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解放碑基本是外地朋友来重庆的第一站,都要在碑下留影。大家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时,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都是急急而来,匆匆而去,打个卡,留个影,就算到此一游了,很少去了解其中有何来源,有什么故事。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解放碑是重庆人心目中的城市最中心。解放碑的大事小情,重庆人都关心,爱听也爱讲解放碑的龙门阵。解放碑的变迁,点点滴滴都成为重庆人的谈资,成为重庆人的集体记忆。每年元旦,渝中区的解放碑,无疑是全市最热闹的地方:零点钟声敲响前,时尚男女在碑下微笑、拥抱,等待节日的到来。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你可知它曾有几次更名?它的前世藏着怎样的故事?

前世

抗日战争之前现解放碑一带原叫“督邮街”,因这里有一官办邮局而得名。当时仅有几家药铺、绸缎庄和卖文房四宝的公司外,其余都是居民住宅如杨家大院、周家大院等。督邮街四条窄巷交汇处有一仅几十平方米的空地,称“大什字”,如今就是解放碑中心一带。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41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主持修建的“精神堡垒”在重庆都邮街广场中心竣工。“精神堡垒”由“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等四家单位承建,采用木质结构,外涂水泥,呈方形锥体,因防空需要,通体涂为黑色。纪念碑高7.7米,寓意七·七抗战。后来,在日机轰炸中被毁。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由于精神堡垒被日军炸毁,国民政府就利用原地辟成街心草坪,当中立上一根旗杆,悬挂旗帜。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46年10月31日,“精神堡垒”原址弹坑新纪念碑奠基。12月,新纪念碑正式动工,改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

1947年8月纪念碑主体完工,同年10月10日竣工,碑身刻“抗战胜利纪功碑”,时称“纪功碑”,外形即今日所见解放碑。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47年10月10日上午,举行了由市政当局、学生代表及各界民众共万余人参加的揭幕典礼。典礼由市长张笃伦主持并致词。他说:'纪功碑不但说明了抗战胜利的光荣,而且更保证了今后建国的成功。打败了日本,是中国的功劳。所以才有建筑此碑,以永垂纪念','纪功碑象征百万重庆市民为建设现代化重庆而努力奋斗。'纪功碑为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地面到碑顶风标高34.5米,碑顶安装一大灯架,高4米,从灯架到风标高3米。整体结构分为八个部分:碑座:全部用青石砌成,高出马路水平线1.6米,正对马路之四面,有石砌踏步8级,上面是磨石子平台,直径20米,环周有8处花圃,总占地面积为642平方米。碑身:呈八棱型,内空,共八层,有窗24个,内有螺旋式的铁制楼梯,盘旋而上直达碑顶,共141步,碑通高27.5米,碑身直径6米。标准钟:由碑内旋梯盘旋而上,至23米处,设有一可走四面之标准钟,此四面钟能自动报时,是天主教真原堂捐赠。安装此钟,既壮观瞻,又寓提倡市民守时之意。瞭望台:自碑底升高至24米处,设有环状瞭望台,台上可容20人远眺全市。警钟:碑身最高之圆顶下设有警钟一个,以便于庆祝日或报警时用以传达市民。灯光照明:分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直接照明,利用日光灯照,分装在碑顶,并在每层设日光灯一个;另为投射照明,在碑身外设强有力之探照灯8个,夜间分别照射碑上,光线交织,辉煌夺目。纪念钢管:纪念碑壁上,藏有纪念钢管,管内放有设计图样和有关人的签名,并放有代表此一时期文化产物、名作、报纸、邮票、钞票、照片等,俾他年可以在此寻得当时的文化迹象。风向器、风速器和方位仪:在碑顶上设有这些东西,让市民知道风的吹向、速度、性质以及南北方向。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纪功碑的正面向民族路,即向北偏东,镌有'抗战胜利纪功碑'7个鎏金大字,落款:'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重庆市市长张笃伦'。碑座有石碑8面,铭刻有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的全文;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营兼代主任张群和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写的碑文;谨录如下:国民政府于二十六年的七月七日开始抗战,为建领审势,经野制宜之计,是岁十一月二十日移驻重庆,导率全国,共御强敌,遂以西南重镇建为陪都,中经八载,越领袖英断,军民效命,繁盟邦协力,终致日本乞降,乃于三十四年九月三日宣告胜利。寇氛既息,疆域既复,政将还都南京,而重庆官民爱有成石著绩之举,张市长怕常嘱为撰文,以昭攸远,余惟抗战争之制胜在于同。心,违国之期亦然。民族光荣与夫世界和平之所系,舍之其由,乃播之铭语,体行路永歌,以慷国人三思,钻日;色勉同。心,勿息勿荒,以成胜利,以建新邦。碑上还刻有张笃伦市长、市参议会的题词;美国总统罗斯福1944年5月17日赠给重庆市的卷轴译文也铭刻在'胜利走廊'的壁上。译文为:余谨代表敝国人民向重庆市敬赠斯轴,以表吾人钦佩该市遭遇空前未有之空袭时,人民坚定镇静不被征服,足证恐怖主义对于争取自由民族不能毁其精神,此种为争取自由表现之忠实,将鼓舞来世而不朽。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生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主城。1950年10月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于“纪功碑”下广场检阅驻守重庆的武装部队和民众游行队伍时,题词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原浮雕图案也改成人民解放军战士形象及装饰性图案。之后,民众将之简称为“解放碑”。

重庆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解放碑曾和伞塔为重庆市内高耸的建筑物之一,但现在四周高楼大厦林立,该碑已显得十分矮小,但是其知名度与地位在重庆人心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人民解放纪念碑如同一位老人矗立天地,为每位经过的身边的人们,述说着重庆的历史,诉说着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伟大以及所遭受的苦难,述说着为了这座英雄之城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一生的孩子们。

最后一句:勿忘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