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自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運河區文廟社區的工作人員堅持奮戰在一線,吃飯沒了準點。很多時候,他們連一碗方便麵都沒吃完,各種事情就來了。

得知這種情況後,不斷有人給文廟社區的工作人員送來包子、餃子、餡餅等食物。這些人中有小區的居民,有社區退休的“老大姐”,還有社區工作人員的家人和愛心商家。吃著“百家飯”,社區工作人員的心裡暖暖的。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這是我和老伴兒包的餃子。你們多吃點,別總吃方便麵了。”日前,家住運河區勞服樓的吳國興和老伴兒將餃子送到了文廟社區。看著社區工作人員沒日沒夜地工作在防控疫情的一線,身為老黨員的吳國興就想為他們分擔一些。他和幾位志願者主動承擔起小區門口的執勤工作,並和老伴兒一起包餃子給大家吃。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據文廟社區負責人吳巖巖介紹,轄區內共有8個小區,除了恆順世紀中心1號樓有物業外,其餘的都是無物業的老舊小區,住戶流動比較頻繁,給摸排居民情況帶來一定困難。

社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打電話,上門走訪,貼告示通知,進行徹底摸排。社區工作人員把社區當成了家,餓了就吃一碗方便麵。有時,他們連吃碗方便麵都要被打斷幾回。到最後,方便麵都涼了。

社區工作人員這麼辛苦,大家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在社區退休的劉豔英、馮留長、張淑蘭、李洪偉等幾位“老大姐”惦記著社區的弟弟、妹妹們。她們有的蒸好包子、烙好餡餅趁熱送過來,有的送來雞蛋、水果和牛奶,給社區工作人員增加營養。


社區工作人員劉前霖和張華峰經常24小時“長”在社區裡。有時,家人得知他們要回家換衣服,就提前做飯。燉排骨、炸帶魚、蒸包子……一切準備好之後,讓他們帶給社區工作人員吃。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在社區防控戰線上,不是隻有我們在戰鬥。我們的居民、志願者、家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支持著我們。他們有的為小區執勤、消殺,有的幫助我們摸排情況,還有的為我們送來飯菜。這讓我們既感到暖心又充滿力量。”吳巖巖說。


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每天,吳橋縣人民醫院餐廳的後廚內都是一片忙碌景象,餐廳負責人侯丙霞不時囑咐員工:小米粥要熬爛糊點兒,菜要清淡點……

作為餐廳負責人,侯丙霞從疫情發生後,已經很多天沒回家了。“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保護大家健康,我們在後方保障他們的營養供給。”有著20多年黨齡的侯丙霞,農曆大年初一晚上,得知醫院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醫護人員急需飯食供應,原本休假的她重返崗位,表示願意免費供應餐食,並承諾疫情態勢不緩解,飯食供應不中斷。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由於疫情期間人手短缺,每天近百份盒飯需要送到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和執勤人員手中,侯丙霞帶著幾個員工超負荷工作,大多是身兼數職,哪個崗位缺人手就隨時頂上去,每天平均工作時長增加了四五個小時。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餐廳員工每天定時將打包好的熱菜熱飯送到臨時隔離病區醫護人員手中。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侯丙霞80歲的婆婆拿出自己的5000元養老錢捐助災區,丈夫採購了部分水果送到醫院抗疫一線。兒子、兒媳也幫著給醫護人員、患者送餐,對餐廳消毒,為員工測體溫。就連8歲的小孫女也拿出自己的壓歲錢購買愛心物資。截至目前,“愛心餐”已投入2萬餘元,惠及醫護和執勤人員1200餘人次。


“告訴大家,我24小時在線!”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侯丙霞說,“我在朋友圈看到醫院的朋友說,凌晨3點過後只有方便麵,我就回復了他們說:告訴大家,我就在醫院,只要醫院醫護人員吃飯,無論哪個點兒,提前半個小時給我打電話——我24小時在線!”侯丙霞動情地說。


來源


滄州發佈綜合

運河區:熱乎的“百家飯” 丨吳橋:醫務人員的“暖心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