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陸奇幫李彥宏打下的無人車商業帝國,未來將成為全球第一!

對於百度發展自動駕駛的商業邏輯,業內有多種聲音和猜測。隨著百度不斷加快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佈局,全球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也對其做了專門的研究,從技術系統、數據優勢、商業化、生態合作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在CB Insights看來,百度是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匹黑馬,並且有望憑藉其開放合作的新思路超越谷歌、特斯拉等美國科技巨頭。與此同時,在中國政策的支持下,包括百度在內的中國企業的優勢會越發顯著。

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匹黑馬,百度為了追趕美國在該領域的領跑者並在中國的新興市場獲得優勢,該公司採取了一種新穎的方式來開發自動駕駛軟件。

首先,2017年4月19日,百度推出了Apollo項目,這是一個開源軟件平臺,旨在鼓勵與整合汽車行業展開合作,以便加速其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平臺發佈後,幾乎整個汽車生態系統的行業領袖均加入其中。總的來說,在短短14個月內,百度已經累積了超過100個合作伙伴,並與主要的OEM廠商、汽車供應商以及芯片製造商達成了合作協議

陸奇幫李彥宏打下的無人車商業帝國,未來將成為全球第一!

當然,與眾多垂直領域的企業成為合作伙伴後,百度就可以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專業領域的研究中,即人工智能和軟件開發,至於合作伙伴則主要專注於完善硬件以及汽車製造組件。

除此以外,百度還在逐漸增加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投資,自2017年起,百度加大了相關研發的支出,並推出了一個1.5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專門用於投資在AV領域的初創公司

那百度與其他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究的巨頭相比,有什麼不同呢?它的發展邏輯又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四點來進行分析。

百度Apollo要做自動駕駛領域的Android

2017年4月,百度推出了“Apollo計劃”,這是一個自動駕駛軟件的開源平臺,集合了許多的工具,包括數據、API以及開源代碼,最重要的是,開發者可以免費試用這些工具將自動駕駛產品推向市場。

從很多方面看,Apollo計劃有點類似於谷歌的Android開源項目(AOSP),這是谷歌於2007年推出的移動操作系統(OS)的開放軟件平臺。在蘋果發佈了第一部iPhone之後,谷歌就提出了AOSP的想法,這是谷歌進入移動領域並阻止用戶切換到其他搜索引擎的決心。

一直以來,谷歌都沒有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而是專注於軟件開發。該公司使用了一個開源平臺,部分原因是為了讓第三方在開發兼容的應用程序方面變得更容易,換句話說,越多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出現,讓在Android軟件上運行的手機越具吸引力,目前已佔據了全球移動市場的86%。

陸奇幫李彥宏打下的無人車商業帝國,未來將成為全球第一!

(Android與iOS佔有率比較,數據來源:Gartner)

百度Apollo平臺背後的動機與谷歌對Android的態度相似:通過向製造商免費提供平臺,標準化整個行業的操作系統。藉助Apollo計劃,百度旨在成為自動駕駛汽車背後的大腦,同時讓OEM和汽車供應商專注於製造,建立品牌和與客戶的關係,而不是軟件工程。

這種方法在中國高度分散的汽車供應商格局中極具吸引力。比如,通過開源方式,百度可以讓中國的任何汽車供應商組裝具有自主駕駛能力的車輛,而無需加大研發投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谷歌保留Android開源平臺的某些應用程序(例如地圖,Gmail和Google Play)一樣,百度也保留該公司旗下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一些服務,比如地圖和機器學習。

事實上,從全球範圍看,還有像美國拼車公司Lyft以及教育初創公司Udacity、AI初創企業人Comma.ai等,也都各自推出了類似百度自動駕駛的開源軟件平臺。

獲取數據是關鍵,以彌補競爭差距

Apollo計劃自推出以來就獲得了足夠的推動力。到目前為止,百度已積累了超過100個全球合作伙伴,與包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原始設備製造商,芯片製造商和其他科技巨頭在內的眾多垂直行業的主要廠商進行合作。

毋庸置疑,這一廣泛的合作伙伴關係彌補百度落後於同行的不足之處——司機數據

無論是道路測試還是模擬,司機數據對於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至關重要,因為數據可以訓練自動駕駛汽車的算法。儘管百度在高清(HD)地圖和人工智能方面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與谷歌Waymo和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相比,他們缺乏從上路的車輛中收集的司機數據。

百度龐大的合作伙伴網絡,可以通過向百度的開源數據集提供數據,可以為它提供比該公司自己收集到的更多的數據訪問權限。今年3月,百度在Apollo平臺上推出了一個名為Apollo Scape的開源數據集,其規模比其他開源數據集(如Kitti和CityScapes)大10倍。

陸奇幫李彥宏打下的無人車商業帝國,未來將成為全球第一!

此外,該數據集中包含的多樣化的道路條件越多(即雪,雨,霧中的街道),自動駕駛汽車的配備就越會複雜,因為它需要在道路被雪完全覆蓋或處於黑暗中的時候,展現出一條清晰的路徑。

平臺商業化,以Apollo為核心實現開放式增長

圍繞百度開放式軟件戰略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商業化。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電話會議上談到了這些擔憂:

“Apollo計劃的目標是擴大我們的盈利機會,這是百度未來創造經濟價值的真正可行之路。有一種已知的方式將開放網絡商業化,無論是服務、打包軟件、解決方案,這些選項都是百度可以利用的。”

今年1月,該公司表示,實現阿波羅平臺上運行的一系列現成硬件設備的商業化,本質上是銷售一種即插即用設備,將自主功能引入任何車輛。在此之前也曾有人嘗試過這種方法(比如Delphi、Mobileye以及Comma.ai),但是百度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它擁有多個OEM廠商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作為自己的合作伙伴。

目前,百度已與中美多家汽車製造商合作,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軟件。今年1月,該公司與總部位於加州的輔助客運系統機構Access Services合作,為殘疾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推出了一個小型自動駕駛汽車試點項目。百度還與中國巴士製造商金龍合作,開發一款4級自動駕駛汽車,可能用於中國的旅遊景點和機場。而在商業車隊生產方面,百度正與北汽控股合作,利用Apollo平臺大規模生產自動駕駛汽車。

另外,百度還將其高清地圖視為未來的潛在業務。

陸奇幫李彥宏打下的無人車商業帝國,未來將成為全球第一!

由汽車傳感器收集的數據生成的高清地圖對於指導自動駕駛汽車至關重要,因為在地圖中包含了關於車道大小、十字路口等精準信息。百度擁有中國最大的移動地圖服務,即百度地圖,且自2013年起便一直在開發高清地圖。

今年1月,百度還與導航設備製造商TomTom合作,將高清地圖整合到Apollo平臺中。這一合作將把百度的中國地圖與TomTom在美國和西歐的高清地圖整合在一起。

Apollo計劃之外,以投資打造生態聯盟

除了Apollo平臺之外,百度還向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所有這些公司都加入了Apollo合作聯盟。

2017年9月,該公司推出了“阿波羅基金”,這是一項價值1.5億美元的投資基金,旨在為未來3年的100個自動駕駛項目提供資金。該公司的首批投資之一是“ Smarter Eye”,一家專注於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的公司。去年11月,百度領投了該公司1500萬美元的融資。

陸奇幫李彥宏打下的無人車商業帝國,未來將成為全球第一!

以下列出百度投資的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硬件的初創公司:

1、2018年5月,百度與光速中國共同領頭了激光雷達初創公司Hesai Tech 3900萬美元的B輪融資。該公司主要專注於開發激光傳感器。

2、2018年4月,百度領投了初創公司智行者的B輪融資。智行者專注於自動駕駛智能汽車系統開發和推廣應用,致力於成為全球一流的智能汽車基礎技術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務商。

3、2017年3月,百度;領頭了初創公司蔚來汽車6億美元的融資。蔚來汽車是一家從事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研發的公司,致力於研發一系列技術足夠領先、性能足夠優越、造型足夠漂亮、價位足夠親民的電動汽車。

4、2016年8月,美國激光雷達公司Velodyne獲得由福特汽車與百度聯合注資的1.5億美金。Velodyne主要專注於研發激光雷達技術LiDAR,其將主要應用於無人駕駛汽車領域。

此外,百度還與新加坡的AsiaMobility Industries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以促進Apollo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同時也是幫助百度在新加坡地區獲得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立足點。

結論

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國內外的主要玩家會不斷地擴大他們的自動駕駛車隊,並擴大其未來的試點計劃。相對於擁有強大的驅動數據和即將推出的自動駕駛試點項目的競爭對手,百度要做的還有很多。

目前,百度尚未公佈其大規模打車服務的計劃,這是將自動駕駛車隊進行商業部署的一個方式。同時,相比本土的競爭對手滴滴出行,百度還缺乏該公司擁有的客戶基礎。也就是說,百度龐大的合作伙伴關係以及它在軟件開發方面的合作方式,可以幫助該公司積累所需的數據,反過來,百度對硬件開發和汽車製造商的支持也大大超越了其他競爭對手,建立自身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