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國足進入鐵時代,從“Why always tie”說起

可能大多數球迷都聽說過“Why always me?”,這個由巴洛特利一手創造的梗。可你知道嗎?在曾經的英超賽場,據說也流傳過“Why always tie”的一段佳話。

國足進入鐵時代,從“Why always tie”說起

2002年,打完韓日世界盃的李鐵與隊友李瑋鋒一起空降默西塞德郡,這筆交易雖然充滿了商業色彩,但強悍的實力讓李鐵成功在埃弗頓覓得一席之地。充沛的體力,不惜力的奔跑,頑強的防守,出色的搶斷技巧,李鐵憑藉這些特質承擔起球隊中場的防守重任,在2002-2003賽季出場29次,堪稱絕對主力。從一直被中國球迷津津樂道的魯尼為李鐵出頭的故事裡,也可以看出當時李鐵成功融入了埃弗頓。在一場聯賽盃比賽中,李鐵用一記兇狠的雙腳飛鏟放倒了米德爾斯堡前鋒涅梅特。面對對手的圍攻,當時還不到18歲的魯尼帶著幾名本方球員挺身而出,衝入戰局推搡對手,為自己的中國隊友出了頭,並因此而引發了更大的動亂,導致比賽一度中斷。

國足進入鐵時代,從“Why always tie”說起

加盟英超的首個賽季,李鐵和丹麥人有著“中場絞肉機”之稱的格拉維森成為英超賽場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翻閱當時的新聞,有這樣一則報道,在某場比賽中,由於李鐵多次出現在對方的傳球線路上完成搶截,上鏡率極高,讓對方的解說員忍不住驚呼“why always tie”!

“Why always tie”正是對於球員時代的李鐵在場上拼命奔跑的褒獎。實際上,李鐵的進攻雖然在英超賽場上不值得一提,但無論大局觀、位置感還是處理球的準確度和合理性上,在當時國內都是中上水準,或許是因為在組織進攻和射門精準度上的確有些欠缺,給李鐵打上了一個結結實實的跑不死“防守悍將”的標籤。

國足進入鐵時代,從“Why always tie”說起

前國足老師朱廣滬曾經評價李鐵說:“鐵子身上最可貴的是態度,或者說執念,就是不服輸、不在苦難面前低頭,可能有些困難已經足夠讓其他人放棄,但李鐵不會……”而退役後走上教練崗位的李鐵,也將自己在球員時期的這些特質延續了下來。

職業生涯末期,李鐵在遼足就一邊踢球一邊以助理教練的身份來積累經驗。而在2012年,正式退役後的李鐵被裡皮邀請到廣州恆大做體能助理教練,在世界名帥的耳濡目染下,李鐵的執教水平也不斷提高。從那時起,李鐵也立下了在日後成為國足主教練的心願,他夢想著向當年的米盧一樣帶領中國隊再次出現在世界盃的賽場。2014年5月,李鐵進入國足教練組輔佐法國人佩蘭。

國足進入鐵時代,從“Why always tie”說起

在助教的崗位上摸爬滾打了數年,是時候走出幕後獨挑大樑。2015賽季中途接手河北華夏幸福,一舉扭轉頹勢,幫助球隊以連勝戰績升入中超。此後又成功率領武漢卓爾衝超成功,並在升班馬賽季取得了聯賽第6的好成績,其中還不乏擊敗廣州恆大和山東魯能等光輝戰例。

平心而論,或許李鐵在戰術打法方面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他給球隊賦予了頑強的精神鬥志,可以讓球員發揮100%的戰鬥力。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場比賽,武漢卓爾在技術統計上並不佔優,但總是能拿下對手,這和李鐵給球隊量身打造的簡潔高效的技戰術打法和灌注全隊每球必爭的勤奮離不開。在剛過去的東亞杯比賽中,面對日韓,國足選拔隊雖然場面上並不佔優,甚至可以說是極為被動,但還是可以看到球隊在精神層面上的改觀。對於眼下的國足,技戰術層面的改進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通過精神層面的調動讓球員能發揮出100%的實力和為球隊付出100%的努力卻是可以做到的,從這一點說,李鐵再合適不過了。

國足進入鐵時代,從“Why always tie”說起

20多年前的十強賽,大連的金州之夜,全場球迷齊喊“換李鐵”,當李鐵真被換下去之後,2-3的失利讓國足痛失出線主動權。時過境遷,走上國足主帥崗位的李鐵,需要球迷給予更多的寬容與支持,一切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時間的檢驗,請不要再輕易喊出那句“換李鐵”,畢竟中國足球再也折騰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