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发力本身是拳术的劲.它包含很多的方法和内容,并不是笨力气,它是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得来的一种内劲即能量.通过发力得以释放。如果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方面没有深厚的功底,要想掌握好正确的大成拳发力是不可能的。

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训练所得的劲,发出来.是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用力是有所不同的,它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含义。因为双方在进行搏击时,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人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应该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随机应变地发力,以期克敌制胜。这是大成拳学之所以不讲招法,不讲套路的原因。

王芗斋老先生在其《大成拳论》中对大成拳的特殊性是这样说的:“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炼,统而言之,使人体与大气相接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体,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练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力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一有感觉就有反应,发力是无定位的,无论是头、手、肩、足、肘、膝、胯任何一个部位,只要有感觉就要立即发力,所以叫做有感即应。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有些初练大成拳的人,往往急于求成,愿意在某些枝节动作上下功夫,不是认真练习站桩。孰不知没有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深厚基础,要想学会发力是不太容易的、往往有人有了感觉而没有反应,当有了反应.已经迟了。所以说初学大成拳的人不可先练发力,如果本末倒置.将是误入歧途。易形成错误的用力习惯.以后要改就比较困难,甚至比初学还难。

意拳(大成拳)的核心就是以站桩、试力、走摩擦步为基础.在站桩的过程中.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在不动中求微动.在静中求动。培养掌握并至运用“浑元力”的方法。实践证明通过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的训练,就可以从精神到四肢百骸都能达到高度谐调和统一,并能在运动中充分发挥,本身内在的能量和潜力。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加速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是大成拳始终不渝的练功原则。

站桩是蓄力,如何把所蓄之力释放出来就是发力。发力归根到底仍然是一松一紧的矛盾对立统一的问题。大成拳认为:“松和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就大成拳全部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松和紧”的问题。所谓松紧就是肌肉的松紧和精神上的、心理上的松紧,而首先是精神上的松紧。一个人如果精神上不放松,老是处于紧张状态,有什么功夫也发挥不出来,大成拳的训练就是从训练放松开始的.然后训练松紧的相互转换.达到松紧高度谐调。只有会松才能会紧。也可以说有什么程度的松,就有什么程度的紧。而在大成拳的训练过程中是要求松的时候多,而紧的时候少。发力就是紧的一瞬间的作用,当触及到对方后就马上松下来,准备再作下一次的紧。在松紧转换的过程中就有个速度问题.力量加速度作用力才大。

意拳(大成拳)的发力是要求冷、脆、快.也就是瞬间的爆发力。以极大的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地发到对方的身上某一部位。如果是打的话,穿透力强.伤害性大,所谓穿透力,就说打在人的前面而痛在后面,往往使人难以接受。若是‘放”的话,也就是“发”,能使人因失去重心而摔倒,伤害性小。与人较技时.有时用打,有时用放,有时打放结合,这是须酌情处理的问题。如果是友好切磋,以放为好,如果已经是生死相关。用打为宜,如果竞技可以打放结合。

打的时候,可能把人打伤.不一定把人打倒,而放的时候,可能把人放出摔倒,不一定把人打伤。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打即是放,放即是打,放打结合也是大成拳的一个特点。

一般,打是在最近的距离,极短的时间中的动作。而放是在打击的过程中.接触对方的肢体时加大了动作幅度,延长了动作距离,增大了接触面积,因此作用的时间也就相应延长,身体在运动的情况比打要大。也就是说放比打要慢些。但是“放”比打还难些。

在相等的力的情况下,速度越大,而冲量就越大。所以大成拳很讲究速度,要在一刹那,调动全身各部位均整一致,把力量发放到对方身上去,使对方感到迅雷不及掩耳,惊恐万状,而防不胜防。要作到这个程度就必须在基础上下功夫。归根到底还是得站桩。

发力是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等功夫有了相当深厚的基础以后才能训练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站桩、试力,走摩擦步中得到浑元的拳劲儿,才算有了点真实的功夫。否则只是本力。

有了拳劲儿.不等于就已会发力.有时有劲还发不出来。一般来说.不会发力,或者发不好力,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情况:在发力前精神紧张,肌肉僵滞,有力发不出来。动作不仅不谐调.有时发抖发软。害怕就是这样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例如,你遇上一个手持凶器的壮汉.你一紧张.就束手无策,你若遇上一个小孩也手持凶器.你认为一个小孩没有什么可怕的.精神放松、你可能发挥得很好。这就说明精神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另一种情况,你虽然没有什么畏惧.动作也谐调有力,但是发力时间过长.没有加速度,形成一种单纯的推拉.不是猛然间的爆发力.不是猝然的撞击,也不是拳术的真实力量。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意拳(大成拳)要求一动无处不动,意到力到,时间短促的爆发。时间越短.而力量越大,速度越大.力量也就越大。正如从高空落下的冰雹,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能砸死人。这是因为重力和地球的引力又加了一个九点八的加速度才致于此。所以重力加速度很重要。

总的来讲,精神和速度的影响是很大的。质量再大的物体,如果没有速度对于人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果质量大再有加速度,那威力可以说是不得了的。所以站桩可以增加人的质量,也就是储存能量,能量储存得越多.其功力也就越大,再有加速度,其威力也就越大。人的精神可以促进加速度的形成。

练意拳(大成拳)要搞清楚力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和道理.也要搞清楚人的力量是如何传导的顺序。大成拳的发力其根在脚,发于腰.使全身力量达十指端以外。在太极拳的理论中也有:“其根在于足.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指”的说法,在形意拳中亦有:“消息全凭后足蹬”一说。从各家的拳学理论来看,大成拳的发力是集各家拳术发力之长处,并建立了其独有的发力训练体系。首先是精神训练,从站桩开始就要求有意念假借.虽然形体不动,而在意念上,设有大敌当前,生死相关,与其搏斗,求已生存,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与之拼搏。全身毛发皆竖,时刻准备迎敌。有了这样一种意境,才能全力以赴.一旦交手.一触即发.一发即止。精神上大有断木碎石之意,当之即摧之势。意念中的力的指向,要向远方伸延,有力透敌背之意。精神上的真切是发力的关键所在。无畏的精神,必胜的勇气,是练技击的首要条件。如果精神不够,有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因此说精神非常重要。

如果真喜欢武术的话,建议大家站桩,练练桩功。这是现在很多人都验证过的,比较认可的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无极桩修正身法,混元桩进行换劲,然后三体式或者太极拳套路练劲,经过进一步练劲用劲,效果非常显著。

想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种现代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深邃,被肤浅的认为落后!由中医及武术,我心痛哉!很多习武的人,对传统武术莫名爱好,但却缺少明师指引,难以客观正确的认识武术,即便是自己修炼,由于中国传统武术自带文化属性,很多地方很多窍要,非指点无法突破。正因为传武的误解泛滥,急需拨乱反正,我师兄应众人邀请,提笔著书,成《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一书,广传武术思想,点破修炼窍要,为广大爱好者答疑解惑,帮助广大爱好者了解武术,练习武术,其拳拳之心实为我等钦佩!师兄常说,虽水平有限,但也愿做法布施,以弘武道。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有缘得见者,望惜缘!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拳术的真劲发于内而形于外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