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蘭亭獎”獲獎書家謝揚科,有特殊臨摹方法,值得書法愛好者借鑑


潛心經典 入古出新

■謝揚科

自幼學書已有三十餘載,一路走來感慨頗多,最初雖心摹手追,寒暑往來,終無得法,有幸在大學期間得恩師指點一二,篆隸楷行草均有涉獵,時有頓悟,書藝漸進,而後又求學於國美書法專業,眼界大開,訓練科學,理論與實踐,臨摹與創作,感性與理性,書藝大增。在多年學書的探索與實踐中談幾點心得體會。

“蘭亭獎”獲獎書家謝揚科,有特殊臨摹方法,值得書法愛好者借鑑

謝揚科書法

一、敬畏經典 與古為徒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離開了對傳統的正確繼承,書法幾乎不能前行,米芾在45歲以前竭力集古字,臨帖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45歲以後才一變,遂卓然成大家。

明末清初的王鐸在中年後,自己個人風格已形成,但仍然大量臨習閣帖,以至於能熟練的將不相連屬的閣帖中王羲之的信札,隨意剪裁,寫成一幅,足見其對閣帖的熟悉程度。

“蘭亭獎”獲獎書家謝揚科,有特殊臨摹方法,值得書法愛好者借鑑

謝揚科書法

我平日的臨摹習慣一般不會通臨一本字帖,而是選取一行或感興趣的字,體會上下字或筆畫之間的開合、向背、疏密、收放、藏露等關係並進行強化訓練,無數次重複下去,通過默寫對比與原帖無限次的接近,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儘量達到照相式完美複製。包括用紙、用印、用墨、用筆、字形、章法等等。

時下很多學書者臨帖,臨帖不準說自己喜歡意臨,我覺得這是對自己要求不高的表現,我們在學書中始終是帶著“解決問題”的態度臨摹學習,使每一個筆畫力求精準,精準臨摹對書家來說尤為重要。

“蘭亭獎”獲獎書家謝揚科,有特殊臨摹方法,值得書法愛好者借鑑

謝揚科書法

二、 博採眾長 轉益多師

我初學柳公權,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學顏真卿,端莊寬舒、剛健雄強、崇高神聖,氣度雍容,再學王羲之蕭散簡遠、淡雅柔逸的魏晉風度。

在大學書法專業課程中又感受到甲骨文瘦硬勁險,挺拔銳利,古風凜凜,質樸淳厚。金文的點畫飽滿圓潤,結體優美多變,章法參差錯落,氣度莊重典雅。隸書的筆法蠶頭雁尾,方圓互現,獨具風彩!張旭、懷素的筆走龍蛇,黃河之水一發千里之勢。

“蘭亭獎”獲獎書家謝揚科,有特殊臨摹方法,值得書法愛好者借鑑

謝揚科書法

三、篆隸為基 行草為情

在學書過程中,由於涉帖較多,往往很難深入其中一帖,近年來我主攻草書,尤其在小草孫過庭書譜上用功最勤,因為孫過庭書譜無論在書法藝術領域還是在書法理論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我集中精力,準備花幾年時間,日臨夜讀,包括書法的藝術性,文字內容的深度研究,達到閉目能誦,脫帖能背的程度,同時也不忘加強對篆隸(鐵線)的訓練,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篆隸線條錘鍊後再寫草書,草書才耐品,線條才豐富凝練。

“蘭亭獎”獲獎書家謝揚科,有特殊臨摹方法,值得書法愛好者借鑑

謝揚科書法

只習草書不練篆隸,線條容易輕浮,只練篆隸不寫草書,習書缺乏性情,幾年來我一直在嘗試用篆隸線條融入草書之中。

“蘭亭獎”獲獎書家謝揚科,有特殊臨摹方法,值得書法愛好者借鑑

謝揚科:祖籍湖南洞囗,現居廣東順德。現為中國書協會員,廣東省青年書協理事,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獲得者。

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三屆行草展、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佳作獎,全國第二屆篆書作品展、全國第七屆楹聯書法展、全國首屆“沙孟海”獎等重要展覽十餘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