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漢武帝重用的金日磾為何殺了自己的兒子?

穿越再現彼岸


漢武帝在古代帝王中,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開疆擴土、打敗匈奴,在文治武功上成就很高,對後世也有很深遠的影響。但是漢武帝晚年卻沉迷方術,後又發生巫蠱事件,從而太子劉據因此而死。之後漢武帝雖然知道劉據是冤枉的,但是大錯已成,他也不能讓劉據復生。



太子劉據雖死了,但太子之位不能空缺。於是漢武帝就立了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西漢經歷了很多外戚專政之事,這是漢武帝所熟悉的,也是他厭煩的。他也知道外戚專權的起源就是新君年幼、太后身份尊貴,漢武帝為了杜絕外戚專政之事,於是就在立劉弗陵為太子的同時,又賜死了劉弗陵的母親。

漢武帝為了安全起見,因為太子年幼,於是漢武帝在病重的時候,就給太子劉弗陵指定了輔政大臣,為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等。

在這幾位輔政大臣中,金日磾,字翁叔,他是匈奴休屠王的之子。後來被霍去病擒獲。因為當時還獲得了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而就賜他為金。他是匈奴人,後來能成為漢武帝指定的輔政大臣之一,可見漢武帝對他的信任和重用。後來他輔佐劉弗陵盡心盡力,政績頗著,在金日磾去世後,被封為敬侯,並得以陪葬茂陵。


那漢武帝重用的金日磾為什麼要殺了自己的兒子呢?

金日磾的父親休屠王被霍去病打敗後,他覺得自己的軍隊損失不大,所以就覺得不會被匈奴單于處罰,之後卻被渾邪王所殺。金日磾因為他的父親被殺,失去了依靠。於是就和他的母親、弟弟和渾邪王一起投降了漢朝,當時金日磾十四歲,被安排養馬的工作。

後來的金日磾身材魁梧,相貌威嚴。有一次他牽著一匹不錯的馬匹時被漢武帝發現,漢武帝見金日磾氣質很好,於是就詢問了金日磾的情況。之後知道金日磾是休屠王的兒子後,開始重視他,先後做了侍中、光祿大夫等。


金日磾為人謙虛、行事謹慎,自來都是伴君如伴虎,所以在他得以在漢武帝身邊後,他行事謹慎也並沒有出現什麼過失,從而讓漢武帝對他更加寵信。當時因為金日磾是匈奴人,但是他不僅得以留在漢武帝身邊,而且還受到信任,所以朝中一些皇親國戚等就看不下去,而漢武帝聽到後,卻不以為然。反而更加的信任金日磾。

金日磾既然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和厚待,那他的家人同樣也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比如金日磾的兩個兒子,他們常常留在漢武帝身邊逗樂。

有一次金日磾的孩子在逗樂的時候,圍住了漢武帝的脖子,這被金日磾看到了,這件事雖然是逗樂,但漢武帝畢竟是君。同時金日磾為人很有規律,故而金日磾看到後非常生氣。當時生氣歸生氣,但還是不能發作,因為漢武帝在。


後來金日磾的這個孩子長大後,因為金日磾的身份和被漢武帝喜愛的緣故,所以他行事就飛揚跋扈、也不檢點、不謹慎。有一次他在宮中和宮女嘻戲,被金日磾看到。

這讓金日磾非常的厭煩他這個孩子作為,他擔心如此下去就會發生不可避免的大罪,到時不僅這個兒子本人,就是整個家族也會受到牽連。金日磾厭煩這個兒子的行為,於是就殺了他這個兒子。

當時漢武帝非常喜愛這個孩子,但他知道這個孩子被金日磾殺了後,非常生氣。而當金日磾說出事情原因後,漢武帝對金日磾就更加信任和禮遇了。

所以漢武帝重要的金日磾會殺了自己的兒子。


後來漢武帝病重,把太子劉弗陵託付給霍光。霍光和金日磾、上官桀等人一起為輔政大臣,本來霍光要讓給金日磾,但金日磾因為自己是匈奴人,沒有答應。就這樣金日磾就成了霍光的副手。後來霍光又把他的女兒嫁給了金日磾的兒子。

漢武帝駕崩後,劉弗陵登基為帝,是為漢昭帝。本來漢武帝曾有遺詔,金日磾有功是可以封侯的,但是金日磾覺得當時漢昭帝年齡還小,所以就沒有接受爵位。

直到後來金日磾病重臥床的時侯,才在床邊封了金日磾的爵位。金日磾去世時,四十九歲。漢昭帝劉弗陵給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諡號為敬侯。


金日磾是西漢匈奴族的政治家,他在維護國家以及社會安定、穩固西漢朝政政權、維護民族團結上,都做出來很大的貢獻。同時他為人謙虛謹慎、家風亦嚴,從而他的子孫後人以忠孝而顯,歷七世而不衰。


中孚鑑


金日磾(公元前134年一公元前86年),字翁叔是匈奴體屠王王子,河西之戰後,金日磾隨母親投降漢朝。金日磾給漢武帝養馬,逐漸成為寵臣。他的兩個兒子也成為漢武帝弄兒,他的一個兒子長大後,與宮女戲耍,淫亂宮中。金日磾害怕事情敗露,引火燒身給家族帶來災難,便先斬後奏殺死兒子,清理門戶。

金日磾是休屠王王子,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率一萬騎兵,自隴西出發攻擊北匈奴。河西之戰,匈奴人傷亡慘重。渾邪王和休屠王害怕匈收單于怪罪,密謀投降漢朝。休屠王損失兵力不多,途中想返悔。渾邪王殺死休屠王,吞併他四萬人馬投降漢朝。

金日磾是休屠王的兒子,父親死後,他生活沒有著落,便和母親投降漢朝。霍去病奪了匈奴祭天金人,漢武帝賜他為金姓,金日磾成為漢族金姓始祖之一。金日磾十四歲時開始為漢武帝養馬,在一次閱馬時,漢武帝被金日磾雄偉外貌震驚。漢武帝提撥他為馬監,累遷至光祿大夫,成為寵臣。

漢武帝每次外出巡視,金日磾都隨侍左右,以至有人提意見,讓漢武帝提防這個匈奴小子。漢武帝不以為意,而是厚賞金日磾。金日磾母親為人低調,教子有方。她病逝時,漢武帝命人為她畫了遺像,上題"休屠王閼氏”。金日磾每次路過母親遺像時都跪下哭一鼻子。

金日磾性格寬厚,行為心事比較低調。他對漢武帝比較忠誠,有一次馬何羅叛亂行刺漢武帝,金日磾奮不顧身相救,有救駕之功。金日磾有兩個兒子在宮中,成為武帝弄兒,金日磾對他們要求極嚴,有一個兒子長大後在宮中與宮女西戲,淫亂宮中,金日磾為了家族利益殺了他。

漢武帝聽說自已弄兒被殺,非常憤怒,金日磾說清楚事情經過後,漢武帝原諒了他。漢武帝死時,金日磾和霍光成為輔政大臣,扶佐漢昭帝劉弗陵。金日磾四十八歲時病故,封為侯爵。金日磾家族世代為官,榮寵數世。




關東俠客


原因很簡單:金日磾覺得他兒子逾越禮制,對武帝不敬,於是親手殺了自己兒子!

是漢武帝託孤大臣之一,雖是匈奴王子,但一生謹慎忠心,盡心輔佐昭帝,深得兩位皇帝任認!漢武帝自從在宮中養馬場,發現了金日磾,委任他做馬場的負責人開始,他盡心盡責,本身又長在草原,所以把漢武帝的御馬養的膘肥體壯。

漢武帝一路重用,直接把他提升在宮禁中,負責自己的安全。

在武帝晚年的時侯,有一次有個叫馬可羅的刺客,假扮宮人,正想刺殺漢武帝時,及時被金日磾發現,救了武帝一命,從此開始,他更加深得武帝信認。

愛烏及屋,漢武帝也把金日磾的兩個兒子,留在身邊,時常陪伴自己,有次金日磾發現自己的大兒子,競仗著武帝寵愛,在宮中調戲宮女,這是他無法忍受的,因為金日磾自己匈奴人的身份,武帝不計嫌疑的信認自己,所以一直在武帝身邊,謹言慎行,不敢稍有鬆懈。

兒子競然幹出這種逾禮的行為。他覺得這是對武帝和大漢不敬,於是親手殺死了大兒子。

這就是整個過程,他殺兒子主要還是,與自己的身份性格有關!

正是他這種寡言慎行的作風,使得他的家族能在很長的時間,能夠得到後世幾個皇帝的信認,家族長盛不衰!

所以他殺兒子,是他一貫慎行的做事風格使然

。與其它無關!







豫南陳刺園主


金日磾確實對漢武帝忠心耿耿,為人正直,做事更是小心謹慎、認真細緻!同時他和他的夫人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嚴格!金日磾之所以殺了自己的小兒子原因我總結了兩條:

一:是因為小兒子行為不檢點,與宮女嬉鬧,正好被自己看見,有損顏面和家風,於是怒殺了自己的親兒子!

金日磾這個人確實是個好人,一生對漢武帝忠心耿耿,死後更是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可見漢武帝對他有多信任,所以他為人正直清廉,做事勤勤懇懇,對他的孩子的教育肯定也是非常重視的。如今兒子肆無忌憚的和宮女一起淫亂作樂,嬉戲打鬧還被自己撞見,成何體統,這要是傳到皇上那裡肯定是件麻煩事。所以為了顏面和家風就怒殺了自己的小兒子!

二:金日磾知道自己是匈奴後代,不是漢人,如今混到這樣地位,全因漢武帝不計前嫌,對自己相當信任和賞識!兒子做了醜事,內心有愧於皇上,只能殺兒謝罪!

金日磾確實在中國歷史上是個特例,因為他是在漢朝做官的匈奴人,而且漢武帝對他特別寵愛!

那他是怎麼跑到漢武帝身邊了呢?接下來我就簡單描述下。漢武帝曾派遣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一萬攻打匈奴,匈奴單于的重要王子渾邪不敵霍去病,接二連三戰敗,讓單于惱羞成怒,就想找個機會殺了他,結果渾邪王知道了這個消息就準備勸說休屠王一起投降漢朝,結果休屠王半路反悔,被渾邪王果斷殺了,而金日磾就是休屠王的小兒子,父親被殺就只能跟著渾邪王一起降漢了!

後來金日磾被安排去養戰馬,結果被漢武帝發現是個可塑之才,從此人生開始平步青雲!

金日磾深知自己一路有多不容易,能被漢武帝賞識重用更是萬幸!如今自己的兒子做出了這樣的醜事實在有愧於漢武帝,只能殺兒謝罪!


舞動的史者


金日磾共有3個兒子,殺掉的是大兒子。而他的大兒子是漢武帝逗樂子的弄兒,很受漢武帝喜愛。這麼一個受皇帝喜愛的兒子放在別的家庭裡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但是金日磾深知伴君如伴虎,稍有差池就是滿門抄斬的下場。因此金日磾對於大兒子要求是嚴之又嚴。但是,大兒子明顯不懂這個道理,仗著皇帝喜愛,行為越發過分。有一次,弄兒從後面圍住漢武帝的脖子,這是大忌。金日磾看見後生氣地瞪著他。弄兒卻一邊跑一邊哭著說:“爹爹發火了。”漢武帝便對金日磾說:“幹嘛生我弄兒的氣!”維護者弄兒,導致他越發無法無天。後來弄兒長大,行為更加不謹慎,居然在殿下與宮女戲鬧,金日磾看見後厭惡他的淫亂,也知道自己已經無法把兒子拉回征途,為了防止一個壞果子毀了一籃子的果子,金日磾決定殺掉隱患,避免以後惹出大麻煩。於是殺了大兒子。

那麼,為什麼金日磾會有這麼強的憂患意識呢?這就要從他的身世說起。

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後來昆邪王和休屠王被霍去病打敗後打算向漢投降,而休屠王因中途反悔被昆邪王所殺。於是現在歸漢的功勞全部給了昆邪王,休屠王太子和他的兄弟、母親只能算是昆邪王的戰利品,一同歸屬於漢朝。他們被沒入官奴之籍,金日磾被送到黃門養馬,這一年他只有十四歲。後來因出眾的外表和品行被漢武帝看中,封為馬監,並且一步步升遷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

所以這麼一個身世坎坷的人,註定對自己嚴格要求,慎之又慎。

後來在莽何羅行刺漢武帝時,金日磾第一時間救主成功,從而得到漢武帝無比的信任。此外金日磾自從在漢武帝身邊,幾十年從不用目光直視漢武帝。漢武帝賞賜給他宮女,也不敢親近。漢武帝要把他的女兒納入後宮,金日磾不答應。始終保持的謙卑謹慎又忠誠的態度。最後成為漢武帝臨終前為新帝了選中的四名輔政大臣之一。但是即便如此,他仍然謙遜,金日磾表示自己是外人,雖然奉命託孤但是仍然不是很好,最終決定由霍光輔佐新帝,而金日磾從旁協助。此外,漢武帝去世之後還留下遺詔,封金日磾這個匈奴人為漢室侯爵。但是金日磾以漢昭帝年幼為由,沒有接受。

所以,這麼以為謹慎到極致的人,肯定不會留有危害家族的人存在,即便這個人是自己的親兒子,即便這個人很受皇帝喜愛。


雲享歷史


金日磾有三個兒子,親手殺死的是長子。一個人能夠狠心殺死自己的兒子,除了兒子十惡不赦,大義滅親之外,其它的一定是有難言之隱的。

金日磾的長子從小在漢武帝身邊長大,與太子劉弗陵年紀相仿,他們時常會在一起玩耍。武帝十分喜愛金日磾的兒子,所以小孩子搗亂犯錯,甚至逾越禮制武帝也不生氣。



待到這個孩子長大後,依舊像小時候一樣任性。仗著受寵,更是不把法制放在眼裡,武帝並沒有說什麼,倒是有些縱容。不過有一天,這個已成人的孩子調戲宮女,被金日磾偶然發現了,一怒之下就把他給殺了。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難道金日磾殺子只是因為他調戲了宮女嗎?這有點不現實。金日磾是漢武帝的寵臣,一生謹小慎微,差不多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武帝曾經賞賜給他美女,他對美女尊敬有佳,卻從來不寵幸;賞賜給他金銀財寶,他又是百般推脫,實在不好違抗命令時才勉強收下。就連武帝臨死前,把太子劉弗陵託付給他,他也不願意當首輔,甘願居霍光之下當助手。由此可見,金日磾是有多謙卑。



金日磾是胡人,一個胡人在漢朝官居高位,如果稍有閃失,恐怕就是性命不保了。金日磾的這個兒子性情頑劣,屢次三番教導不改,誰知道將來會惹出什麼禍患。金日磾為了自保,也為了保全家族,也只能把他殺死了。這樣一來,還可以向皇帝表明忠心,讓武帝更加信任他。


春秋時期,衛國人吳起,因為在本國不受重用,就去投靠了魯國。魯國國君非常欣賞他的軍事才能,想要委任他作大將軍,可是他的妻子是齊國人,而現在正要與齊國打仗,所以對他有些不放心。吳起知道了這件事,回到家裡拿劍便將妻子殺死了,以此表示對魯國的忠心。後來吳起戰功赫赫,威震天下,可是因為此事,還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詬病。

金日磾殺子與吳起殺妻,一個是為了求安,一個是為了求將,兩者的意圖差不多是大致相同的。一個為父,一個為夫,頂著罵名去殺子、殺妻,這是誰也不願意去做的事情,時勢使然罷了。


妖嬈史話


您好!金日磾,西漢初期著名政治家,漢武帝寵臣,漢武帝託孤大臣之一,可為是為極人臣,權高位重。那他為什麼會殺掉自己的兒子呢?我認為,如果他不大義滅親的話,很有可能被殺的就是他們全族。

我為什麼這麼說,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金日磾這個人,金日磾匈奴休屠王之子,也就是說他是匈奴人,他是被霍去病俘虜而來到漢朝的,最開始來到漢朝,他在為宮廷養馬,一次,漢武帝在遊逸宴樂時,讓十多個馬奴牽出馬來供他們觀賞,當時有許多宮女在場,有些馬奴忍不住偷看宮女,只有金日磾神態莊重,目不斜視。金日磾以他正直的人品和熟練的養馬技能很快贏得了漢武帝的注意和器重,不久便拜他為馬監,又提升他為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金日磾在受到重用後更加嚴於律己,漢武帝對他越發敬重,賞賜金日磾累計達千金,待遇也比其他臣子優厚。朝中一些大臣十分忌恨,紛紛抱怨,但漢武帝不為這些流言飛語所動,反而更加器重他。


金日磾這個人,非常的細心,也非常的謙卑,而且還非常的小心。他對漢武帝應該是一種,敬畏,害怕,再加上感激的這麼一種感情。敬畏是因為,他身為匈奴人,但是漢武帝卻還是非常的寵幸他重用他,所以他非常的敬畏漢武帝。害怕是因為,漢武帝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帝王,如果惹怒了漢武帝動不動就是會被滅族的,你說呆在這樣一個人身邊能不害怕嗎?感激是因為,金日磾的母親閼氏死後,漢武帝為了表彰這位教子有方的偉大母親,令人畫下金日磾母親的畫像,掛在甘泉宮中供奉。

那這和他殺子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


他兒子因為他的關係也備受漢武帝寵幸,成為了漢武帝身邊的弄兒(逗漢武帝開心的人)一日他的大兒子從後面圍住漢武帝的脖子,做出了有違君臣之禮的事,正好被金日磾看見了,當著漢武帝的面,他又不便發作,於是對兒子來了個“橫眉冷對”。但他的兒子卻向漢武帝告狀說;爹爹發火了。漢武帝還訓斥他說,幹嘛對我的弄兒生氣。

因為害怕漢武帝,所以從此多了一塊心病:擔憂大兒子將來闖大禍。因為孩子還尚小,所以擔憂不是太大。但是後來大兒子長大後,不但沒有改變,還變本加厲的借出入宮禁的機會,開始調戲漢武帝身邊的宮女。被他撞見後,他就越發的擔心大兒子以後闖出大禍。很有可能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所以不如趁現在滅掉這個可能。



以上便是個人愚見,如有不對請指正。


帝夢天下a


金日磾的兩個兒子不成器成為逗漢武帝開心的弄兒,從後面抱住漢武帝的脖子漢武帝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這是大不敬。


長大之後這兩個兒子依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公然在宮內與宮女嬉戲,金日磾不能容忍就殺死兒子親自向漢武帝請罪,漢武帝雖然不開心從此對他更加信任。金日磾是匈奴人跟隨渾邪王一塊歸降漢朝之後從一名小小的養馬官做起兢兢業業為人謹慎思維縝密辦事周全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一步步提拔為重臣。

為人謙卑辦事謹慎

金日磾本來是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在元狩二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再次攻擊匈奴與渾邪、休屠兩個部落遭遇,打得匈奴部落大敗渾邪王損失慘重害怕匈奴單于責備就拉上休屠王一塊投降漢朝,半路上休屠王反悔被渾邪王殺死,金日磾就是休屠王的兒子與渾邪王一塊投降。


金日磾辦事勤快不挑工作得到漢武帝的重用,提拔為肱骨之臣,金日磾雖然位極人臣但依然小心謹慎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絲毫囂張跋扈為富不仁的表現。而他兩個兒子就不同了不學無術遊手好閒,只知道逗漢武帝開心,有一次居然從後面抱住漢武帝的脖子,漢武帝沒當回事他則處罰兩個孩子。有這麼一個位高權重的父親,這兩個孩子身價自然水漲船高越發不知道天高地厚,而且公然與宮女嬉戲,金日磾發現之後立馬將這兩個兒子殺了向漢武帝謝罪。連自己的兒子都下得去手可見對於漢武帝多麼忠誠,更加受到漢武帝信任。

品德高尚恪守忠誠金日磾為人十分謹慎自律,聰明絕頂從不敢逾越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拜見漢武帝的時候從不看一旁的宮女。漢武帝要賞賜給美女他也會婉言謝絕,後來漢武帝要將他的女兒納入後宮,還是認為皇恩浩蕩承受不起拒絕了。一心一意的為漢武帝效勞,殺死刺殺漢武帝的刺客保護了漢武帝的安全,在漢武帝臨終的時候還要將他視為託孤大臣,金日磾再三推辭因為因為他是匈奴人讓霍光擔任輔國大臣自己協助。霍光受此大恩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金日磾的嫡長子。金日磾本人對皇帝忠誠家風也是如此,因此受到漢朝皇帝的信任家族歷經七代不衰。
金日磾正是自己能夠在成為權貴之後依然低調做人,自始至終都效忠於皇帝一人所以受到重用,家風更是將忠誠傳承下去,讓整個家族長盛不衰。


知史說史鑑史


關心漢史的人們,常常對漢武帝的很多作為難以理解。比如一向得到重用的金日磾,為何殺了自己的兒子?此舉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

1、一個匈奴王子成了託孤大臣

漢武帝臨死之前,決定把帝位傳給小兒子劉弗陵,並任命了四名輔政大臣: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

四名輔政大臣中,霍光是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上官桀是漢武帝的期門郎,貼身侍衛;桑弘羊13歲時就入宮成為漢武帝的“財政大臣”,是漢武帝東征西討的財政總後勤。與上述三人比起來,金日磾的情況十分特殊。

元狩二年秋,因受霍去病的打擊,北匈奴的渾邪王、休屠王發生內訌,休屠王被殺,其王子被霍去病捕獲。因同時繳獲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14歲休屠王子被漢武帝賜姓為金,留在宮中養馬,而在馬背上長大的金日磾是養馬好手。

有一年漢武帝巡閱內宮御馬,身高190釐米的金日磾“容貌甚嚴,馬又肥好”。一向有以貌取人習慣的漢武帝,當天就任命他為“馬監", 也就是養馬總管。在莽何羅行刺漢武帝時,金日磾第一時間救主成功,從而得到漢武帝無比的信任。

2、怒殺仗著皇帝信任亂搞的兒子

關於金日磾殺子的故事,在《後漢書》、《資治通鑑》裡都有記載。過程也大體相似:金日磾有兩個兒子,深受漢武帝喜愛,成為可以親近狎弄的“弄兒”。其中的大兒子有時候從後背爬騎到漢武帝的脖子上,金日磾看到後就瞪視著大兒子。

他的大兒子就哭著跑開了,說:“老頭髮怒了。”漢武帝問金日磾:“為什麼要對我的弄兒發怒?”君是君,臣是臣,君臣再親近,為臣的也不要忘乎所以,還要保持足夠的距離。也許,這就是金日磾對大兒子發怒的原因吧。但顯然“弄兒”不明白這個道理。

待到大兒子長大,行為很不檢點,在內宮殿下與“與宮人戲”,金日磾正好遇見,厭惡他胡來亂搞,就把他殺死了。史料中所說的“與宮人戲”含義頗多,可以是嬉戲、戲耍,也可以是戲瀆、戲狎、戲褻,金日磾怒殺大兒子,“戲”的含義應該是後者。

仗著皇帝的信任亂搞,心無敬畏,自然容易無法無天。金日磾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今天可以由著你胡來,等哪一天不再寵愛你了,隨時可以翻出一個陳年舊賬來,要你的性命。金日磾殺子是明智之舉,也是一種明哲保身。

3、給後人留下了“一面鏡子”

漢武帝託孤四大臣,上官桀、桑弘羊都未善終,被殺並滅族,霍光死後也被滅族。與三人相比,金日磾生前封侯,死後陪葬茂陵,諡號“敬侯”。此處的“敬”有每天警省自己、終日勤勉、依法又合乎情理主持政事的意思。可見對他的蓋棺論定十分正面。

金日磾的餘蔭還庇佑了自己子孫後代,《後漢書》稱金氏家族“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何其盛也”。因此,後世不斷有人總結金日磾家族的興盛原因,落魂時平和不氣餒,寵信時謹慎不張狂,得勢時謙虛不驕橫,也許是金日磾最大的成功。

對於金日磾殺子的行為,三國時有一位大儒也有過反思,此人叫楊彪,他有個兒子叫楊修,因為在曹操面前賣弄學問,目空一切被殺。楊彪老年喪子自然悲痛異常,茶飯不香,身體日漸消瘦。有一天曹操明知故問:“公怎麼消瘦的這麼厲害?”

楊彪下面所說的兩句話,被後世所廣為流傳:愧無日碑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什麼意思呢?就是痛恨自己沒有當年金日磾的先見之明,及時制止兒子楊修恃才傲物,不知輕重的毛病,以至於自己如同一頭老牛,白白留有舐犢之愛。

是啊,如果楊彪能及時發現問題,讓楊修對曹操保持足夠多的敬畏和尊重,也就不會老年喪子。兩相比較,就更顯出金日磾殺子的明智。

金日磾殺子留給後人一面鏡子。你說是這樣吧?


指動濟南


金日磾,漢武帝臨終託付的四大輔臣之一,因為出身少數民族,被漢武帝看重賞識,因此對漢武帝死心塌地、感恩追隨。

但是,對於金日磾這個人,歷史中也有記載說這是一個冷血無情的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奸臣”,因為他連自己的兒子都殺。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暴怒殺子的金日磾

金日磾的兒子叫弄兒,和金日磾的忠誠憨厚不同,弄兒頑劣活潑,常常逗得漢武帝哈哈大笑,漢武帝也很喜歡和弄兒玩。

但是,作為老實人的金日磾卻不喜歡“沒有規矩”的弄兒。

因為自己的身份,弄兒頑劣成性,竟然和宮女在殿下淫亂,金日磾一看暴怒,就直接殺了自己的兒子弄兒。在歷史上,也因此有人認為金日磾是一個冷血無情的人,不顧親情。

但是,史學家卻認為,金日磾暴怒殺兒子其實是有原因的,而且還和漢武帝有關。

為了消除漢武帝的防備心

金日磾的兒子弄兒因為常常跟漢武帝在一起玩,心裡膨脹,認為漢武帝是要把他當接班人,因此,弄兒常常和周邊的人炫耀,自己以後要當皇帝。

因為弄兒的口無遮攔,當時的輿論很大,人們見弄兒常常和漢武帝玩耍,也開始半信半疑,後來,謠言根本沒有人去解釋,反而越鬧越大,“弄兒”也不自量力,此時,漢武帝身邊的嫡系皇權也開始針對金日磾,認為金日磾想奪權。

不知怎麼的,金日磾就陷入了一股“謀反奪權”的輿論圍剿之中,此時的金日磾見自己的兒子弄兒仍然沒有規矩,還處處散發謠言,為了自己的身份位置考慮,也為了打消當時漢武帝身邊的嫡系皇權的戒備,金日磾忍痛殺了自己的兒子弄兒。

鞏固金日磾輔臣的位置

金日磾被漢武帝信任,臨終託付為“四大輔臣”,可是,當時的漢武帝身邊的嫡系皇權開始排斥金日磾,認為金日磾一個少數民族的匈奴,對大漢不軌。

而真正讓金日磾和漢武帝身邊的嫡系皇權發生衝突的就是弄兒,謠言四起,金日磾發現,後官裡開始盛傳“弄兒”當太子的謠言,而隨著這股謠言的下面,又有傳:

金日磾特意讓自己的兒子弄兒接近漢武帝,以討其歡心,進而再將大漢變成是匈奴人的。

這個謠言一出,金日磾成天思慮難眠,金日磾知道這是一個可以隨時致他於死地的招,永世不得翻身。可是,弄兒和漢武帝玩耍高興,成天在一起嘻嘻哈哈的,確實又是不爭的事實。

當時,為了漢武帝的位置,漢武帝身邊的嫡系皇權是不得有任何威脅它登基的存在,而現在金日磾則成了一個威脅。為了鞏固自己“四大輔臣”的位置,只有向嫡系皇權表明自己沒有野心、消除一切對自己有利的隱患才是保命之道,因此,金日磾殺了自己的兒子“弄兒”。

後來,隨著金日磾的兒子“弄兒”被殺,真正威脅漢武帝身邊的嫡系皇權的隱患消失了,金日磾才真正讓當時的“接權者”所放心,得以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