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們日常的食用油應該如何選擇才健康?

選擇食用油是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話題之一,我們最常選擇的食用油無外乎就是那幾種,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而常見超市中也基本就是這幾種食用油賣,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長期吃這幾種食用油的話,對身體好不好呢?還是說我們應當選擇其他的食用油,可能才是最佳的?

我們日常的食用油應該如何選擇才健康?


其實這食用油看起來很平常,還真有些學問在裡面。花生油炒菜有獨特香味,也經常用來做各種糕點;菜籽油性價比高,炒菜味道也不錯;玉米油常見,味道適中,也是大家愛買的油,大豆油不太常見,但一些地方還是有賣。但是不得不提一句個人的觀點,這些油其實最好是混搭著來吃,它們都不適合長期吃。原因是什麼?

植物油和動物油的差別在於“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佔比,動物油脂中飽和脂肪酸較多,植物油中不飽和脂肪酸較多;飽和脂肪酸被稱為中性脂肪,意思是說它對我們既有好處,但也不得不忽略不利之處,比如飽和脂肪酸能幫助我們儲存大量能量,有保護關節、潤滑關節、潤腸滑肚預防便秘的效果,還有不錯的飽腹感,但如果我們攝入過多,可造成肥胖,成為諸多慢性疾病的禍根。

我們日常的食用油應該如何選擇才健康?

不飽和脂肪酸相對飽和脂肪酸性質不太穩定,它們也更不容易被身體吸收,不過它們的功效卻對人體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平時用的食用油大部分是植物油而非動物油,一方面因為現代生活方式高油高脂食物太多,本來就會攝入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性。例如n3系列脂肪酸,它們是我們大腦皮層、視網膜的組成部分,而且能夠降低細胞炎症,有助改善血脂。還有n6系列脂肪酸,它們是皮脂腺的重要成分,適當的攝入也有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數量,改善高血脂

n6脂肪酸的來源多樣,例如我們愛吃的堅果,大豆類食物,多種植物油,但n6脂肪酸攝入過多卻會影響其他多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謝,因為大家都公用一套酶,會形成競爭關係,反倒威脅內平衡,因此,其實n6脂肪酸攝入過量反倒會增加細胞炎症、誘發肥胖,對人體可能是不利的。


我們日常的食用油應該如何選擇才健康?

然而大部分的植物油中,n6脂肪酸的佔比都遠遠高出n3脂肪酸,也就是說,我們日常食用的油的“姿勢”可能都不太正確。花生油中的飽和脂肪酸佔比是植物油中較高的,而且它的n6脂肪酸佔比遠遠超出了n3,如果長期攝入花生油可能對我們並不好;大豆油的多不飽和脂肪含量豐富,但n6脂肪酸依然要高出n3不少;玉米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佔比也較高,不過同樣和花生油類似,n6脂肪酸的佔比太高了;相對來說最好的選擇可能是菜籽油,n6和n3大概能持平,不過菜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佔比較高,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其實並非“必須脂肪酸”我們的人體能自己合成。總體來看,這些常見植物油其實都有弊端,不過它們組合起來吃可能會好一些。


我們日常的食用油應該如何選擇才健康?

比如,我們可以以菜籽油為主,但為了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堅持一些玉米油和大豆油,花生油飽腹感強,味道好,也可穿插使用。有朋友會問起,那麼有沒有一種有我們天天能吃,這樣混合著吃太麻煩了,那麼可以選擇調和油,調和油分配的脂肪酸更符合人體需求,是不錯選擇。當然調和油的香味可能沒有這麼好,我們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用油,另外選擇一些額外富含n3尤其豐富的冷淋小眾油脂,直接適當澆一點在做好的菜餚上,例如現在開始很受歡迎的亞麻籽油、紫蘇油、山核桃油,但要注意這些冷淋油不可熱烹,n3脂肪酸很容易揮發,如果熱烹的話會損失這些寶貴的n3脂肪酸。另外,n3脂肪酸還來源於豐富的海魚,例如三文魚、帶魚、白帶魚、鱈魚、金槍魚等等,推薦一週可吃個1~2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