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每日一薦: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楢山節考》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片子,來自日本的《楢山節考》。看完之後心情會很沉重。本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電影而成,一共有過兩個版本。一個是1958年木下惠介指導的,另一個是1983年今村昌平指導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網絡找找,本次談的是1983年的版本的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古代日本深山裡的一個貧苦的村子,村民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僅能維持微薄的口糧。對於多山的日本來講,靠種地為生的農人非常的貧苦,大部分人大半輩子都要和地主、強盜、欠收做鬥爭。

到了災年,糧食欠收不夠吃了,為了維持生計,村子裡70歲以上的老人都要被子女背上後山的一座大山--楢山丟棄,等死,以作為獻給山神的禮物,以祈求村子裡來年的風調雨順。

劇中阿玲婆已經69歲了,身子骨依舊很硬朗。這一年的冬天悄然而至,天依舊很冷,糧食卻不多了,一家老小是否能熬過這個殘忍的冬天尚且是個未知數。按照村子的慣例,她即將踏上楢山之路,她對於即將用死亡方式拜祭山神似乎並不感到悲觀,因為到了70歲不死就會被村子的人嘲笑,更是對後輩的詛咒。

為了養活一家人,給冬天留出足夠的口糧。她做好了赴楢山的心理準備。阿玲婆把上山前該料理的事情都辦清了,於是便放心地決定了上楢山的日期。

阿玲婆的長子很是憤怒,他反對這樣不近人情的習俗,但是他無處訴說,村子的習俗和現實中的情況不容他選擇。老婆婆砸掉了自己的牙齒,還在村裡的人面前炫耀自己可以祭奠山神了。

每日一薦: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楢山節考》

兒子辰平懷著悲壯的心情揹著阿玲婆上山了,踏上了祖祖輩輩走上的這條道,上楢山了。按照習俗在上山期間是不可以對話的,所以母子二人一直堅守著沉默,一路上沒有說話。

休息時,辰平自言道:“這條路是祖先遺留的,不知道走過了多少人,再過25年我也要上山了。”

在即將到達山頂的地方,谷地裡一片白花花的白骨,這是多年來村子獻給楢山的“祭品”。

每日一薦: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楢山節考》

辰平揹著母親繼續前行,不言不語。他為阿玲婆找到了一個乾淨的石頭將其放下,將一盒飯遞給母親,母親一再推脫,辰平無奈只好抱著盒飯遵守著不可回頭的規矩快步下山了。

忽然天空下起了雪,而這正是阿玲婆所期待的吉兆,因為雪越大代表神山的祭奠會越神靈。

每日一薦: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楢山節考》

辰平轉身跑回去看望母親,只見母親盤坐雙手合十,辰平帶著哭腔問道:“母親,你冷嗎?”母親默不作聲,只是揮手示意兒子讓他回去,皈依使得這個老婦人比任何一個同齡人都能安靜地面對死亡。

此時,白雪覆蓋了累累白骨,楢山又呈現出寧靜、清潔、祥和的景象……

辰平默默回到家中,生活仍在繼續,生存依然嚴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