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合同制職工與固定工在退休待遇上有何不同?

九頭鳥李磊


1,首先看你是企業的合同工還是事業的合同工?如果是企業的合同工和固定工退休,待遇沒有什麼區別。在1990年以後。國家在企業推行了勞動合同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合同工。退休工資跟繳費的年限和繳費的指數有關,跟合同工和固定工沒有關係。也就是說你的退休年限和繳費指數跟固定工是一樣的,那麼退休的工資待遇是一樣的。

2,如果是事業單位的合同工和固定工,那麼退休的待遇就不一樣。

事業單位的合同工,是無編制的。也就是臨時工。事業單位的在編員工。和不在編的合同工(臨時工)。退休時的工資待遇差別很大。平均能差1/3左右。


東北人愛生活


問題是:合同制職工與固定工,在退休待遇上有何不同?


作為一個曾經的人力資源工作者,十分願意為你解答相關問題。

答案是:

現行的企事業單位勞動人事管理制度,企業單位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事業單位實行“全員勞動合同聘用制”用工形式,企事業單位所有員工都是合同制員工,已經沒有固定工用工形式。

另有勞務派遣工用工形式。

一、企業單位

企業單位已經不存在固定工

企業全部工作人員、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都是“勞動合同制員工”,及“勞務派遣工”兩種用工形式。



(一)國有企業單位原有的用工形式,基本上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主體用工形式:

(1)固定工,也稱為正式工,全民所有制固定工人,曾經讓人無比自豪的用工形式,天字第一號的工人;

(2)合同工。

2、其他用工形式:

(1)臨時工,用工時長不定,又可分為:

長期臨時工;短期臨時工;甚而,日工、小時工;

(2)季節工;

(3)計件工;

(4)承包工。

臨時工、季節工、計件工、承包工,也可釆用簽訂勞動合同約定,是合同工的一個變種。

(二)集體所有制、國有企業附企集體所有制工人,又可分為:

1、大集體工人、小集體工人、鄉鎮集體所有制工人;

2、集體所有制工人其中還包括:

生產自救工、家屬工、五七工。

(三)1992年,企業進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企業勞動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勞動人事管理用工制度。

至此,企業單位工作人員全部為“勞動合同制員工”,及少部分按職工總數限定比例的“勞務派遣工”。

理論上 ,企業單位上至高級管理人員,中間專業技術人員,下至普通工人,全部都是合同制員工,不再有正式工、固定工、合同工、臨時工、季節工之分。


二、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也基本存在企業單位的原有用工形式。

2009年,事業單位進行人事勞動制度改革,推行“全員勞動合同聘用制”用工制度,人事管理完成“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幹部身份轉為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員工,工人身份轉為工勤崗位員工。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包括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工勤人員,全部為“合同聘用制”員工。

三、勞務派遣工

企事業單位現在還存在另一個種用工形式,勞務派遣工,可以視為原企事業單位的非固定工。

(一)勞務派遣工

勞務派遣工,國家規定,不得超過本企業用工總數的10%限制數量。

勞務派遣工,實質上也是合同工範疇,只不過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而已。

(二)勞務派遣工與合同制工人的區別

1、發生勞動關係不同

合同工是工人直接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係;

勞務派遣工與用人單位簽訂上崗協議,與用人單位不產生直接的勞動關係,勞務派遣工是工人與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

2、福利待遇不同

合同工所有的福利待遇均在所屬用人單位享受;

勞務派遣工的福利待遇由所屬單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單位共同承擔。勞務派遣工的福利如何享受,都由兩家單位約定的。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話,應當由與職工建立勞動關係的用人單位承擔法律責任。



四、退休待遇

(一)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待遇,既然是都是“合同制員工”,勞動工資福利待遇也就是一樣的。

(二)退休後的待遇

除外政治待遇;

1、經濟生活待遇,主要就是退休養老金,企事業單位員工全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退休後從社會保險機構領取養老金。

養老金的高低,主要取決於當地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繳費額度,所有員工一視同仁。

2、原固定工視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其中,有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之分,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前的工齡,為視同繳費年限,在退休計算養老金時與繳費年限同樣起作用,原來的固定工,在這一點上可以佔有優勢。

養老金計發公式,可以看出視同繳費年限在計發養老金時的作用。



z山海


必須承認,合同制職工和固定工,是在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因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改革,而出現的兩種不同的用工形態。

很顯然,當時這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用工形式,儘管並行不悖、客觀存在,其政策差異主要表現在是否繳納社保費用上。按規定,合同制職工從參加工作第一個月開始,要按本人標準工資的3%,繳納社保費用了。這是破天荒的一個重大事變!

這意味著新的社保體制機制的雛形,已經開始顯現在人們的面前。這就是,要將過去適應計劃經濟需要的企業保險模式,推向與國際接軌的,新的社會保險模式的轉換與過渡。隨著市場經濟取向改革和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化,現在完全獨立於企業之外的,全新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而且,實現了將機關事業單位,也包括在內的全覆蓋了!

可以看出,當時用工制度改革的力度與影響,那是無以倫比的。但是,過往這種單一的企業保險,向社會保險制度的推進,卻是在逐漸的深化完善過程之中。因此,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為臨界點,才真正拉開了退休待遇改革的序幕。

大家明白,在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無論是企業原有的固定工,還是以後招用的勞動合同制員工,在退休待遇的計發辦法上是完全相同的,即長期實行退休費制度,退休費即現在稱謂的養老金,主要與本人退前工資相掛鉤,退休費調整與工資調整同步之辦法。

隨著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職工的退休待遇,實行與個人繳費相掛鉤的養老金計發辦法。現在,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所得,主要與本人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工資水平相聯繫。可以說,在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核定問題上,已不再區分合同制員工和固定工了,只按繳費性養老金計發辦法執行,就OK了。


劉正民



老頑童168666666


可能很多年輕人看到之後一臉懵圈,合同制職工和固定工這是怎麼回事?

合同制職工又稱為勞動合同制職工,是指1986年10月按照國家《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1986年10月以後計劃指標內新進企業的職工必須要簽訂勞動合同,這些職工除了簽訂勞動合同以外還要繳納退休養老基金。用人單位繳納勞動合同制工人工資總額的15%,職工本人繳納本人標準工資的3%。


可以了,說勞動合同制工人參加的就是我們養老保險的前身。

在1986年10月以前,計劃內招用的常年工作的工人又被稱為固定工。固定工,不用繳納退休養老基金。不過,這一情況在1991年以後有所改變,因為國家實施了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所有人員,都開始繳納養老保險。

總體來看,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兩者主要差距就在於1986~1991年之間的這一段時間。合同制工人有社保繳費,繳費檔次是按照實際繳費基數來計算。而固定工,沒有社保繳費,是視同繳費。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個人不用繳費。

按照國家養老金計算方法,1986~1991年之間的時間,大家都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都是以平均繳費指數為因素計算的。

一般來講,社保繳費的時間越晚,我們的工資水平越高,這樣最終平均後的平均繳費指數就越高。所以,固定工會更划算一些。

另外,固定工由於都是86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他們的工作時間更長,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繳費年限也會更長,因此養老金待遇也會更高。


暖心人社


固定工和合同制工退休有區別嗎?

根據勞動法規定,單位用工必須以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三年一簽,連續簽三次後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所以固定工和合同制工人都是合同制的工人,只不過是勞動合同的期限不同而已。

現在簽訂勞動合同,個人和企業共同繳納養老保險。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當地上年的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工資年限和個人賬戶總額有關於什麼合同沒有關係。

領取退休養老金必須滿足以下條件,養老保險繳納滿15年,含視同繳費年限,年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男滿60週歲,女工人滿50週歲,女幹部滿55週歲。特殊工種,男滿55週歲,女滿45週歲,病退男滿50週歲,女滿45週歲。


健身廣場舞


固定工和合同制工退休有區別嗎?


這是那一朝了,還聊固定工、合同工的區別;現在參加社保後,只要參加社保繳費;都是同等待遇核算個人賬戶養老金。

下面談談固定工、合同制工人以前的情況:

固定工:過去(1996年社保前)勞動局有批文接受的,大、中、專學生分配,安置的退伍、轉業軍人;頂父母崗位後轉正的工人,下鄉知青回城安置的工人……這些性質的工人,分配到各廠礦、商業公司,而統稱全民所有制工人;集體所有制工人,簡稱:固定職工。1990後又改稱全民所有制合同工,後幾年企業改股份制;又稱股份制合同工,再後來企業破產買斷;統稱“下崗工人”,進入社會又稱“靈活就業”居民。

合同制工人:我國最早從1981年,企業試點招收社會人員;補充到企業工作,解決企業用工難;解決社會就業問題。有所在系統局向市(縣)勞動局,申請招工指標;學校畢業生、待業青年憑介紹信報名;經市(縣)勞動局統一考試,擇優錄取;並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三個月合格後;再經勞動局批准,轉正定級後與企業固定工;享受同等待遇。區別就是每月在工資中,需繳納幾元錢的失業保險費(有些地方稱社始“保險金”,八幾年每月每人扣2——3元。)到1990年後,和固定工一樣改為全民合同制工人,股份制合同工;…………買斷下崗後稱“下崗工人”;進入社會改稱“靈活就業”居民。

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下崗工人”,現在都一樣參加“靈活就業”社保;國家對這類下崗工人,在社保上、“4050”補貼上、後期社保斷欠費補繳政策上有政策支持;已熬過這一關了,別在爭“固定工、合同制工人了”;大家到法定年齡一辦退休手續,都能按下表↓“養老金計算公式”;核算養老金,一點區別都沒有;關鍵你得把後期社保繳費要交完整!
不要問我知道這些,下崗前經歷過這些變革。曾經在企業千過“辦公室主任”分管人事、檔案管理;瞭解一點雞皮疙瘩之類的事。


樹下酒仙


1.企業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高低和本人身份(幹部、工人含固定工、合同制工)沒有聯繫,只和本人工齡(繳費年限)、工資(繳費指數)有關,因為都是由統一公式計算出來的。2.1985年國家實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在企業推行勞動合同制,新進人員一律簽訂勞動合同,到1990年後,國家在企業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全體員工均簽訂勞動合同,打破固定工和合同制工的界限,工資待遇按崗位、職務確定。3.按規定,企業給員工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按本人工資收入(低於社平工資60%按60%,高於300%桉300%)向社保機構申報,經審核後輸入系統,以備本人退休時計算養老金使用。


清清江水7367


固定工和合同制工退休有區別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a000000d2073b63d8c6\

社保分析師


 1、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現勞動者間應該簽訂勞動合同,屬於勞動合同關係,只是合同時間有長短而已,不管是固定時間的勞動合同,或無固定時間的勞動合同(即所謂的“固定工”),都屬於合同制工人。



  2、合同制工人與固定工退休後,都應該按照所繳納的社保基數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沒有任何的不同。

更多三農相關解答請關注:農地圈

東方花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