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骨關節炎需要“消炎”嗎?

健康皮皮


骨關節炎,有一個“炎”字,如果患者有症狀,我們要“消炎”,這樣才能幫助患者控制症狀,減輕疼痛,儘量保證患者的正常關節功能!但是醫生說的“消炎”和大家理解的“消炎”可能有很大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其實在很多人思維裡,一旦聽說骨關節炎以後,認為消炎應該使用的藥物應該是青黴素啊、頭孢啊這一類的藥物,相信現在很多老人還是有這樣的習慣,覺得身上哪疼就吃點青黴素維鉀片或者是吃點先鋒,說能消炎!

其實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青黴素、先鋒,這類藥物其實應該叫抗菌素,如果身體存在著感染,有紅、腫、熱、痛,甚至有膿液產生,而且明確有細菌感染的時候,才可以使用這一類的藥物。

而像骨關節炎這種疾病,雖然也帶著炎字,但是此炎非彼炎,這是一種無菌性的炎症。控制無菌性的炎症使用的藥物一般是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或者是激素。

骨關節炎作為一種無菌性炎症,有哪些症狀呢?

其實骨關節炎是一個比較大的範疇,在我們身體多個部位都可以發生骨關節炎,常見的是脊柱、身體的大關節以及手指。

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內軟骨的改變,當軟骨發生了磨損以後,會因為關節不穩定而逐漸產生大量的骨贅,這些骨贅主要是目的是為了穩定關節,在早期骨髓比較小的時候起到的是非常好的作用。

但是當關節的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關節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骨贅形成的也就越來越多,那麼當增生的骨贅刺激到了周邊的軟組織、神經或者是血管的時候,會誘發患者出現疼痛,那麼此時骨贅就變成了刺激身體產生症狀的罪魁禍首,,此時稱骨贅為骨質增生或者是骨刺。


如果嚴重的膝關節或者是髖關節的骨關節炎,可能會導致關節的畸形,導致患者出現長期的疼痛,有一些情況會繼發關節腔的滑膜炎症,保持關節腔反覆的積液。

發生在脊柱的骨關節炎可能會隨著骨贅的增長,有可能刺激到椎管內的神經了,導致神經方面的症狀,比如麻木、疼痛、甚至嚴重的會導致肌肉萎縮。

而手的指關節炎是非常常見的,很多老年男性或者是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超過60歲以後,手指甲就會開始出現明顯的改變,有一些變形或者有一些小疙瘩,這些通常情況下都是骨關節炎的表現,這些小結節我們也稱之為赫伯登結節!患者主要表現出來的是慢性的手指的疼痛、不能碰涼水,有些患者還會出現明顯的晨僵,但時間不會超過30分鐘,變形有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骨關節炎是否需要消炎,主要還是看患者是否有症狀!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炎的發病幾率會越來越高,有研究顯示年齡超過65歲以後,有80%的人群會在x線上表現出骨贅的形成,也就是骨關節炎的表現,但是我們也要關注另一個數據,那就是65歲以上的人群有關節炎症狀的,佔60%左右。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這說明很多人雖然有骨關節炎的x線表現,但只要沒有症狀,那麼這就不能算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老化,所以我們不需要治療。

真正需要消炎治療的是那些存在著骨關節炎的x線表現、又有症狀,同時結合醫生查體三種情況結合在一起,確定患者需要治療的那部分人群,這樣的朋友我們才能稱其為骨關節炎患者。

那麼如何消炎呢?我們拿膝關節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會明白了!

●如果患者存在著膝關節的骨關節炎,但是症狀並不是特別的重,對於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並不大,那麼此時並不需要藥物治療以控制體重,適當的減少運動的量和時間,儘量不要長時間的爬坡,反覆的爬樓梯,反覆的蹲起,儘量的保護膝關節就可以了。

●如果膝關節存在的症狀比較重,患者屈伸關節的時候,甚至能聽到骨磨擦的響聲,在上下樓梯或者是走平路的時候,會有明顯的關節疼痛,此時就是應該用藥物治療了!

第一、對於有症狀的膝關節,我們首先還是要考慮進行外用藥物治療,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非甾體抗炎藥膏,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控制疼痛,減輕炎症的作用。

第二、如果外用藥物不能幫助患者減輕症狀,那麼可能要口服非甾體抗炎鎮痛藥,但是這一類藥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胃部的黏膜刺激比較大,有一些患者服藥以後會出現胃痛,不建議長期服用。

另外如果有胃潰瘍或者是心臟曾經做過支架,正處於肯定期的患者,請不要服用此類藥物。

第三、可以給予關節內注射玻璃酸鈉,潤滑關節控制炎症,增加關節內軟骨的彈性,幫助患者減輕症狀。
也可以考慮對於關節內注射富血小板血漿因子,也就是prp,來觀察能否幫助患者控制炎症,減輕症狀。



第四,如果患者的症狀比較重,經過以上措施並不能很好的控制疼痛,那麼可能關節內軟骨磨損的比較重,關節腔內的無菌性炎症也比較難纏,那麼此時我們可以考慮給予關節腔內少量的進行激素注射,但是一定要控制量,一般我們建議一年之內儘量不要超過注射兩次。

●消炎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一些物理治療也可以幫助患者消除炎症,但是效果可能會比較慢,比如常見的有超聲波治療、干擾電治療,這些都有一定的消除炎症的作用。

總結

骨關節炎,我們通常也稱之為骨關節病,也稱之為退行性骨關節病,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老化、體重、過度的使用等。

如果您在體檢的過程當中發現存在著骨關節炎的表現,請不要害怕,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會有這些表現,而且現在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40多歲左右的人群體檢發現有骨質增生的人群太多了。

發現骨關節的改變以後我們需要做的是判斷是否存在症狀,如果沒有症狀,我們可以暫時不用特殊治療,只需要嚴格的控制自己的體重,減少對於身體的過度使用,比如長時間的承重,長時間的爬山,這對於我們的軀幹以及關節都是刺激比較大的,儘量要延緩疾病的進展,或者是儘量使疾病不進展。

如果發現了骨關節炎的表現同時存在的症狀,也諮詢了專業的醫生,那麼可以考慮進行藥物治療,但通常我們建議要採取階梯治療,先以外用藥物為主,之後再考慮口服,最後考慮關節內注射,儘量一步一步的來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也請有骨關節炎的朋友,千萬不要一聽說有骨關節炎,這個炎字就開始靜點或者是口服一些抗菌素,這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而且有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等真正需要使用抗菌素的時候,可能就不好使了。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骨關節炎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骨關節炎需要“消炎”嗎?

  許多朋友,尤其是上了一定歲數的朋友,經常在上下樓梯或者背東西負重的時候感覺腿腳發軟,這往往是骨關節炎的徵兆。

  接下來我們共同認識一下這個看似是病又不是病的骨關節炎。

  一

  無菌性炎症

  骨關節炎又名退行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等,並不是說骨關節真的發炎了,更多的應該稱為“無菌性炎症”。

  即是說,骨關節的炎症並不是細菌、病毒等感染導致的,當然也不用吃消炎藥或者抗菌藥。

  它主要表現為軟骨退行性變,即隨著年齡增長和人體關節的日復一日地使用,所謂“年紀大,機器壞”,關節軟骨不斷地摩擦受損、變薄,關節沒那麼潤滑了,自然就成了骨關節炎。

  最常見於膝蓋、臀部、手和脊柱,會伴隨疼痛、僵硬、腫脹等。有時還會伴有新骨的形成,即“骨刺”。

  從醫學調查的情況來看,60歲以上的人大概有一半都或輕或重的患有骨關節炎,而超過75歲的人得骨關節炎的比例高達80%左右。所以,骨關節炎並不罕見,而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之一。

  就像機器用久了會有很多自身的毛病,人身上的零件用久了也會出現很多小問題,骨關節炎就是關節用多了或者平時不怎麼注意保護關節引起的。

  二

  引起骨關節炎的5大原因

  引發骨關節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個:

  1. 慢性勞損

  長期行走或者端坐姿勢不正確,以及過度負重。

  比如最經典的“挑山工”形象。平時我們生活中扛米袋、提油桶、提大袋麵粉等,都有可能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

  特別在上下樓時,膝蓋受力居然是平時的4倍!跟日常在平地行走相比,上下樓梯時我們相當於背了3個自己在走路!

  2. 肥胖

  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成正比。

  首先,肥胖者肌肉的承受強度低,肌纖維數量可能相對比較少,因此肌肉對關節的包裹保護作用較弱。

  其次,肥胖的人常常伴有動脈硬化,會造成關節軟骨及半月板的營養不良,不利於關節穩定。

  對於肥胖者而言,體重下降可以減輕甚至避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症狀或發病。

  3. 骨質疏鬆

  當軟骨下的“骨小梁”變薄時,即發生骨質疏鬆,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下降,此時更容易出現骨關節炎。

  4.外傷

  反覆的膝關節損傷,如骨折、軟骨、韌帶的損傷。尤其針對運動員這個特殊人群,非常容易出現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

  5. 遺傳和性別

  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不同種族的人,關節受累情況集中的部位不同。如在白種人中多見髖關節、腕掌關節的骨性關節炎,但在黑種人及黃種人中少見。

  性別也有影響,膝關節的骨關節炎在女性中較多見。


頸腰椎主任


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 發病率極高, 有些關節炎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而被忽視, 等到症狀明顯時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甚至導致殘疾。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 共有100多種類型, 其中最常見的有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引起的關節炎等。

組織學、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關節炎, 我們所指的“炎症”主要指“炎性細胞因子”。 現已證明, 關節囊、半月板、軟骨、滑膜等均能產生炎性介質, 炎性細胞因子產生關節炎,,同時,關節炎又刺激各種炎性細胞因子生成, 互為因果。比如最常見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1 (IL-1) 、白細胞介素-2 (IL-2) 、白細胞介素-6 (IL-6) , 腫瘤壞死因子 (TNF-ɑ) 、環氧化物水解酶 (COX) 等等。因此,這些“炎症”跟老百姓經常遇見的感冒、發燒、化膿感染的炎症是由本質區別的。所以不要隨意亂買消炎藥服用!!!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明確診斷下指導用藥!!!!!

關節炎發作時是可以吃消炎止痛藥 (比如布洛芬, 雙氯芬酸鈉) 的, 布洛芬是可以緩解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原發性痛經症狀, 減輕發熱, 緩解輕、中度疼痛的;而雙氯酚酸鈉則適應於急性或慢性類風溼關節炎或骨關節炎的症狀和體徵。對於不同的關節炎類型, 應該服用對應的關節炎藥物:

類風溼關節炎臨床上用藥有: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美洛昔康、萘丁美酮、塞來昔布、金諾芬、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

骨關節炎臨床上用藥為:卡馬西平、對乙酰氨基酚、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扶他林、芬必得、樂松、優妥、西樂葆、萬絡、莫比可;

強直性脊柱炎臨床上用藥如下:布洛芬、荼普生、雙氯芬酸、消炎痛、氯芬那酸、塞來昔布、羅非昔布、美洛昔康、氯諾昔康;

痛風性關節炎臨床上則用:秋水仙鹼、依託考昔、非布司他、阿那白滯素、利納西普、康奈單抗、TNF拮抗劑。


骨科醫生王明傑


骨關節炎和普通的消炎沒多大關係。骨關節炎一般和不同的品種繁多的~~~侵襲皮膚裡的肉裡有關!但不排除骨關節炎內在有骨變的因素。可以用排除法治療骨關節炎。先把皮膚裡的蟎蟲清淨了。是治療骨關節炎的第一步。理論上可以上頭條裡搜索一下:蟎蟲的種類以及對皮膚裡的危害性?瞭解一下蟎蟲知識。對你接下來的骨關節炎的治療肯定有所幫助。免得走入誤區!處理方法:用特殊的越厚越軟帶花紋是4個厚的衛生紙買來備用。把膝蓋用溫水泡上10分鐘後,用紙快速沾水開搓骨關節處的皮膚,清理乾淨蟎蟲。要麼會是痛風的來始~~類風溼性關節炎變殘結束。半月板損傷。膝蓋處的皮膚裡蟎蟲量:不可想象!把皮膚包裹的結結實實的,沒有活動空間。是在2019年有所發現的。願你康復。


用戶104557646348nyu


關節炎是無菌性炎症,如果發炎是可以消炎的!局部抽水或封閉注射都可以緩解炎症



陳翔醫生


病理性骨關節炎一定得看醫聽醫生的對症下藥。

風溼性骨關節炎就得注意保暖去溼。常用艾條灸一灸。用不作吃消炎藥


用戶朝夕是金


骨性關節炎是需要消炎的,因為骨性關節炎也是具有炎症的,適當的使用消炎的藥物,可以加速治療的時間


徐瑾彥


早得早治療,最主要防寒保暖,吃鈣片,喝牛羊肉骨頭湯,打潤滑針,看醫生需要打消炎針,慢慢能減輕


微笑人生朋芳


西醫認為骨關節炎需要消炎,有一種無菌炎症如肩周炎人體自身有自癒能力,不過不加治療週期會很長並且會很痛苦,還是應該先止痛。如果骨關節腫脹說明有寒溼之毒,需要適度刺血排毒和拔罐去寒。


白鶴乘風


有好多不同的病因,建議檢查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