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有些事明明是騙人的,可以還是去相信,主要是抓住人的什麼心理?

小劉-動起來吧


年齡與上當的幾率是直接成正比的的。不難發現,18到55的成年人上當概率很小,而老年人還有兒童上當比率則大很多。究其原因,這是因為老年人和兒童在辨識上不如成年人睿智,所以這部分群體一般會成為騙子的重點對象,他們會察言觀色,進行騙財。

順著你的思想,你要什麼給你什麼

雖然很多人都說討厭馬屁精,但事實上沒有人不喜歡讚美。騙子在這點上就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會順著你的話往下說,讓你感覺它很親切,也很真誠,慢慢的讓你自己寫下心理防線,你想對於一個你比較喜歡的人,你會感覺出他在騙你嗎?

你心動了,本身就有所求

對於本不需要的東西,誰會選擇花那冤枉錢?對著一個食不果腹的老年人來說,他會選擇買化妝品嗎?顯然幾率很小,所以騙子也是找那些本身就有所需求的人,當你本身喜歡,一聽價格公道,益處又很大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就會選擇聽從。

總而言之,上當與自己還是有很大關係的,我們平時應多注意,儘量不要給騙子可乘之機。如果一旦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第一要收集證據,包括轉賬憑證,對方賬號等,及時報警、提供的證據越全、越快越好。


種植與養殖


有些事情啊,一看就是騙人的,可是還是控制不住,忍不住就去相信這件事兒。這是因為騙人的,抓住了你心中的弱點而被其利用的一個結果。

首先騙人的,說的話你全信,它所做的事情你也全信,你對騙人的人,是一個絕對的信任的一個狀態,這樣你才可能心甘情願的被其所利用所欺騙。

其次是騙人的,抓住了你內心的弱點,比如你的貪婪,你的這種愚痴,或者是他抓住了你最在乎的東西,此時的你已經迷失了心智,被其所左右。就像現在很多的,不管老人被騙,是因為缺少家人的陪伴。很多女孩被渣男所騙,是因為受到了其甜言蜜語和小恩小惠的誘惑,有的人被騙是因為他期待著有一個更大的利益會彌補她此時的失去,所以他心甘情願的把小部分的錢給騙人的,以獲得更大的利潤。其實這些都是人的貪嗔痴在作祟。用成龍在電影《少林寺》中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人在迷的時候連畜牲都不如。

因為內心的貪、嗔、痴讓你迷了,所以被騙了,也就不足為怪了。騙子形形色色,你只要擦亮眼睛,保持戒、定、慧就可以不再或者減少上當受騙。



開火車的大鯊魚


人們往往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而不在乎真相。

為什麼我們容易成為鍵盤俠和道德綁架者呢?

先從心理學家福勒的一個實驗講起:

福勒找來一批相信星座的人,

讓他們做了一套性格測試題。

然後福勒給每個人做了個分析報告。

測試者約翰收到的報告是這樣的:

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別人能夠認可你喜歡你。

你尚有很大發展空間,只是並未挖掘這些潛力將其轉化為優勢。

你外表看上去雖然能剋制自律,但內心卻充滿憂慮和不安全感。

你喜歡變化和多樣的生活,受到約束和限制時會非常不滿。

有時候你外向、可親且樂於交際,有時候卻內向、謹慎而有所保留。

…………

約翰給報告打了5分:“和我太像了。”

而事實上,每個測試者收到的報告都是一樣的。

但絕大部分人都像約翰一樣覺得“和我太像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福勒說:如果一個人信星座,那麼他就會只留意那些符合自己的診斷,而忽略掉不吻合的信息。

後來,多位心理學家也做了類似實驗,

然後總結出一個心理現象——確認偏誤。

什麼是確認偏誤?

就是如果你一旦相信一個東西了,

就會尋找支持自己理論或假設的證據,

選擇性的注意和收集信息(排斥其他不利信息),

並按照支持自己的想法或邏輯來解讀獲取的信息,

從而推導出一個符合自己意願的事實或真相。

其實這個事實或真相是武斷的、片面的,

所以心理學家稱之為“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會引發人性的兩大弱點。

第一個人性弱點:

每個人只能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世界。

觀察上面這張圖片,

你覺得圖中間的字符是B還是13?

很多人說:當然是B了。

“因為左面是A,後面是C。”

很多人說:當然是13了。

“因為上面是12,下面是14。”

看到了吧——每個人只能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世界。

心理學家麥基說:“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或想法時,心裡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就會去現實中搜尋相關信息,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

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

有兩個人的命運非常值得關注。

第一個人是祁同偉。

祁同偉信奉——“能改變命運的不是知識和努力,而是權力。”

所以他看到的世界全是“潛規則”。

第二個人是易學習。

易學習信奉——“我始終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

所以他看到的世界是“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每個人都只能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世界,

每個人看見的世界也只是自己內心的世界。



焚琴煮鶴生


先講兩個故事吧。一個是我農村老家的發小,家裡日子過得不咋樣,還老想著賺大錢,十幾歲時就被公交車上一夥玩健力寶拉環中大獎的人騙過;一個是我自己,剛剛,看到朋友圈陳薇院士團隊已研究出全球首支新冠肺炎疫苗並先往自己身上注射檢測的消息,並且“有圖有真相”,激動敬佩得不要不要的,下意識就要轉發,可轉念一想這麼重要的事權威媒體咋一點消息沒有?一查才知道是謠言。所以說謊言騙人,往往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受眾。有句古話說“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很有道理。人的思維判斷受理智和感情雙重因素的支配,一般情況下心態比較平和,判斷基於理智,經過了審慎思考,能夠得出正確結論;一旦過分關注某個事情,內心強烈希望得到什麼結果,在做判斷和選擇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心理左右,忘記審慎思考,傾向於選擇與內心期待相近的說法。在心理學上這有個詞叫選擇性忽視,很難避免的。唯一的辦法,是修煉自己的內心,多些常識見識,並能抵制誘惑;遇上太理想、太完美或天上掉餡餅的事,一旦稍微向相反的方向質疑下,也不致上當。另一方面是謠言製造者的處心積慮。那些騙人的謠言,往往就抓住了我們心理的弱點,或者根據大多數人的內心追求,如健康長壽、升官發財、揚名立萬等,設下圈套,或者利用一定時期的社會心理編造,並且利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嵌入很多真實的因素,讓李鬼貌似李魁,更能矇蔽人。所以在這個眾聲喧譁的時代,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


大宋職場寶典


就像有一個人跟家人開玩笑,說自己是搶劫犯,

結果一家人鬨堂大笑,

沒有人相信他的話,也不覺得自己受到什麼威脅。

因為有的時候,現實太殘酷,你知道你經不起打擊所以才會選擇去逃避,就像選擇性將不好的事情都忘記了一樣,雖然在面對的時候你選擇自我欺騙,但是希望你背對它的時候,能清醒的知道,那不是真實的。


愛學習的書小歐


哎 有些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這樣的時候有很多,好多時候我們會有許多迫不得已的事去做,無論大事小事。

按理說我們本可以拒絕,但是通常都不會拒絕,也不能拒絕,其中的緣由有很多,不同的事對應不同的理由,造成不同的後果,小時候我們可以說我不想,我不願意。

但現在,我們越來越說不出口,拴在我們身上的條條框框越來越多,讓我們越來越不敢說話,即使明知道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後果,但是也沒辦法拒絕,這是長大的代價,也是必經之路。

長大會讓我們得到許多,也會失去許多,往往得到的會比失去的多,但是失去的要比得到的珍貴的多。





京師北冰洋


以下言論為個人觀點,只求諸君娛閱:

人生在世,不外乎三種關係:人與人關係、人與物關係、物與物關係。

一、世上人只求信他人言不求物之本又惰於自省因之信之,如學者教授專家說。

二、世上人因信之親朋關係而略過考證過程而信之事,即人云亦曰。

三、世上人雖知其誤信而思慮過多憂於臉面陷於利益而故意信之,如傳銷。

四、世上人親見物而信,尤可諒。

五、世上人雖親見之聽之然人故佈局使其信,謂之痴。

六、世上人不學不問易輕信,謂之愚。

七、世上人生而笨呆則無不信之說。

所以說世上要麼就是傻愚者,要麼就是貪婪者,最易陷入信之騙局。



行者悟語


其實這有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某女老闆被人騙了幾百萬,事後不追究,心理還感激騙子治好了他抑鬱症。

騙子能得手,掌握了人性中的貪。貪財,被騙的人十之八九是因為期待對方所提出的高額獎金所吸引。

貪色,這些人是被騙子們玩仙人跳最常用的手段。

剩下的就是騙子給了你內心渴望得到的,而現實中沒有的,這些中老年人多。



黑小姐


有時候在你看來這些事情很明顯就是騙人的,但是有的人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其實大部分在於“貪念”,什麼事都想佔點小便宜。再者就是自負的,自我認識不夠,覺得自己很牛。或者是同理心較強的,看到別人楚楚可憐的樣子就忍不住。總之,“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風夜飄搖


林子大什麼鳥沒有?一個人追求你,你不喜歡他,又不願直接拒絕傷害人,就編些理由騙他。你以為他是真的不知道你在騙他?不過是大家都留個面子,對不對?願意相信是心理缺失的那部分,還有的人時候明白是騙人的礙於面子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被騙的。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