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劉寶瑞40年代南下揚名,南京被搶包袱,上海與算命美女“豔遇”

劉寶瑞大師才高命短,但他獨自闖蕩南京、上海,還在香港為相聲闖出一片小天地,堪稱大師中的奇人。

劉寶瑞1915年生於北京。自幼家境貧寒,曾向崇壽峰學藝,十三歲拜張壽臣為師,學說相聲。十四歲赴天津,與馬三立、趙佩茹、李潔塵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並在廣播電臺播音,開始嶄露頭角。1940年從濟南迴北京,在啟明茶社相聲大會演出,聲譽鵲起。後去南京、上海演出,被譽為“單口大王”。四十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聲藝術介紹給港澳觀眾。

當然,劉大師在南京、上海那些年沒少受苦,甚至和同行之間還有所誤會。

劉寶瑞40年代南下揚名,南京被搶包袱,上海與算命美女“豔遇”

當年在夫子廟大眾茶室,現在夫子廟派出所所在地,來過不少中國曲藝界的名人,如侯寶林、常寶昆父子等。

那時劉寶瑞和山東快書頭牌高元君搭檔說相聲還鬧出一段笑話。說的段子是《豆腐席》,高元君應該開腔說帶山東味的“像是白煮肉”,然後劉寶瑞撂出包袱,說“不是,是豆腐渣。”誰知高元君搶詞兒說成了“豆腐渣”,劉寶瑞就愣在了臺上,臺下沒笑,後臺卻笑成一片。

劉寶瑞40年代南下揚名,南京被搶包袱,上海與算命美女“豔遇”

劉寶瑞的“豔遇”

寧滬一代因為經濟發達,舞廳、歌廳林立,“當時在先施公司的屋頂花園也演相聲,那天劉寶瑞說《大相面》,諷刺預言家的宿命論。演完了大家都散了,有個戴眼鏡的中年女子卻沒走,還走過來跟劉寶瑞說話,說她家就在樓下,邀請寶瑞去坐坐,當時寶瑞心裡熱乎得不行,難道我這個年紀還能交桃花運?”其實,那女子就是靠算命謀生的,把劉寶瑞引到她的算命館,兩人理論了一番。

愛開玩笑的侯寶林說:“你做夢娶媳婦淨想好事哇。”

侯寶林的“舞女粉絲”

不過,侯寶林大師是真真正正有過“豔遇”的。

1952年張永熙、關立明和劉寶瑞“劉關張”到上海國際商場國際劇場演出,轟動一時,媒體紛紛報道,北京的侯寶林也來信說:“你們那挺火,我們打算來摻乎摻乎。”一行六七人說來就來,劇場四毛錢的票也就漲到了七毛錢。

火爆的演出還引來很多粉絲,其中有位很有禮貌,又很富有的高級舞女,天天來看演出。侯寶林說相聲竟然引來舞女青睞,一時傳為佳話。

劉寶瑞的徒弟

劉寶瑞雖然不幸去世,但幸好培養了多位弟子。

劉寶瑞40年代南下揚名,南京被搶包袱,上海與算命美女“豔遇”

除了笑佛唐傑忠,以及與德雲社一起出名的王文林、邢文昭等同,寇庚儒和殷文碩或許也能被老觀眾們記起,因為這兩位都極擅長模仿劉寶瑞先生的口風以及善使師父的傳統單口相聲。

但他們從藝一生高光點不在舞臺而是在臺下。寇庚儒是劉寶瑞先生收的第二位弟子,追隨恩師二十餘年。在劉寶瑞先生故去後,參與了師弟殷文碩主編的《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由於寇庚儒在相聲演員中屬於有知識有文化的,因此在解放後創作撰寫了如《當官記》等一大批優秀相聲作品。另外,像馮鞏在央視春晚上表演的《舊曲新歌》中改編學唱的那段京東大鼓也出自寇庚儒先生之手,這段鼓曲原名《送女上大學》,演唱者是天津著名的京東大鼓表演藝術家董湘昆先生。

劉寶瑞40年代南下揚名,南京被搶包袱,上海與算命美女“豔遇”

而殷文碩對於相聲的貢獻除了剛剛提到的主導編撰了《劉寶瑞表演單口相聲選》外,還重新整理了《相聲師承關係總表》以及《傳統相聲總目》,經他挖掘整理的傳統單口相聲超過百餘段。同時,還將劉寶瑞的單口代表作《君臣鬥》(舊稱《滿漢鬥》)整理並錄製了完整版音像資料,彌補了當年劉寶瑞沒有錄完《君臣鬥》的遺憾。他還是將相聲這門流行於華北地區的曲藝形式帶入新疆的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