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普通藏家的藏品賣出去為何如此困難?

謝京瀚


你好,首先你的鏡子看起來還不錯,做工包漿都看老。好好收藏,價值會提高的,畢竟現在老東西不多了。目前戰漢唐宋的鏡子真品價格雖然這兩年有點下滑,但是還是會反彈的。



之所以現在藏品難以出手,主要是跟經濟放緩、假貨氾濫、行業真偽標準這三個因素有關係的。全球經濟低迷,中國產能過剩,國人生意都大不如前,掙錢越來越難,大家自然會把錢放在最重要的投資方向上。古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是作為一種不差錢的基礎上的一種精神層面的補充,並不是必須品,所以購買慾望下降在所難免。


再者,假貨做得越來越真,而且呈氾濫之勢,滿市場的仿品,讓人們看得眼暈,讓更多的人不敢輕易出手買古玩。這是有史以來假貨最嚴重的時期,可以說市場上的假貨已經佔了九成以上。以前積極參與古玩收藏的企業家們深受其害,現在這些人家裡幾乎都堆著一屋子假貨,大大打擊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現在很大一部分人不再染指古玩,古玩市場失去這些主力軍,自然沒有了生機。

最後,古玩市場的真偽標準混亂,有序的鑑定秩序坍塌,沒有能夠讓所有人信服的權威機制,很多真品也沒人敢當真品買。專家爛大街,一些偽專家、國寶幫橫行,把古玩圈的水攪的更渾,不少人上當受騙,有實力買家也不願意淌渾水,只是小範圍的在他信任的賣家手裡買東西,不再去逛古玩市場淘寶。



除了以上的三個主要原因,還有手裡有古玩的人對自己的東西期望值過高,信息透明,讓誰都用拍賣公司的拍賣價來衡量自己的古玩,這讓古玩撿漏的可能性幾乎降為零,大大降低了大家淘寶撿漏的樂趣,其實買古玩的人沒幾個願意用市場價去買古玩,哪怕他知道是真的,也會想著能撿漏,於是更是降低了交易成功率。


所以,要想古玩好賣,除非是市場上沒有了假貨,建立大家認可的鑑定機制,才能讓目前這種情況有所扭轉。


風雲說收藏


首先我不贊同“普通玩家手中沒精貨”之說,具個人瞭解市場上或者說高端收藏者們手中所收藏的高端藏品大部分最初都是在普通收藏者手中開始買賣並一手一手的倒賣到高端收藏者手中的。所以說高端收藏者只是花了高倍的價格從倒賣人手中買的產品而已,這就說明普通收藏者們所結識的人群不同而已。就好比是最好的和田玉起初都是挖玉者發現,隨後被經銷商購買然再人人倒手並層層加價直到最終以高價賣給高端收藏者。還有就是普通收藏者的信息不流通,沒有到外圍市場去探索新的藏品信息。最後就手中的藏品確定沒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只做中低檔的藏品,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總得概括來說人脈點據很大的主要原因,高端客戶有了自然好的產品才會賣的動。沒有好的藏品只有高端客戶也是不可,所以說人、事、物要者佔據著對自己才有更大的優勢和機會。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有不對之處還請各位藏友多多指教。希望以此能夠結交更多藏友讓我們一起共同相互來學習、交流、鑑賞、關注。











國石收藏家



現實確實如此,藏品近些年很難能夠有所真實交易了,我覺得這裡邊有如下幾個因素作崇,第一:電視上的偽專家們太多,尤其這幾年的各類鑑寶節目,為了增加自己知名度和炒高欄目收視率,把文物價格說的太離譜了,真實的文物確實是有價值的,但價格是另外一回事;第二:大多數藏家都太貪了,總想著一夜暴富,若手裡真有件老貨,都是恨不得要上天價,也就嚇跑了大部分真正買家,這類心理隨著市場的理性迴歸,會逐漸好轉;第三: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北上廣一夜之間竄出太多形形色色的拍賣公司,這些公司專以騙人下套為主,摸透了藏家的心理,不管你拿來的是什麼貨,統統開口就說值個幾百萬,有點良心的公司收你幾千的拍賣費,太黑的直接騙的你傾家蕩產,這樣血淚的事,小編見過的就太多了;第四:這些無良公司攪亂了整個市場,讓早期國內正規一些的公司信譽也是大打折扣,也就秒殺了相當一部分有可能產生的交易量;第五:文物造假前些年太過氾濫,有些造假甚至爐火純青,多少了解古玩圈的,都知曉這類奇葩新聞那是鋪天蓋地,從一定程度上講,談起古玩,所有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戒備心理;第六:好多大一點的古玩買家,基本已經很是理性,早過了豪的階段,現在都是在自己小圈內鑑賞耍玩。以上幾點,純良心講解,更多小白,若好哪一塊,早日多增加自己學識才是關鍵,會少吃藥,少走彎路,去多幹點正事才是王道。


浪子浪



收藏市場不乏通貨,缺少的卻是優質精品及上等貨。相對而言,如果你收藏的領域是以郵幣卡為主,那麼好進好出,兌現快捷價差小。若是以古玩系列雜項類為主,那就變現相對困難些。古玩古玩嗎,就是以估為參考價,因為市場本身就沒有一個準確的參考價格,而且因品相等原困,價格也是參差不齊。再加上急於兌現的話,又因一下找不到適合的買家,只能忍痛割愛低價兌現了。

但是如果你有實體店鋪,或變通一下銷售策略,比如把想兌現的藏品委託給開店的朋友幫忙銷售,適當付一點茶水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的。畢竟開實體店的朋友是面向一個地區大市場,而自已也因資源有限,銷售渠道狹窄,故銷售會艱難些。一點小經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祝好運!


藏金納銀


普通藏家藏品難出手,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個人認為主要是有這幾個原因:一是收藏界的撿漏心理作怪。普通藏家的藏品哪怕是價值高、品質好的真品,出價方往往以贗品價值不高打壓,期望以藏品價位零頭甚至更低的價位拿到好藏品,網上也暴露過所謂鑑定大師都這樣做過。二是拍賣界有不少小拍賣行,不是以為藏家服務出手藏品,而是搞假拍賣以騙取藏家的鑑定費推廣費等為目的,讓藏家出手藏品更加無所適從。三是缺乏真心發揚收藏文化為藏家與買家服務的平臺,微拍算不錯了,但不是面對面的交易,也會有欺騙和與圖片不符的問題。四是政府文化部門對收藏方面引導不力,基本上是聽之任之,以至於高鑑定費問題讓藏家買家交易渠道不暢通。建議,文化管理部門,以各種博物館陳列館等國家公職人員為主體經常開展公益鑑定藏品活動,並將其作為其工作主要職責的一部分。總之,普通藏家藏品出手難的問題,不是輕易能夠解決的,關鍵要看文化管理部門能否主動作為,結合社會各種資源才能有望解決。


天下手機拍


生意不好,如果從外部環境來說,是因為整個行業的不景氣,但是任何不景氣的情況下,還是有人做得好的,所以說可以從內因方面總結。這裡暫且不討論實體店鋪的選址、藏品的好壞等因素,因為這種因素是顯而易見的重要,下面說一下我個人感覺比較重要的點和我接觸到的比較成功的古玩老闆的特點。


第一,店鋪有重點。有的藏傢什麼都收藏,也什麼都賣,比較適合大眾的胃口,但是卻很難給真正的顧客留下印象。比如這位藏友如果在瓷器方面比較有研究,那瓷器方面的藏品一定要是鎮的住店拿的出手的,給人一種想到瓷器就能想到你的印象。

第二,凸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你覺得自己的藏品很好,別人也覺得自己的藏品很好,為什麼客人要買你的呢?之前錢幣市場火熱,不少藏友收藏錢幣,感覺自己順應了市場的潮流,然而供方市場過於飽和,假貨和贗品數量太多,相反一位收藏迴流古玩的藏友脫穎而出,由於自身的特點讓人過目不忘。

第三,財商即情商,做生意就是做人。雖然古玩行業魚龍混雜,大多賣家口若懸河,但是做生意的原則不能放棄就是誠懇。藏友們或許都有對某一領域特別專業,但是也很難做到門門通,之前有一個賣家,剛剛開始收藏銅墨盒,勢必要為新類目交很多學費,一個賣家願花高價收購,出乎他的想象,他很誠懇地說自己不是很懂,希望他可以自己好好把關,讓對方覺得誠實可靠,也成為了一個長久的客戶。


希望以上三點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發,還有就是心態要淡定,賣不出去的時候就自己欣賞,古玩歷經滄海桑田來到我們身邊,何嘗不是一種緣分,緣到他來,緣盡他自會走。


小鮮宮MsMeng


很難賣出去就對了。大多都是有價無市的,在加上遍地低仿中仿高仿全方位的,有幾個人敢下手。哪怕手上是真的,在別人來看也是假的。

話又說過來如果你手上有比較熱門藏品,一眼大開門的貨,只要你心不黑不漫天要價。是很好出手的。錢幣市場價格還是比較透明的。但其它藏品還是要看緣分的,碰見喜歡的人多賣點很正常,不喜歡的人你給他還不一定要。這就是愛好和不愛的區別,如果手裡有藏品想出手還是慢慢等有緣人吧,只要是真品就不怕沒人要,現在沒碰上有緣人,也許過幾年碰到喜歡的還能多賣不少呢。


自強不息9623


期望值太高,收購價太低,這之期間的差距阻礙了成交。

一、期望值為什麼高?

這幾年的電視鑑寶節目推波助瀾。從中央電視臺到各省級電視臺以及到縣級電視臺都有鑑寶節目。

1、過度解讀

鑑寶節目中鑑寶專家口若懸河調動了老百姓的激情,一來是因為電視節目的需要而來是宣傳普及的必要。

在電視節目中聲音非常重要,沒有聲音節目是不成功的節目,所以都要加入主持人插科打諢,但是收藏節目的專業性太強,主持人的話語難以說到點上,所以要找能說會道的專家加入節目才能使電視節目不冷場。

收藏是小眾群體,收藏知識屬於冷知識,電視節目必須通過解答這些平時常人不用的知識才能揭開收藏的神秘,解讀歷史和藝術,更主要的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會有過度解讀的一面,這也是電視節目的特點。

2、都是寶貝

在電視節目上幾乎專家都會讚揚每一件藏品,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每一件藏品都是通過“海選”徵集上來的,“海選”就是萬里挑一。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扔掉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件以後留存下來的。所以專家才有的說。

3、對號入座

老百姓隔著電視屏幕看到的只是大概,但是造成的影響就是家裡的所有舊物都是寶貝,所有的破爛都是歷史,家裡的所有髒土都是包漿。於是形成了對號入座的錯覺。

以前的古玩商入戶收穫很簡單,就是一張桌子多少錢雙方合適就成交。電視鑑寶節目普及後,老百姓把黑色的桌子都當紫檀木、黃色的桌子都當黃花梨、紅色的桌子都當老紅木,漫天要價,古玩商都被嚇跑了。

二、交易價為什麼這麼低?

交易價格低還是因為電視節目。因為電視節目中老宣傳“撿漏”。專家估價和持寶者的購買價格差距越大越有戲劇性。

我們經常看到持寶者說:“這是當年花了一百塊錢從朋友手裡轉讓的”。許多傻帽專家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太值了!現在的市場價格最少在後面加上兩個零”。這樣的電視鏡頭觀眾經常見。其實大多是導演要求的效果。

在電視上,砍價成為購買藏品的基本手段,不砍價就等於缺心眼。於是買任何收藏品都會出現賣家出價,買家攔腰就是一刀。

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電視節目炒高了藏品價格,也教會了觀眾砍價。給了買賣雙方強大的“矛”與“盾”。只能是加大了買賣雙方的矛盾,讓他們打得更熱鬧。

您的藏品想出手,圍觀的人都是撿漏的心態,價格根本談不到一起,就無法成交。


於鴻雁老於


1.你這是古時銅鏡,包漿很好。如果直徑12釐米以下,也就值一、二千元以下。如果20一24釐米,能值5一10萬元。如果直徑達24釐米,那是大號,世存量極為稀少,價值12一24萬元。


2.你有藏品,可到河南《華豫之門》鑑定,專家不收費。

3.要想賣貨,得到城市去。農村人窮,一般不去買貨。城裡富人多,識貨的人也多,也有餘錢,他們喜歡把玩。


4.買和賣是兩股勁,賣者願意多得錢,買者願意少出錢。關鍵你要知道這個藏品值不值錢?你稱的價高,自然賣不出去!

5.有的有一、二個藏品是祖傳的,是鬧著玩的,要向下傳,貴賤不賣。你要靠倒騰文物掙錢,你必須多學鑑定知識,還要熟讀法律!


苗萬平談情感


1、過度解讀

鑑寶節目中鑑寶專家口若懸河調動了老百姓的激情,一來是因為電視節目的需要而來是宣傳普及的必要。

在電視節目中聲音非常重要,沒有聲音節目是不成功的節目,所以都要加入主持人插科打諢,但是收藏節目的專業性太強,主持人的話語難以說到點上,所以要找能說會道的專家加入節目才能使電視節目不冷場。

收藏是小眾群體,收藏知識屬於冷知識,電視節目必須通過解答這些平時常人不用的知識才能揭開收藏的神秘,解讀歷史和藝術,更主要的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因此會有過度解讀的一面,這也是電視節目的特點。

2、都是寶貝

在電視節目上幾乎專家都會讚揚每一件藏品,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每一件藏品都是通過“海選”徵集上來的,“海選”就是萬里挑一。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扔掉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件以後留存下來的。所以專家才有的說。

3、對號入座

老百姓隔著電視屏幕看到的只是大概,但是造成的影響就是家裡的所有舊物都是寶貝,所有的破爛都是歷史,家裡的所有髒土都是包漿。於是形成了對號入座的錯覺。

以前的古玩商入戶收穫很簡單,就是一張桌子多少錢雙方合適就成交。電視鑑寶節目普及後,老百姓把黑色的桌子都當紫檀木、黃色的桌子都當黃花梨、紅色的桌子都當老紅木,漫天要價,古玩商都被嚇跑了。

二、交易價為什麼這麼低?

交易價格低還是因為電視節目。因為電視節目中老宣傳“撿漏”。專家估價和持寶者的購買價格差距越大越有戲劇性。

我們經常看到持寶者說:“這是當年花了一百塊錢從朋友手裡轉讓的”。許多傻帽專家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太值了!現在的市場價格最少在後面加上兩個零”。這樣的電視鏡頭觀眾經常見。其實大多是導演要求的效果。

在電視上,砍價成為購買藏品的基本手段,不砍價就等於缺心眼。於是買任何收藏品都會出現賣家出價,買家攔腰就是一刀。

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電視節目炒高了藏品價格,也教會了觀眾砍價。給了買賣雙方強大的“矛”與“盾”。只能是加大了買賣雙方的矛盾,讓他們打得更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