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朱元璋為何殺徐達?

菩薩我想對你說


“賜蒸鵝致病發”這種說法經不住經不住考究,朱元璋並沒有殺徐達。

明開國大將——徐達(1332年—1385年)

一、徐達為人謹慎,瑾守君臣之禮,朱元璋對徐達自始至終都比較信任,朱元璋殺徐達的動機不足


01 徐達為人謹慎,瑾守君臣之禮


據《明史》記載,徐達話語較少,但考慮問題十分周全,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朱元璋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徐達每年春季出征,冬天被召回,每次徐達回京就立即上交將印,甚至形成了常態。每次皇帝設宴慶功,都與徐達沿用布衣兄弟之稱,徐達不但沒有因此變得桀驁,反而更加恭順。朱元璋多次想把吳王舊邸送給徐達,但每次徐達都堅辭不受,有一次徐達陪同朱元璋到吳王舊邸遊玩,朱元璋強行把他灌醉,又把他安排在正室休息,徐達醒後,十分驚慌,立即俯首向皇帝請罪,朱元璋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暗中觀察,對徐達的表現十分滿意。於是在舊邸旁邊給徐達建了大功邸。

南京瞻園一角-曾為徐達府邸花園

02 徐達是朱元璋的鐵桿心腹,朱元璋對其一直比較信任


徐達是最早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人,可以說是鐵桿心腹。當時朱元璋見郭子興等一杆起義軍將領目光短淺,難以成事,便率領24人的南下定遠獨立發展,徐達是第一個跟隨的人。1355年朱元璋打下和州後,在與孫德崖義軍衝突中,徐達毫不猶豫用自己來交換被扣押的朱元璋,化解了這場義軍間的矛盾。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親征婺州(今浙江金華),讓徐達留守大本營應天府,可見對徐達的信任程度。徐達得病之前,戍守北京期間仍握有兵權,以歷史上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如果不是特別信任徐達是不可能一直讓他手握兵權的。

胡軍飾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曾經稱讚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得出結論:像徐達這麼識趣的人,朱元璋沒有殺他的理由,殺人動機不足。


二、徐達死後哀榮無限,徐氏後人一門兩公,爵位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側面證明了徐達不是朱元璋所殺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接到稟報說“太陰犯上將”,因而心情十分煩躁,後得知徐達得病,立即派徐達長子攜帶詔書前往北京問候,病情稍有好轉後,立馬就把徐達召回南京休養。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徐達病重去世,朱元璋十分悲痛,特地因此輟朝,並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可以說哀榮無限。

南京明孝陵 徐達墓

徐達的後代也是風光無限,長子徐輝祖繼承了魏國公公爵,而且還是子孫世襲。明成祖時期朱棣追授了徐達第四子徐增壽為定國公。自此,徐氏一門兩公,爵位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觀明太祖朱元璋處理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的方式可知,他習慣於株連治罪,但是徐達後人並沒有受到牽連,因此從側面可以佐證徐達不是朱元璋殺的。



三、野史中訛傳的徐達幾種死因都不靠譜,純屬無稽之談,經不起仔細推敲


01 從現代醫學角度看,御賜蒸鵝致徐達病情加重而死的事,不屬實

王文龍《龍興慈記》上說,說徐達功高震主,朱元璋趁他得了背疽,便將發物——蒸鵝賜給他,於是上演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戲碼,徐達含淚吃下蒸鵝,不久就發病死了。這個說法的根據是《本草綱目》和《日華子本草》中關於“發物”鵝肉的記載(“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 “蒼鵝:發瘡膿”) 。

影視劇中徐達含淚吃下御賜蒸鵝

小編認為,這種說法也不靠譜,因為背疽相當於現代醫學所說的“背部急性化膿性蜂窩織炎”,是由於局部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皮下組織化膿性感染,這種病一般是由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菌感染引發。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得這種病基本上等於絕症,吃不吃蒸鵝對這種病沒有多大影響。

02 徐達被毒死的說法,沒有有力的證據,不可考究

據野史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小編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根據清朝修訂的《明史》記載,洪武十七年(1384),徐達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病情稍有好轉,朱元璋就把召回京養病。不幸的是次年二月(1385),病情加重,隨後去世。從這裡可以看出,徐達是得病死的,與毒無關,清朝人總沒必要幫明太祖朱元璋去掩飾什麼。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


03 明太祖火燒慶功樓事件只是戲曲故事

第三種訛傳來源於民間戲曲《火燒慶功樓》,火燒慶功樓又叫火燒功臣樓、炮轟功臣樓,是民間傳說明朝朱元璋為了殺害功臣製造的一場慘劇,後被改編為晉劇劇目。戲中說劉伯溫算出明太祖朱元璋為剷除威脅將火燒慶功樓大殺開國功臣,劉伯溫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徐達並告誡他在慶功宴上一定要寸步不離的挨著皇上,徐達聽從了劉伯溫的勸告,因而逃得一命,但是徐達也因此嚇得憂懼成疾,不久便死了。

影視劇中火燒慶功樓場景

小編認為,這種說法更是荒謬。大多數學者認為《火燒慶功樓》是清朝詆譭、妖魔化朱元璋的產物,對此事件未見史書記載 。明朝開國功臣中,徐達、常遇春、李文忠以及鄧愈、湯和、沐英是病死的,而常遇春更是病死在了明朝開國之前,壓根就不可能被朱元璋燒死。胡大海在1362年就被部將蔣英用鐵錘打死,要說朱元璋為清除統治障礙,在慶功樓燒死功臣真是一點根據也沒有。


結語:

明朝開創者朱元璋起於微末,相伴左右的開國功臣來源於不同社會群體,既有地方精英力量,也有草莽豪傑,還有元朝官員。明朝開國武將家族的命運轉折點“藍玉黨案”主要是由於朱標去世導致的,“藍玉黨案”發生於1393年,徐達病逝於1385年,二者相差8年,因而徐達死時並沒有受到朱元璋晚年打壓武將集團的影響。徐達能夠與朱元璋君臣善始善終,一方面與自身謹慎,謹守底線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歷史環境有關,由於明初長期保持對外作戰,朱元璋對武將集團比較倚重有關,故而朱元璋不會輕易殺武將。


1、《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傳第十三 徐達傳

2、王軍雲:《明朝二十四功臣》,中國華僑出版社,2007年2月1日出版

3、秦 博:明代勳爵承襲與勳臣宗族活動初探安徽史學. 2015(05)

4、朱忠文:明代開國功臣家族研究--《華中師範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本文所引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史探客


徐達是善終,並非死於朱元璋賜死。

這個問題先不說朱元璋有沒有用蒸鵝賜死徐達這回事,先來看一下吃蒸鵝到底能不能要得了背癰的人斃命;就現代醫學對背癰的瞭解,諮詢醫生他們卻都沒給出肯定的答案,說蒸鵝不足以至得了背癰的人死亡。就是在當時這也是模稜兩可的說法,《本草求真》中曾言“鵝肉……有言服則發瘋發瘡發毒,持論不同,臆見各一。”在古代這就沒有定論。古代皇帝賜給臣下食物是常有的事,並不奇怪,但皇帝不會拿一個模稜兩可的說法去賜死臣子(萬一賜不死不是很尷尬,還不如賜杯毒酒,這樣安全可靠,何必用蒸鵝賜死人家);


在古代利用食物禁忌賜死臣下的例子幾乎很少,太不靠譜。


有人提出觀點:朱元璋賜給徐達蒸鵝不在賜死徐達,而是在敲打徐達,然後徐達就自殺了。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也只能說徐達真的想多了,僅憑賜了只蒸鵝就斷定朱元璋要自己死?徐達一生征戰沙場,幾無敗績,建國後有去對付北元,徐達這個人在政治上也謹小慎微,十分注意自己的嚴行,在沒有搞清楚朱元璋賜給自己蒸鵝真實目的前就自殺了?太荒誕了徐大將軍不可能在這時候犯糊塗。徐達是善終,他的死亡跟朱元璋無關。


過去即歷史


徐達、湯和、朱元璋此三人從小就是關係非常好的兄弟,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殺了大批的功臣,只有湯和以及少數功臣逃脫了朱元璋的毒手,就連最好的兄弟徐達也被朱元璋賜死,民間傳聞:徐達戰傷復發,背後長了一個很大的膿瘡,不能食肉吃酒,然朱元璋知道後賜了其一隻很大燒鵝,最終膿瘡發作,在疼痛中去世。明史記載:徐達是病死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為何要下毒殺殺徐達呢?

1、徐達的功績

“開國六王之首”這個稱號可不是憑空得來的,憑藉著鄱陽湖險勝陳友諒,生擒張士誠這兩大功績足以讓其成為開國六王之首,陳友諒可是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然徐達這這場戰役中發揮出了關鍵的作用。


攻破元大都領兵出戰殘元這些功績要講起來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徐達官職中書右丞相、太傅、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可見朱元璋早期並沒有殘害徐達,甚至可以說是給了他極大的殊榮。


徐達被稱為大明的開國元勳之首也不為過,可能有人認為是湯和,但就是一樣一位開國大帥,被朱元璋害死,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徐達絕非病死,不論是坊間傳言,還是明史記載很可能有不對的地方,因此我們不糾結與徐達到底是如何死的。

2、徐達為何會被殺

首先當時朱元璋為了能夠讓自己一脈安穩傳承下去,是將太子之位給了朱標的大兒子朱允炆,朱允炆也被稱為皇太孫,這個決定讓朱元璋的兒子大為不滿,紛紛認為不論怎麼比自己都能夠比過朱允炆這樣的小娃娃。


然鬧的最兇的莫過於朱棣,因此朱元璋對其是存在戒心的,但徐達的大女兒又在早年間嫁給了朱棣,徐達當時手中並無兵權,但軍中威望極高,隨隨便便就能號召先前的部下回來效命於自己。


試想朱棣與徐達聯手,朱允炆還有一丁點的勝算嗎?因此但從穩固皇權這一點上徐達就是必死的存在,朱元璋心是非常狠的,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下死手,他堅信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理念。

3、徐達之死其實無辜

徐達的死是非常無辜的,他成為了朱元璋穩固皇權無形中的受害者,試想朱棣何許人?必然是人中龍鳳,徐達乃開國一帥,二人的地位已經嚴重影響到朱允炆未來的統治,此時朱元璋已經殺紅眼,怎麼可能還會考慮他與徐達的感情呢?


朱元璋這樣的狠人顯然是不會這樣做的,因此我判定徐達之死為無辜,相信有很多歷史學者對徐達的死是否為朱元璋殺產生疑惑,大部分的證據都直接表明朱元璋並不會下殺手殺死徐達。

但歷史已經過去徐達的功過、朱元璋的功過也有讓後人評說,因此我的觀點其一朱元璋殺徐達是殺死了在大元帥、丞相這個地位上的徐達,並非是與自己小時一起玩耍的徐達,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關注我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


說古明今


漢初三傑和明初三功勳





歷史總有相似的地方,就象劉邦打天下有漢初三傑,三人各司其職輔助小亭長劉邦奪得天下,而坐上皇帝寶座的劉邦沒多久就開始四處征討異姓王,對劉邦忠心耿耿的蕭何被劉邦幾次三番的試探,最後以自汙名節才保得周全。

朱元璋的手下也有這麼三個人,李善長被朱元璋比作蕭何,李善長的職能也確實如蕭何一樣為朱元璋管理後勤,被朱元璋授予首功。

劉伯溫被朱元璋稱為“吾之子房”,其職能也如張良輔助劉邦一樣,總是能幫忙撥開迷霧,為朱元璋指明正確方向,作出正確的選擇。

徐達其實職能和韓信差不多,為朱元璋開國第一功臣,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只不過明初這三個人的結局和漢初三傑的結局卻不同,蕭何雖然坐了幾天牢,但是卻依然坐在高位上善終,張良最為瀟灑,很早就急流勇退,退出高堂修仙去了,而韓信最慘,被呂后命人戳成了篩子。


明初這三個人,李善長在古稀之年被牽連到胡惟庸案中,連同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起處死,劉伯溫本來只是感染了風寒,朱元璋得知後,派胡惟庸帶著御醫去看病,卻越看越嚴重,劉伯溫吃了御醫開的藥,肚子裡就象好幾塊石頭擠壓著,十分痛苦,找朱元璋說了這種情形,朱元璋卻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安慰話,沒兩個月劉伯溫就死了。

徐達之死廣為流傳的就是他的背上長了個毒瘡,這個時候朱元璋卻賞賜了一隻燒鵝給他,知道朱元璋意思的徐達,含著淚把燒鵝吃掉,沒多久就瘡發而死。

朱元璋有沒有想殺徐達?

徐達和朱元璋是同鄉,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出身農家,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朋友。


朱元璋參加義軍後回鄉募兵,徐達應召跟隨,自此開始了他戎馬生涯,才能出眾的徐達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代替朱元璋征戰四方。

在四處征戰中,徐達和常遇春配合,屢立戰功,二人衝鋒陷陣、勇冠三軍,在朱元璋佔據應天(今南京)後,處在各路義軍的包圍中,這時候徐達更是顯露了他的才華,在與陳友諒作戰中,所乘戰船著火,徐達臨危不亂,一面撲火,一面指揮戰鬥,很好的表現了他卓越的將帥之才。

在和南方陳友諒、張士誠兩個最強勢力對戰中,徐達先是大敗陳友諒,後除張士城,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平定南方後,朱元璋開始了北伐,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一舉推翻了元朝,結束了蒙古在中原98年的統治,中國再次迴歸到漢族建立的王朝的統治之下,同時丟失了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徐達這位軍事才能卓越的人才,大明開國的軍事統帥,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朱元璋還和徐達成了親家,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娶了徐達的女兒,不過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人,當皇帝的總歸是不放心,特別是朱元璋這個從苦哈哈出身的,對於功臣們更是不放心,也因此就有了明初幾大案,試想真有那麼多功臣要造反的話,難道不是當皇帝的有問題?還牽連誅殺了那麼多人。

徐達有韓信之能,政治覺悟卻比韓信高出太多,一直守著為臣之道,從不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一直恭恭敬敬的,從不多講和亂講話,私生活也很自律,不貪圖女色財寶,朱元璋也多次試探徐達,曾經以自己稱王時的府邸送給徐達來試探他有沒有私心,徐達是個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自然知道自己接受這個王府的結果,堅決不要。


還有就是兩人經常下棋對奕,徐達棋力高於朱元璋,害怕有勝君之罪,都是以失子告負,有一次朱元璋和徐達對奕的時候,朱元璋要徐達放開手腳,不準讓棋,徐達只好拿出高招,在勝了朱元璋的同時,在棋盤上走出了“萬歲”兩個字,朱元璋雖然輸了,卻是大悅,將兩人下棋的地方賞賜給徐達。

其實徐達可以說是明朝開國功臣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人,自古帝王之心大多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享福,特別是對那些在開國中有卓越貢獻的功臣,那說明這些人的能力都很強,你說哪個帝王會放心?所以說“狡兔死、走狗烹”是條鐵律,只不過徐達不僅軍事才能出眾,政治上情商更是高超,使朱元璋不好下手。

徐達因病而死,享年五十四歲,死後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廟,至於說朱元璋送燒鵝給徐達吃,因此使得徐達背癰大發,潰爛而死,這個只是野史的說法,不過有這種傳聞流傳下來,與朱元璋大殺功臣是有一定關係的!


歷史紅塵


徐達是農民出身,跟朱元璋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好友。在明朝的開國將領中,徐達可以說是功勞最大的一個,位列“開國六王”之首。先羅列一下徐達的功績。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軍。朱元璋見其能力超群,有大將之才,便讓他代替自己四處征戰。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上進行大決戰,徐達表現出色,力克陳友諒的龐大水軍,隨後被封為左相國。公元1365年,率軍擊敗並生擒了東邊的張士誠。兩年內幫助朱元璋解決了兩個最強大的對手。沒過多久,又統領大軍揮師北伐,以大將常遇春為副將,矛頭直指元朝餘孽。經過數場惡戰,終於在1368年攻取元大都,將蒙古人趕出了漢地。也就是在同一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朝。徐達還曾經救過朱元璋的性命。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對徐達下手呢?根本原因是朱元璋怕徐達影響力太大,威脅自己的江山永固。朱元璋是一個心狠手辣,為了自己的江山後代,什麼事都能做出來的人,什麼人都可以捨棄。因此,洪武朝中後期,滅門大案頻發,而且被滅門的多數是開國元勳,例如李善長、藍玉等。但是時下的一些電視劇拍得不夠嚴謹,不符合史實,往往會誤導觀眾。例如在電視劇《朱元璋》中,徐達是在朱標之後死的,劇情暗示徐達之死是因為朱元璋怕朱標死後朱允炆鎮不住徐達,因此賜給他燒鵝,致使其暴病而死。

但實際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在真實的歷史上,朱標是1392年死的,而徐達是1385年才去世的。很顯然,徐達是死在朱標的前面了,所以徐達的死應該跟朱標沒有關係。那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主要還是朱元璋怕徐達功勞太大,功高震主,最終威脅到朱明江山。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朱元璋相信徐達無論如何不敢有什麼出格的舉動,但是隨著自己年事漸高,百年之後,難保徐達或徐達後人不擁兵自重,威脅皇權。於是朱元璋趁徐達有毒瘤在身,賞賜徐達不能吃的燒鵝,讓他毒瘡爆發而死。朱元璋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後世不能輕易就把殺功臣的罪名安在他的頭上。因為,我朱元璋只是給他吃了個燒鵝,可沒有殺他。這很可能是朱元璋的如意算盤之一。

另外,雖然徐達之死跟太子朱標沒有關係,但跟馬皇后是有關係,這是次要原因。馬皇后是朱元璋的最愛。普天之下,朱元璋誰的話都可以不聽,唯獨要聽馬皇后的。而且馬皇后非常善良,經常勸諫朱元璋少殺功臣。然而馬皇后在公元1382年,也就是洪武十五年,就早早的過世了,這讓朱元璋非常傷心,同時世間再沒有什麼能阻止朱元璋大開殺戒了。所以1385年的徐達之死多多少少跟馬皇后之死是有關係的。


哈達博士


01

開國第一能臣

徐達和朱元璋是發小,從小一起玩到大。朱元璋在起義後,就拉著徐達一起打天下。徐達很有能力,是一名出色的武將。

在他的率領下,明軍戰無不勝,可以說,徐達之明朝開國第一武將。然而徐達這樣的發小,加上開國第一功臣,也難逃朱元璋的清洗。



02

朱元璋的猜忌

在朱元璋稱帝以後,年年都派徐達出征。每逢冬天,徐達必將回到京城。而且,他一回來就把帥印獻給朱元璋,以表忠心。



徐達做事謹慎,滴水不漏,在朱元璋面前身後都表現得恭敬有加。然而,就算是這樣,朱元璋仍是懷疑徐達有異心。為什麼呢?徐達手握重兵,朱元璋不得不防。

一次,朱元璋為了試探徐達的忠心,對他說,“我看你沒什麼好房子,就給你賜一個宅子吧!”徐達聞後立馬跪下稱,“萬萬不敢。”外為什麼呢?因為朱元璋給他賜的宅子,是朱元璋當吳王時住的。

朱元璋看到徐達的反應很滿意,但是疑神疑鬼的老朱仍舊是不放心,又進行了一次試探。



一天,他命人將徐達灌醉,又把他抬到吳王府的床上去,想借機試試徐達的反應。結果徐達一醒來,就連忙跳下床,連忙稱罪。朱元璋得知了徐達的反應,這才沉下心來,不過對於徐達他仍是提防。

03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話說明朝已經實現了大一統,朱元璋可是高興壞了。不過,高興之餘,他又打量起周圍打江山的功臣。

在老朱的心裡,徐達是個好將軍,不可多得。但是,既然江山已經穩固下來,那還需要這麼能打的將軍幹什麼?況且,徐達功高蓋主,這江山可多是徐達打下來的。如此種種,朱元璋終於下定決心剷除徐達。

此時,徐達得了病,在家休息。而朱元璋卻特意派人過去探望他,而且送給他一隻蒸鵝,什麼意思呢?原來是徐達得的病萬萬不能吃蒸鵝,而朱元璋此舉就是賜他死。



徐達看到蒸鵝之後,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二話不說吃掉了蒸鵝。當晚,徐達流著不捨的眼淚毒發身亡。

試看明朝開國元勳,善終的又有幾個呢?


小豪說歷史


徐達是不是朱元璋殺的,還有待考證,按照《明史》記載:

“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徐達傳》

大致意思是,徐達在北京養病,朱元璋讓徐達長子代帶些東西慰問徐達,第二年,徐達病逝,朱元璋傷心不已。《明史》是正史,一般情況下,是比較準確的史書,並沒有說徐達的死與朱元璋有關係。

說徐達是被朱元璋暗害的,是明代文人寫的一些小說筆記,比如徐禎卿的《翦勝野聞》、王文龍《龍興慈記》,大致都是說徐達病重,朱元璋送了一些加重徐達病情的食物。這些野史小說可信度不高。

再說了,徐達性格是比較低調的,不居功自傲,也不貪色斂財,關鍵後期主動交出了兵權,和湯和情況比較類似,而且徐達和朱元璋還是親家,朱元璋應該不至於迫害已經沒有任何威脅的大臣了。

至於如果說徐達的死真與朱元璋有關,那原因就和朱元璋殺其他功臣是一個道理了,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而已。


曹老師xixi


朱元璋殺徐達?朱元璋表示不背這個鍋。

的確,我們翻看明代歷史,當初跟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幾乎都沒有得到善終,最慘的就是胡惟庸,竟然被株連十餘年之久,牽連三萬多人陪葬,這可是明代最為駭人聽聞的慘案。

徐達公元1386年逝世,他的死一直存在爭議,《明史》記載徐達是病死的,而非朱元璋殺死的。《翦勝野聞》卻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的一隻烤鵝毒死的。

在此,《明史》更有說服力,如果朱元璋想要殺徐達,早就在徐達死前6年的胡惟庸案中隨便給他一個罪名便可殺之,為何要等6年後用一隻毒烤鵝呢?再說了,胡惟庸案牽連的人那麼多,包括很多功臣在裡面,就連李善長也無法倖免,何況一個徐達呢?

朱元璋曾經這樣評價徐達:破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人;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朱元璋在肯定無徐達的才華時,當然也會對他期猜忌之心,但是好在徐達一直都不會表示出自己的野心,朱元璋也不是每位功臣都不放過,他感覺對他不會造成威脅的,他肯定就用自己用來做江山的基礎。


寧少少


關於徐達的死,清修《明史》說他是因患背疽而病故。

朱元璋建立明朝建以後,曾經任命徐達做過一個大官――右丞相

明初總共有五個丞相,徐達就是其中之一。把這五位丞相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李善長


李善長非常了不起,是明朝的開國功臣,雖然讀書不多,但非常有才能。朱元璋曾把他比做漢朝開國丞相――蕭何。功勞居於徐達之上,列為首位,地位尊崇。朱元璋做吳王的時候,就封李善長為右相國。明朝建立以後,封為中書左丞相。
後來,李善長牽涉到胡惟庸案中,大逆不道,企圖謀反。
七十歲的老傢伙,路都快走不動了,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天,居然還想謀奪皇位。

朱元璋很痛快,滅了他的族,全家七十餘口全部抄斬。

這個丞相是被朱元璋殺掉的。

二、楊憲

楊憲屬於劉基一系的人物,長得很帥,很早就做了朱元璋的幕僚,非常有能力的一個人。
洪武二年的時候,楊憲受召成為中書省右丞相,又遷為左


丞。後來,被揭發幹了壞事。到底他幹了什麼壞事
呢?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反正是被處死了。

這個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殺掉的。


三、汪廣洋

汪廣洋是在朱元璋渡江時期被召納到麾下的。他做為官清廉,辦事穩重。曾被朱元璋稱為張良、孔明一般的重臣。

洪武三年,李善長生病,汪廣洋被朱元璋召到京城擔任了中書左丞,後來就替李善長成為了右丞相。


小邦占城遣使來朝貢,
朱元璋居然不知道,很生氣,要有人負責。事情細細追查下去,汪廣洋受到牽連,被朱元璋賜死。

這個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殺掉的。

四、胡惟庸

在明初的歷史上,胡惟庸很有名。洪武三年,代替汪廣洋做了左丞。洪武六年七月,成為右丞相。
汪廣洋


死後,他的小妾從死,朱元璋細查,發現胡惟庸違規操作,就要收拾他。胡惟庸這廝挺神,居然勾結日本,想巔覆大明政權,還與很多文臣武將串通一氣,企圖謀反。

朱元璋殺了胡惟庸,這個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殺掉的。胡惟庸死後,據查,他的陰謀暴露,和他串通的有幾萬人。

真沒有想到,這麼多人都對皇位虎視眈眈。


五、徐達

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武將,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洪武元年,徐達就被朱元璋封為右丞相。

真是出將入相,能文能武。

徐達做戰風格凌厲如閃電風暴,很像二戰時期德軍的軍事奇才隆美爾元帥。
徐達曾經對胡惟庸很不感冒,


說他不配做丞相。

徐達後來患了背疽,朱元璋派徐達的兒子徐輝祖來看望他,很快又將徐輝祖召還。

隆美爾元帥,不好意思,寫錯了,是徐達病死了。

這個丞相是病逝的。

六、劉基

本來劉基不是丞相,把他列出來,是因為他的地位很高,有丞相之才。

朱元璋曾經讓劉基評價過其他幾位丞相――李善長、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劉基認為他們都不合適。搞不懂劉基是什麼意思。
劉基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望他,給了他藥。劉基就死了。

這個有丞相之才的智謀之士是被胡惟庸害死的。以上這些丞相都死了以後,為了避免再有人遭到不幸,洪武二十八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御奉天殿,敕諭文武群臣:

從此以後,明朝就沒有丞相了。


饞嘴肥貓鏟史官


徐達並不像野史所述被朱元璋殺死的,而是正常死亡。

徐達戰功累累。他21歲跟隨朱元璋,先後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勁敵,又揮師25萬進行北伐,一舉滅掉強大的元朝,將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趕回大漠。一生經歷數十大戰、惡戰,戰必勝、攻必取。憑著這樣的戰績,徐達就足以進入中國古代十大名將之列。

徐達治軍極嚴。他嚴格約束部將,不允許他們騷擾百姓。根據記載,徐達攻克了2處大都會,3處省會城市,以及100多處府城縣城,然而,大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市井安然,百姓沒有遭到戰亂之苦。

這一點,朱元璋都極為佩服,稱徐達“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難能可貴的是,徐達勞苦功高,卻絕不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他在軍隊中令行禁止,一旦發出命令,部將無不凜然尊奉。而他在朱元璋面前,卻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明朝另一個功臣藍玉,在陪朱元璋喝酒時口出狂語。這樣的事情,徐達絕對幹不出來。

一次,朱元璋為了試探徐達,特意將他灌醉後,送到龍床上睡覺。徐達醒後,大驚失色,連忙跳下龍床,跪在地上,連聲說:“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在旁邊偷看的朱元璋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在這裡,徐達體現出了高明的政治智慧。他決不會留下任何讓朱元璋翻臉的機會或者把柄。

其實,朱元璋真要殺掉徐達,犯不著採用“蒸鵝”這種下三濫的卑鄙方法。他從未暗殺過功臣。不管是殺胡惟庸,還是殺藍玉,都是公開進行。

再說,徐達去世,北方蒙古並沒有被徹底打伏,還經常南下進犯。此時,朱元璋正是用人之際,沒必要在這種緊要關頭殺掉徐達。

而且,按照朱元璋的調性,殺掉功臣之後,往往株連親朋好友。胡惟庸案殺掉了3萬多人,藍玉案殺掉了1萬多人。而徐達死後,朱元璋對徐達的親朋好友一個沒殺。不但沒殺,還重用其子徐輝祖,並讓其兩個小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加上嫁給燕王朱棣的大女兒,徐達三個女兒都成了王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