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因為疫情,不少綜藝都停播或者“雲錄製”,其中包括《歌手·當打之年》。 為了照常播出的非常之策,其實是該誇的,但“雲錄製”卻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這一舉動讓《歌手》這個節目失去了它最大的特色和競爭力:現場音樂競技。

早已不復當年的《歌手》,如果連震撼的舞臺演出都給不了觀眾,如今還能給什麼呢?


【名為“當打之年”,實則讓人失望】


用一個詞來形容本季的《歌手》,那就是“平庸”。


平庸的陣容:“歌手”是《歌手》節目的靈魂,在本季首發歌手爆出來的時候就註定了這季的無聊。


炒冷飯、沒有驚喜感、歌手類型太過單一。


以前的《歌手》既有德高望重的歌壇前輩,又有新生代實力唱將,涵蓋老中青三代,曲風多元,流派各異,給你一種看武林各大門派過招的刺激感。


而《歌手·當打之年》呢?


除了日本國寶級歌手米西亞還有差異化明顯的周深毛不易,華晨宇,袁婭維,蕭敬騰,徐佳瑩,黃霄雲,都像是同一門派同一屆的前後桌。也可以看出節目組取名“當打之年”的良苦用心:來,你們年輕人湊一桌打一下吧!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還是大意了,這壓根打不起來。


你在這季每個歌手身上,都看不到參加比賽的“勝負心”和“競爭欲”,或許因為一半以上都是第二次來節目,就像他們給不了觀眾新鮮感一樣,這個舞臺也給不了他們新鮮感了。


他們不怕輸,可也不是那麼想贏。


奇襲歌手更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在線歌手毫無危機感,賽程過半卻只換了一個人,完全不像前幾季補位歌手、踢館歌手那樣,一邊刺激著觀眾神經,一邊威脅著在線歌手,每個人都不是絕對安全的。


平庸的選曲編曲:

所有人都在打安全牌。


周深明明會那麼多語種那麼多曲風,卻一直在表演抒情的“深式空靈”;蕭敬騰和華晨宇每首歌都是一樣的套路和唱法;袁婭維,唱功不錯,但也僅此而已了。米西亞第一期選了對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代表作《好想再次見到你》,後面基本都是耳熟能詳的中文歌日文原版;而毛不易,那就更佛了。


黃霄雲是好勝心最重的一個,可情商唱商全都跌落馬裡亞納海溝,唱歌被她變成了討好般的炫技。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在節目中直言“就是衝著毛不易”)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觀眾以前為什麼會喜歡看《歌手》?音樂綜藝那麼多,為什麼《歌手》就是不一樣?


因為我們會在《歌手》中看到歌手和歌曲的另一面,忍不住感嘆“這歌還能這麼唱!”


所以我們知道了,原來韓磊不止會唱《向天再借五百年》,還能玩搖滾唱崔健的《花房姑娘》;原來林憶蓮不止會唱苦情歌, 還能如此的帥氣性感: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原來十幾年前就唱爛了的《龍捲風》,不一定是周杰倫那樣喃喃低吟,也可以是鄧紫棋那樣高亢有力;原來《一生所愛》還可以和《紅豆曲》相結合,在李健的演繹下如泣如訴……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還有太多太多例子了。


以前的《歌手》帶著我們認識歌手,認識音樂,他像一個領路人,滿懷赤城地把所有好東西都給觀眾。


我們喜歡《歌手》,是因為他總能打破人們的固有印象,他的創意和靈感源源不絕,總能給我們新的故事,新的演唱。


我們喜歡《歌手》,是因為在《 歌手》中出現的歌曲,哪怕你已經聽了800次,都會像是第一次聽。


以前的《歌手》對觀眾來說,就像這張圖一樣: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對歌手來說,參加《歌手》是一次挑戰和突破;

對觀眾來說,觀看《歌手》是一次打開新世界大門的神奇體驗。


而如今的《歌手·當打之年》呢?


華晨宇還是那個華晨宇,毛不易還是那個毛不易,袁婭維還是那個袁婭維,蕭敬騰還是那個蕭敬騰,每個人都像被定了型。


周深?還不如在《我們的歌》上多變精彩,只有徐佳瑩第四期突破自己玩了一把搖滾。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每個歌手在《當打之年》上的表演都和其他節目甚至直播上別無二致,《歌手》終於變成了一個平平無奇的音樂節目。就像一個普通的音綜,一個普通的拼盤演唱會,歌手們只不過是把他們唱過800遍的歌在《歌手·當打之年》上唱第801遍而已。


聽不到新的編曲,看不到新的演繹,不是說這季的歌手們不尊重這個舞臺,但不管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想法限制,這就是最終呈現給觀眾的結果。


總之,以前的《歌手》就像看一本熱血漫畫,身懷絕技的人聚在一起,你永遠不知道他們何時又修煉了什麼新招,一路上還不停有厲害的新角色加入,你永遠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而《歌手·當打之年》,卻像一部照著小說翻拍的電視劇,每個人都在已有的框架內循規蹈矩,每一集都毫無懸念,就連每集結尾,你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歌手》的沒落,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歌手》在2013年橫空出世時的主打定位是“嚴肅的音樂競技節目”,每個歌手上場時的介紹不是“下一位演唱的歌手是”,而是“下一位競演的歌手是”,核心詞是這個“競”字,《歌手》是一個節目,更是一場比賽。


既然是“比賽”,就意味著比一般的節目有更嚴格的標準,更苛刻的規則。


比如“翻唱”這個硬規矩,前幾年的《歌手》除了在剛亮相的前2期可以唱自己的歌,後面都只能翻唱。


鄧紫棋曾經因為在《歌手巔峰會》上想唱自己的,被總導演洪濤發微博:“你不換歌,我們換人”,後來洪濤又發了長微博解釋這為什麼要這麼做:“《歌手》一直是以翻唱、改編作品作為節目的音樂訴求,在邀請歌手時不少歌手報的是自己的歌,後來節目組覺得如果大家都這樣將失去《我是歌手》節目本身特有的魅力和應有的誠意。因此節目組說通了其他九位歌手,而獨獨是鄧紫棋不同意。”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被洪濤定義為“節目的音樂訴求” 、“節目本身特有的魅力和誠意”的翻唱原則,從去年就被放棄了,歌手不再受限制可以唱任意歌曲,於是《歌手》就從一個“嚴肅的音樂競技節目”變成了一個“打歌節目”,從失去這個節目的獨特魅力開始,就是在一步步在為《歌手》寫下墓誌銘。


然後,失去了選人的標準


《歌手》從一個歌手嚮往的舞臺,變成了一個會唱歌就能上的節目。


以前的《歌手》選的人不一定是有名的,不一定是人氣高的,但我們總能在這個歌手身上看到他獨有的閃光點,他不一定能代表某種音樂類型,但一定能代表某種音樂態度。


正因如此,《歌手》才能不斷為觀眾挖掘出一個又一個“寶藏歌手”,比如黃綺珊、鄧紫棋、李健、迪瑪希、梁博、陳潔儀……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但從去年設置人氣投票,投票最多就可以當踢館歌手開始,《歌手》的選人就開始變得越來越沒有標準。


你人氣高可以來,你被贊助商選送也可以來,據說之前每個上《歌手》的,洪濤都一定要聽過他的現場,可現在,恐怕這個原則和習慣也早沒了吧。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網紅歌手隔壁老樊,被網友吐槽跌破了《歌手》的底線)


《歌手》一直在退讓,一直在放棄、妥協,到最後他甚至失去了比賽的儀式感。以前的《歌手》從開始抽籤到最後公佈名次,全程充滿了劍拔弩張的氛圍,每個人都隆重且認真。


我隨便打開了2015年的一期《歌手》,一開頭就如同紀錄片一般展示歌手在場外是如何備戰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給了觀眾“沉浸式”的觀賽體驗,每個歌手也都是那麼的真實。


但從去年開始,《歌手》就沒有以前的競技感了,每個人都很佛,都很隨緣,都很客氣,失去了只有《歌手》才有的競技感和儀式感,泯然眾人是一定的。


前年的華晨宇,是在神仙打架中半路殺出的少年魔王;今年的華晨宇,卻是臨危受命、迫不得已的唯一王牌。


可能2年前的他,還更符合“當打之年”這四個字吧。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歌手》是吃到了華語樂壇黃金時代的最後一波紅利,並且已嚴重透支。洪濤和節目組為了“歌手”的品牌做了很多努力,光是賽制就改了好幾回,歌手的參賽身份就有好幾個:首發歌手、踢館歌手、補位歌手、逆戰歌手、奇襲歌手。


我甚至覺得,前面說的“放棄”,也是努力的一種。因為對這個節目來說,放棄那些原則和標準,並不容易。


可是每個節目都有他的生命週期,一個節目的衰落其實是電視界的自然規律。特別是像《歌手》這種,屬於他的黃金時代只有那麼幾年,韓國原版的《我是歌手》也只不過辦了三季而已。


為了寫這篇稿,我又回顧了很多期2013-2017年的《歌手》,那時的《歌手》是真好看啊。


還記得那時每期《歌手》一出,微博和朋友圈就開始了“人人都是樂評家”的表演,要麼就是在《歌手》上唱的歌開始瘋狂刷屏。


人們圍繞著《歌手》的討論點總是很多,小到觀眾的一個表情都能在微博上走紅。可現在,相信不用我說,你也能感受到今年的《歌手》有多糊,他已經無法在每天的浩瀚信息中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了。


都說那時中國只有兩類音樂綜藝,一類是《歌手》,另一類是其他音樂綜藝,直到《歌手·當打之年》也變成所有音樂綜藝中的一種。


洪濤盡力了,這屆《歌手》太失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