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當秦漢大道一頭挑起漢的雄風一頭連接秦的威武,當渭河水域最寬的景觀水面給西安帶來黃浦江之於上海般的滋潤,當現代都市農業區的石榴枝頭掛滿累累的碩果,當旅遊專線像一條珍珠項鍊般將所有景點與兵馬俑串在一起,當亞洲最大的內陸編組站變成亞洲最大的內陸碼頭時……臨潼區就成了助力大西安跨越發展的東部新城。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吹響了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軍號。日前,臨潼區委書記龐阿平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臨潼區作為全市重要組成板塊,必須立足新起點,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搶抓新機遇,全面加快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東部新城,為“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作出應有貢獻。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借勢“東拓戰略” 構建多極並進城市空間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同樣區域發展也離不開前瞻性的規劃。龐阿平說,近年來,臨潼區非常重視區域空間佈局和優化,堅持規劃立區不動搖。從2007年開始,每年編制10個以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截至目前已累計編制各類規劃150餘項,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域,科學完備的規劃體系。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在此基礎上,臨潼區著眼激發全域活力,聚集全域要素,將全區規劃為“十大產業片區”:80平方公里的旅遊商貿主城區、27平方公里的國家5A級旅遊休閒度假區、110平方公里的渭北現代工業新城、65平方公里的閻良航空工業組團臨潼擴展區、30平方公里的臨潼新區、27平方公里的現代物流區、20平方公里的臨渭經濟協作區、110平方公里的臨閻路以東現代都市農業區、366平方公里的驪山景區、80平方公里的渭河生態區。站在臨潼規劃館的區域規劃圖前,龐阿平說,“十大產業片區”支起了臨潼區經濟、工業、生態、農業、民生髮展的鋼筋鐵骨。依託大片區著力打造組團式、片區化發展格局,臨潼城市空間、城市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脫胎換骨的變化。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市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市委明晰了“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的城市發展方向,奠定了國際化大都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基調。在龐阿平看來,“東拓”戰略為臨潼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臨潼必須抓住用好這一機遇,主動作為。依託“十大產業片區”建設,加快城市“南抑、北跨、東聯、西進、中優”步伐,著力構建“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城市空間佈局,推動大西安東部新城建設。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融入“兩走廊” 壯大“四箭齊發”產業態勢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筋骨,萬億級大產業是大西安今後發展的核心重點。工業大走廊、旅遊文化大走廊是培育“3+1”萬億級大產業的重要支撐。龐阿平說建設東部新城,臨潼區必須緊扣“3+1”,融入“兩走廊”,在產業規模品質、質量總量上提升突破。

依照規劃,臨潼區正在強力推進的度假區、組團、新區、臨渭經濟協作區等片區的城市形態已初具規模。龐阿平介紹,工業上臨潼區依託現代工業組團、新豐工業園區等平臺,加快培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材料等高端產業,全力抓好總投資250億元臨潼現代工業新城國際金融中心、總投資50億元的渭北新城寶能科技製造園、總投資28億元的中南高科•渭河雲谷智造小鎮等項目落地建設,全面提升工業實力,打造千億級新型工業航母。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近年來依託豐厚的旅遊文化資源、區位交通優勢,臨潼區全面貫徹市委“在打造世界一流的旅遊名區上走在前列、在做強工業促進集聚發展方面要有新的突破”的重要指示。龐阿平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加快工業、旅遊轉型升級,全力加快物流、生態提速發展,著力構建“渭河以南大旅遊、渭河以北大工業、渭河南北大商貿、驪山渭水大生態”形成四箭齊發的強勁產業態勢。未來,這些都將成為臨潼區產業擴容的重要支持。

數據顯示,2017年臨潼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247億元,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2家,較2016年新增9家。2017年,接待遊客466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31億元,增長60%以上。今年上半年,接待遊客5864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1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9%、151%。臨潼的發展後勁,已經初現端倪。

守護綠水青山 高點定位講好西安故事

經過多年努力,臨潼區已經從以前驪山腳下的老縣城跳了出來,正在跨過渭河建設“一水雙城”。

渭河是西安的母親河,龐阿平說在臨潼境內渭河1000多米寬的河面,是城市流動的風景線。臨潼區域要強化北跨渭河的態勢,通過對渭河挖沙造湖、攔水造壩,實施好總投資20億元的渭河臨潼城市段城中河水景觀工程,啟動建設總投資500多億元的紅星美凱龍、綠地集團6棟200米以上高樓群,同步發展渭河兩岸樓宇經濟,對標上海浦東新區,使渭河成為臨潼的“城中河”、成為西安的“黃浦江”。

在旅遊發展上,龐阿平介紹臨潼區正對標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加快兵馬俑大景區建設,完善臨潼國家5A級旅遊休閒度假區配套設施,加大驪山溫泉、驪山烽火臺、秦東陵、姜寨遺址等旅遊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斷豐富旅遊內涵、提升旅遊形象,高點定位講好西安故事。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驪山是臨潼的綠肺,也在中國歷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印記。龐阿平說,臨潼區會對標“四個徹底”,堅決整治違建,持續將驪山北麓綠化向縱深推進,實施驪山點亮工程,不僅讓驪山更綠,也讓驪山變亮,打造生態山、文化山,使驪山成為大西安的城中山,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還秦嶺寧靜、和諧、美麗。

近期,臨潼區將重點加快實施總投資500億元中南國際城,總投資200億元的恆大絲路溫泉小鎮,總投資100億元的天山文旅等重大旅遊項目,打造千億級旅遊文化航母。

打造公鐵聯運 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命脈。龐阿平坦言,臨潼既有區位上的獨特優勢,也有交通承載不足的歷史欠賬。這幾年,臨潼區聚焦提升交通設施水平,集中推進“十多條連接西安主城區的主幹道工程”和“連接臨潼區內‘十大產業片區’的城市道路工程”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雙向八車道的西臨高速改擴建、雙向八車道的西鹹北環線、雙向八車道的渭北大橫線一期、雙向六車道的驪山大道、鳳凰大道臨潼段、雙向四車道的渭河南北濱河路等紛紛峻工,東聯西進北跨的交通格局得到極大改善和提升。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下一步,臨潼區將對標全市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加快總投資150億元的西安—臨潼地鐵線(9號線)工程和秦漢大道東段、驪山大道連接西安咸寧路段、鳳凰大道連接西安長樂路段以及雙向六車道的驪渭路、芷渭路,雙向八車道的黃金大道、華清宮路、秦王一路北至閻良界、秦王二路北至閻良界建設,暢通外循環,打通內梗阻,真正形成西融西安、東接渭南、北通富閻的大交通體系,為臨潼加速融入大西安、加快區域大發展提供最有力支撐。

便利的交通體系,也將為臨潼在物流產業上的發展插上進階的翅膀。龐阿平說,目前臨潼區在推進27平方公里現代物流區建設的同時,也在積極加快實施投資150億元的絲綢之路新起點亞洲最大新豐編組站內陸碼頭工程,打造公鐵聯運的西部物流基地。

城鄉融合發展 打造鄉村振興臨潼樣板

臨潼既是旅遊大區、工業大區,也是農業大區。城鄉融合是臨潼發展的大趨勢。

龐阿平介紹,這幾年臨潼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的趨勢不斷強化,但任務依然艱鉅。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示範城市,臨潼有責任、更有使命。臨潼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以“五個美麗”為目標,以落實“八個工程”為抓手,全力加快226個美麗鄉村、23個美麗鎮街建設,做美鄉村,做強城鎮。

大西安“東拓”,臨潼區按下“一水雙城、多極並進”的快進鍵

近期,臨潼區將加快實施總投資230億元的恆大現代農業小鎮,加快推進總投資50億元的四個城鄉融合安置區:臨潼現代工業組團安置區、臨渭經濟協作區安置區、秦漢大道安置區、黃金大道拆遷安置區建設,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城鄉融合新亮點。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新時代大西安的新擔當。龐阿平說:“臨潼區將按照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部署,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跑出追趕超越加速度,以苦幹實幹拼命乾的勁頭,為助力大西安發展,建好新東城。”

西安晚報首席記者 張佳 見習記者 南江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