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她是横跨两个学院的聊大学霸

她是热心公益 活泼乐观的善良女孩

也是坚持不懈 永不服输的女汉子

她是

“一直相信,岁月不会苛待每一个

对生活充满热情且努力付出的人”

成功考入全国仅有一个名额的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成为冯骥才先生的准弟子!

张丽婷!超赞!

人物名片:张丽婷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张丽婷现就读于文学院|季羡林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她有幸在2016年9月份被聊城大学公费派送到台湾大学做一名交换生,而且获得过国家级大创项目一项、2017全国社创之星铜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季羡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等奖项。担任城市浪人流浪挑战赛中国聊城赛区发起人,聊城大学季羡林读书会创办人、理事长,聊城大学新闻网秘书长,文学院女工部部长,仙人掌行动创办人,“爱心向黔,一鲁同行”爱心援助贵州公益活动共同发起人等职位。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初见

“先吃点糖果吧,我刚从苏州带回来的”

见面之后,感觉小姐姐的关键词就是:温和、贴心、干练。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累却不服输的台大之行

“同学,你是哪个学校的?”

“聊大”

“辽宁大学吗?”

“不,是聊城大学”

“你是哪里人呀?”

“山东人”

在台湾大学交换期间,常常被同学问及的这一系列尴尬问题,反而激发了她内心的斗志。她拼命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大家差,于是,在其他大陆学生选三五门课,中途还会停休的情况下,她“逼迫”自己选了十门课,其中还包含两门外语课(西班牙语和日语)。

台大的课程量很重,并且每周都有小考、作业,还有不定期的报告,以及部分课程的两次期中考期末考外加口语测试。当然也有累到崩溃想哭想放弃的时候,但一想到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还是选择了咬牙坚持,她说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段每周一边吃着三明治一边小考的日子。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台大之行额外的收获

在百忙之中张丽婷也会挤出时间和朋友们去听各种讲座为自己充电,也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组团环岛,也会一起看美景吃美食体验台湾风情。美好的台大之行让她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开阔的视野与珍贵的友情。她说那个陪她熬夜帮她赶报告到凌晨三点钟再独自一人走回不同校区宿舍的安琪姐姐与那个一直陪伴着她经历各种“腥风血雨”的绍华是她在台湾遇到的最美的友谊。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曲折却美好的考研之路

光明前的层层迷雾

大一刚开学大家还都在军训期间,这个姑娘就开始跑遍各个楼层找自习室为之后的考研做准备。但天不遂人愿,由于种种原因最初的梦想不得已被迫放弃,就在她以为她的人生可能就是听从父母安排回到高中母校当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时,推免的机会让她重新燃起了读研的欲望,她说那种感觉就像是压抑了许久后突如其来的火山爆发,不断地喷涌而出。

上天好像总是在和她开玩笑,保研机会就在眼前但最终也只是与她擦肩而过,就在错失保研机会,距离考研只有100天的时候,她毅然决定考研。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人生总该为梦想奋斗一次

考研时间紧迫,她独自一人背着双肩包拖着重重的行李偷偷离开实习单位踏上了回学校的火车。在路上,她给父母发了一条很长很长的信息,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一次,我想要拥有一次可以为梦想而奋斗的机会。”怀揣着必胜的心态,在只剩三个月的时候加入了轰轰烈烈的考研大军。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一路的感动与陪伴

考研路上因为有“涛姐”、爱玲、潘潘姐、俪婧姐等的陪伴,曲折的考研之路逐渐变得顺畅起来。那些一起看过的风景,一起吹过的冷风,一起喊过的梦想,一起坚定过的信念……最终都定格为最美的回忆。

考研前夕有复习不完知识的压力,也有来自老师学姐学弟学妹和朋友们、舍友们的鼓励与支持,更有家人一遍又一遍的电话关心与叮嘱,正是这些微小的温暖与感动,让她在考研之路上可以坚定的走下去一直坚持到最后。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一路走来受到太多的恩惠,她说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她会带着所有恩惠继续前行。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雨后的彩虹更加绚烂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丽婷成功考入了全国仅有一个名额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导师是冯骥才先生。她说:“我一直相信,岁月不会苛待每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且努力付出的人。”

从做好准备听从父母安排实习考编到打算保研,从与保研之路擦肩而过到用仅剩的三个月时间考研,从进复试的最后一名到逆袭成为第一名。这一路走来,中途遇到的所有曲折、艰辛与不易也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吧。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录取后再谈考研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因为对文学的情有独钟,我向来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着一股莫名的执着劲,虽然现当代文学专业对文学综合素养及阅读书目的要求比较高,考研率也并不可观,但并不想因为这种种的顾虑而放弃,因为喜欢故不想委曲求全。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为什么选冯骥才先生作为自己的导师?

因为被冯骥才先生的文学、绘画及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高中那会儿就特别喜欢读冯先生的短篇小说,也是因为机缘巧合吧。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打算在这个专业上继续做什么?

希望读研期间有机会可以出版大学时候一直在积累与沉淀的一部小说,不断向着文学的殿堂迈进。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她的公益之路

一件更疯狂的事儿

大学期间的她曾带领团队办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持续长达半年之久为贵州黔东南地区捐赠旧衣物的“爱心向黔,一鲁同行”、为大病儿童圆梦的“圆梦计划”、将“城市浪人”带回大陆并推广......现在她想做一件更为“疯狂”的事儿,与一群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为“仙人掌行动”共同努力。

“学生时代过后最大的危机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作为一只青蛙在毕业、工作、恋爱以及生儿育女的过程中满满地被温水死。”当她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就被震撼到了,她觉得应该要做点什么,与核心团队的朋友们也是基于解决这一现状才有的“仙人掌行动”。她说很感谢有一群愿意陪我一起疯狂的朋友。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仙人掌行动”是什么?

“我们想把每个人比喻成沙子,社会比喻成荒漠,希望通过‘仙人掌行动’,每个人都可以重新认识自我,突破现有的条条框框,活出内心真正的自我,成长为仙人掌一样的坚强与柔软,外表勇敢坚强,同时拥有一颗对他人对社会的柔软之心。我们希望在花仙子(志愿者)的帮助下,所有的‘仙人掌’(青年)都可以‘开花’,开花代表了绽放自我,梦想成真。于是,整个沙漠(世界)遍地都是五彩缤纷。”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就像“仙人掌行动”所说的那样,“让我们活得更强烈些,让这个世界更有温度”。我们愿意相信终有一天,“All the cacti were in flower,so that the desert was a riot of colour ”。

最后,张丽婷学姐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个人小建议:

对学弟学妹的建议

☑ 认清自我,有所热爱,有所坚持。不要顾虑太多,想做就尽快行动;

☑ 活出真正想要的模样,跟随自己的内心出发;

☑ 对社会对周遭的人抱有一颗柔软的心,做一个阳光明媚、温暖善良的人。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大聊相信

才华与美貌并存的小姐姐

一定会在文学路上越走越远,

慈善组织越做越好,

期待学姐小说ing。

很多年前的她一定想不到她这四年的风景这么美。

谢谢你看到这里,愿你也喜欢你的大学四年。

张丽婷:我是如何成为冯骥才的学生?|聊大青年NO.4

热文荐读:

文稿 | 陈美美 张丽婷

图片 | 由张丽婷本人提供

编审 | 王秀清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