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明王朝中,嘉靖為什麼突然因為別人叫呂芳“老祖宗”而大發雷霆?

烏文俊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被認為昏庸無能、忙於修仙求道的君主——嘉靖皇帝,實則聰明狡詐。按理說這樣一個人應該更能隱忍,但卻因為別人叫呂芳“老祖宗”而大發雷霆,這是怎麼一回事?

呂芳,年少入宮做太監,立身服侍皇帝,官至司禮監掌印大太監。司禮監由太監掌管,本沒多大權力,卻由於明中後期時皇帝怠政等原因,有了批紅的權力。越靠近權力的中心,就更容易獲得權力,但也更容易迷失自己。

而要說掌印大太監呂芳被人在嘉靖皇帝面前叫呂芳為“老祖宗”一事,就不得不提當時的一件浙江大案。

眾所周知,明嘉靖年間,貪官橫行。官員貪汙太大,影響到了政府財政,最終導致了浙江一起毀堤淹田的案子。大案發生以後,嘉靖派了海瑞等人去審理此案。貪官鄭必昌、何茂才等人垂死掙扎,牽扯出很多宮內秘事。這些事不提也罷,一外傳,便有損嘉靖帝的聖明。

海瑞甚至憑藉自己的膽識和能力查出了毀堤淹田的真相。為此,呂芳的乾兒子楊金水不得不裝瘋來中斷審問。

嘉靖年間,勢力三分,分別是以徐階為代表的清流派、以嚴嵩為首的嚴黨和以呂芳為首的太監黨。本來三方勢力相對均衡,對於嘉靖皇帝而言是喜聞樂見的,而這場案件卻直接的或間接的將所有人捲入其中,每個人都成了其中一環。

這份案件供詞送到了呂芳手裡,成了一個燙手山芋。因此,呂芳延遲上交供詞,並有意修改。

嘉靖也非傻子,知道供詞也該到了。正好是陳洪當值,陳洪早就想取呂芳而代之,臨回話之際故意說:“讓皇帝體諒老祖宗的一片苦心。”嘉靖皇帝一聽勃然大怒,廢除呂芳的職位。

首先,這件事參雜了嘉靖皇帝自己的私人感情。嘉靖皇帝對呂芳將事關重大的事情瞞著自己,和徐階、嚴嵩商量,頗有些不將皇帝放在眼裡的意味,成了一種對皇權的挑釁。

再者,這場案件牽涉到了嘉靖的顏面,可以說是讓嘉靖的統治威嚴受到了挑戰。明明天下都是天子的天下,可嘉靖卻仍利用嚴黨斂財,將財富緊緊的攥在手中。雖然對此大家心裡都或多或少有數,可這畢竟上不得檯面。鄭必昌、何茂才把事情往皇帝身上帶,就是希望因此大事化小、最後掩蓋事實。

再者,胡宗憲這個本來“了結”毀堤淹田案件的人,正引來與倭寇抗爭的關鍵時刻,難不成在此時將他宣入京城,置東南戰事於不顧嗎?很明顯,在國家安危和民族大義面前,不能。

最後,嚴黨貪汙過多,觸及了嘉靖皇帝的利益,嘉靖皇帝也不得不將其懲治。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想看到的多派系平衡被打破,成了兩派制衡。對於這個欲壑難平的皇帝而言,那些見不了光的事情仍需要有人為自己奔走,可呂芳卻缺少幹壞事的狠勁,而狠毒的陳洪正好適合。

重點是,皇家可以延續,皇族所掌握的權力可以一家延續。但對於皇帝而言,臣子的權力萬萬不可一直延續。呂芳確實忠心耿耿,但他也在乎自己的利益。他意識到,為了自己的家族,應該滲透到皇族裡面去。所以他將心腹安排進了裕王府,但這卻觸怒了當朝皇帝。

不得不說,呂芳老辣,裕王的水平不足以壓住他。而陳洪這種人心狠手辣,卻頭腦較為簡單,容易掌控。

不是說嘉靖皇帝隨便因一句“老祖宗”而大怒,而是嘉靖正好

遇到了這麼一個由頭,一個廢除呂芳的由頭。在權力爭奪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計較,都在扯著遮羞布打著算盤只是誰知道自己究竟是棋子還是棋手呢?


鄧海春


在《大明王朝》中,嘉靖是大明的皇帝,呂芳是紫禁城的“皇帝”……

其實宮裡的太監、宮女叫呂芳為老祖宗,嘉靖是知道的。畢竟太監、宮女那麼多,嘉靖還能親自去管?他必須要找個人替自己代管。呂芳跟了自己幾十年,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小太監叫他一聲老祖宗,無可厚非。如果嘉靖真的很介意,呂芳他是不敢放肆的。這就好比大臣拜嚴嵩當乾爹,屬於很正常的攀附行為。

嘉靖只要管好呂芳和嚴嵩終就行了,這是很高明的管理手段。所以說,嘉靖皇帝其實對老祖宗這個稱呼是沒有意見的。



那麼,為什麼嘉靖要用老祖宗為藉口,屢次敲打呂芳呢?原因很簡單,呂芳乾的事超出了嘉靖的忍耐極限,呂芳自己出了問題。嘉靖就必須要敲打他了。

第一次敲打,是浙江改稻為桑一事。呂芳的乾兒子楊金水在浙江沒有辦好差事,讓宮裡丟了面子,皇帝失了顏面。嘉靖自然要找個理由責備呂芳,讓他管好自己的乾兒子。

嘉靖對呂芳說:你那麼多幹兒子幹孫子,累不累啊?

呂芳趕緊認錯:是奴婢錯了……

嘉靖繼續說道:無關對錯,皆因糊塗!你管的那些奴婢,不如從前曉事了。

言外之意,嘉靖並不是責罵呂芳認乾兒子和幹孫子這個行為,也不是介意小太監叫呂芳為老祖宗這個稱呼。他惱火的是,呂芳收的乾兒子幹孫子太多了,有數量沒質量。收的都是一幫王八蛋兒子,在外面敗壞自己的名聲,最終也會拖累呂芳。他其實也是為了呂芳好。



第二次敲打,是嚴嵩倒臺之後。這一次的背景很複雜,一兩句話很難說清楚。大概的說,就是嚴黨的倒臺,導致朝廷原有的三角政治缺了一角。嘉靖對呂芳不放心,於是就以老祖宗為藉口,名義上是處罰,實際上是關照,放了他一條生路。

眾所周知,明朝是皇帝獨攬大權。但是事情太多了,皇帝一個人管不過來,就設立了內閣制度輔政。為了制約內閣,又創立了太監披紅和蓋印的機制,讓內閣和太監相互制衡,以保證皇帝能繼續獨攬大權。到了嘉靖時期,這個模式不變。但由於嘉靖他自己的奢侈無度,經常會搞得國庫空虛。嚴嵩之前的內閣首輔夏言經常跟嘉靖頂著幹,嘉靖一怒之下就把他給處死了。換上了嚴嵩這個既聽話背鍋,又能替自己搞錢的馬屁精。

於是,朝廷就出現了三派人馬。除了太監和嚴黨不變之外,以徐階為代表的反嚴黨的一群人團結在了一起。這些人把希望放在了裕王的身上,借裕王儲君的身份跟嚴嵩進行黨爭。內閣的分裂,嘉靖是樂見其成的。畢竟大臣分的派系越多,對他的威脅就越小。



但是嚴黨的人貪汙的太過分了,甚至把嘉靖的蛋糕也分的吃了。嘉靖知道後勃然大怒,直接將嚴嵩和嚴世蕃法辦,嚴黨也一併被收拾。這樣一來,徐階一黨就控制了內閣。原本的三派勢力內耗,又回到了最早的太監和內閣相互制衡的模式。

既然是兩派制衡,那麼太監的存在價值就要比之前更高一些。因為,以前的壞事和惡事,可以讓嚴黨去幹;但是現在嚴黨倒了,徐階一黨又不願意去幹那些壞事。那麼該怎麼辦呢?只能讓太監去幹那些壞事了咯。但問題是,太監頭子呂芳沒有嚴嵩那種幹壞事的狠勁,他不可能取代嚴嵩的作用。

而且更要命的是,呂芳早先把自己的心腹馮保安排在了裕王府裡,作為他與裕王一黨溝通的聯絡人。也就是說,呂芳有倒向裕王和徐階一方的傾向。這一下,嘉靖就怒了。因為太監和內閣搞在一起,影響的是皇帝的統治。於是嘉靖就把呂芳給罷免了。選擇讓陳洪這個急於上位,而且也不怎麼討嘉靖歡心的替死鬼接替呂芳,讓他去背鍋。

另外,嘉靖罷免呂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呂芳太過老辣了,以裕王的水平壓不住他。但是陳洪就比較簡單,他的智商水平不夠,徐階等人就可以輕鬆收拾他。

呂芳走後,朝廷的政治格局就穩定成了太監和內閣相互制衡。並且在陳洪的主導下,內閣心不甘、情不願的湊錢,給嘉靖修了皇宮,蓋了道觀,滿足了嘉靖的個人私慾。但是對於陳洪來說,他可就慘了。得罪了那麼多清流,想必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去。



總的來說,嘉靖對呂芳沒得說,罷免他也是為了他好。所謂因一聲老祖宗而動怒,也不是真的因此事而遷怒於呂芳。

後來嘉靖教訓陳洪的時候就說了,呂芳是小棒受,大棒走,送到南京是養老。嚴黨倒了,沒人替皇帝擔罵名。難道要讓嘉靖直面清流的壓力?要打壓清流讓嘉靖清淨,就得司禮監替自己出手。呂芳跟官員關係好,下不去手,所以才換陳洪這個背鍋俠接任。所謂的老祖宗,只是一個稱呼而已。關鍵是被稱呼為老祖宗的這個人對嘉靖有沒有利用價值。有價值,那麼呂芳就是老祖宗。沒價值,那就養老去吧。


Mer86


嘉靖並不是因為別人叫他老祖宗而大發雷霆,原因在於嘉靖發現呂芳漸漸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呂芳了,呂芳對他的忠誠度沒有以前那樣的忠誠了,他漸漸向裕王方向靠攏,雖然裕王將來會繼承大統,但是畢竟嘉靖才是他唯一要忠於的人。

這件事要從海瑞等人審鄭泌昌何茂才的浙江貪墨大案開始說起,海瑞審查鄭泌昌和何茂才,無奈審出的案子卻牽扯到宮裡明確一些就是牽扯到了嘉靖皇帝,但這畢竟是牽涉到了皇帝的權益,趙貞吉和錦衣衛的人都認為這份供詞直接交到京裡去不合適要求海瑞重新審理,將牽扯到宮裡的事情全部刪掉,可海瑞沒同意。最終只好將海瑞審的供詞給呈報上去了,而呂芳收到這份供詞之後並沒有直接報給嘉靖皇帝,這當然也是為了嘉靖皇帝好,直接讓黃錦去拖延時間,然後自己去帶著酒去找嚴嵩和張居正商量對策,一致以為這個供詞要打回去重新審理,涉及到皇宮的皇帝的要統統刪掉。

嘉靖也知道供詞也快到了,正好是陳洪當值,而這個陳洪卻早就想取呂芳而代之,臨回話之際故意說讓皇帝體諒老祖宗的一片苦心,這就自然把呂芳牽扯進來了。而這隨了陳洪的願,司禮監的掌印自然也就是陳洪管了。從自己登基以來四十餘年,嘉靖一直把呂芳當做親人來看待這麼事關重大的事情竟然瞞著自己,就和徐階嚴嵩去商量了,竟然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嘉靖肯定是很生氣的。

另外一個考慮可能就是出於一種保護了吧。通過這件事情,鄭泌昌和何茂才一定是完蛋了,而他們背後的人就是嚴世藩,這件事情也必然會牽扯到嚴世藩,嚴黨很有可能會倒臺,而嚴黨倒臺之後,嘉靖皇帝面對的就是那些所謂的清流了,而這幫人自視甚高,肯定比嚴黨和清流們相爭的時候更難對付,而要平衡他們,嘉靖就需要一個狠角色了,而這個狠角色肯定不會是呂芳。

呂芳這個人雖說城府比較深,但是他卻心地善良,有情有義,嘉靖以後需要的就不是呂芳這樣的人,他需要的是陳洪這樣心狠手辣的人,從陳洪打百官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這樣鬧事的官員是不可能把他們說通的,只能用武力來解決,而呂芳是做不出這麼狠毒的事情的。

月光侃歷史


這是嘉靖打的如意算盤。大眀王朝中,嘉靖之所以大發雷霆,乃是因為嘉靖想給呂芳找條後路。呂芳是必須要處置的,但名為處置,實為保護。嘉靖借"老祖宗”這個名號對呂芳發脾氣,只不過是找個合理的由頭罷了。

呂芳在嘉靖還是王爺時,就服侍其左右,四十多年,呂芳和嘉靖可以說是經歷了風風雨雨,滄海桑田。這兩人的主僕之情,又豈是陳洪可以比擬的呢。對於呂芳的性子,嘉靖可以說非常清楚。呂芳不僅忠心,而且辦事靈活。說白了,呂芳的情商非常之高。"思退,思危,思變”這就是老祖宗呂芳的為官之道。在清流與嚴黨之間,呂芳作為嘉靖的代言人,左右周旋,誰也沒有撕破臉,可以這麼說,呂芳是一味很好的“調和劑”。嘉靖處置嚴嵩,呂芳也是按照嘉靖的意思,宜緩不宜急,呂芳做嚴嵩的工作,穩住了嚴嵩,讓嘉靖等到了恰當的時機,一擊而中。所以嚴黨的覆滅,呂芳也應是有功的。



等到嚴嵩倒臺了,朝堂局勢因此也失去了平衡。以裕王為首的清流勢大,難以制衡。海瑞進京,居然在六必居的牌匾上擅自題字,這讓嘉靖感到後背發涼。誰都知道,海瑞是裕王府的譚倫舉薦的。海瑞的行為,讓生性多疑的嘉靖如坐針氈。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嘉靖要除草,他要對付的不是別人,正是以裕王為首的清流。他喜歡制衡,“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嘉靖最喜歡做的就是漁翁。呂芳不是一把“利劍”,他只是調和劑,而陳洪卻恰好是一把鋒利的劍。嘉靖抬出了陳洪,正是為了制衡氣焰正盛的清流。

既然抬出了陳洪,就得給他足夠的權利,才能對清流有所震懾,犧牲“呂芳”也就在所難免了。呂芳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統領宮內宮外數十萬人,而且呂芳還是是陳洪的頂頭上司,呂芳不處置,陳洪必然畏首畏尾,不敢發號施令,更不能盡全力。


再者,呂芳是嘉靖朝的老太監,身份也是極為敏感,一旦新皇繼位,呂芳勢必非常尷尬。呂芳曾統領織造局,為了替嘉靖搞錢,他的身上也是不清不楚。裕王一旦繼位,面對清流的攻擊,呂芳勢必無法自處。為了替呂芳尋個好歸宿,嘉靖只能借題發揮了。想來想去,“老祖宗”這個口實再好不過了。既能服眾,還能震懾那些妄自尊大之人。

一來,呂芳是“老祖宗”,那嘉靖又算什麼呢,難道是呂芳的附庸嗎,這是僭越,嘉靖處置大不敬之人,這是合情合理的,是能服眾的。

二來,通過處置呂芳,嘉靖還能震懾其他朝臣,奴婢。看看,連呂芳這種忠心耿耿,跟隨朕多年的人,朕都會處置,你們還敢無視朕的權威嗎?


這件事的結果,老祖宗呂芳讓嘉靖調去守皇陵了。仔細想來,如果,嘉靖真的大發雷霆,呂芳是絕難保全性命的,還有這個福分去守皇陵嗎。

嘉靖的算盤就是讓呂芳儘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讓陳洪成為眾矢之的,陳洪是把利劍,心腸狠毒,為了上位不擇手段,嘉靖也只不過當他是一枚棋子罷了。等到裕王登基,陳洪也就成了棄子,成了背鍋俠。

一家之言,歡迎分享吐槽關注


風雪夢不逝


嘉靖之所以對陳洪叫呂芳老祖宗而大發雷霆,關鍵還是呂芳犯了大忌。浙江大案發生以後,嘉靖派了趙貞吉、海瑞和王用汲去審理這個案子。鄭必昌何茂才等人為了做垂死掙扎,扯出了很多宮裡面的事情,傷害了嘉靖的聖明。海瑞甚至憑藉自己的膽識和能力還查出了毀堤淹田的真相。為此,呂芳的乾兒子楊金水不得不裝瘋來中斷審問。當案卷送到司禮監的時候,呂芳面臨著巨大的難題。

這個案子最要命的有三點。

第一是牽涉到了嘉靖的顏面,這會損傷嘉靖的聖明,可以說這是萬萬不能碰的紅線。嘉靖這個人利用嚴黨斂財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即使是這樣,誰都不能把這拿到檯面上來說。這便是鄭必昌何茂才事事往皇帝身上扯的根本原因。

第二是涉及了嚴黨。鄭必昌何茂才本是嚴黨的人,嚴黨抓他們可以說是棄卒保車了。特別是還有嚴世蕃毀堤淹田的罪行,可以說涉及嚴黨的核心人員。但是嘉靖皇帝此時並沒有倒嚴的決心,盲目的針對嚴黨,可能會打亂嘉靖的部署。

第三是便是涉及了胡宗憲。當時的胡宗憲正在東南抗倭,戰事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候。毀堤淹田的事情本是胡宗憲了結的。他以河道失修為名掩蓋了過去。為此,他還殺掉了馬寧遠等人。如果案卷呈上去,胡宗憲自然要進京解釋。這個時候東南的戰事怎麼辦?總不能讓倭寇佔了浙江吧!

特別是這個案子涉及了呂芳的乾兒子楊金水。一旦口供案卷到了嘉靖這裡,楊金水自然是活不了的。畢竟嘉靖把他放到浙江,他居然連個家都看不住。呂芳自然是想保住他這個乾兒子的。作為司禮監的當家人,呂芳只能冒這個險,單獨去找嚴嵩和徐階談,希望他們兩派能夠和解。

呂芳揹著嘉靖去找嚴嵩和徐階談的時候,嘉靖知道了此事,非常生氣。為什麼呢?因為嘉靖權力慾望非常強。呂芳把供詞案卷不先給他看,便是對嘉靖不忠。他私自跑去找嚴嵩和徐階,是有結黨的嫌疑。還有一點,嘉靖也後來對呂芳說過,呂芳去勸說,他們會以為是嘉靖的意思。

呂芳雖然是老祖宗,但是說到底還是嘉靖的奴才。底下人平時可以叫呂芳老祖宗,但呂芳不能真拿自己當老祖宗。不經過嘉靖的允許,便替嘉靖當家做主,嘉靖怎麼能忍。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你以為嘉靖真的生氣了?

他是在玩帝王之術!

讓肥貓來給大家解釋解釋這其中的奧妙。先了解一下嘉靖皇帝當時搞的政治構架。



嘉靖搞的是內閣制。

所謂內閣,實質上就相當於嘉靖的秘書班子。各地各部門的奏摺送上來,嘉靖是不看的,先由內閣諸大臣來審閱商議,拿出處理意見來,付在奏摺上,送入內廷的司禮監,這叫“票擬”。

嘉靖仍然不看,而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來審查,覺得不好,發回重新寫,覺得這個辦法還不錯,就在這面簽字。這叫“批紅”。

這還不算完,最後交由掌印太監過目,最後審核,覺得確實可行,就蓋上璽印,發回內閣照此執行。

整個過程,嘉靖是不出面的。他可以悠哉遊哉地在後宮做自己喜歡的事,採集宮女的天癸煉製金丹。

除非,發生重大的矛盾了,這些問題才轉呈嘉靖御覽定奪。平時,他是不必插手的。



這就意味著嘉靖就不管理朝政了嗎?不,他要管,只不過,一般不插手具體事務罷了,他搞的是個三角平衡術。

內閣分成兩派:

一是以首輔嚴嵩,兒子嚴世蕃為首的嚴黨,他們在朝廷中拉幫結派,形成強大的勢力。

二是以次輔徐階,高拱,張居正為首的清流,他們氣味相投,與嚴黨針鋒相對,水火不容。

而內廷司禮監則是另外一股力量,他們替嘉靖嚴密監督內閣的運作,同時,維持內雙方的平衡。當某一方壯大的時候,他們就壓制一下,當某一方傾倒的時候,他們就過去扶一下,讓這個平衡始終維持下去。

而呂芳,就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



呂芳這個人,心機城府而宅心仁厚,威嚴果敢卻能體恤人情,忠心耿耿,老成持重。這是他四十年伴君左右所慢慢修煉出來的。

作為司禮監首領,他代天子行事,擁有很大的權力,卻心地善良,小太監們都尊稱他為“老祖宗”。“因為有了萬歲爺,我們才算是半個人,因為有了老祖宗,我們才活得有半個人樣。”

嘉靖皇帝深居宮中,也算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呂芳稱皇上為“主子”,自稱奴才。而長伴嘉靖左右,也算是家人一般。他是宮中嘉靖唯一一個能信得過的人。



司禮監中,黃錦和陳洪是死對頭。而這個陳洪是很有野心的,他想扳倒呂芳取而代之,就時時處處地留心設計。

但要扳倒呂芳,他就必須通過嘉靖的手來完成,怎麼辦呢?他就利用了嘉靖的幾點忌諱:

一、內廷勢力壯大

嘉靖曾經嘲笑呂芳“身為太監卻兒孫滿堂”,一個是調侃,另一個是暗示:內廷不同於內閣,絕不允許有拉派結派,形成勢力的企圖。這是陳洪第一個利用點。

二、內廷勾結外臣

作為司禮監的頭兒,除了管好內廷,還要維持嚴黨與清流之間的平衡,而與雙方的交通必不可免,而私下的交往雖有公心,也難免私意,這也是被陳洪捉住把柄的機會。

三、權力的延繼

在嘉靖構建的這個平衡體系中,最終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皇權,皇權是可以代代延續的。而這個三角的各端,誰的權力也無法具有延續性,即使權傾朝野的嚴嵩也不例外。

而呂芳通過“早立子”看透了嘉靖的心思,於是開始為長遠而謀劃,安排馮保進入裕王府作世子的“大伴"。

但這自然是逃不過嘉靖的眼睛。嘉靖後來生氣的怒吼,說呂芳“把心思打到自己孫兒頭上了”。

現在,我們知道“老祖宗”這三個字,有多麼嚴重!



但是,你們憑此就認為陳洪很聰明,很有政治謀略,利用嘉靖的政治忌諱而扳倒了呂芳,那你們就大錯特錯了!

陳洪仍然被嘉靖利用了。

再來給大家說說嘉靖的計劃。

他所構建的這個三角體系是永久不變的嗎?仍然不是。

以前他為什麼要重用嚴嵩,因為嚴嵩夠聰明!

嚴嵩很清楚嘉靖的這個平衡術的原則。所以當他在朝堂中大獲全勝的時候,決不會乘勝追擊,把敵手趁機消滅掉,而是千方百計地為敵人開脫,讓他們重新又站起來。但他兒子嚴世蕃不懂其中的微妙,所以嘉靖呵斥嚴世蕃“看什麼看,向你老子學著點!”。

但後來嘉靖又為什麼要搞倒嚴嵩呢?是嚴嵩老糊塗了嗎?不是。是因為清流內部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徐階,高拱,張居正他自己內部有了尖銳的意見不統一。

即然新的三角平衡已經形成,嘉靖就可以利用這個新三角來替代以前的舊三角。



我前面講過,司禮監就是維持嚴黨與清流的平衡作用,那麼自然,也可以用來打破這個平衡。

那讓誰來當這把刀呢?

當然是陳洪,因為他夠狠!呂芳不行,不能讓呂芳做這個無情無義,翻臉不認人的主角,還是讓陳洪這種自以為聰明的人去頂缸。

嘉靖罰呂芳去南京守墓,表面上是呂芳犯了皇帝大忌,其實只是一個罰他的由頭。

在那個陳洪毒打百官的雪夜,嘉靖對身旁的黃錦道出了自己的用心“你現在應該明白,朕為什麼要呂芳到南京去。這樣的事,呂芳不會幹,朕也不想讓他幹。”

陳洪能做出這樣的事,卻難逃一死。他沒有得到清流和嚴黨任何一方的感激。他只是一條狗,是嘉靖手裡的刀,他最終只能給嘉靖陪葬。

而呂芳去南京給太祖高皇帝守陵,“小杖受大杖走”,迅速脫離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心,從此一生平安。



說了這麼多,大家明白了嗎?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恰恰是大明王朝這部電視劇的一個情節轉折點。

我們注意到,在這個劇中,劇情演繹的前半段,嘉靖皇帝對於呂芳都是極度信任。呂芳也是左右逢源,相比裕王和徐高張,甚至還略帶更關照嚴嵩一些。但隨著浙江大案蓋子的一點點揭開,呂芳越來越傾向於裕王一邊,嚴嵩越來越失寵,嘉靖皇帝也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嚴黨的貪腐已到了不得不清除的地步。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嘉靖對於“老祖宗”這一稱呼大發雷霆,著實是劇情的一個大轉折。

其實,仔細分析,就不難理解了。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一心修道,卻仍然能牢牢地掌握朝政大局,就是因為他會用人,有十分高明的馭人之術,在矛盾和爭議中,把握著處於政治核心圈的勢力平衡。在裕王沒有生下朱翊鈞這個小萬曆時,應該說嚴嵩嚴世蕃對於裕王和徐高張是有壓倒性的優勢。裕王身體羸弱,雖然是嘉靖唯一的兒子,卻未必能熬得過嘉靖,其接班人的地位並不穩固,直到其有了唯一的兒子朱翊鈞之後,接班人有了第二梯隊,雙保險之後,裕王就成了沒有懸念的儲君。事實上,這就是嚴黨的危機開始,也是徐高張在政治上更進一步的徵兆。也就在此時,呂芳開始倒向裕王和徐高張,突出的例子就是將心腹馮保打入王府,成為朱翊鈞的大伴。同時在嘉靖面前,有意無意的開始維護裕王和徐高張。

隨著浙江大案的一點點揭開,朝野上下都認識到了嚴黨之腐敗,不得不剷除的時候,整個政治勢力已經表現為一邊倒,即嚴黨危如累卵,而徐高張過於得意。於是,嘉靖皇帝就開始要調整人事了,正好藉助呂芳私自會晤嚴嵩徐階,並隱瞞海瑞審案供述不報的機會,將嚴嵩從一線撤下來,卻不撤職,將徐階安排為主持日常工作,卻有實無名,故意支走呂芳,將陳洪實際主持司禮監,仍然有實無名。在政治洗牌中,觀察上下進退人物的表現,確定各人到底有什麼表現。特別是故意把徐階和陳洪放在一線,等於放在火上燒烤,有意給個機會歷練,同時也警示一番;把嚴嵩和呂芳暫時撤下來,一方面是保護,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再給個機會讓他們反省改過。

介紹完了這個大背景,就知道嘉靖之所以對“老祖宗”這個稱呼很生氣,一是因為他有人事調整的大的考慮;二是因為他從來認識大明只有一個祖宗就是他自己;三是因為他從來就擔心一個組織或者說一個條線板結化,內閣固然不能是嚴嵩徐階個人的,也不允許內廷宦官都由呂芳一人說了算。

但雖然很生氣,卻仍然很念舊,很保護。最終的結局,嚴世蕃被殺,而嚴嵩僅僅是退休回家養老,呂芳小杖受大杖走,到南京守護太祖陵墓,豈不真的可以安享晚年了嗎?


書中有路


太監只是皇帝戴著的白手套。

明朝嘉靖時代,內閣首輔嚴嵩、次輔徐階明爭暗鬥。嘉靖縱容這些爭鬥,是為權力的平衡。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而當兩方爭鬥得不可開交時,必須有人出面調停。如果嘉靖親自出面,一則可能間接支持一方,造成失衡的局面。二則沒有迴旋餘地,會造成一獨大,或兩家皆完。

掌印太監呂芳代表皇帝又不是皇帝,他的出面是保持權力平衡的最好手段。呂芳出面的機會多了,權力也就大得沒邊。很多人產生了錯覺。以為太監呂芳擁有真正的權力,稱之為老祖宗。



手套的地位一旦超越了手。

你說是扔掉手套呢?還是剁掉手?答案顯而易見。太監的權力只不過是皇權的延伸。沒有皇權的支持,太監就是沒有主人的狗。牙齒再鋒利,也只有被人打死的份兒。

呂芳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從不敢在嘉靖或者內閣面前僭越。但其他的太監,呂芳的徒子徒孫們,道行尚淺,阿諛奉承呂芳。呂芳在追捧之中也就慢慢的失去了分寸。

嘉靖的雷霆之怒,是對呂芳的警告,讓他謹守本分。同時也隱含著愛護,因為呂芳再錯一步,就不是發配南京守墓,而是像陳洪一樣被處死。

總結一句話:帝王心,深海針,沒有火眼金睛,莫在官場混。


Fandy




當嚴嵩一黨和裕王黨在浙江針尖對麥芒的時候,嚴世蕃下令毀堤掩田引發的一系列大案都被海瑞給審了出來,當然還包括針織局幫皇帝撈的那些錢和絲綢。所有的證據都把矛頭指向了一個人,那就是嘉靖皇帝。

當趙貞吉和譚綸認為這份案卷不能呈報給嘉靖皇帝的時候,錦衣衛因此表態涉及到皇上的通通要刪掉,海瑞認為萬萬不可,誰要這麼做,誰自己來審。

最終只好把趙貞吉和譚綸、海瑞和王用汲分別審理的兩份供詞先呈送司禮監,再轉交給嘉靖皇帝。

呂芳接到這兩份案卷後,就命令黃錦去幫嘉靖皇帝剪腳趾甲,儘量拖延時間。自己前往嚴嵩府中,去和嚴嵩、徐階商量該怎麼處置,最終確定把這兩份供詞重新打回去,讓他們重新審理。其實目的很簡單,涉及到皇帝和皇宮的,通通都要刪除。



這時嘉靖皇帝也明白這兩份供詞差不多該送進北京了,就問黃錦到了沒有。黃錦只好說是陳洪在當值,正在歸置中。嘉靖皇帝就要求陳洪馬上把這兩份供詞送上來,黃錦馬上就覺得呂芳的麻煩來了。

陳洪早就想取代呂芳成為司禮監的頭目,於是煽風點火的說:奴才這就如實向主子回話,只是望主子體諒老祖宗心中也是一番苦心。

這時嘉靖皇帝大怒:什麼老祖宗?誰的老祖宗!我大明朝只有太祖成祖才是老祖宗,你們哪裡又找了一個老祖宗啊?

陳洪的這一番煽風點火的話,瞬間就把呂芳放在火山烤了。嘉靖皇帝的話更是刻薄:只有朱元璋和朱棣才能叫老祖宗,別人也叫老祖宗,是不是想找死啊?



當然嘉靖皇帝真正在乎的不是這個稱呼,他也明白,呂芳一直被下邊的太監叫做老祖宗。他氣憤不過的是呂芳揹著他,與內閣首輔、次輔私下商量對策的事。

以前閣主曾經說過,嘉靖皇帝是一個極其自私又極其聰明的皇帝,性子裡有刻薄寡恩。他喜歡把下邊的人當工具來操縱和使用,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下邊人揹著他做一些事。


這一次呂芳就犯了他的大忌,呂芳本來是他身邊最信任的人。如果連跟隨自己幾十年的人都會隱瞞自己,那麼還有什麼人可以相信呢?這就是嘉靖皇帝大怒的根本原因。

隨後嘉靖皇帝又命令陳洪,按照呂芳的指示去辦,把這兩份供狀打回浙江重審,他想假裝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看一看這些人到底想幹什麼。



呂芳是那種比較識大體的人,因為這份供狀直接把矛頭指向了嘉靖皇帝和皇宮。他不確定嘉靖看了這份供狀,以後會發生什麼事?

呂芳希望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要打回去重審,把涉及到皇帝的那部分刪掉,同時嚴嵩和徐階兩黨休戰,不要再節外生枝,這件事也就算過去了。

呂芳萬萬沒有想到的就是記得乾兒子陳洪背後放了自己一箭,嘉靖皇帝更是懷疑了自己的忠誠。堡壘從來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內奸最可怕。

嘉靖皇帝再次看到呂芳的時候,就提醒他說:你還是去替我修陵吧。好多事你都是自己做了主意,這還用問朕嗎?同時命令在供狀沒有送進京城之前,嚴嵩就不要上班了,內閣的事交給徐階去辦。



嘉靖皇帝就是要敲打一些他身邊最親近的兩個人,嚴嵩和呂芳,讓他們不敢揹著自己搞什麼鬼。至於進一步怎麼處置,他們還是等供狀再次送進京城,看了以後再說。

當海瑞審理的那份供狀再次送進京城的時候,嘉靖皇帝也明白了很多問題,他決定把這份供狀燒掉。既然自己不方便看那就不看了,嚴嵩和呂芳重新回來上班。

表面上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實際上對於嘉靖皇帝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他還有一盤大棋,正準備下,但目前只能蓄勢待發。


新知傳習閣


嘉靖大發雷霆不是因為這一句話,而是用這句話作為藉口去打擊呂芳,打擊呂芳也不是因為他不夠忠心,而是因為政治鬥爭的需要。

在嘉靖的政治格局中,他作為皇帝,垂拱而治,掌握天下大事的最終決策權。當權派嚴嵩、嚴世藩替其處理朝政,尤其是財政,遮風擋雨(汙水)。清流派徐階、高拱、張居正則作為制衡力量,避免嚴嵩坐大威脅自己。當權派和清流派的背後分別站的是皇上和儲君。儲君不能太弱,但是更不能太強。而司禮監作為皇帝的內廷,監視兩邊,掌握平衡。

但是嚴嵩昏聵,嚴世藩跋扈,從江南征收的賦稅,多數放進了自己的腰包,這就犯了嘉靖皇帝的大忌。嚴家拿下了,就必須在徐階、高拱、張居正中間重新扶植正反派,需要呂芳做惡人。但呂芳做不了這個事,嘉靖也不想他做這個事,所以最終選擇讓陳洪鑽了這個空子,藉口呂芳幫裕王取而代之,嘉靖其實心裡跟明鏡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