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豐田公司憑藉美國高管戴明先生的PDCA工作法,一舉成為全球汽車巨頭,PDCA工作法也從此風靡全球。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新書《高效PDCA工作術》(原名:《鬼速PDCA工作術》)就是關於PDCA理論與實踐的集大成之作。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這本書的作者富田和成,是日本超大型金融科技平臺的CEO,暢銷書作家,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PDCA控”,創下無數紀錄和成績, 年紀輕輕就進入專為頂級富人服務的資產管理部門。

所以,到底什麼是PDCA?

01 什麼是PDCA

PDCA只有簡單的4步,分別是:

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調整(Action)

PDCA看起來是一個環,但實際上是層層嵌套的“大環套小環”結構,能產生巨大的“規模效應”:所有PDCA不僅包含自身上一層面的PDCA,同時也包含著把自身細化的下一個層面的PDCA。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應用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真履行PDCA的人都能領悟到一點,就是自身的成長永無止境。

而且PDCA適用於所有問題、所有對象。小到人際關係、戀愛關係,大到培養興趣愛好、處理上下級關係、時間管理……PDCA都能發揮出巨大威力。

02什麼是高效PDCA工作術

通常所說的“普通”的PDCA循環是這樣的: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可是這個循環比較簡陋、不夠完善。本書的作者富田和成開創的“高效PDCA工作術循環”,是下面這樣的: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下面我們就分步驟來“拆解”這個循環。

計劃

在計劃階段,首先需要確定所要達到的目標。這一目標必須制定得儘可能具體,不可含混不清。目標越具體,你與目標的距離就越明確,達成目標的路徑也就隨之清晰了。以下是制定計劃的六步法:

  • 制定目標

目標越具體、越清晰越好,並提出清晰時限(理想的目標時限通常應該是1~3個月),比如下面的例子:

“希望減肥” → “1個月內脂肪率降至20%以下”

“想把公司做強做大” → “3個月內銷售額達100億日元”

“希望得到上司認可” → “2個月內人事評價達到A級”

“希望兒子能喜歡我” → “每週和兒子一起洗3次澡”

  • 明確問題

舉兩個場景,分別是你在工作中或學習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且需要明確的問題:

工作中的問題,可能是:

• 展示階段總是稍遜一籌

• 計劃性不強,一天只能訪問三家客戶

• 與客戶的交流能力低

• 講話時速度太快

• 第一印象不佳

英語學習中的問題,可能是:

• 閱讀較長英文句子費時費力

• 對商務英語不甚瞭解

• 聽力不強

• 生詞較多

• 考試時緊張

  • 鎖定問題

將問題按照優先順序排列,將“務必實施”的問題排列出優先順序,鎖定3個主要問題。

  • 問題指標化

“展示階段稍遜一籌” → “展示優勝率30%→50%”

“計劃性不強,一天只能訪問三家客戶” → “一天六家”

“第一印象不佳” → “電話接聽率5%→15%”

“聽力不強” → “聽力習題準確率70%→80%”

“生詞較多” → “單詞練習準確率60%→80%”

  • 計劃“可視化”

利用各種手段讓設定的目標強制進入自己的視野。

例如:在房間張貼計劃;在手機提示器中記錄下“一週十項課題”的數值目標;在筆記本的日期欄上寫下當天的利潤指標;在桌子四周貼滿便條等。

  • 因式分解

要儘可能詳細地羅列出構成“目標”與“現狀”之間的各種因素。具體來說,是將一個問題先進行抽象化,然後將其分解,並深度挖掘,追究原因。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邏輯樹(注:KDI指行動計劃的達成率)

多數人在進行因式分解時總是淺嘗輒止,分解到邏輯樹的第三層,便不再繼續往下進行。深入因式分解的標準至少應當挖到第五層原因。

例如:為什麼大目標未能完成?因為運行方法出了問題。為什麼運行方法出問題?因為經驗不足。為什麼經驗不足?因為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為何不去提高專業知識?精力不足。精力如何能節省利用?……

這樣找到了具體問題,也就容易找到解決方案。

實施

  • 將“DO”落實為具體任務“TO DO”

“DO”:每兩個月與客戶聚餐一次。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通常人們只停留在行動措施“DO”的階段。但 “TO DO具體任務”,明確了“什麼時候做什麼”。在團隊中,要將“TO DO”下達至每位團隊成員,最好利用人們常說的6W3H。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 “大膽取捨”,切忌“貪大求全”

“TO DO”列表要剋制,切忌“貪大求全”。每天大約兩成以上的事情實際上是不需要做的,因此要保證把最重要的工作排在最前面。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驗證

計劃階段制定的路徑、問題和解決方案,以及為實施制定的行動措施與具體任務,需要在執行過程當中定期反覆地進行驗證。驗證階段有四個關鍵步驟:

  • 確認大目標的達成率

比如大目標是:3個月後每月新開發客戶10個;

達成率:(1個月後)達成率60%。

  • 確認子目標的達成率

比如大目標是:年銷售額為1億元人民幣,每週驗證一次;

每週的子目標是:銷售額200萬人民幣。

  • 確認行動計劃的達成率

a.驗證不能等到“有時間再說”,要“主動驗證”;

b.為驗證而驗證的形式主義,同樣是公司要警惕的。

  • 查明失敗的原因

例如:子目標未能按計劃達成的四大原因:

a.未能採取具體行動

b.採取了行動卻不徹底(行動措施“DO”不完善)

c.意外地遇到了新問題,沒能預料到的問題

d.建立假說時所確定的因果關係出現錯誤(子目標與行動計劃不一致)

調整

調整方案,歸納起來有以下四大種類。通常我們將這一階段理解為,在總結和反思的基礎上,為下一個PDCA 循環做準備。調整對象有以下四種情形:

  • 對總體目標進行調整

對總體目標進行調整有三個方式:“終止”“變更”和“追加”。

“終止”,指對調整方案的研究結果,人們對該項目已經“失去信心”,甚至覺得“無法挽救”,以至於不得不放棄該總體目標。如:撤銷不創造利潤的赤字部門(總體目標的終止)→ 終止PDCA循環。

“變更”,指不得不變更目標的達成對象,或達成日期。如:放棄參加今年的司法考試,集中精力為明年備戰(總體目標變更)→ 終止當前的PDCA,開啟一輪新的PDCA循環 。

“追加”,指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遇到了無法預測的重大課題,為此不得不另行組織項目團隊以應對新的挑戰。如:在推進降低成本的PDCA循環時,發現了不正當的會計處理(總體目標的追加)→ 延續當前的PDCA循環,同時開啟一輪新的PDCA循環。

  • 大幅度修改計劃

如,總體目標為“提高經營利潤”,課題由“增加銷售額”變為“降低經營成本”。為此各個部門可能都要參與應對,甚至會計部門、採購部門都要被捲入其中。

  • 調整解決方案

有時甚至將已經結束使命或者效果不佳的解決方案、行動措施(DO)以及具體任務(TO DO)直接剔除,重新加入其他(包括曾經被降格的)解決方案、行動措施(DO)以及具體任務(TO DO)。

  • 不需要任何調整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03 在團隊中實踐PDCA

團隊PDCA,可以採用“半週會議”——每隔3天召開一次團隊會議,每次30分鐘。因為只有30分鐘,才得以就關注的熱點問題展開密集的討論。討論內容包括目標達成率、要因分析及如何改善(或者拓展)。

理想的做法是,每一位團隊成員分別就這些內容做成果彙報。如果課題不明確,或者不知道應當採取哪些對策,還可以就此聽取與會者的意見,當場尋求答案。

有時,與會成員還會就下一輪循環展開討論,一口氣決定出包括具體任務(TO DO)在內的所有內容。

04 小結

以上就是《高效PDCA工作術》的精華內容,你可能會發現,“PDCA循環” 和今年年初爆紅的《原則》當中的方法論,有著相似之處。在瑞·達利歐的《原則》中,對原則進行自我迭代的路徑分成5步:

大膽的目標→失敗→學習原則→提高→更大膽的目標

PDCA工作術這麼高效,你真的不瞭解一下?

PDCA四部曲,和達利歐的迭代路徑異曲同工——

Plan:大膽的目標,小心地計劃。

Do:做對了不放鬆,失敗了不氣餒。

Check:驗證、反思、總結,從中學習原則。

Adjust:調校目標×路徑×現實的合體。

富田和成在《高效PDCA工作術》的結束語中說了這樣一句話:

為人不可安於現狀,為人不可不思進取。

人的價值決定於“未來”。相信每一個熟悉瑞·達利歐的朋友,都會心有所感。優秀的人總是不謀而合。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重要的是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繼續開啟新一輪的PDCA循環。要想成為佼佼者,就要付出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

PDCA啟動的的不是一種思維工具,而是自我迭代的驅動之輪。

本文來源於遠讀重洋 (ID:readabroad)。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