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時,三角肌感覺並沒有怎麼用力,這是怎麼回事?

大盛歸來vlog


我是魔獸訓練中心的教練成思遠,今天和小夥伴分享:在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時,三角肌感覺並沒有怎麼用力,這是怎麼回事?

所以說,大家在做前平舉和側平舉時候,肘關節其實不是完全伸直鎖死的,而是輕微有一定的角度,這樣會減少前臂的發力。

說到三角肌的訓練,那大家常做啞鈴的前平舉、側平舉、還有俯身的側平舉。這樣是針對我們前束、中束、後束的一個相對孤立的刺激,但是有些小夥伴會問到我在做前平舉和側平舉的時候,為什麼肩膀沒有太多感覺,反而前臂會很酸。

首先,我們的手是要握住啞鈴的,那你握的越緊,小手臂發力會越多,假如說你的前束和中束無力的情況下,你會更多的動用小手臂,幫助你發力動作,這樣就會導致你肩膀沒有感覺,但是前臂酸的不行了。

對於俯身啞鈴側平舉這個動作有什麼要求?很簡單,這個動作我們目的是為了去刺激我們三角肌後束,所以說這個動作一定要在水平面去完成,你的兩個肘關節要向兩側打開,但是向外展的時候。

不建議大家去做到特別靠後的位置,因為你做到特別靠後的時候,你的肩胛會發生肩胛後縮,斜方肌和菱形肌參與介入,所以說為了相對孤立動作,不要做到特別靠後。

可以有控制的更加註重離心階段的去做動作前半程的訓練,還有一個方法就是我們含胸去做。含胸就可以避免我們肩胛後縮,避免斜方肌和菱形肌過多參與。

無論是前平舉還是側平舉,還是俯身的側平舉,首先要明白動作到底是練哪塊肌肉,然後根據這個肌肉的作用去調整運動軌跡。

不要為了完成動作而完成動作去借力,這樣就會很大的影響到對三角肌的刺激,感覺就不會特別好。

今天分享到這裡,關注我們,下次再分享,今天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IPTA國際健身教練學院導師:成思遠,喜歡健身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回覆留言。


隨時蛻變


借圖一用,每次解決一個問題即可

現在你的問題出現在側平/前平舉時,前臂出現預先疲勞,借力過度...。其實通過你的描述,大概知道你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是怎樣的了...導致前臂酸脹疲乏的原因有兩點:

直接點吧,光這個問題並不複雜

1.手腕失去了中立位

手腕被重量往下帶,導致前臂肌肉被持續拉伸,往往出現在使用重量過大,手腕hold不住,自然往下

解決方法:1.訓練你的手腕力量,2使用較輕的啞鈴在手腕保持中立位下嘗試

2.用前臂在往上提,而不是用你的三角肌(圖3)

可以通過動作頂峰時作出判斷,因為如果你是用前臂往上提...最終你的前臂會高於你的大臂,甚至肩膀。

解決辦法:

1.注意力放在大臂往上抬,而不是小臂往上提

2.使用較輕啞鈴進行嘗試

為什麼兩個情況都出現降重?因為只要重量一大,你就會很主觀的把啞鈴握的很緊,你的前臂肌肉就會處於備戰狀態。最後就是提,而不是大臂抬

上述兩個問題,下次訓練的時候第一次吧。

因為你沒說斜方肌酸脹,所以今天不說

在你沒有解決前臂問題,告訴你俯身飛鳥,你也做不好,所以也不說...見諒

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慢慢你會懂更多

學習,嘗試,掌握,訓練!需要有個過程

這就是為什麼...別人三角肌出水滴狀...我卻出不來的主要原因。






Freedy六塊腹肌企鵝


感覺前臂用力太多,很明顯你沒找到正確發力方式。

先要了解前平舉和側平舉訓練動作所針對的肌肉。

1.啞鈴前平舉——針對三角肌前束

做前平舉時,手肘是要伸直的,肘部不能彎曲。你可以將手肘內收,但不能內收太多。

你自己也可以嘗試一下,如果你手肘內收過多,勢必前臂會先發力。要感覺是利用肩部力量向上舉起,高度是和肩平齊。

還有一個問題,可能是你直接是夾著大臂,靠前臂從下拎起啞鈴,這樣就是抬前臂了,同時手肘也受力了,動作就變形了。

解決方法:

丟掉啞鈴,用空手或用輕重量啞鈴去做動作。

雙手自然下放,放於身體兩側,然後向前方,緩緩向上舉起手臂,直到手臂與肩平齊時停止,然後緩慢下放回位,再換右手做同樣的動作,這樣如此交替重複。

交替的做熟練後,再做雙手同時向上的。

2.啞鈴側平舉——針對三角肌中束

(重量過大,手肘內收太多,借力)

這個動作很多人都會做錯。

一個是手肘內收太多,導致動作練成了前束。

另外就是你的問題,只知道抬前臂,完全不是肩部受力。

這種問題,不但是手肘內收前移,而且還借力太多。只是在將啞鈴向上送,沒有用肩部力量向上舉起。

解決方法:

還是一樣,丟掉啞鈴,用輕啞鈴去做動作。

雙手自然下放,放於身體兩側,然後緩緩向身體兩側舉起手臂。直到兩邊手臂高度和肩快要平齊時,再緩慢回原位重複。

這裡要注意,手臂不是完全打直的,手肘需要略微內收一些,但不要收的太多。動作一定要慢,多感受三角肌中束在受力,特別是到了頂部時,可以停留3秒,再下放。

總結:

練肩部的三角肌,重量不能太大。像題主你的動作本身就有問題,要先丟掉啞鈴,用空手去做,熟練之後,再去加重量。

練肩,最不能有的就是借力甩啞鈴,那樣等於是白練。你借用小臂向上抬啞鈴,無論你做前平舉,還是側平舉,都不會感受到肩部肌肉的發力,你要到俯身側平舉,那動作就更離譜了。

尤其是側平舉,需要多對著鏡子練,可以把手放在肩部,感受到對應的肌肉發力,你就做對了,反之就是錯誤。


悠米愛健身


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分別鍛鍊我們的三角肌前束和中束,因為這兩塊肌肉收縮時,有使我們手臂在身體前側和兩側抬起的功能。

但是並不是只有三角肌前束和中束具有此功能,斜方肌上部也具有類似的功能。

紅色的肌肉就是斜方肌,它在我們的背部,上半部分呈三角形的肌肉就是斜方肌上部,當斜方肌上部肌肉收縮時,肩胛骨將上提,肩關節會跟著一起向上移動。

斜方肌的體積和力量遠遠大於三角肌的前束和中束,如果我們訓練方法不當,那麼在做前平舉和側平舉時,就很有可能是斜方肌上部在主導,三角肌沒感覺也就很正常了。

如果想讓主導肌肉是三角肌,通過以下兩個方法就可以很容易做到。

1 降低訓練重量

三角肌前,中,後束是三塊相對較小的肌肉,對小的訓練重量反應明顯,上大重量不但起不到好的訓練效果,斜方肌也容易代償。

一般的訓練重量為,2.5公斤,5公斤,7.5公斤啞鈴就足夠了,水平較高者可以選擇更大重量。

2 訓練姿勢不正確

如果我們在舉的過程中聳肩,那麼斜方肌就會去主導動作,三角肌發力就會大大減小。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舉的過程中,肘關節微微彎曲不鎖死,適當沉肩,儘量避免肩胛骨的上提,即聳肩的意思。



初期訓練可以坐在訓練凳上做側平舉,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軀幹的晃動,進一步降低斜方肌代償。

終上所述,平舉時使用低重量,沉肩,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找到三角肌發力的感覺。


冷風談健身


做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時,因為運動軌跡,註定會小臂發力,所以這是個很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小臂發力的感覺大於三角肌,那問題就大了。


第一個可能的問題是:姿勢不標準


當手臂向兩側或前伸展手臂時,整條手臂應該是一個平行線的,而不是手腕會向下垂。


做個重點,如果當手腕向下垂時,我們就會為了握住啞鈴而發力,而發力點就是小臂,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小臂更酸。所以你應該保持手腕中立的位置,這樣就會避免小臂發力。



第二個可能會問題是:重量過大


當重量過大時,這個重量就會超過三角肌的負荷,導致三角肌無法獨立完成動作。它就會從其他地方募集肌纖維來幫忙——斜方肌、三頭肌或是小臂肌。


很明顯,你的三角肌選擇了小臂肌來協助發力,所以你感受到了強烈的小臂發力。


把重量降低點,保持手腕和肩膀保持平行,這樣你就會做出完美的側平舉和前平舉了。


snow陳陳


好的,我來解答一下。

三角肌訓練的發力感就是特別難找,不僅僅是你,健身多年的老司機,也未必訓練後就會有泵感。

側平舉和前平舉這兩個動作,是三角肌訓練裡比較經典的兩個。

我跟你說說你有可能沒有注意到的點吧,一定有你忽視的。

1.是不是啞鈴重量太大了?

三角肌訓練,必須要避免太大的重量。

並不是動作能做起來,你的肩膀就得到鍛鍊了。

因為可以協助三角肌發力的肌群太多了。

你的胸肌,背闊肌,二頭肌,甚至是腰腹,都會把本應該三角肌完成的動作,代替完成。

於是訓練以後自然沒有感覺。

建議用能負荷的最大重量的60%先做動作,感受到發力了,在逐步加重。

2.是不是意念沒有集中在肩膀?

三角肌訓練和背闊肌有一點相似,就是必須意念集中在發力肌群。

如果沒有集中,就出現類似沒有感覺這種情況的發生。

3.肘關節是不是伸的太直?

先看圖:

我用這個側平舉作為例子,目的是叫大家觀察模特的肘關節。

是有一點點彎曲的對不對?

假如肘關節全部伸直,就會出現壓力全部作用在肘,腕關節的情況。

這樣不但沒有肩部充血的感覺,而且小臂會比較疼,甚至出現受傷。

因此,請按照圖裡正確的動作去控制你的關節。

總而言之,三角肌的確比較高手向,一次兩次沒有感覺不要急。

按照正確的模式慢慢摸索,回報是一定有的!

希望有幫到你!


虎山行不行


在一般的較為正常的肌肉強化訓練中,如果我們找不到肌肉的發力感覺的話,那麼這個肌肉的強化訓練效果就可能會比較差了。

所以說,在我們進行健身訓練的過程中,一定需要找到自己目標肌肉的發力感覺,從而讓自己的肌肉有一個更好的強化效果。

就比如我們在練肩的時候,做啞鈴的前平舉和側平舉時,如果自己感受不到肩部三角肌發力的話,我們就需要去學會發現問題,然後去找到三角肌的發力感覺。

那麼接下來,小編我就給大家介紹自己在做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時,可能會出現的3個問題,希望幫助大家較好的去避免這3個問題的出現,從而找到三角肌的發力感覺。

一,重量的選擇過大

這是我們很多健身新手,特別是很多特別愛面子的健身人士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因為用的訓練重量大的話,好像就可以顯示出自己的力量大,顯出自己練得好等等。

對此,小編我想說的是,雖然說選擇的重量如果比較大,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較好的訓練效果,但是,如果我們並不能較好的控制好這個大重量,自己的訓練效果可能就會蕩然無存。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做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時,用的訓練重量過大,並且自己並不能很好的控制這個重量,不能用這個重量去很好的完成動作的話,那麼自己的訓練效果是會比較差的。

所以說,如果我們想要在練肩的時候,做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時,能夠去更好的找到肩部三角肌的發力感覺,那麼我們就應該去選擇一個合適的訓練重量。

所謂的較為合適的訓練重量,指的並不是特別大的訓練,也不是特別小的重量,這個重量的選擇,應該是讓我們能夠感受到訓練負荷,並且也能夠較好,較輕鬆的去完成動作的重量。

一般來說,重量的選擇最好在8-12RM是比較好的,是我們比較容易找到發力感覺的一個訓練重量。

二,動作頻率過快,幅度過小

我們得知道的是,自己在做很多的訓練動作時,應該都需要注意的點,就是在做動作時快起慢放。

所謂的快起慢放,指的就是我們在向心收縮發力時快一些,然後再離心收縮蓄力時慢一些,就比如我們在做硬拉側平舉時,大臂向上的過程應該快一些,然後向下的過程應該慢一些。

因為,在做啞鈴側平舉時,大臂向下的過程是我們肩部三角肌離心收縮的過程,如果這個過程我們做慢一些的話,自己的三角肌就會感受發力明顯。

所以說,我們在做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時,動作的頻率不能太快,要控制住,慢慢的向下放啞鈴,充分的去感受三角肌中束的發力。

其次,我們的動作幅度也不能太小了,不管是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都最好把啞鈴舉到和自己的肩膀平行。

三,做動作時注意力不集中

這是很多健身新手都會犯的一個錯誤,我們在做啞鈴前平舉和側平舉時,應該把自己的注意都集中在肩部三角肌上,讓它能夠更加充分的去收縮發力才好。


36計瘦為上計


規範動作……

前臂很用力請考慮是否做動作時,把啞鈴握的很緊,其次再考慮是否握力太差。

練肩想三角肌感受不好,你需要考慮的是,是否把一個孤立動作做成了複合動作。


L1144468950


其實基本就是肩胛骨沒鎖住導致的,肩膀先後展,再下沉,整個運動過程中盡力保持住肩胛骨現在這個位置,肩膀會有被孤立的感覺,做平舉的速度慢一點,別用猛力甩動,還有別用太重的啞鈴,肩膀關節吃不消。個人的一點小經驗,酌情參考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