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長葛市第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為了讓我們宅家抗疫更有意義,在這個超長版寒假裡,我校倡儀大家進行專業提升“四個一”活動。“四個一”即讀一本教育專業書籍(或者一本文學書籍,電子書亦可)、聽一節名師課、聽一場專家報告、寫一份假期學習收穫。

上一期給大家分享了陳堯校區老師們假期閱讀的書籍以及自己的讀後感悟。這一期,我們來看看老師們都聽了哪些名家的名課吧!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一、走近數學名師,暢談聽課感想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黃愛華

黃愛華,出生於1966年,深圳市數學特級教師。現任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科技創新中心主任,深圳創客教育負責人。曾三次獲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參與編寫少兒讀物計15冊約100多萬字,編寫教學論著和教學參考用書120多萬字。策劃的小學數學專業網站“華博士小學數學熱線”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閆智勇、曹華兩位數學老師選擇了黃愛華老師《方程的意義》一課作為學習內容。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閆智勇校長說:

這節課給人的總體感覺就是層次清晰條理、重點突出。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由於它的理論性和學術性,教起來往往會顯得枯燥乏味。這節課圍繞著方程的意義一步步深入,由淺入深,整節課下來不僅毫無乏味之感,而且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情緒高漲、意猶未盡。

這節課共分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究新知——鞏固應用——總結拓展。整節課的重點和精彩之處是在第二個環節,這個環節一共要解決三個問題,黃愛華老師採取先扶後放的辦法:第一個問題老師“扶”著學生走,在這裡老師處理得很到位,恰當的引領、適當的提問、及時的小結,每個環節都很順當自然。尤其是通過天平演示,引出等式、不等式,讓學生感受等式的特點,在這過程當中,老師只充當導遊的角色,不停的啟發、誘導學生髮現新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三個問題則“放”給學生,通過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決,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教師的引導,根據老師提供的天平圖,寫出等式或不等式,再把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從中得出方程的意義。學習的整個過程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學生有生活的經驗,很自然地想到兩種不同情況,並用式子表示,引出等式;其中有含有未知數、不含未知數的兩種形式。體現“生活中有數學,數學與生活的關係”這一大眾數學觀,也體現了數學的本質------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通過觀察,探尋式子特點,再把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在分類中得出方程的意義,反映了認識事物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過程。第三個環節練習的設計也很有條理性和層次性,通過幾組富於變化的設計練習再次鞏固了對於方程意義的理解。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各個環節處理都比較到位。

曹華老師這樣評價:

整個一節課,黃老師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抓住方程意義的本質——通過建立一種相等關係求未知數;方程是由未知數和已知數共同組成,表達的相等關係是現象、事件中最主要的相等關係;方程思想的核心在於建模、化歸。在提煉關係、轉化語言中,讓學生真真切切的體會了相等關係,理解了方程的意義。課本中的例題被黃老師巧妙命名為“連環畫”,這樣的敘述拉近了的學生與教學內容的關係,再引導學生以講連環畫中故事的方式學習方程的意義。

黃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生創造出新的課堂、活的課堂,這是我們數學老師要努力的方向。因此,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關注自己的學生,課前準備要充分,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智慧。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華應龍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華應龍 ,1966年6月出生,江蘇南通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1995年,獲江蘇省中青年小學數學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徵文一等獎;2000年,獲《北京教育》“素質教育徵文”一等獎;先後在《光明日報》、《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編、參編了20多本教學用書。先後參加了“蘇教版”、 “北師大版”的編寫和實驗指導工作。

洪琳主任選擇了華應龍老師的《圓的面積》練習課作為學習內容。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洪琳主任這樣評:

整節課給我的印象是簡約,很值得我學習。這節課圍繞中國遊客在國外餐廳點餐時老闆把一個12英寸的披薩換成8英寸和4英寸的披薩,中國遊客覺得得這樣就吃虧了這一生活素材,讓學生質疑:真的嗎?為什麼不願意?整堂課問題只有這兩個:“真的嗎?”“為什麼?”以教學視頻為據,問題有四個:“真的嗎?”都是這樣的嗎…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這還可能是什麼問題?”華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極大地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華老師說這是一堂練習課,卻始終沒有問“12英寸、8英寸、4英寸比薩的面積是多少?”甚至沒有“怎麼算”。因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正是解決“真的嗎”的基礎。沒有直接問怎麼算,才能讓計算成為問題解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類似華老師課堂上的提問,我們說它是“大問題”也好,“核心問題”也罷,指向的都是對學生思維廣度的拓展與深度的挖掘、體現的是對學生學習潛能的信任,是教師對真實學習的理解。

這裡還需要注意的是,“為什麼”的追問,與前個問題有關聯但更有挑戰性。這其實提醒我們,課堂上問題的“少”不僅僅是由於數量的刪減,更在於問題與問題之間是有關聯的、有遞進結構的。正因為此,核心問題才能將推進課堂教學進程、提升學生思維的過程統一起米。“少”而“精”的問題也讓教學設計顯得脈絡清斷,簡明扼要。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文紅豔、賈妍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邢曉沛老師、王惠娟老師則分別選擇了文紅豔老師的《軸對稱圖形》和賈妍老師的《探索圖形》作為學習內容。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邢曉沛老師這樣說:

《軸對稱圖形》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29頁的教學內容,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識別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文老師在執教軸對稱圖形這節課中,課堂結構變化明顯,教學理念有所創新,學生能力有所提升,學習方式有所變革。為了學生學習提供了豐富而典型的學習資源,文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師還在課前蒐集了本課所學的教材,幫助學生理解課上通過觀察操作。豐富了學習資源,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了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經驗,在本節課中,老師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簡易檢等活動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喚醒了學生原有認知基礎,關注學生對完全重合的理解,直觀形象地確定對摺後完全重合才是軸對稱圖形。

本節課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學生自主學習就是從自我認知提升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引領方向的角色,我們教給學生更多的是學習的方法,並不是知識本身。

王惠娟老師這樣說:

《探索圖形》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的一課,屬於 “綜合與實踐”領域,它在內容上既包括數學知識,也包括重要的數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聽了賈老師的這節課,對同樣執教過這一課的我有幾點學習的地方:

首先,在本節課中賈老師利用具體實物、立體模型、平面圖形,層層抽象,分散重點、難點,給與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賈老師重視學生的總結和歸納,幫助他們建立數學模型,從而將找到的規律用數學化的形式表示出來,培養了學生的代數思維。

此外, 還充分的發揮了電教媒體的作用。在學生總結歸納環節,恰當的使用電教媒體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完成從直觀到抽象的昇華。

活動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強有弱,所以在塗色環節用時過長。對於空間感略微差點的學生來說,建立的數學模型可能還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這裡也提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更多的發揮課堂中每一個學生的作用,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性,真正的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

二、走近語文名師,暢談聽課感想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於永正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於永正,1941年生於山東萊陽。1962年從徐州師範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曾任鼓樓區教研室主任。1992年12月14日-16日,國家教育部在南京專門召開了"於永正語文教學研討會",推廣於老師的"五重"教學法。這是建國以來教育部為個人召開的第一個教學研討會。1995年8月,於老師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他的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教育理想:和諧發展。

尚雲霞老師選擇了於永正老師的《祖父的園子》一課進行學習。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尚雲霞老師道:

在聽過王文麗老師執教的《祖父的園子》後,週末在家又聽了於永正老師的《祖父的園子》和張祖慶老師的《祖父的園子》,同課異構,都是大師的課,但風格和教學目標等都不同,年代也不同,最早的應該是張祖慶老師的《祖父的園子》,接著是於永正老師的,王文麗老師的課是最新的,正是今年18年的。

於永正老師語言自然,教學紮實,尤其是指導朗讀上非常精彩,於老師把祖父和“我”的話都能讀出味道來,彷彿人物就在我們眼前一樣,孩子的天真調皮童趣和祖父的慈愛通過於老師的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的到。

於老師這節課是指向寫作,應該是讀寫結合,亮點在於於老師寫了兩篇下水作文,一篇是於老師小時候的童年趣事,一篇是他的孫女身上發生的一件趣事,抓住了“趣”字來寫,寫具體,寫生動。這對於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導向,一個標杆,告訴他們該怎樣寫好童年趣事,這節課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節奏很慢,不符合我們平時的常態課,但是這種紮實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薛法根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薛法根,1968年10月生。現為盛澤實驗小學語文教師、校長。從教以來,潛心研究絲綢文化素質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初步形成了“著眼整體發展、著力語言訓練、著重內化進程”的教學思想和“教得輕鬆、學得紮實”的教學特色。1999年起,致力於小學語文組塊教學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綜合、走向運用”的教學新理念,並初步形成了組塊教學模式。曾先後在《人民教育》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了《語文教學要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呼喚智慧的語文教育》等100多篇論文。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被評為蘇州市“十傑”教師。

李智萍,李丹丹老師選擇了薛法根老師的作文指導課《讓作文寫出活潑的語言》;唐翔老師選擇了薛老師的《狐狸和葡萄》一課進行學習。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李智萍老師說:

語文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寫作文。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寫一篇作文簡直是太難了,拿到一個作文題目,根本不知道從何下筆,不懂得抓住作文的主題。今天,聽了薛根法老師講的《讓作文寫出活潑的感受》這一課,我深受啟發。

寫作文歷來是大多數學生的“噩夢”,很多語文老師無從下手。可是在薛老師的講解下,原來寫作文這麼有趣。薛老師的課從四方面展開:1、從“會想”到“會寫”。2、思想就是腦子在“說話”。3、沒有積累就沒有寫作。4、寫作從閱讀起步。

我們都知道,語文來源於生活,那麼在引領同學們尋找寫作文的素材時,也要在生活中去尋找。薛老師說: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認認真真的觀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就能寫出一篇好的文章。

今後的作文課,我也要實踐薛老師的方法,引導學生選用恰當精妙的、新鮮傳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極具表現力的詞語,使所描述的對象給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覺,以增強感染力;把所描寫的事物表達得清楚明白,富有個性。

唐翔老師說:

聽薛法根老師這節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教學時老師以圍繞這則寓言故事充分的講解了寓言的重要性,寓言故事簡短且具有深意。老師利用板書在展示文章脈絡的同時,注意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老師,讓學生看圖說話,聯繫生活實際談感受,以及通過續寫故事來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文本的核心價值。

我想這些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對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以及寫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同時緊緊圍繞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來實施教學的。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王崧舟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王崧舟開創了“詩意語文”教學流派,構建了“新成功教育”辦學模式,在他的領導下,拱宸橋小學由一所區內普通小學一躍成為杭城的新興名校。他還一直潛心於小學語文教育科學的研究,先後出版《小學作文教學改革與流派》、《王崧舟小學語感教學法》、《王崧舟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王崧舟講語文》、《聽王崧舟老師評課》、《詩意語文課譜——王崧舟十年經典課堂實錄與品悟》等多部教育教學論著,在省部級以上公開刊物發表論文180餘篇。

侯麗莉老師和閆朝霞老師分別選擇了王老師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和《楓橋夜泊》作為學習內容。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閆朝霞老師說:

王崧舟老師執教的《楓橋夜泊》把我們帶到了千年前那個靜謐而又落寞的秋葉。王老師繞過了一般老師坐實坐穩的“愁眠”二字,而是敏銳的抓住“鐘聲”這一意向的內涵,並將它放在文化的時空裡,於是,這首詩就超越了“文字”與“文學”而觸及了“文化”層面,王老師帶著我們經過當代的陳小奇,清代的王世禎,明朝的高啟,宋代陸游,終於到了那個初唐的秋葉,站在了張繼的面前。

通過五個板塊楓橋鐘聲越千年,張繼獨聽寒山“夜半鐘聲化愁眠”“月落時分聽鐘聲”鐘聲悠悠情滿天的教學,獨創鐘聲文化,把《楓橋夜泊》這首詩放在文化和歷史的語境的星空中來嘗試,於是,課堂因此厚重而豐滿。

侯麗莉老師如此感慨:

聽完王崧舟老師執教的這節課,讓我不由對王老師又心生幾分敬意。巧妙的課堂設計,深厚的語言功底,循循善誘的啟發引導,讓人拜服!

上課伊始,沒有多餘的寒暄互動,王老師直接發作業紙檢查孩子們的預習情況,也是為學習新課做鋪墊。開門見山,我喜歡!

緊接著,瞭解小說梗概後,王老師用“時間、地點、事件”三個關鍵詞,串起了三個插敘事件:病床臨終囑託,爸爸逼我去上學,爸爸讓我去寄錢。這三件事王老師都是按:讀文,品意,再讀文的流程組織教學的。但每個事件的引導方式卻不盡相同。

品讀這三件事後,王老師就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通過為事件“找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插敘。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插敘的作用。

最後,通過音樂和文字描述為學生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緊扣文本學寫插敘。

課堂構思巧妙,學習流程環環相扣!除此之外,更讓人欣賞的是王老師深厚的語言功底。

課堂上,他舌燦蓮花。每個句子聽上去都讓人覺得舒服愜意。

過渡語,他這樣說:“是的,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她闖過的哪裡只是寄七十元錢啊,她闖過的哪裡只是去一趟正金銀行啊。她闖過了害怕,闖過了緊張,闖過了恐懼,闖過了對她來說,人生的一道難關。”

評價學生,他這樣說:“你的嗓音已經像個大人了,很渾厚。”“讀得真好,像極了當時的英子。”

當學生遇到不解處時,他這樣引導:“那就奇怪了,為什麼明明心疼,為什麼還要打的那麼厲害?”“你們想想看,所有的’闖’都需要靠什麼?”“英子闖過了什麼?”

隻言片語,道不盡王老師課的魅力!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站在講臺上,用我的構思,用我的語言,用我的舉手投足,用我的一切告訴學生:我,就是語文!語文,就是如此迷人!

長葛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提出“大問題”教學的名師黃愛華、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好玩和有趣的名師華應龍、提倡組塊教學的薛法根、倡導詩意語文的王崧舟……智慧、學識的積澱讓他們的課堂充滿了磁力!感謝他們,讓我們在教學大道上,行有方向!長葛市第二小學陳堯校區“本真教研”第二期 —— 名師引領 行有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