師而言,對孩子加以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公平競爭的環境,讓他們在學習奮鬥中充滿正能量。多關心每一個孩子,交流談心;開展挫折教育,讓孩子明白挫折困難伴隨人的一生,在所難免,需要勇敢面對。培養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3、對於社會以及相關部門而言,要保護未成年人,為他們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安全空間。孩子是未來,保護青少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孩子們感受到社會的正能量!


淡孑然之


如果父母不幸福,孩子怎麼敢幸福?

那天朋友們在群裡也在討論說,讓孩子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孩子會受益終身。可事實上順序應該是這樣的,幸福這種能力,或者說這種能量,是要從強者流向弱者,從高處流向低處的。如果爸爸媽媽每天都在不幸,抱怨,鬱悶,低谷中徘徊,孩子怎麼可能敢生長出擁有幸福的能力,因為忠誠自己的父母,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法則,所以孩子不會揹著不幸的爸媽偷偷幸福的。

就好比,我們不能要求一個窮人去做慈善,更無法要求一個不幸的人去愛別人,去滋養別人。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即便長成了大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也發現,總會有我不配的心態。

這並不在於父母處於什麼樣的生活狀態,住多大的房子,開多貴的車,處於多麼高的社會地位,而是父母本身對於自身生活狀況的評價和感受。

爸爸媽媽和我一起住在小房子裡,也許沒有車,也許沒有最新款的手機,最貴的衣服,想要什麼玩具也不是立刻就能擁有,甚至有些爸媽想要的東西他們也並不能買,但這並不影響這對爸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朝著更有希望的前方奔去。

而不是住在豪宅裡,開著豪車,依然抱怨自己的生活,許多人說,哎呀有錢人的幸福你想象不到。的確我們不需要想象他人的幸福,好好經營屬於自己的幸福即可,讓孩子擁有奔向幸福的能力,讓孩子擁有向上生長的能力,我相信,無論孩子走到哪裡,處於何種境地,都不會放棄自己。

所以,什麼是幸福的孩子?

擁有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父母,最信任自己的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能夠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即便這個方向指向並不世俗的成功,他們也能樂在其中;

能夠看到這個世界的殘酷和黑暗但依然有信心勇敢面對自己的生活;

相信自己擁有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的能力。

所以,想養育一個幸福的孩子,請先做一個幸福的爸媽吧~把幸福的能量傳遞給你的孩子。


王田田的霍格伍茲後廚


挫折之後再得來的東西,孩子會感覺到幸福。

一個總是生活在象牙塔裡的孩子,他會覺得得到的東西是理所應當,別人對他好是天經地義,凡事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孩子,幸福感肯定特別小。



最近大兒子經常問我:“媽媽,你說你幸不幸福?”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問?他回答:“你看你又有好吃的,又有我們陪著你,你說說你多幸福。”我反過來問這個小大人:“那你覺得幸福嗎?”他回答:“幸福啊,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還有很多玩具,特別幸福。”

他是一個幸福感特別強的小朋友。我想大概得益於我們平時的灌輸。

有時候做好飯他也會挑食,玩玩具玩兩天就扔一邊,挑挑撿撿沒有長性。我跟爸爸就假裝不經意聊起我們小時候的艱苦生活,“孩子爸爸,你小時候每天都能吃到肉嗎?我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到。”“孩子媽媽,你說現在小孩多幸福,有那麼多好玩的玩具,我小時候連個球都沒有。”或者“小時候一塊糖都捨不得一次吃完,要留著好幾天。”

除了憶苦思甜,讓他知道現在的生活多美好,我們也常常不滿足他,讓他知道不是什麼都能輕易得到。比如他想要買個玩具,我們不給他買,告訴他掙錢不容易,給他提條件,要你幫忙幹家務,要麼就是買了這個就不能買別的了,反正不能任性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如果他不要了,那就正好,以後再張嘴他就會先考慮考慮。

泡在蜜罐裡的孩子,已經不知道什麼是甜蜜了。家長不妨把他們拉出來,嚐點苦頭,反而知道珍惜了。


雙子說


我家就有一個女兒,來分享我的經驗。我覺得首先你要有給她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不一定是家境富裕,這個是要求家庭完整、和睦。其次是父母老師教育,讓她對這個世界充滿愛,感受幸福。這樣的話,孩子怎麼都不會太悲哀。


186986996


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幸福,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幸福力的人。讓孩子幸福之前,首先家長應該是幸福的,樂觀的。創建和諧的家庭氛圍,多傾聽,多陪伴。給予孩子自由的同時也要設置適當的規矩。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長能力,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培養孩子好奇心、同理心、溝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讓孩子發展興趣,積極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讓感受到自己的意義和價值。



木子師姐


【特生談教育】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培養教育兒子的住事,懷念兒子小時候的趣事。



小時候,我們就注意對兒子的教育培養。

在兒子一歲多一點,開始呀呀學語的時候,就給他翻看幼兒漫畫書和故事書,並抽空給他講解。記得有段時間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給他講故事,他聽著聽著就睡著了,否則就哭鬧不休。映像最深的是《詠鵝》,至今都還記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就是那時記下的。

兒子兩三歲的時候,除了玩玩具,我們開始教他學識拼音和漢字,讀記一些簡短的兒歌詩詞。同時,也叫他學識數字,並進行簡單加減法運算。當然,沒有做強制規定,一切順其自然。

有一次,我們一家人玩麻將,兒子和小哥哥在一塊玩。一會兒,他倆來到了我們旁邊,嫂子隨手拿了一張麻將牌給他認,他脫口而出:“九筒!”大家都驚呆了,問他怎麼認到的,他指著麻將牌說:“你看嘛,一排是三筒,三排當然是九筒噻!”大家都讚歎不已,這麼小的娃娃就有乘法意識了。

兒子四五歲的時候,開始學習下棋。什麼跳棋、飛行棋、五子棋、中國象棋等等。特別是象棋,我和妻子午休時,兒子精力旺盛,不睡覺,就自個玩耍。有時候一個人擺起象棋,牛兒爬四方,來回下雙方的棋。有時候還正兒八經地翻開象棋棋譜,在那裡打譜。結果,沒用幾個月,他的水平就可以和爺爺、姑爺、大爸、三爸等家庭象棋高手抗衡了。

最有趣的是,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們一家三口都要在床上開展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 有成語接龍,有講故事,有用詞造句,有腦筋急轉彎,有唱歌比賽,有下跳棋……當然,有時也背背詩詞,做做數學題。

最搞笑的是唱歌比賽,一個人唱歌時,另外兩個人就當評委打分,最後以總分排三個人的名次。每次比賽,那怕兒子五音不全,也不論兒子怎樣篡改歌詞,他都穩拿冠軍,因為我和兒子他媽相互壓對方的分,又都給兒子打高分,所以兒子的冠軍自然妥妥的。

有時候,我和妻子為了爭第二名,鬧得不可開交,兒子卻躺在中間幸災樂禍,手舞足蹈,哈哈大笑!實在是沒有辦法,只好請兒子斷公道,他卻擺起架子,煞有介事地說:“這樣吧,你們兩個各自重新唱一首歌,我來當裁判。”沒辦法,只好遵命,好在我唱歌雖然有些左聲左調,但是自我感覺比妻子大人還是要略勝一籌。於是我正兒八經地獻出了我的經典歌曲《北國之春》,唱完後得意洋洋地等待著勝利的判決。 殊不知,我輸嘎了。我不服氣,向裁判申請再來一次,妻子卻說:“我勸你別再來了,你再來十次還是輸!”兒子也朝著他媽竊笑。我恍然大悟,憤憤不平,原來他們母子是一夥的。這是什麼世道?一家人處事都要講關係,太黑暗了!

哼,看我的。於是,我把兒子的身子翻過來面朝著我,對著他的耳朵悄悄說了幾句,兒子是一邊情不自禁地嘻笑一邊不停地點頭。這一次,我終於勝利了!妻子這一輪雖然輸了,但兩輪下來是一比一平,也坦然接受了,終於相安無事了。時間也到了,該睡覺了,大家 很快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兒子拿出了一個新玩具在那裡開心地玩著,她媽媽終於明白了一切,但也無可奈何了!



兒子讀小學時,數學特別好。常常是老師剛在黑板上寫完題目,他就報岀了答案,數學老師誇他是數學博士。四年級時,為滿足孩子的愛好,送他到老師家學奧數。一次奧數考試,兒子得了97.5分,因粗心大意錯了一道進位制的換算填空題。第二名才四十多分。老師高興得把試卷拿到校長辦公室去炫耀!

初中時,我們沒有過分加重兒子的學業負擔。考慮到兒子數學學有餘力,給他買了一些奧數書藉,但也沒有強行要求他看。另外買了一本數學練習冊,要求他每天同步完成。對於英語,剛開始我和妻子還按老師要求給兒子聽寫,後來嫌實在麻煩,便叫兒子自己黙寫。這樣也培養了兒子的自學能力,後來兒子讀成都七中高中時,有兩學期都被評為班上“自學能力最強之星”。

高中畢業後,兒子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畢業後又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讀研,明年畢業。

願天下的兒女都幸福成長,願天下的父母都開心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