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20年早稻、中晚稻託市價上調0.01元

“一年之計在於春”,隨著天氣逐漸回暖,農民春耕忙碌的身影多了起來,此時,很多農民又進入方向選擇的時候,有限的地塊究竟是用來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還是用來種植中藥材、果樹等經濟作物?在2月下旬時,相關方面在會議上表示,綜合國內、國際形勢,可適當提高水稻最低收購價,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種植早、晚兩季稻。隨後在2月28日發出相關通知,2020年三等早秈稻的收購價為1.21元/斤,中晚秈稻的託市收購價為1.27元/斤,粳稻的收購價為1.3元/斤,這樣的價格與2019年相比,分別上調了0.01元/斤、0.01元/斤和0.00元/斤。一直以來,水稻最低收購價的高低,將影響著市場上水稻的收購價,當託市收購價處於較高價位時,比如2014年、2015年,市場上水稻的收購價也水漲船高,農民種糧收益也相對高些,從這一角度來看,小幅度提高水稻託市收購價,一定程度上是利好稻穀市場的。

2020年早稻、中晚稻最低收購價上調了1元/百斤,那麼對農民的種糧有多大的影響呢?個人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2020年早稻、中晚稻託市價上調0.01元/斤,對農民種糧有多大影響


一、規模較小的種植戶依然會繼續種植水稻

在南方農村,很多人家的稻田是相對分散的,而且每一塊稻田的面積不是很大,一塊稻田能夠在3畝以上的都很少,對於這類種植戶來說,本身就沒有指望能種植多少水稻,基本上只種一些自家口糧。那也就是說,水稻價格的高低,不會影響自己的種糧意向,哪怕水稻託市收購價低於1元/斤,到了春耕時間,同樣會積極種植。特別是這次疫情,讓不少農民認識到了糧食的重要性,如果自家手裡沒有足夠的糧食,僅靠市場上採購,不僅成本增加,而且採購難度有所加大,多少會覺得心裡沒底。對於手裡有餘糧的農民來說,無論外面如何變化,自己也不會那麼慌張,特別是一些年紀稍微大些的農民,此時已經不太在意最低收購價的波動,種植水稻還會按照自己的習慣來,當然對於種子、化肥、收割等價格更為關注。

二、部分種植大戶有選擇退出的意向

在沒有發出託市收購價之前,一些種糧大戶還是抱有一定希望的,特別是看到國外多地糧食產量有所下調,而且相關方面也表示,要適當提高水稻最低收購價,不過消息落地後,種糧大戶並沒有更多的驚喜,會冷靜下來計算投入與產出。如果種植早稻和中晚稻,收購價每百斤上漲了1元,一畝稻田產量按1500斤計算,也就是說毛收入增加了15元,而從實際情況看,種子、農藥、化肥、人工等成本上漲的幅度明顯超過了15元/畝,如果種糧補貼沒有明顯增加的話,弄不好白忙活了,因為部分地方稻田的租金也在上漲,特別是地段較好的,租金上漲的幅度更加明顯。早期多地支持土地流轉,相關扶持也較多,吸引了不少種糧大戶參與,但經過時間的沉澱後,更多的是需要種糧大戶自己去謀出路,而農業是需要持續投入,產出相對偏慢的,部分種植戶就難以長期生存,那就只能選擇退出。

2020年早稻、中晚稻託市價上調0.01元/斤,對農民種糧有多大影響


三、訂單化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影響不大

普通水稻品種目前價格上漲難度較大,主要是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而且消費需求還有下降的趨勢,但另一方面,一些優質糧源近年來價格持續走高,很多企業、合作社等,紛紛建立相應的標準,根據客戶需求,實行訂單化種植,取得的經濟效益更為明顯。如果當地有這方面的扶持,相信種植戶種糧積極性不會低,更不會因為水稻託市收購價格小幅度波動而調整種植規模,更關心的是水稻的畝產量。通常情況下,通過訂單化種植的水稻,其收購價明顯高於當年的最低收購價,比如說普通粳稻收購價1.3元/斤,而訂單化種植的水稻,收購價基本上在1.5元/斤以上,部分地區還可能超過2元/斤,當然對種植水稻的要求也會明顯增加,不可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病蟲害防治方面更傾向於生物防治。

四、少數種植戶會選擇經濟效益更高的農作物

對於種植水稻,很多農民也看的比較清楚,想要靠種植水稻來致富,實現的難度非常大,如果自家只有7—8畝耕地,可以說希望渺茫,這主要是因為水稻作為我國的主糧品種之一,其價格不可能有明顯的上漲空間,保持價格相對平穩是大方向。普通種植戶來說,種植水稻除去成本,一畝稻田能有300-500元的淨收益就很不錯了,即使實現了這一目標,實際上吸引也不大。有條件的種植戶會另謀出路,特別是當地有一些扶持措施的,會轉向種植中藥材,或者其他的瓜果蔬菜。雖然這類經濟作物價格波動較為明顯,但如果趕上行情,一畝地產生的收益,會明顯高於種植水稻,有的還可能超過10倍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種植中藥材之類的,需要提前對當地的市場行情做一些瞭解,重點要解決好銷路問題。

2020年早稻、中晚稻託市價上調0.01元/斤,對農民種糧有多大影響


總之,2020年水稻最低收購價出現小幅度上調,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由於上調幅度很小,產生的影響也比較小,大部分種植戶還是會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當然,種植戶也要認清形勢,普通稻穀價格依然會持續低迷,在種糧品種上,不妨做出一些調整,種植一些市場需求較高的品種,這樣種糧收益會有所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