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李世民把李建成五子全部殺害,為何李白立碑為李建成曾孫?

我喺村姑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可能這個問題更適合寫成一篇小論文吧,就是考證一下李白的身世幾何。如果就個人的想法來看,李白一定不可能為李建成曾孫。但是畢竟我們是要靠史料來說話,那麼就來分析一下吧。

一、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的後代如何?

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和李元吉慘死。隨後李世民為了斬草除根,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在《新唐書》中如此記載:

“建成死年三十八。長子承宗為太原王,早卒;承道安陸王,承德河東王,承訓武安王,承明汝南王,承義鉅鹿王,皆坐誅。”

也就是說李建成有六個孩子,其中長子李承宗死得比較早,然後剩下的五個孩子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訓、李承明、李承義五人都被殺掉了。若是按照《新唐書》的記載來看,李建成此時已經沒有了後代,更不要提什麼後人李白了。

李建成死得時候只有三十八歲,即便是古人早婚,李建成的幾個孩子最多也就是十幾歲大,還都是小孩子,若是逃亡的話恐怕幾率不大。

那麼李白是李建成後人一說是如何產生的呢?

二、李白身世究竟幾何?

首先,對於李白的身世沒有明確記載,特別是對於李白的祖父和曾祖父幾乎都無跡可尋,因此顯得頗為神秘。我們僅僅知道李白的父親叫做李客。

關於李白的身世記載,人們最常使用的材料就是李陽冰的《草堂集序》,其中如此寫到: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

首先我們要對史料的來源進行考證,《草堂集序》是本什麼書呢?這本書出自李陽冰之手,李陽冰本人是李白族叔,因此從李陽冰手下出來的書應該可信度蠻高的。

其中提到了一個人就是李暠,李暠是誰呢?李暠是西涼政權的建立者,唐朝李氏所追認的祖先。若是此點成立的話,那麼李白至少說與唐代皇室有著緊密的關係。

然而根據陳寅恪考證,唐朝李氏家族並非是隴西李氏之後,而是屬於趙郡李氏之後,因此不論是李白還是李氏的說法都是在為自己貼金,由此看李白證明自己身世的一條線被割斷了。但是個人在想這樣一個問題,可不可能唐朝李氏並非李暠之後,但是李白確實是李暠之後呢?

此外,在《草堂集序》之中李白還隱約提到了一件事就是自己家族因為某些事情而降罪,進而敗落,因此淪落到了現在這種境地上來,但是他並沒有明確說是什麼事情。由此就給人留下了猜測的空間,李白可不可能是李建成的後人因為某些原因就潛逃了呢?

另外就是第二個證據了,即《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這是李白的墓誌銘。其實關於墓誌銘可否用來證史一事,仇鹿鳴先生和韓昇先生曾有過爭執,爭執點即在於墓誌銘多秉承著“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目的,因此多說好話,因此其可信度往往不高。但是我們此處還是通過墓誌銘來看一下: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於屬籍。”

這裡的說法似乎有些不一樣,是說的是家族在隋末因為災難而到達了碎葉城,進而隱姓埋名地生活。古人常有“春秋筆法”一說,不知此處是否為李家後人的隱瞞?然而其中包括其家族傳承一事,也是不能詳備,只是大約記之。

我們縱觀這些記載,沒有一個是完完全全交代李白到底是誰的後代的,僅僅是隱約其辭,因此對於李白是李建成後代一說完全是後人之臆想,那麼還有什麼疑點存在呢?

三、李白是李建成後人之疑點

疑點一:李建成後人已經完全被殺,這一點在書中是記載無疑的。依照李世民多疑且謹慎的性格,李建成的後代很難存活下來,因此沒有後代,就更不要提所謂的後人李白了。

疑點二:身世問題。若是我們真的把李暠當做李家的先人來推算,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即李白是李暠的九代孫,而唐玄宗李隆基是李暠的十一代孫,由此看,李白論輩分應該是李隆基的爺爺。李隆基其父為李旦,李旦是十代孫;李旦其父為李治,李治為九代孫;李治其父為李世民,李世民為八代孫。李世民為八代孫,那麼李建成也就是八代孫,也就是說,李白論輩分是李建成的兒子,而不是什麼所謂的玄孫。另外,在《新唐書·高祖》中寫:

“其七世祖皓,當晉末,據秦、涼以自王,是為涼武昭王。”

也就是說唐高祖李淵為李暠的七代孫。這樣看來,所謂李白為九代孫的說法從輩分和時間上根本對不上,這也是一個致命缺陷。為什麼李白不敢說自己是十一世孫?你要是說了,你就是在和皇上李隆基稱兄道弟,若是沒有什麼明顯證據,那就是欺君之罪啊。

因此綜上兩點看,我很難想象李白是李建成的後代玄孫這種說法。畢竟記載之中錯誤百出,含含糊糊讓人難以信服。

四、究竟真相幾何?

就個人看來,關於李白身世幾何我有以下兩種看法吧。

一、李白確確實實是李暠的後代,但是唐朝李氏不是,也就是說李白才是正八經的隴西李氏的後代。後面唐朝自認為隴西李氏後代,李白不明其源流,就跑去攀龍附鳳,想要為自己掙得一筆政治財富。

二、李白為宗室子,但是不是李建成的後人。其實縱觀唐朝建國史,有過造反記錄的王室不在少數,李白很可能是其中一支的後人,因為謀反大罪而不得不隱姓埋名,直到後面才出來。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請各位多多指正。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草堂集序》等。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兄弟相殺中,李建成毫無準備,就被弟弟李世民一箭射殺。估計在他煙氣之前,心中一定後悔,沒有早下手為強。

李世民幹掉李建成後,立刻命人趕赴太子的東宮,把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全部格殺,並且連同李建成全部開除皇室宗籍。斬草不除根,早晚留禍根,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可見一斑。不愧是千古一帝。


李白是李建成曾孫這一說法看似荒誕,卻並不是空穴來風。諸如陳寅恪和郭沫若等人曾寫文討論李白的身世問題,但至今仍無定論。根據現有資料,可以確定李白是涼武昭王九代孫,西漢名將李廣二十五世孫,但關於李白關於詩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當時就諱莫如深,特別是對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無一記載。

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閃爍其辭,故佈疑陣。古人對自己的族裔淵源是非常看重的,李白為何如此?

李白自稱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這句話可大有深意。涼武昭王是誰呢?這個人叫做李暠,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了西涼政權,也算是一個皇帝。

雖然是個皇帝,但這人名氣太小,論名氣甚至還不如漢朝將軍李廣,就算是他子孫也不值一提。李暠名氣小不要緊,子孫名氣大就可以了。相比於李暠,李暠的八代孫裡有個人那名氣可以說是震鑠古今,唐太宗李世民!

李暠的八代孫是李世民,九代孫是李白。李世民是李白的叔叔。而李白生活在唐玄宗時期,唐玄宗那是李暠的十一代孫。

另一種說法是李建成的後代,當初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把李建成的後代都殺完了,只留下李白的祖上成為漏網之魚。

不管哪種說法,李白與李家皇室肯定是有關係的,我想李白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在臨終前可能會把自己的真實身份隱藏一些詩句中,這就需要我們後人去深入研究了。

李白的身世就比較複雜了,李白祖居西域,其幼年在西域度過,又因李白生性放蕩不拘,到處漂泊,並且很少透露自己的身世,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很明顯的證據或者史書記載說明李白的身世。

目前,對於李白身世的研究,業內認為畢竟靠譜的是李白族叔李陽冰的記載,這是李白畢竟尊敬的一位本家叔叔,也是李白臨死前的託付人,他對李白的身世應該是比較瞭解的。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裡說,也說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孫,祖上因無辜獲罪逃往西域碎葉城,後來唐神龍年間秘密返回中土居住在巴蜀。因為當時還是大唐年間,李陽冰對於李白身世的描寫比較籠統,似乎不太方便直說。

關於李白是李建成的後代在我看來就是胡說八道。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李世民絕不會為自己留下隱患!因此,李建成絕沒有留下後代的可能。李建成沒有留下任何親生子孫,所以李白不可能是李建成血統上的子孫,因此,李白的身世就是個迷需要我們繼續去了解。


獨秀文苑


現在網上很多都在說李白是李建成的後代,感覺還是有點太扯了。

首先來說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歷史上是明確記載了的,李世民把李建成的五個兒子都殺了的。李建成一共六個兒子,長子早夭,之後五個兒子在玄武門之變之後被殺。

當然這個時候歷史上只記載了李建成的兒子被殺,因為這個時候李建成的兒子都還很小,所以可以肯定的說當時李建成的兒子還沒有結婚的,李建成的長子也是在618年出生的,玄武門之變(626年)的時候也就8歲,那麼其餘的五個弟弟都要比他小,那麼都被殺了,從這點來說李建成是不可能有後代的。李世民如此精明的一個人怎麼會放過李建成的家人呢?

只能說李白和大唐李家還是有一定關係的,根據《新唐書》裡面的記載李白的祖先是興聖皇帝,也就是涼武昭王李暠,西漢飛將軍李廣十六世孫,歷史上記載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孫。

而李唐自稱也是李暠的後代,從這點來說那麼李白和李唐算是同宗的。後來天寶二年李隆基追李暠為興聖皇帝。李隆基是李暠的十一世孫,那麼李建成就是李暠的八世孫,而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孫,兩個人相差一輩的。從這點來說如果李白是李建成的後代,那麼就只能是李建成的兒子了,但是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李白是李建成曾孫這一說法看似荒誕,卻並不是空穴來風。諸如陳寅恪和郭沫若等人曾寫文討論李白的身世問題,但至今仍無定論。根據現有資料,可以確定李白是涼武昭王九代孫,西漢名將李廣二十五世孫,但關於李白五代以內的記載就模糊不清了。

問題中所說的碑文指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裡面這樣描述李白的身世:李白的先祖在隋末時流落到了西域碎葉,並隱姓埋名,後來在神龍年間回到四川廣漢。李白出生時,其父李客指天枝才恢復了李姓。

而李白好友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也有相似記載: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

大意為李白家族本是顯貴出身,但先祖因罪流放至西域並隱姓埋名。直到神龍年間才回到蜀地並恢復李姓。

以上記載中都提到李白的先祖曾因罪流落到了西域,並隱姓埋名。可見李白先祖的罪名一定非比尋常,不然不會隱姓埋名,直到五世之後才敢回到四川。那麼到底是何種罪名呢?

有人認為李白的先祖是李建成之子李承宗的後代,為逃避李世民的追殺而流落到西域並隱姓埋名。

據史料可知,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時,全家男口被李世民誅殺。包括他的次子李承道、三子李承德、四子李承訓、五子李承明和六子李承義。

但他的長子李承宗在玄武門之變前就已經病故,他的後代可能因此成為漏網之魚。如果推斷屬實,那麼關於李白身世的種種記載就說得通了。

特別是李白父親在李白出生時指天枝恢復李姓這一行為,這裡的天枝就可以理解為李唐皇室的支脈,也就是李建成之子李承宗的後代。而李白很可能將其告訴他的好友,所以他們才對此諱莫如深,一筆帶過。

不過這種說法只是一種猜測,並無根據。


石頭說歷史


而李白的身世就比較複雜了,李白祖居西域,其幼年在西域度過,又因李白生性放蕩不拘,到處漂泊,並且很少透露自己的身世,時至今日也沒有一個很明顯的證據或者史書記載說明李白的身世。

所以說李白是李建明的曾孫是缺乏事實依據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自古以來,我們國家都有認祖的傳統,像劉秀亮出西漢皇族招牌,劉備自認漢朝宗室後裔,匈奴人劉淵認劉邦為祖宗,楊堅正名自己是漢太尉楊震子孫。


大漠史記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了。

但是其家世、家族皆不詳,實則引後人好奇。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可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史料記載,李建成有六個兒子。長子李承宗早年夭折,後又生五子,都被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後誅殺,那麼李白是李建成後人的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我們從李白的父親入手,李白之父叫李客,他的記載更是少的可憐,很像隱姓埋名的隱士。

可是有趣的是,對於李白的記述之中,言: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

這不禁讓我們生出了疑問,這個後面五世庶民的家族,曾經是如何世為顯著的。更有趣的是,如果真的從李白及父親算起來五世,正是李唐王朝興起,李淵父子初成霸業之時!

而這,豈不是與李世民誅殺李建成及五子、李元吉及六子,並將他們從宗室中除名,降為平民一事相符合?故而才有李白士李建成或是李元吉後人的說法嗎?

我們這時候,再來重新看一下《新唐書》中:“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因為犯罪遷徙至西域,神龍初返還,客居隴西。”

隋末因犯罪遷到西域的是李承宗的兒子,如果他就是李白的爺爺。神龍(年號),是周朝武則天和唐中宗李顯的年號,而這與玄武門事變相隔80餘年。神龍初客居隴西的應該是就是李白的父親李客吧?

那麼這時候,我們要考量的就是李承宗了。因為李建成死的時候士38歲,由於古人早娶,所以很有可能十幾歲的時候,他就有了李承宗,而其38的時候,李承宗也很有可能已經有了子嗣,畢竟他是唯一一個不是死在“玄武門事變”中的李建成之子,其家眷少受牽連隱姓埋名亦是有可能的!

這時,再看看《蜀中名勝記》中記載: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

其先(族)避地客蜀,因為什麼要避(新唐書中的犯罪),呼之欲出。

若如此推論,其五世如下亦是不無可能,即一世李建成,二世李承宗,三世李承宗之子,四世李客,五世李白。


井夫子


關於李白的身份,學界一直存在疑問,與此相關直接研究的論文至少有三四十篇,其中不乏陳寅恪、郭沫若等名家,亦不僅有大陸學者,臺灣學者乃至國外的日本等學者都有所研究。

一般認為,確定李白的具體身份,離不開李白族叔李陽冰的《草堂集序》與李白身前好友範倫之子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兩篇文章,前者是李白健在時所作,後者是依據李白長子伯禽所言,可信度比較高。此外,魏顥的《李翰林集序》以及李白詩文自述都是不可或缺的史料。依據這些史料,可以明確知道李白是十六國時期西涼李暠九世孫,是西漢李廣的二十五世孫。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前李白的身份至少有三種:

其一,“胡人說”,最早提出此說的是陳寅恪,但此說與上述史料相違,在後來被很多學者否定。

其二,“宗室說”,其中最主要的是認為李白是李建成玄孫,李建成長子李承宗因早逝,所以其子在玄武門之變中逃往西域,後建成孫、承宗子李客歸蜀,李白即為承宗孫(李淵——李建成——李承宗——李承宗子——李客——李白)。當然,這種說法也遭到了不少學者的反對,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身份的歸屬主要來自於推斷而無實際的證據,相反,正因為屬於玄武門之變的後續,李白又是影響力極大的人物,所以這種說法反而得到極大的宣揚。

此外,還有認為李白屬於越王李貞之後、李達摩(李淵祖父李虎之侄)之後、李淵四子蔡王李蔚之孫李瑗之後等等。

其三,李軌後裔,李軌曾在隋末稱“大梁皇帝”,後兵敗子弟皆被誅,李白的先人或是其後裔。但李軌與李淵並沒有明確記載的血緣關係。

當然,還有李白為李抗後裔,西涼之後,李暠之孫李重耳和李抗南奔仕宋,李淵為李重耳五世孫,李白可能為李抗後裔;李豫後裔,李豫是李暠第七子,李白是其八代孫;亦有稱李白為李陵之後等。

但上述所有身份,既有贊同者,又有懷疑者,目前只知李白為李暠九世孫,是西漢李廣的二十五世孫,其具體身份仍待考證。而認為李白是李建成玄孫的觀點亦難以為信。


楚邾


不知道李白為李建成曾孫的石碑在什麼地方,要是真的,倒很想去看看。

李白家族的世系到現在都是一筆糊塗賬,連李白在哪裡出生都沒搞清楚,他要是李建成的曾孫,這個問題還用爭議嗎?


李白的出生地說法很多,有說生於中亞碎葉城的,有說生於四川江油的,也有說生於新疆的。莫衷一是。

歷史書上的說法是李白生於中亞,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白的族叔李陽冰寫過一篇《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說李白生於四川。

按說族叔說的話應該是真的,可是這個族叔也不知道是多麼遠的遠房叔叔,壓根就沒見過小時候的李白,他聲稱是和李白在一起喝酒時聽李白自己說的。

且不說到底有沒有這回事,這個李白的族叔居然在《唐李翰林草堂集序》裡面把李白的出生年份都搞錯了,這篇東西有多少可信度,可想而知。


(李淵)

李白死了近百年後,有個叫範傳正的給李白寫了個墓碑,上面說李白生於中亞碎葉城。

據說範傳正是李白的鐵粉,曾親自拜訪過李白的兒子伯禽,李白生於碎葉城,是伯禽自己親口說的。

鑑於範先生給李白寫的墓碑上的其他情況基本屬實,這人又是李白的鐵粉,沒必要篡改偶像的簡歷,所以他這個說法歷來被史學界所接受,官方也承認李白生於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

吉爾吉斯斯坦也加入了一帶一路,托克馬克市為了發展旅遊,據說還建了李白的紀念碑之類東西。

李白的祖先是誰,也是個糊塗賬。鑑於古人喜歡拉虎皮當大旗,總喜歡拉個歷史名人當祖宗,所以糊塗也不奇怪。

李白自稱是漢代飛將軍李廣之後,涼昭武王李暠的九世孫,這個說法多次在李白的詩歌和信件中提到,咱們就姑且把他算做李暠的九世孫吧。


(李建成)

找親戚的不止李白一個,唐高祖李淵找的祖宗也是李廣。

據李淵說,他是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涼昭武王李暠的七世孫。

這個輩份怎麼算?要是真的,那李白和李治是兄弟輩,李白管李建成得叫族叔,李白咋的就成為李建成曾孫輩了呢?

據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他是李暠的兒子李恂這一支的,後來遷到碎葉城的;而據李淵說,他的祖先是李暠的兒子李歆這一支,李歆和李恂又能是親兄弟。

如果他們說的都是真的,那李白就是李淵的侄孫輩,是李建成、李世民的侄子輩,和唐高宗李治平輩。

不過要說明的是,李白這個輩份,也就是他本人拿著說說,李唐政府是不承認的,不然李隆基得管李白叫叔爺爺,李白好意思調戲侄孫媳婦楊玉環麼?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老張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最近似乎跟李白特別有緣,回答了多個跟李白相關的問題。這道題目說李世民殺害了李建成5個兒子,這沒錯。但是,說李白立碑說自己是李建成曾孫,這不準確。

且不說李白生前沒有為自己立碑。就是李白死後其墓碑碑文也沒有說他是李建成曾孫。李白墓在今安徽當塗,在墓園的《李公新墓碑》碑文中,說“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因為李白屬於“絕嗣之家,難求譜牒。”根據李白孫女在箱子中找到的李白兒子伯禽的手書,“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

這個涼武昭王,名叫李暠,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後來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後,將李暠定為自己的先祖,李淵是李暠七世孫。李白“約而計之”大約屬於九世孫,也就是李淵的孫子輩,李建成的子侄輩,而不是題目所說的曾孫。

且不說是兒子還是曾孫,李白跟李建成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現在並無明確的史料記載或者考古發現能證明,李白是李建成的後代。

李白一生狂放,有時候喜歡大嘴巴,對於自己的身世籍貫他雖然也曾在詩文中寫到過,但是由於他的大嘴巴不嚴謹,經常隨口亂說,導致他自己的記載反而不太可信。例如,李白曾說過自己是山東人,雖然此山東不一定是今天的山東。

目前,對於李白身世的研究,業內認為畢竟靠譜的是李白族叔李陽冰的記載,這是李白畢竟尊敬的一位本家叔叔,也是李白臨死前的託付人,他對李白的身世應該是比較瞭解的。李陽冰在《草堂集序》裡說,也說李白是李暠的九世孫,祖山因無辜獲罪逃往西域碎葉城,後來唐神龍年間秘密返回中土居住在巴蜀。因為當時還是大唐年間,李陽冰對於李白身世的描寫比較籠統,而且有些地方使用了上古代指的方式,似乎不太方便直說。

鑑於此,再加上當年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雖然誅殺了李建成、李元吉的諸多子孫,但是李建成有一個長子叫李承宗,在玄武門之變前就已經去世。於是有人猜測,李承宗或許會讓某個女子懷孕跑到西域去秘密生下一個孩子,後來又秘密返回中原到了四川定居。

但這僅僅是猜測,並沒有任何記載和考古發現可以佐證。

其實,對於李白的身世一直以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除了上面的“宗室說”之外,還有“胡人說”說李白是胡人血統只是後來漢化了。還有的說他是隋末曾自稱“大梁皇帝”的李軌的後代。


南京老張


在古代人口少,家族觀念很強,都是以族群居住,每家每戶都有族譜記載。尤其是隋唐時期,姓相同的人血緣關係都很近,往前面推個幾代或者十幾代人可能是一個祖先也不奇怪。尤其是在朝廷做官的哪些人,基本都是世襲,祖上非富即貴。李白為西涼皇帝的後裔,祖輩被流放西域,說明他的家族地位非同一般。從史書的記載來看,李白家族地位顯赫沒錯,但並非李建成的曾孫,為何這麼說呢?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李白,字太白,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循還,客巴西。”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hào)的九世孫,其先祖在隋朝末年犯罪,被流放西域,神龍元年(705年),家人從西域回到四川江油居住。

按照《新唐書》的說法,李白為涼武昭王的第九世孫,而李淵為涼武昭王的第七世孫,都是同一個祖先,且李白比李淵晚兩輩。也就是說,李淵相當於李白的爺爺輩,李建成相當於李白的父輩,按照這種說法,李建成是李白的父輩,並非李建成的曾孫。從史書的記載來看,李白和唐朝宗室屬於同族,有可能李白的先祖屬於庶出,地位不高,犯事以後被流放了。

在明末學者曹學全的《蜀中名勝記》碑文中記載:“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碑文只是說李白為唐朝宗室後裔,也沒有具體說他的父親是誰。從史書模糊的記載來看,後人對李白身世的猜測,發揮了想象空間。

當代學者徐本立說,李白為涼武昭王十二世孫、太祖李虎七世孫、唐高祖李淵五世孫、太子建成玄孫。這些人都是為了契合李白的身世作為的推理,認為李白並非涼武昭王九世孫,而是十二世孫。畢竟史書裡面只記載了李白的先祖被流放西域,後來遷徙到四川居住,但是沒有具體說李白的父親是誰。且李白從小也沒有提起他的父親,後人猜測李白是李建成的後裔,也有一定的道理。

在史書當中,有記載的李建成有五個兒子,太子妃一人。李建成死時年齡為38歲,其長子承宗被封為太原王,早逝;次子承道為安陸王,承德為河東王,承訓為武安王,承明為汝南王,承義為鉅鹿王,全都坐罪誅死。史書當中只說了李建成的太子妃叫鄭觀音,李建成死的時候才25歲,很顯然李建成的五個兒子,並非太子妃一人所生,他還有很多庶妻。

史書記載李建成的兒子全部被誅殺,但是太子妃卻活了78歲才去世,說明李世民並非滅李建成的全族。唐太宗李世民在誅殺李建成的家人時,可能赦免了一些地位低下,沒有封王的庶子也是有可能的。而被赦免的這些庶子都被流放西域,李白的祖輩是李建成庶子中的一員也是有可能的。由於庶子地位低下,被後人所不齒,所以李白一生都沒有提起自己的身世。只是,年代久遠,李白本人和史書都沒有詳細記載他的身世,當代學者也只是猜測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