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堅守:為了移民村的希望——記臨澤縣新華鎮明水河教學點校長劉軍斌

堅守:為了移民村的希望——記臨澤縣新華鎮明水河教學點校長劉軍斌


連續15年紮根沙漠戈壁邊緣一所鄉村學校,給“鄉里娃”傳授開啟智慧的鑰匙,夯築著孩子們人生的起點站,用“堅守”譜寫著愛崗敬業奉獻的優美樂章。他就是新華鎮明水河教學點校長劉軍斌。

明水河學校是臨澤縣最邊遠的一所移民學校,位於距縣城約30公里處的沙漠腹地。學校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條件差,幾乎沒有人願意主動來明水河小學任教。從靜寧縣移民過來的劉軍斌自1999年從張掖師範畢業後,在新華中學任教,2003年調入明水河小學,一干就是15年。

“由於明水河是個移民村,偏遠而且條件差,課桌椅破破爛爛,連電話也沒有,我是明水河人,如果我都不來這個學校,那這兒的娃娃怎麼辦?”明水河教學點校長劉軍斌說。

為抓好明水河村的教育,劉軍斌自2003年到明水河小學任教後,把環境艱苦、條件較差等這些因素拋之腦後,一心一意撲在工作崗位上。從教師到學校會計,再到教導主任,再競聘成為學校校長,劉軍斌見證了明水河學校發展的歷程。走上講臺,就意味著傳道授業、教書育人的責任,作為校長,更有管理學校、發展學校、振興學校的責任。2012年,3—6年級的學生劃歸新華鎮中心校,只有1—2年級和幼兒園的孩子留在本校。由於學生少,學校的教學常規活動開展等日常管理就顯得比較困難,學校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活力。如何管好學校,辦出特色,彰顯活力?劉軍斌從改善學校辦學環境入手,帶領老師利用假期將整個校園粉刷一新,並多次利用雙休日對校園環境進行整理。在校園內,以書法、美術、烙畫等形式懸掛勵志、文明標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使整個校園成了學生學習活動的樂園。

堅守:為了移民村的希望——記臨澤縣新華鎮明水河教學點校長劉軍斌


“雖然學校條件艱苦,但劉校長一直在努力想辦法為我們改善教育教學環境,讓孩子們都能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安心學習、快樂成長。”明水河小學教師黎麗媛說。

多年來,劉軍斌早起晚睡,他總是第一個到校,檢查安全、衛生等情況,以自己實際行動影響著每一位師生。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肯定和讚許。2017年,明水河小學被列為全縣第一批改薄項目,讓學校整體遷移,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修建,新學校在2018年8月建成竣工,搬遷到新學校後,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與此同時,劉軍斌從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入手,優化教育資源,穩步推進素質教育,使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從而帶動了全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

“現在新學校修好了,不光衛生環境各方面變好了,教師力量也增強了,而且孩子上學也方便,孫子在這上學我們很放心。” 學生家長謝文魁說。

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教學,劉軍斌積極鑽研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主持課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養成教育策略研究》工作通過省級鑑定;結合本校教育實際,努力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他的微課《蹺蹺板》在臨澤縣首屆微課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撰寫的10餘篇論文都在相關雜誌發表。

堅守:為了移民村的希望——記臨澤縣新華鎮明水河教學點校長劉軍斌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劉軍斌的帶領下,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在全鎮校園文化建設中位居前列;教學成績從新華學區倒數第一上升到學區前1-2名。學校先後榮獲縣級“五一勞動獎狀”、“師德先進集體”、鎮級“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他本人也先後獲得“隴原優秀鄉村教師”、張掖市第二屆 “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縣級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不是有了希望而選擇了堅守,而是正因為你有了堅守這才有了希望。“到明水河整整15個春秋,雖然也累過、苦過,但看到學校走出去的學生有全縣的文科狀元,也有理科狀元,經常有以前的學生到學校來看我,我覺得付出再多都值得。”劉軍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