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考到底有多難?中考的初三學子怎麼辦?

家長來信:孩子今年中考,可成績一直不理想,一時半會兒肯定也沒啥妙招兒救了,再加上不能開學耽擱,急得我整夜整夜睡不著。主要還是急孩子中考志願的事兒,到底該怎麼辦?

初三學生,中考志願怎麼選,這是個大命題。

月月也剛剛好初三,中考志願選一中或者二中,可把人給難壞了(所幸運的,是這孩子還算爭氣,不必一家子各種熬煎上不了高中這種事)。按理說,中考志願這種事真沒什麼可糾結和焦慮的,根據孩子的能力和水平輕易就能敲定。然而,真這樣的話,卻又顯得簡單粗暴了些,對於全年級一千二百個學子而言,前三百名能很有把握且不必糾結地選擇一中,中間的五百到八百名能很有把握且不必糾結的選擇二中之外,其他六百學子及其家長都得熬煎。介於三百名到五百名之間的,為選一中或者二中熬煎,介於八百名到一千名的為選二中或者職專熬煎,介於一千名到一千二百名的得為是上職專或者從此踏入社會為生存打拼熬煎。

總之是,包括有把握於一中二中的六百,沒把握於一中二中或職專的六百,一千二百名學子及其家長統統都是焦慮,而我的焦慮更甚——我這焦慮具有典型性,且細細著筆,將之記述,以供更多家長參詳這個分析的過程,以解自己與孩子的焦慮。

中考到底有多難?中考的初三學子怎麼辦?

1、近期:中考志願如何選——“志願選擇式焦慮”的解除過程

一中和二中是第一批次錄取的重點高中,也是正兒八經想升學想求學的孩子的不二選擇。苦的是,月月成績在三百到四百名之間,報一中原也是有把握的,但這把握被各種官方消息、小道消息連連侵擾,終至由穩定而至搖擺動盪,而成為那種叫做希望的東西。希望這東西最是磨人,比殺人不見的刀更狠。尤其是,面對孩子殷殷望的眼眸,我怎麼能說得出口讓他報二中以求穩妥的話?最可恨就是這一中二中,勢不兩立的宿世仇敵似的,有你沒我,在我沒你——有排他性啊,報了一中就不能報二中,報了二中就不能報一中。

終究還是報了一中,且心志堅定。

主意乍定,家裡頭的空氣都鬆快了一大截子,連日的糾結、衝突、憋悶一掃而空,痛快啊。在此其間,各方親友各持己見,有教育行當並且大致瞭解月月狀況的,力勸讓報二中,說是報二中的話百分之百的把握等等,人家好心好意好理,但卻不曾動搖俺們意志之分毫。不是傻盲目傻樂觀,是掰開了揉碎了各種分析而定,得此定論之依據囊括四個方面。

依據之一:月月雖無過目成誦的本領,但記憶力起碼比我強上百倍,若緊抓考前這段時間,把所有非理解性科目及考項強化過上一遍,能增個十來分不成問題——中國式教育大多隻考記憶力,需要孩子們機械性死記硬背,月月腦袋瓜夠用,但吃虧在不夠勤奮,瞧起來個頭比我高了至少倆腦袋,但到底是孩子,貪玩是天性,不肯下苦功夫。故,所有理解性學科都學的不錯,所有死記硬背型科目大多不咋滴,以此七八個七天之功臨陣磨刀,不快當也得個光堂啊。

依據之二:這孩子小學六年加初中三年總共九年時光,正兒八經學習只是初三第二學期,把其他八年半的學習時間全部括算起來也不過半年。也就是說,他只用了半年時間就能從墊底趕到全級三百多名,其學習力及潛力充分說明了,他若上一中不會被各路奇才逼的自卑抑鬱。換個角度說,他若拼死拼全力後學得了這麼個結果,我肯定毫不猶豫給選二中,要不然的話,擱在那高手如雲的環境情境裡天天打擊,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一個花樣少年若是嚴重的自信心喪失,說透點那是會影響一輩子的,從求學、就業、婚戀等等,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會整體喪失的。

依據之三:嘿嘿,說起來有點慚愧,貌是投機思想?但歸了根去,此種投機思想考量的不只是信心,更多是膽識,類似於華爾街的風投——既然我們在一中與二中之間萬千種的焦慮糾結,那充分說明類似狀況普遍存在,根據一中二中具有排他性以及家長們力求萬無一失的現實情境分析,有不少與月月學習情況差不多的必然會選擇放棄一中,甚至學習狀況再好些的孩子也會被家長這種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只求100%把握”的想法兒影響,也會選擇放棄一中,如此這般的話,勝算豈非又會多上幾分?

依據之四:是客觀的,與去年相比較,一中整體招生名額依舊保持一千名,但三線生減少了一百名增為正招生,此乃大福音。三線生雖然也是上一中,但一來聽起來不大美氣,二來要花費大批量真金白銀——雖然我在心裡頭也做了準備,手裡頭也運籌妥了資金,但作為三線生入學,覺得是對孩子自尊心的小傷害。故,正招生增加一百名,是上天付予月月最大的恩寵與眷愛,深深感恩。

中考到底有多難?中考的初三學子怎麼辦?

2、遠期:就業方向如何選——“成長方向式焦慮”的解除過程

常規說,就業與中考志願扯不上干係,那是高考志願需面對的問題——但透過現象看本質,中考志願甚至比高考志願更重要,這絕不是天花亂墜胡吹騰,這是以人為鑑以史為鑑縱向比對、以中為鑑以外為鑑橫向比對的綜合結果。

一是“以人為鑑”的比對。“以人為鑑”的比對這方面要說細些。那回聊起中考事時候,月月曾很嚮往地表示過,“什麼重點高中不重點高中的,直接上技校得了唄,就像我表姐,如果上高中這會兒正高三、正拼死拼活備考呢,可技校的話,這會兒已經上班一年了,按每月五千塊錢低工資計算,一年是多少?上了高中再上大學還得四年,四年的收入又是多少?上大學一毛錢不賺還花錢,家長還得費心費力還得多辛苦多少年?”真心話,聽他如此說,我震驚了,不是一般的震驚,是被震翻了幾個跟頭爬起來依舊震驚不已的震驚,是剎那間血氣上湧頭腦昏沉的震驚——這不只是個成才或者不成才、有理想或者沒理想的問題,一個十五歲小少年被各種社會亂象所侵染所腐蝕所左右所支配而為照料他心靈飽滿盛開而含辛茹苦而如履薄冰的家長卻完全無所知無所防備,那是何等的慘烈慘情?

深吸一口氣,摸摸他的腦袋報之以最寧靜地微笑,然後拿了墨筆和一張雪白的宣紙。在紙張中央畫出一個小小的人兒,然後分兩個方向作扇形展開,在每個扇形裡頭,一一列舉上技校及上重點高中而至享受最好大學教育資源的成長時間段及每個時間段的收益。這收益不只包括了青春型勞動力在高強度重複性勞作中的高收益,還有上廁所也有硬性時間規定的種種標準化管理方式,甚至還包括了在此類環境中所能求得的愛侶品質檔位,以及以此省吃儉用所掙血汗錢為基數創業的N種可能。當然,考了好大學享受了好的教育資源不一定能習得操作性較強的謀生技能但考了好大學享受好的教育資源是對個人心性、氣質、思維乃至血液以及所遇愛侶、所生子女還有人際關係圈層次的涅盤之重生等等也計入其中。兩組扇形隨著邊際延長線的持續延展,半徑及所囊括面積的差距亦越來越明顯,月月剛開始是兩眼放光地看著技校領先,再然後臉色慢慢凝重至而嚴峻起來……這整個過程不是沙盤推演不是軍事演練,這只是最平凡最真實的人生,沒有刀光劍影沒有徵戰殺伐,甚至於連太多的起伏跌宕都不曾有。唯一的不同在於,他自己不只是決策者、踐行者以及最終結局承擔者,他還是旁觀者。他在薄薄一張宣紙上看見了他自己,看見了同一粒種子落入不同土壤之後完全迥異的生命過程以及生命質量。

二是“以史為鑑”的比對。這個簡單成一句話即:由數千年律法力量、道德力量、習俗力量三者結聚俗成的標準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為大學之道。

以中為鑑、以外為鑑橫向比對太複雜,以我俗見只能俗說。雖說如今社會精英與勞動技能型人才都叫做人才,但二者靚化這個世界時候的功用是完全無可比性的兩碼事兒,太陽般明媚燦爛的是前者,泯然眾人苦苦苦生生活半明半暗的是後者;如雲流般高高在上寫意風流高品質生活的是前者,如泥般粃糠垢塵言低人微一直被“第一學歷”折磨的是後者——儘管中考報志願的家長大會上,學校領導也順應時勢提倡,說有企業家感慨說如今三千塊月薪就能招上研究生博士生,六千塊月薪卻招不上個熟練技術工人。問題是,君可見那些花團錦簇大力倡導技能型人才培訓的人們,可有把自家孩兒送進職專或高職的?正所謂文以明道文以化人文以興邦,但凡呼風喚雨成龍成鳳的,哪個不是名牌名校名師?

對於月月這孩子,家長不曾非要他青史留名或出人頭地什麼的,但要求他一定得要讀足夠多的書,讀書學習是唯一一條能夠讓生命與靈魂清澈而自由的路。至於體面的工作、豐厚的收入以及高貴的社會地位,那是讀書之旅程中附帶的收穫罷了——入木三分地反省了下,的確不是骨子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封建殘孽作祟,是對現行所謂的高職教育嚴重的不放心!新聞高頻次報道,為了解決“大學生過剩”與“技工嚴重缺乏”冰火兩重天的反差格局,全國已有六百多所高校轉為高職。問題恰恰當就在於此,高校走的是學術型人才路子,而高職走的是技能型人才路子,以現有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培養模式等培養出來的會是技能型人才嗎?百分之百的四不象啊。比照其他國家,真正的技能型人才只有一條路子那就是:實踐!高校轉高職,作為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而無對口實業作依託,那該是多麼尷尬且可怕的窘境。高職畢業生走出校門與成為一個真正的技能型人才之間,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而這路一步一步走過去僅僅靠個人的努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最重要是需要企業傾心傾力的培養。問題在於,有哪個人在企業學了真本事之後肯一直留在該企業效力而不時時謀算著跑路跳槽且冠冕堂皇曰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有哪家企業肯為了培養人才花大血本下大氣力而不只是為了追逐更低成本更高利潤年年招聘新的應屆畢業生?資方與勞方,離心離德,談何成長?這怕也是“中國製造”之所以成為假冒偽劣代名詞的因由之一罷。

順便插個不是題外的題外話,“學徒培訓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層面是業務技術,包括珠算、習字、抄錄信稿、記賬、寫信等,學習英、法、蒙、滿語,瞭解商品性能,熟記銀兩成色。另一個層面是職業道德訓練,主要有重信義、除虛偽、節情慾、敦品行、貴忠誠、鄙利己、奉博愛、薄嫉恨、幸辛苦、戒奢華,並派往繁華商埠,以觀其色。”若拿晉商對學徒之培養來比照,如今的企業實該汗顏!“黎明即起,侍奉掌櫃;五壺四把(茶壺、酒壺、水煙壺、噴壺、夜壺和笤帚、撣子、毛巾、抹布),終日伴隨;一絲不苟,謹小慎微;顧客上門,禮貌相待;不分童叟,不看衣服;察言觀色,唯恐得罪;精於業務,體會精髓;算盤口訣,必須熟練;有客實踐,無客默誦;學以致用,口無怨言;每歲終了,經得考驗;最所擔心,鋪蓋之卷;一旦學成,身股入櫃;己有奔頭,雙親得慰。”若拿古時候學徒入門磨心性學本事之過程來比照,今人實該汗顏!

扯遠了,言歸正傳,以我身周遭為例,大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除非那孩子先天缺陷或者是無藥可救的墮落,不然的話,誰肯送孩子去職高?

用俺將將八十歲老孃的話說,“啥職高,錢多有啥用,錢再多也不好聽!”是的,就只這一個“不好聽”,就把孩子及其爹孃還有闔家幾代眼巴巴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統統都釘上了恥辱樁。諸與人見或言起,話音兒不自覺就低下去了,身板兒不自覺就矮下去了;孩子求職、婚戀以及其他各種社會性事務,都會被低看幾眼,這烙印在強調第一文憑第一學歷大社會背景下甚至於會一輩子揹負,至於這一路上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努力,你已經成長到了什麼程度什麼境界,沒人會在乎——除非你從此做自個的老闆,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

如此的話,社會體系的禁錮力、殺傷力剎那化於無形。但這是我不喜歡的生活,我也不希望月月去過這樣的生活,雖說財權名利是相依生的,成功的商人是會於主流社會佔據一席之地且有相對發言權,可真正成為“成功的商人”的又有幾個?絕大多數為了企業的生存奔波掙命,生命的質量、廣度、深度皆會受限——活而為人一輩子,幸福的終極追尋終究是要向內心的,外世界的一切再怎麼樣的繁華熱鬧,終究抵不過一顆清澈自由的心靈,一朵野雛菊開放時候能與之同欣悅的心靈,於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夠感知幸福的心靈,而作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是向此最近的路。

中考到底有多難?中考的初三學子怎麼辦?

3、初三畢業的志願選擇原則:只需顧眼前!

“志願選擇式”焦慮屬近期目標,“就業方向式”焦慮乃遠期目標,若這兩個都能眷顧且遂願該有多麼好——誰不想呢?

目標這東西,雖然說是人生或者企業、城市、國家盡皆該有的,但生命到底不同於一家企業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生命該是如花綻放如水瀲灩的,正所謂腳步或者心總得有一個在路上,所以說沒有近期目標絕對不行,但遠期目標如果當下還不是很清楚,也完全是可以的。遠期目標是什麼?不過是將當下這每一分鐘之內的事件做到最好之後自然而然形成的集合式效應與複利式效應的疊加罷了。

所以,不論孩子當下水平位於同齡人的那個座標點上,都沒有關係,這麼小的年齡,不論是上重點高中、普通高中、職專技校之類的,只要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把當下的路走好,那個遠期目標自然會隨之越來越清晰,未來無限可期;尤其是,一顆心充實的、充滿的在路上,本身即是精彩、即是圓滿。

卻終究還是要以最虔誠的心,祝願如同月月一樣要參加2020中考的孩子和家長們求仁得仁!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大語文教學探索及傳統經典閱讀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