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白蠟杆:別看我瘦,製作傢俱,我有一手!

我們通常將長得很瘦的人叫“瘦竹竿”,小編覺得白蠟杆這個名字的由來大概也是因為長的“很瘦”吧。白蠟杆是白蠟樹的幼林,通俗點來說就是白蠟樹的小時候叫白蠟杆。這裡要注意的是“白蠟杆”(英文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與國外的“白蠟木”(俄羅斯、北美稱之為 Ash,歐洲稱之為 Fraxinus excelsior L)不能搞混淆。白蠟杆是河南的經濟樹種之一,在商丘有種植300多年的悠久的歷史,主要分佈於北半球溫帶,極少數向南延伸至熱帶。

白蠟杆:別看我瘦,製作傢俱,我有一手!


白蠟杆:別看我瘦,製作傢俱,我有一手!

為什麼稱白蠟杆渾身是寶?

白蠟樹這個名字的由來主要是因為其是白蠟蟲最合適最舒服的寄主,白蠟蟲主要就是寄生在白蠟樹上,人們在白蠟樹上放養白蠟蟲從而獲取白蠟,歷史上西昌地區以白蠟蟲交易的“蟲會“而聞名全國。

不僅如此,白蠟杆因其材性堅韌,而且喜歡生長在肥沃溼潤的土壤裡,因此比較經得住潮溼的環境,經常用來做農具、傢俱、體育器材,在古代,還用來做兵器。

很多樹木的樹皮都沒有什麼用處,是廢材,但是白蠟杆的樹皮卻可以用來入藥,中醫上可以清熱,稱作“秦皮“。白蠟杆的枝條可以用來編筐,可以說全身上下都可以為人所用,也是真正地做到了”物盡其用“。

白蠟杆:別看我瘦,製作傢俱,我有一手!

白蠟杆:別看我瘦,製作傢俱,我有一手!

白蠟杆:別看我瘦,製作傢俱,我有一手!

白蠟杆的材料特性

白蠟杆的物理密度較大、結構均勻、紋理直;白蠟杆材色潔白、表面光滑、紋理不明顯,使用短時間後可分泌蠟質,觸摸起來手感更佳,跟紅木使用一段時間後產生包漿有的一拼。不僅如此,白蠟杆柔韌性強,有較強的自然拉力,回彈性能非常好,加熱後可以進行任意形態的定型。在乾燥的地方不開裂,在潮溼的地方不變形,其彈性和韌性是木材中少有的,真的是“樹不可以貌相“,看起來“瘦瘦”的白蠟杆卻是木材中的“奇材“,抗拉性能比水曲柳和椴木還高,彎曲性能也與榆木相近。

白蠟杆:別看我瘦,製作傢俱,我有一手!


白蠟杆:別看我瘦,製作傢俱,我有一手!

製作曲木傢俱工藝

通過以上的介紹不難看出白蠟杆是塊做曲木傢俱的好料!還具有天然、環保、無公害的特點,但是目前白蠟杆傢俱製作大部分是在手工作坊裡進行的,具有半機械半手工的特點,白蠟杆加工特點並沒有因為機械的介入而發生改變,依然保留著手工藝品傢俱的特徵。根據調研總結,小編總結出白蠟杆曲木傢俱生產工藝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原料加工——選料——半成品加工——組裝——上片子——成品加工——檢驗——包裝——入庫。

直接採伐的白蠟杆需要經過加工後才可以製作曲木傢俱。其主要工序包括去皮、彎曲校正、防蟲及防腐處理、軟化處理、乾燥。白蠟杆在經過去皮晾曬之後,要進行調直處理,把白蠟杆的原材中非直徑範圍內的一側做切削處理。一般採用三種定徑取直方式:

選擇直徑進行直徑車銑;

對整個圓周側面進行切削加工;

沿著木材纖維沒有切斷的一個側面進行彎曲。

在材料選擇上應該選注意均衡搭配原則,按產品結構、形態、經濟價值進行配套搭配。在選擇砍伐的白蠟杆時,原則上應該選擇直徑在3.5cm以上的中大材使用,在可粗可細的情況下, 要儘量選擇細的。但也應以材料的材性為依據, 確保結實牢固。在色澤的選擇上, 材色較差的白蠟杆傢俱可噴塗有色漆, 如果是傢俱檔次高的產品, 選擇色澤好的,可噴塗透明漆。

中央電視臺軍事、農業頻道《每日農經》欄目2013年介紹了寧陵白蠟杆的生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看。

儘管白蠟杆材性好,各項力學性能較高,適合做曲木傢俱或者傢俱零部件,但是目前白蠟杆傢俱有成品整體生產效率低,工藝差,造型淳樸,市場競爭力弱,不能佔據傢俱主流市場等問題。並且由於其造型形態很像藤材傢俱,其加工方式幾乎完全遵循藤材傢俱的,不能完全體現白蠟杆傢俱的特點。由於加工方式效率低,形成產業化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市場問題,小編希望通過對白蠟杆傢俱的介紹,集群智,解困惑,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