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種姓製度既然阻礙印度的發展,為何不將它徹底廢除呢?原因很簡單

印度的“種姓制度”,又稱為“卡斯特體系”,它是存在於印度及其他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一種特殊制度,這些地區包括有

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都受到了這一制度的影響。

在古代時期,種姓制度常常是統治者為了達到良好治理社會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在很多時候,他們會利用這一制度的特殊性和理念從精神和思想上去壓迫他們,來促使底層民眾無條件地效忠統治者,效忠於這個國家。

種姓制度既然阻礙印度的發展,為何不將它徹底廢除呢?原因很簡單

而關於“種姓制度”的起源,其實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它最早是由當時的雅利安人在侵略古印度之後所建立起來的一套社會制度模型。這一制度剛開始被建立的起來的時候,便被賦予了宗教思想和當地文化,其主要目的也非常的明確,那就是為了保障雅利安人在古印度地域裡的權益和地位,讓古印度人認為並相信雅利安人的侵略是合法的。所以說,這種制度從出現開始便帶有著濃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

剛開始的時候,這一制度的目的還比較“純粹”,但是在經過長時間的演變過後,這一制度便從單純保護雅利安人利益的社會制度,轉變成了現階段印度社會里的“種姓制度”。

而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以瓦爾納制度最為典型!

我們知道,瓦爾那制度理論是基於古印度種姓制度的其中一個主要分支,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明確地將民眾劃分成了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同時賦予相應的政府權力和社會地位等方面的特權,並規定每個公民必須要服從這種制度。

種姓制度既然阻礙印度的發展,為何不將它徹底廢除呢?原因很簡單

在這四個等級中,排名第一的“婆羅門”,是種姓制度中的核心機構,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祭祀和占卜,所以他們的職業多半都是祭祀和僧侶,當然了,也有一些婆羅人是一些教職人員。既然是身為四個等級中最高的一個,那麼其掌控的特權便是最多的,他們不用交稅,可以自由地操控所獲取的一切財產。此外,國家頒佈的法律法規也基本與他們無關,哪怕是犯下極其嚴重的罪行,也不會被處以死刑。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不用進行任何勞作,只要給底層人們贈予祝福,他們就會得到土地使用權和金錢的回報。即便對方並不願意接受這種毫無公平的交易方式,但是因為階級制度的原因,他們將被迫接受。所以我們會看到,這些人所享有的特權是極其不合理的,他們憑藉著自己所謂的“高階層”身份,利用一系列不平等的特權長期壓榨底層人民,不用勞作便輕鬆地搶走底層人民的勞動果實。

種姓制度既然阻礙印度的發展,為何不將它徹底廢除呢?原因很簡單

其他三個階級,雖然說特權沒有第一個那麼高,但是它們的共性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不一一細講了。至於說那些被瓦爾那制度排斥在外的底層民眾,只能是在他們的嚴格管制下艱苦的生活著。

這些被瓦爾那制度排斥在外的底層民眾,只能從事一些簡單且低賤的職業,比如處理屍體等。當然了,這些人之所以會成為制度之外的賤民,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祖輩大多都是囚徒或戰犯,還有一些人是不遵守種姓制度的“跨婚姻者”。由於這一層背景在裡面,所以他們便會受到來自外界的各種侮辱,但即便是這樣,也不會得到世人的同情。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不能得到享受教育的權利,也不能進入寺廟這樣神聖的地方,最為嚴重的是,他們還不能與瓦爾納體制內四個階層的人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最無理的是,這些“賤民”在走過某一段路的時候,需要將其清理乾淨,以免汙染到其他人。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和法制,任何人都必須得按照這個體系來進行工作和生活,不能越界。

種姓制度既然阻礙印度的發展,為何不將它徹底廢除呢?原因很簡單

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既然都知道種姓制度阻礙了印度的經濟發展,那麼為何不取消它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知道,早在1947年的時候,印度政府就已經正式從法律上宣佈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印度人民受到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下,早就已經根深蒂固了,尤其是在對待印度婦女的社會地位和家庭角色方面,一直以來都處於較為卑微的地位。當然了,筆者相信,在未來隨著思想的不斷進步,種姓制度也將得到很大的改變!

參考文獻:

  1. 扎草曼,張原. 階層格局下的祭司與國王———評路易·杜蒙的“古代印度的王權觀念”
  2. 施遠濤. 中國家戶制與印度村社制起源的比較研究———基於歷史制度主義“制度生成”分析範式
  3. 顏剛威——《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溯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