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7 寶雞鳳翔:學習楓橋經驗 創辦法律診所 全面推行分類會診人人樂工作機制

鳳翔古稱雍,是周秦發祥之地、嬴秦創霸之區、華夏九州之一,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現轄12鎮160個村,版圖面積1179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鳳翔歷史文化悠久,先秦20位王公在此建都327年,是始皇加冕、蘇軾初仕之地。千年園林東湖譽滿神州,西府“三絕”馳名中外,被譽為西鳳酒鄉和民間工藝美術之鄉。鳳翔發展潛力巨大,榮獲了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雙擁模範縣等多項國家級榮譽,三次榮獲陝西“十強縣”稱號,六次榮獲陝西“平安建設先進縣”表彰,是省級“平安縣”、“平安示範縣”,去年底獲得全省“平安杯”殊榮。

近年來,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搭建“一庫一所兩團”工作平臺,全面推廣分類會診“人人樂”運行機制,法學法律界的“洋學者”和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土專家”充分發揮專業與行業優勢,為基層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服務,為各級各部門化解疑難糾紛積案,引導幹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平臺、做助手,服務發展當“參謀”

一是整合資源,建立專家人才庫。我們在全縣律師事務所、執法司法部門和社會管理行業等,聘請具有較強法學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律師、專家學者、退休政法幹警以及鳳翔籍在外法學法律工作者,建立了130多人的“鳳翔縣法學法律專家人才庫”,擔當法治鳳翔建設的“核心智庫”。專家人才庫的“洋學者”和“土專家”既為黨委政府依法治理出謀劃策,又直接參與重大矛盾糾紛和疑難信訪案件調處。先後承擔了全縣“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等4項專題調研任務,參與了縣委《關於全面推進法治鳳翔平安鳳翔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於推進法治信訪建設的實施意見》草擬論證,牽頭完成了法治鳳翔平安鳳翔建設7項重點任務。“洋學者”和“土專家”接待群眾諮詢,受各鎮(村)、部門邀請或當事人委託,到基層參與勞動爭議、婚姻家庭、拆遷安置、村民待遇、醫療事故、交通肇事、行政訴訟等糾紛調處化解,累計為156件矛盾糾紛和信訪積案化解提供了法律支持與幫助。

二是順應需求,派駐法律顧問團。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從專家人才庫考察優秀“洋學者”和“土專家”組成法律顧問團,通過雙向選擇為行政執法部門、各鎮人民政府、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派駐法律顧問,提供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重點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涉法事務諮詢及訴訟代理等服務。去年開始,我們針對涉法涉訴信訪問題較多、法律專業人員奇缺的實際,率先垂範,為縣委政法委聘請知名律師曹靖苑擔任法律顧問,每月利用兩天時間在政法委為來訪群眾解疑釋法。15個行政執法部門、12個鎮人民政府共派駐法律顧問32名,為自身依法行政“把關”,防止和避免了因執法不當引發案(事)件。在西鳳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整合原有力量,聘請孫海平、林娜等專家學者組建法律顧問工作室,指導人民調解,強化訴訟維權。法律顧問團成員共為7戶企業化解內部糾紛30多起,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20多件,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有效地維護了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普法為先,組建法治宣講團。在專家人才庫遴選20位政治覺悟高、社會責任感強、具有良好法律素養的“洋學者”和“土專家”,組建“鳳翔縣法治宣講團”,圍繞群眾關心的身邊法律問題,每月一期分赴機關單位、城鄉村鎮、中小學校、廠礦企業舉辦法治巡迴講座。宣講團成員親自上手,以發生在縣內的典型法治案例和群眾關注的熱點法律問題為題材,精心編排《雍城說法》電視欄目,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累計已在縣電視臺播放46期。承辦縣綜治辦、司法局、縣委黨校安排的全縣人民調解員和鎮村組幹部法治培訓班,提高了參訓人員依法化解民間糾紛的能力。主辦縣委、縣政府安排的鳳翔縣法治大講壇,先後邀請西北政法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法學院專家教授,分別給全縣科級以上領導幹部作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和《法治思維下的信訪維穩》專題輔導,提升了全縣各級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維護穩定的水平。

二、解紛爭、剜病根,平息矛盾當“醫師”

一是調處基層矛盾。組織專家人才庫的“洋學者”和“土專家”,定期深入160個村、社區,依託鎮綜治維穩中心及司法所、村綜治維穩工作站及調解室,對接“三調聯動”機制,為調處基層矛盾提供法律服務,助力“無矛盾糾紛上交鎮(村)”創建。構建縣、鎮、村三級法律服務組織網絡,為民服務觸角全面延伸至基層村組,爭做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和事佬”。 累計調處化解農村鄰里、債務、婚姻等民間糾紛800多件,全縣三分之二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了矛盾糾紛不出村、無上交。特別是交通事故發生後,一般是交警大隊負責交通事故的受理和責任認定,但當事故雙方當事人對事故賠償問題意見不統一時,“洋學者”和“土專家”就第一時間介入,採取現場辦公、當面會商的辦法進行調處化解,形成了一般事故行政處理,複雜事故專家學者會商的專群結合、相互補充的交通事故處理機制,實現了事故責任認定與經濟賠償調解的兩權分離,提高了交通事故處理的透明度、公信力,徹底杜絕了交通事故處理中“人情案”“關係案”的發生,有效地維護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事故雙方架起了一條快捷處理賠償問題的“高速公路”。

二是會診行業糾紛。針對群眾遇到“難腸事”到處跑、縣信訪大廳接待量大、分流週轉環節多的實際,我們挖掘專家人才庫的“洋學者”和“土專家”資源,藉助其中立、專業、無償的獨特優勢,大膽嘗試,破冰探路,2016年8月在信訪大廳建立“鳳翔縣法律診所”,下設涉訴信訪、醫療糾紛、交通事故、工傷事故、物業管理、房屋交易、勞動爭議、保險理賠、徵地拆遷、民生維權10個會診室,完善服務流程、原則、方法和運行規範,以“第三方”身份,採用分類會診模式調處化解行業矛盾糾紛。近幾年,各種醫療糾紛尤其是醫鬧及傷害醫護人員案(事)件頻頻發生,嚴重擾亂正常的醫療秩序,已成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醫療糾紛會診室設立後,認真履行“宣傳、諮詢、引導、調解”工作職責,會診室的“洋學者”和“土專家”特別是律師、醫學專家等,通過法規宣傳、政策解答、醫學諮詢、聯合會診,幫助醫患雙方依法快速合理解決醫療糾紛,提高了普法宣傳的針對性、矛盾化解的公正性、糾紛處理的合法性,解決了三個“焦點問題”,即解決了衛計局是醫療機構的“孃家”,其參與處理醫療糾紛群眾不信任的問題;解決了法學與醫學對接結合的問題,便於醫患雙方依法處理糾紛;解決了患方盲目諮詢易受誤導的問題,律師和醫學專家聯合坐診,權威指導,幫助雙方換位思考,避免情緒對立發生醫鬧。的確,法律診所突破了行業調解力量不足的侷限,實現了矛盾糾紛的專業化解,緩解了集中接訪壓力,讓群眾少跑路、信得過,社會矛盾“減壓閥”“防洪堤”作用得以凸顯。成立以來,共接診來詢來訪360多人次,調處行業糾紛190多件次,有力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三是破解信訪難題。信訪積案往往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們彰顯專家人才庫的“智囊團”這一重大作用,將“洋學者”和“土專家”作為化解信訪積案的骨幹力量,採用多元化辦法,從釋惑答疑、道德教化、司法救助、人文關懷、心理疏導等方面綜合施策,促其息訴罷訪。對窮盡法律程序仍無法解決且有非訪傾向的當事人,組織資深律師等專家學者想方設法,合力攻堅,化解結案的,指導涉事單位與信訪人簽訂息訴罷訪協議書、承諾書。我縣劉有良、陳志強、杜斌等10多年的信訪積案問題,律師蒲周勤、馬朝麗、曹靖苑等先後多次深入其家,或約其到縣法律診所,進行協調溝通、提供法律指引、開展辯法析理、調處疑難癥結,積極解決合法合理訴求,穩妥回絕非分非法念頭。今年來,他們為涉訴群眾提供法律諮詢31人次,協調有關單位化解涉法糾紛9件次,聯繫協調法院立案11件次,確認和解協議6件次,化解信訪積案3件,真正做到了為信訪群眾把脈問診,提供法律意見和法規依據,使信訪群眾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既減少了信訪群眾訴累,又提高了基層依法治理水平。目前,劉有良、楊平福、石尕青、郭鋒4個涉法涉訴信訪積案已成功化解,王周桂、陳志強、燕文乾等信訪積案即將化解成功,全縣集體訪和越級個訪大幅下降,今年各級“兩會”期間實現信訪人“零上訪”、“零非訪”。

三、固根基、重保障,創新引領當“先鋒”

一是壯大組織機構。今年,在充實鞏固“一庫一所兩團”的同時,總結我縣“法律診所”分類會診社會矛盾和群眾糾紛的成功做法,在各鎮全部建起“法律診室”,在所有村全部建起“法律驛站”,落實人員,規範程序,擴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三級實體化平臺,形成縣綜治辦業務指導、鎮綜治維穩中心統一管理、相關部門密切配合、“洋學者”和“土專家”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會診式工作格局。鎮“法律診室”、村“法律驛站”人員既有法學法律界的“洋學者”,又有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土專家”,包括律師、其他法學法律工作者、政法部門退休人員、鎮綜治維穩中心及司法所退二線幹部、有關領域專家學者、農村鄉賢、“三老”(懂法懂政策的老黨員,擔任過村幹部的老同志,德高望重且有調解經驗的的老年人)和能勝此任的其他公民、社會團體。公開“洋學者”和“土專家”的姓名、年齡、身份、專長、聯繫方式等,方便矛盾雙方或上訪人自主選擇。

二是創新運行機制。學習借鑑浙江“楓橋經驗”,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明確“法律診室”和“法律驛站”的工作性質、工作原則、工作任務和工作紀律,請社會各界監督,讓信訪群眾信服,展現“第三方”中立機構的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以縣“法律診所”、鎮“法律診室”、村“法律驛站”人員為基本力量,充分利用“洋學者”和“土專家”等“第三方”中堅力量,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採用多元化解手段,發揚“不怕跑斷腿、不怕磨破嘴”的調解精神,用法規去解釋,用道義去感化,用情感去規勸,積極實施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人人樂”工程。對疑難糾紛和積案實行庫存認領制和首問負責制,即“洋學者”和“土專家”對已有糾紛和積案主動認領,及時上手,徹底化解,消除庫存;對新生問題由初次接待、首問受理的律師等人員負責到底,嚴禁半途而廢、轉為庫存,努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疑難棘手矛盾糾紛和重大複雜信訪積案。對成功化解糾紛和積案的個人或團隊予以重獎,使相關人員、相關單位個個滿意人人樂,逐漸形成了“黨政支持、多元參與,法治保障、分類會診,結案有獎、群眾高興”的糾紛和積案依法化解新機制。縣上已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將縣“法律診所”、鎮“法律診室”和村“法律驛站”人員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參與糾紛積案化解工作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實行專款專用。

三是矢志謀劃引領。我們將全縣數十年來的疑難糾紛和積案,按問題難易程度和工作付出大小進行梳理、篩選、彙總、分類,依次分為ABCDE五類。由縣“法律診所”、鎮“法律診室”和村“法律驛站”中“洋學者”和“土專家”帶頭,發動社會各界及人民群眾積極參與調處化解,縣、鎮、村三級聯動、力量互補、資源共享,共同將五類疑難糾紛和積案多元化解“人人樂”工程推向縱深。“洋學者”和“土專家”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和參與疑難問題化解,屬公益性為民服務,旨在聽取信訪人訴求,評析信訪事項性質,有針對性地做好釋法析理、提出處理建議、引導信訪人依照法律規定解決疑難信訪案件。對成功化解了疑難複雜矛盾糾紛或信訪積案(即信訪人或當事人案結事了且息訴罷訪)的個人或團隊,並提供《糾紛或案件概況》、《調解情況彙報》、《息訴罷訪承諾書》、《調解協議書》、《司法確認申請書》和《民事裁定書》等佐證材料,經縣綜治辦審查核實,按其化解的糾紛、案件所屬類別予以A類5000元、B類4000元、C類3000元、D類2000元或E類1000元重獎,使信訪人滿意高興、雙方當事人滿意高興、黨委政府滿意高興、參與化解了事的人員滿意高興,宣傳和激勵更多的行家裡手和能人賢達投身“人人樂”工程。獎金從縣涉法涉訴信訪工作基金、平安建設“以獎代補”專款和國家司法救助資金中支付。對新生的疑難複雜矛盾糾紛、信訪大案成功化解的,參照五類標準進行獎勵。

回顧兩年來的工作實踐,我們雖然進行了一些嘗試,做了一定的努力,但許多舉措和機制尚在探索之中,仍需進一步健全、加強和創新。下一步,我們將認真按照上級要求,緊緊圍繞全縣工作大局和解決影響發展的重大矛盾問題,不斷完善和推廣分類會診“人人樂”工作機制,動員激勵“洋學者”和“土專家”立足基層、紮根實際,把工作重點置於服務人民群眾、化解社會矛盾、當好參謀助手上,在黨委關注、群眾關切的難題、難事上盡智聚力,為黨委政府分憂解難,為信訪群眾依法維權,為平安鳳翔建設奉獻聰明才智。

(寶雞市綜治辦 吳華平,鳳翔縣綜治辦 婁建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