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大家都在哀悼遇害女醫生,患者家屬仍沒道歉,除醫鬧陰霾須下猛藥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據瞭解,這部法律這也是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的“基本法”。

法律中明令禁止擾亂醫院等醫療場所的公共秩序,任何組織或個人,不論以何種方式威脅、危害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或侵犯其人身安全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處罰。若上述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

大家都在哀悼遇害女醫生,患者家屬仍沒道歉,除醫鬧陰霾須下猛藥

聯繫到最近備受關注的醫生被殺害事件,這部法律的出臺,真的太有必要了。

無辜,醫生被家屬殺害

據媒體近日報道,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值班的醫生楊文,被一名患者家屬持刀行兇,致頸部多處損傷,頸椎骨斷裂,經全力搶救後,仍不幸離世。

這起慘案背後源於一名入院治療的95歲女性。入院時,急診科當班醫生楊文,給患者首診後發現,其患有腦梗後遺症、意識不清,加上年事已高,身體狀況較差,在建議家屬給患者做全面檢查被拒後,發現其病歷上有過幾處拒絕檢查和治療的情況。

大家都在哀悼遇害女醫生,患者家屬仍沒道歉,除醫鬧陰霾須下猛藥

家屬僅要求輸液,但輸液並未使患者好轉,家屬卻不接受檢查,也不接受死亡的可能性,常因一點病情波動就與醫生吵鬧。

事件發生後,國家衛健委例行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這不是單純的醫患糾紛,而是嚴重的刑事犯罪。北京民航總醫院舉行追思會之時,楊文生前的同事和患者都在哀悼,而事件主角的患者家屬,毫無愧疚之心,也不見道歉。

目前,犯罪嫌疑人孫文斌已涉嫌故意殺人罪被捕。

驚心,醫生竟成高危職業

近年來,醫患糾紛案件頻發,有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年7萬起醫患糾紛案,並且急診科和門診,最容易發生暴力傷醫事件。

大家都在哀悼遇害女醫生,患者家屬仍沒道歉,除醫鬧陰霾須下猛藥

面對如此多的暴力事件,醫生彷彿變成了一種高危職業,醫鬧的後遺症已逐漸顯露。

醫學領域著名醫療期刊《柳葉刀》曾統計過,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間,中國共培養了470萬醫學生,但最終,走上醫生這條道路的醫學生不足80萬。

筆者認為,這項數據的披露,意味著中國的醫療人才正在慢慢流失,醫學生對口就業率不足培養率的五分之一。年輕人不願意投入醫療事業,導致醫療人才青黃不接,隨著時間推移,中堅力量因“新鮮血液”不足而塌陷。

大家都在哀悼遇害女醫生,患者家屬仍沒道歉,除醫鬧陰霾須下猛藥

長此以往,將會造成整個社會的醫療水平下降。醫學人才快速流失的原因,應引起社會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下猛藥,除“醫鬧”陰霾

無辜醫生因醫鬧而死,這則新聞一經發布,立即引起網友的熱議。網絡上,對兇手口誅筆伐的譴責聲此起彼伏。

光天化日下持刀行兇,而事發後多日,嫌犯家屬卻沒有表現出一絲悔意,也不見有人公開道歉,著實令人心寒。

大家都在哀悼遇害女醫生,患者家屬仍沒道歉,除醫鬧陰霾須下猛藥

有網友指出,醫鬧屢禁不止,嚴懲是第一要務。醫患糾紛多因病人病情而起,但切不可因憐憫而模糊了法律的界限,醫生也是普通人,他們的背後也有家庭。

醫患糾紛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結果,一方面排號難看病貴,不規範的醫院過度醫療,以及個別媒體的不實報道,都使得敏感的醫患關係雪上加霜。從病人家屬打砸醫院到“職業醫鬧”的誕生,緊張的醫患關係似乎已經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

每當發生醫鬧行兇訛詐的事件,大多數醫院為了顧全大局而選擇吃啞巴,虧息事寧人。這種軟弱的態度,無疑助長了醫鬧的囂張氣焰。

筆者認為,醫生是生命的守衛者,發生糾紛時,醫生和患者應相互體諒,積極配合。同時,也應該建立完善的法律監督機制,保障醫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方能最大程度除去“醫鬧”的陰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