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類的壽命在動物界中算什麼水平?

啊嗚宇哥哥


當我們討論動物壽命的時候,我們先得記住,動物的壽命由數百萬年的進化所打磨,活得長或者不長,都是生物應對自己所生存的環境挑戰,並且在通常情況下具有合理性。總的來說,人類的壽命屬於中等偏上,這也符合人類在創造文化之前,人類這個物種在動物界中所處的大概位置。

圖示:最知名的一張討論動物壽命的圖,當然這張圖並不完整,比如還有能活幾百年的鯨鯊,這張圖上就沒有。在北極冰冷的海水中,有許多超長壽命的動物,這和它的環境密切相關。在那裡生長放緩了,壽命也就自然延長了。


動物的壽命,是否存在什麼規律呢?

你別說還真有一些經驗性質的總結,但還上升不到規律的層次。

  1. 體型較大的動物比體型較小的動物壽命更長

  2. 會飛的哺乳動物比不會飛的哺乳動物壽命更長

為何如此?

一般的解釋是: 小動物位於食物鏈下游,其真實壽命,往往取決於環境中的天敵而不是它自身,因此對於演化來說,去推動小動物活得更長,沒什麼意義,它們需要的是把資源投入到快速成功繁殖上,而不是投入到長壽上去。而會飛的動物,不管是哺乳動物還是鳥類,其生活安全度大幅度上升,所以雖然體型不大,但它們能通過活得長而獲得更有利的演化優勢,因此它們的壽命就明顯延長了。


因此,壽命和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密切相關,當然這不是說位於食物鏈頂端的一定壽命最長,但食物鏈頂端動物的壽命肯定比那些食物鏈底層的動物的壽命長,不論真實的野外壽命還是先天遺傳所決定的理想壽命(比如活在舒適沒有明顯生命危險的環境中)。


我們可以預言的是,一種生物生活得越是朝不保夕,那麼它們的壽命就必然越短。這種壽命短來自兩個因素,首先是遺傳因素,然後是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是說,因為它們生活得朝不保夕,那在遺傳上就沒有必要活得太長,因為這世上絕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活得更長壽,是需要付出其它方面的代價的,這涉及到動物每日獲取的資源的分配問題,既然本來就沒希望活得太長,那麼不如將資源儘可能投入到成功的繁殖上來。在這方面的極端例子就是某些動物,一生只繁殖一次,就這一次傾盡全力。


而人類的壽命符合其在動物界的地位,這當然是在人類技術大爆炸之前。現在,人類掌控了地球,但我們的基因演化還沒有跟上,畢竟時間太短了。


有沒有什麼辦法來延長動物的先天壽命?

實驗室中的果蠅大約10天就一代,其壽命大概只有30天,所以成為研究遺傳的模式生物,它代和代之間的時間短暫,方便我們設計各種遺傳學實驗。而如果想要研究生物演化對動物壽命的影響,它也是很好的實驗動物。當然,我們是使用人工選擇來做這件事,但怎麼做呢?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果蠅來進行繁殖,才會得到壽命越來越長的下一代呢?


圖示:果蠅的一代大約是10天,即從卵開始到10天左右,就能成熟可以生下一代。


這實驗出乎你意料之外的簡單,既然我們看中壽命這個因素,那麼實驗的設計就很簡單了,我們在逼近果蠅壽命極限的時刻,才允許它們交配產卵。


剛開始,許多雌果蠅也許都已經不能產卵了,或者雄果蠅已經缺乏足夠有活力的精子。沒關係,只要你的果蠅群體夠大,那麼總會有一些果蠅能成功配對生下能成功孵化的果蠅,如果你成功了,那就將這個過程反覆進行,並通過觀察新一代果蠅的壽命有多長,而時不時的將允許交配的時間不斷往後延遲。就通過這麼簡單的方法,科學家將果蠅的先天壽命輕鬆的延長到從前的五倍之多,即150天左右。伴隨出現的現象就是這些果蠅的成熟期也變晚,當正常果蠅都已經死亡的時候,這些長壽命果蠅還不能產卵呢。


而如果我們朝相反的方向進行實驗,即讓果蠅儘早交配,如法炮製的結果就是,伴隨著早期繁殖力的增加,果蠅成熟年齡降低,同時壽命也隨之縮短。


所以,對於有性生殖的動物而言,它們的生命週期的比例大概是一個更穩定的量。不論壽命長短,從生到死的生命週期中各階段的比例相對不變,當然也僅僅是相對不變。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格陵蘭鯊魚,這種鯊魚的壽命長達400年,甚至更久,而它們要到156歲的時候才性成熟。這種鯊魚很可能是動物界最長壽的動物。

圖示:神秘的格陵蘭鯊,它們到底如何繁殖,因為它們的壽命太長,讓這問題很難研究。因為很難觀察到它們的繁殖現象。


長壽之星,在某些樹面前,動物們都是渣渣。

最後,讓我們看看生命世界中,最誇張的事情吧,樹能活數千年之久,這是什麼動物都沒法相提並論的。

圖示:日本屋久島發現的JōmonSugi樹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大的樹。專家鑑定其樹齡超過5000年,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它生長在一個死火山口旁。該火山在6300年前最後一次噴發,因此專家們給它的年齡定了一個上限,大約6000年。它實在是太古老了,以至於很難精確測定它的年齡。


裸猿的故事


人類在動物界不是最長壽的動物,但如果所有的動物都算起來,人類應該是長壽第一梯隊,偏上水平的。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看,這麼多種動物,數都數不過來,我們常見的動物,大概也就那麼幾十種,有誰能說出一百種以上的動物,也算很牛了。一百多種與一百五十萬種相比,九牛一毛啊。何況,還有許多是科學家都沒有發現的動物。

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當屬一種叫燈塔水母的微型海洋生物,他的直徑只有4-5毫米,卻擁有一種神奇的返老還童本領,從理論上說,如果不是遭遇意外,燈塔水母是不會死亡的,可以長生不老。有的科學家預測說燈塔水母可以活三萬年。但也只是預測。另外比人類長壽的動物,海洋圓蛤算一個,可以活400年以上,有的北極蛤活了500多歲。紅海膽可以活200年以上,管蠕蟲可以活170年以上,烏龜可以活100多歲,有的可以活200歲以上,最古老的弓頭鯨的壽命至少有211年,一些蜥蜴的壽命介於100年至200年間。大象可以活一百歲至一百二十歲,和人類的壽星差不多。

人類現在的平均壽命,七十歲至九十歲之間,長壽的一百多歲。世界上絕大多數動物,是不能活到這個歲數的。放手地球,除了上面列舉的動物,其他所有的動物,截止到目前所知,壽命都不如人類。所以人類至少排名前十甲。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雖然在動物界能夠舉出不少的物種壽命超過於人類,但是真正平均壽命能夠超過60歲的生物還是較少,而且主要都是一些代謝速率較慢的海洋生物。如格陵蘭鯊魚,壽命可達400歲,但是生長速率極慢,每年只長1釐米,要150多歲後才成年。

燈塔水母是一個另外,燈塔水母是一種生物學理論上可以實現不朽的水母,生活在地中海和日本水域。燈塔水母當暴露於環境壓力、被攻擊或生病時,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產卵,燈塔水母可以通過細胞分化改變發育過程,逆轉到珊瑚蟲階段。從理論上講,這個過程可以無限期地持續下去,使其在生物學上可能實現不朽。但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燈塔水母會在水母階段被捕食或因疾病而死亡,而沒能恢復到珊瑚蟲狀態。


心跳假說

人類屬於哺乳動物,在哺乳動物中,擁有高新陳代謝(心跳較快)的動物如老鼠往往一生短暫,而心跳相對緩慢的馬和大象則更為長壽。小的哺乳動物如鼩鼱心率每分鐘達1400次,人類每分鐘60次,而大象每分鐘僅僅28次。大約80年前,生物學家根據經驗主義發現哺乳動物的心跳與該生物質量和壽命成反比,提出了驚人的“心跳假說”:在出生時,哺乳動物的一生都被賦予了同樣的心臟心跳次數,約10億次。儘管在體重、心臟重量、泵血量和一生總血量差別巨大,但生命週期每單位質量的總耗氧量和ATP的使用量幾乎是相同的,因而一生的心臟搏動總數相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類除外,人類壽命如果71,每分鐘60次,則一生心跳次數達22.4億次,所以根據這個推理,人類壽命在哺乳動物中也是算超長的了。


科學閏土


人類的壽命在動物界中算的很高的了,算得上是長壽的動物啦。

圖注:我們的壽命在不斷增長,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是我們壽命增長的重要原因,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發佈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目前世界人口平均壽命為71歲,其中女性73歲,男性68歲。未來隨著科學技術和醫療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壽命還會繼續延長。

那麼在生物界,其他動物的壽命如何呢?像我們身邊的好朋友狗和貓,壽命在15年左右,大點的牛馬也不會超過30歲,能夠超過50歲的動物已經很少的,大個子的犀牛和大象的壽命一般也不會超過60歲。


如此來看,我們人類的壽命真的是很長的了,但是也有一些比我們還長壽的動物,下面就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小頭睡鯊(Somniosus microcephalus)

這種生存於海平面以下2000米的鯊魚游泳非常緩慢,看上去好像一直在睡覺,它的壽命卻能夠達到300歲。對一條小頭睡鯊的測量顯示它已經有392±120歲了!也就是說這條鯊魚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出生的。

弓頭鯨(Balaena mysticetus)

在小頭睡鯊的超長待機被證明之前,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是弓頭鯨,這些體重近100噸的大傢伙隨隨便便就超過100歲,有一些個體的年齡甚至接近200歲,已知最長壽的弓頭鯨則達到了211歲。

加拉帕克斯象龜(Chelonoidis nigra)

千年王八萬年龜,這是很多人對於龜鱉類的誤解,其實大部分龜鱉也就能活幾十年,但是生活在加拉帕克斯群島的象龜壽命很長,最長壽的一隻達到了170歲。

通過介紹,我想大家應該很自豪,我們人類有長壽命。其實就是在10000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還只有15歲;1000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20多歲;100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終於超過了40歲。我們人類在創造生命,創造自己的長壽記錄。


古生物探索


人類的壽命是隨著生活經濟發展的程度而決定的,在人類由類人猿轉化為人的那一階段壽命都非常的短,一般活到15歲都差不多了,一直到19世紀末,人類的平均壽命始終都沒有超過40歲,進入二十世紀初的工業革命時代,人類的壽命出現了質的飛躍,從40歲提高到61歲,1985年以後人類壽命都是呈穩定的增長,63.9歲,65.5歲,66.8歲,68.1歲,一直到現在的69.3歲,而且人類的平均壽命以後還會繼續的增長,超過80歲都有可能。那麼以人類目前的平均壽命,在動物界又是什麼水平呢?

作為一個生機勃勃的星球,除了人類之外還生活著無數的其他生物,這些動物中又不乏長壽的物種,有些動物的壽命之長完全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就舉例一些比人類活的還長的動物。



烏龜和鱉,被認為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一般烏龜在沒有收到外部襲擊和自然汙染的情況下都能輕輕鬆鬆的活到5,60歲,有些種類的烏龜和鱉的壽命則更長,比如中說鱉類中體型最大的斑鱉,現存世僅有四隻,其中生活在中國蘇州的一隻斑鱉,壽命竟然超過了150歲,還有一隻加拉帕戈斯象,2006年它以175歲的高齡在一家動物園去世。



弓頭鯨也被稱作北極露脊鯨,廣泛分佈在北極及大西洋等海域,弓頭鯨是到目前為止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之一,一些弓頭鯨被發現身上卡著象牙長矛的利刺,這些200多年前捕鯨者失敗後留下的捕鯨工具成為了弓頭鯨如此長壽的重要依據。



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大象也是動物界的長壽物種,大多數大象在沒有人為捕殺,其他動物獵食的情況下都可以正常的活到70歲以上,已知最長壽的大象是一隻叫linwang的大象創造的,它生於1917年,死於2003年2月26日,一共活了86歲,這已經是大象家族的最老的壽星了,作為大型食草能活的這麼長實屬罕見。

除了以上舉例的這幾種比較長壽的動物,更為人所不知的還有一些堪稱動物界“長壽冠軍”的動物,比如神奇的具有“返老還童”功能的燈塔水母,淡水魚類中的“長壽象徵”錦鯉,恐龍時代唯一存活下來的一種爬行動物大蜥蜴,但這些長壽的動物比較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的動物壽命是都不及人類的,包括世界上著名的大型食肉動物老虎,獅子,豹子它們最長的壽命基本都在2,30歲左右,包括我們家養的貓狗寵物基本上也就只能活個十幾歲,如此來說人類的壽命在動物界已經算是很高了。

平均壽命能夠超過人類的動物只在少數,但最長壽命能夠超過人類的動物卻也不少,總體來說人類的平均壽命在動物界已經算很高了。


大國布衣


就在今年5月,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去世了,死時146歲。這個數字連老人的子孫都不相信,不過沒辦法,印度尼西亞1900年才開始記錄出生日期,而老人說自己是1870年出生的。

所以到最後,各大媒體都小心翼翼的,在146歲上打著引號進行報道。

146年,真的好漫長,漫長到老人自己說,“讓我死吧。”

但即使是這樣漫長的時間,在整個動物界來說,都並不出奇。

在冰島的深海海底,有北極蛤活了507歲,它剛出生的時候中國還是明朝。在北大西洋海域,格陵蘭島鯊魚曾拖著柔軟的身軀,來回遊了400年。而同樣在這片極寒的水域裡,哺乳動物弓頭鯨用211個年頭獨來獨往。

格陵蘭島鯊魚 圖源:bbc.com

跟這些動物相比,人類的146年確實不足以為道了,在動物界甚至連前10都排不進去。

但是比最長壽命又有什麼意義,人類最值得驕傲的,明明應該是平均壽命。

在青銅時代,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26年,1900年也不過才31年。但到了2017年,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已經到了75歲,翻了不止一番。人類可以讓自己的壽命快速增長,而深海里遊蕩千百年的動物,壽命也不會有變化。

不同地區不同時間出生的人平均壽命 圖源:wiki.com

比來比去,你肯定會非常好奇,壽命究竟是由什麼決定的?憑什麼那條魚活得比我久?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非常複雜了。根據海弗利克極限理論,壽命都是有極限的。細胞DNA鏈末端的端粒長度決定了個體的壽命,每一次細胞分裂,端粒都會縮短一點,等到不能再縮短了,細胞就會消亡。

海弗利克極限理論 圖源:rechargebiomedical.com

有人說,體型越大的哺乳類動物壽命越長,這個結論就與細胞的新陳代謝有關。體型大的動物新陳代謝越慢,細胞分裂的慢,所以活得長。

但是你千萬不要妄想,運動會加快新陳代謝所以你就不去運動了!

人類正常的運動強度很難達到影響壽命的程度,而不運動造成的各種健康問題,才是死神的殺手鐧。

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極限時間,但這並不代表都能活到這個時間。因為還有個決定性因素——環境。

出門就被吃掉,飛在路上被撞死,感染上疾病幾乎滅絕種族……這些倒黴催的因素都會導致壽命變短。而放眼望去,那些活得特別久的生物,都可以有效規避風險。比如龜類,雖然體型不大但卻可以用硬殼把自己保護的好好噠。

加拉帕戈斯象龜 圖源:Earthsky.org

人類之所以可以用百年讓壽命翻番,主要就是因為醫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了環境所造成的風險。

那些容易死的動物怎麼辦呢?它們選擇快速大量的繁殖。長壽的動物數量少,短命的動物數量多,這就是大自然的平衡啊。

除此之外,生存方式也會影響壽命。比如群居會比獨居壽命長,群體之間可以互相保護,更好的應對外在威脅。對於人類來說,生存方式包括太多內容,壓力、經濟水平、飲食習慣都有影響。

不同地區人類的平均壽命 圖源:wiki.com

所以綜上來看,雖然人類的平均壽命遠遠比不上一些爬行動物和魚類動物,但是是靠智慧和努力自己爬到哺乳動物頂端的。

動物平均壽命圖 圖源:britannica.com

不過,說起來就很氣。我們要這麼努力才能長壽,有那麼一種動物,不太運動大吃大喝也可以活很久,而且很少有人察覺——就是鸚鵡!

因為本身沒有太多天敵,再加上成為人類寵物被愛護,體型較大的鸚鵡居然可以活到75歲以上!

活了90歲的鸚鵡,還拍過電影 圖源:Daily Express

想到自己養只鸚鵡卻可能活不過它,甚至還要靠它喊倆嗓子送終,就不禁悲從中來……


果殼視頻


地球上大約有150萬種動物,人類的壽命在所有動物中來說是屬於頂層的,最長壽命的記錄保持著是南非的莫洛科泰莫134歲。人類平均壽命男性是68歲,女性是73歲,人類壽命和大多數動物相比高多了。果蠅的平均壽命3天;工蜂的平均壽命3個月;雞的平均壽命6歲;狐狸平均壽命10歲;狗的平均壽命12歲;羊的平均壽命15歲;老虎平均壽命20歲;牛的平均壽命25歲;獅子平均壽命30歲;大猩猩的平均壽命48歲。而比人類平均壽命高的動物不算很多,我舉例幾個:大象的平均壽命75歲,大白鯊的平均壽命90歲,禿鷲的平均壽命100歲,巨型龜的平均壽命150歲,紅海膽的平均壽命200歲,格陵蘭島鯊魚的平均壽命400歲。


科學薛定諤的貓


人類從最早的最多活10多歲,到現在普遍七八十歲,歷經數萬年。從飲食的改善,到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逐步形成一整套所謂的養生,而目前的人類,即便戰勝癌症,也沒法阻止衰老,新陳代謝產生的新細胞速度遠遠比衰老速度要慢。主要原因是人類身體裡面沒有再生細胞,簡單地說,人一旦斷胳膊缺腿,就沒法恢復了。而凡是行動迅速的動物,往往壽命較短,行動緩慢的壽命則較長。比如:百獸之王老虎,野生的也不過10-15歲,飼養的長一些,最多活到20歲;而龜則能活百年,甚至千年;海洋中鯊魚行動敏捷,其壽命短的幾十年,長的也可以到200年,而燈塔水母,行動慢,壽命可達近3萬年,你沒看錯,是3萬年,它可以看著秦始皇登基,還能眼瞅著人類造飛船,旅遊太空。所以,我個人覺得,要想長壽,適當的運動是可以的,但刻意健身就沒必要了,長壽的永遠不會是運動健將,也不會是養生專家,因為他們研究的是如何降低疾病發生,並不是延緩衰老,一覺睡去,誰也阻止不了。


劉劉584


在古代,很多帝王將相一直孜孜不倦的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最有名的當屬秦始皇,但直到死去也沒能實現他的願望。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動物和植物的壽命相當長,甚至能“返老還童”,獲得無限的生命。
弓頭鯨,它可算是海里的龐然大物,成年弓頭鯨能長到21米,重190噸,能活到200多歲。
北極蛤,生物學家原來認為它們能活到300多歲,但最新的研究發現,這種生物竟然能活500多年。
現在確實有讀者給我反映,會常生閱讀不佳的情況,在以後我會好好改正,多多聽取讀者的建議.最後在這裡小編祝大家年年歲歲青春在,分分秒秒人人愛;工作體面又氣派,鈔票源源不斷來。新年新氣象,事業步步高,財神對你笑,生活更美好?。煩惱全清零;歡樂來相依;好運常相隨,幸福來同行;2017年祝你,喜事多多!好運連連!鴻福齊天!

fortunate



作為地球上的統治者,人類的壽命比很多動物都要長,大約在70歲左右。而且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現代人類的預期壽命已遠超古代水平。

但人類並不是這個星球活的最長的物種,來自國外資訊圖片網站dailyinfographic的這張圖片揭示了哪些動物才是真正的“常青樹”。


如圖片所示,男性人類的壽命約為68.2歲,最長壽記錄是Jiroemon Kimura,他活了116歲,女性人類壽命約為73.2歲,最長壽記錄是Louise Calment,她活了122歲。相對與動物相比,算是處在了一箇中上的水平階段。

儘管人類壽命超過了

從蜉蝣(1個小時-1周)、

長鼻鼩(1.5歲)、

黑猩猩(50歲),

但從平均上仍然落後於

印度象(70歲)、

虎鯨(90歲)、

兀鷲(100歲)、

日本蜘蛛蟹(100歲)、

巨龜(150歲)、

弓頭鯨(200歲)、

紅海海膽(200歲)、

海洋圓蛤(410歲)以及燈塔水母(一種說法是可永生,目前存在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