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行,顾名思义,就是“行走”的意思,是介于“踏步”和“奔跑”之间的行进状态,“行书”也就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法状态。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元 赵孟頫 行书 《秋兴诗》(局部)

如何掌握行书的书写方法,写得一手漂亮字?本期技法课堂,我们从行书的来源谈起,从学理到技艺,全面把握行书的写法。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元 赵孟頫 行书 《秋兴诗》(局部)

行书的来源

行书作为一种书体,大约产生在汉魏之际,关于它的来源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

一说是源自楷书,这一说法在古代已经十分流行。如苏轼《题唐氏六家书后》云:“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不能立而能行,不能行而能走者也。”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元 赵孟頫 行书 《千字文》(局部)

一说是源自隶书。如《平生壮观》卷一说:“汉魏之交,分隶初变真、行。”阮元《南北书派论》也说:“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有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元 赵孟頫 行书 《千字文》(局部)

汉魏之际,字体属于嬗变剧烈时期,隶书已经相当发达,楷书、行书、草书都已出现,从时间上说,楷书和行书几乎是同步出现的。

行书的特点

从结体上说,行书简便快捷,流利生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行楷则端庄雅正,行草则欹侧多姿。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元 赵孟頫 行书 《后赤壁赋》(局部)

从笔法上说,行书用笔丰富,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圆并用,或提或按,时断时连,中锋和侧锋兼具,藏锋和露锋兼施。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元 赵孟頫 行书 《后赤壁赋》(局部)

从章法上说,行书形式多样,或字距行距相等,舒朗开阔;或字距和行距紧密,乱石铺街;或字距紧,行距松,秩序井然。

行书技法

了解了行书的特点之后,我们以《人美书谱·元 赵孟頫》系列为例,以常用的横、竖、撇、捺、勾等写法为例,搭配常用字的写法,一起学习行书。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1.(一)此为常见的长横,起笔顿笔分明。稍向右上方倾斜,“八法”谓之“鳞勒”,笔锋仰收。

2.(三)前二横均为短横,“浅锋平勒”,饱满有力。一般多横并列,一横为长,其余为短。

3.(前)“月”字之中的两横作两点用,短促且连续不断。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1.(川)此竖顺笔而下,笔锋收尖处在右下方,前两竖有“垂露”意。

2.(印)此竖用笔均匀有力,下方有勾,作连笔用。

3.(耳)末一笔竖由重渐轻向下,作侧悬针状,往往用于字的最后一笔。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1.(人)此撇为较典型写法,向左作45°倾斜,重心在头,末尾渐细。古法谓之“掠”,“左出而利”。

2.(皇)短撇。介于点与撇之间。古法谓之“啄”。须“卧笔疾罨”。

3.(乃)作斜竖状。重心在下方,然后向斜上方引带。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1.(之)此捺为标准形,稍平坦些,顿延有力。古法谓之“磔”,“战行右出”。

2.(文)用笔由细渐粗,行至最粗时突然住笔,不再捺到细处,“欲放更留”,末尾成齐口。

3.(及)此捺呈大点状,与前一笔撇相连,末尾打住,为草势。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1.(則)竖古法为“弩”,意为弓型,不宜太直。勾为“趯”,即挑的意思。


2.(水)起笔轻,由细渐粗、渐重,挑的角度较大,此多由上字而引带所致。

3.(行)缩去勾,呈竖形。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1.(物)此“勹”为“八法”中“勒—弩—趯”汇一笔。此处较扁些,交待分明。

2.(力)起笔用力,勾时未顿笔,顺笔带过,较随意。

3.(月)此字此处偏长,处理成向内弩紧的形状,欲勾时向外拓展。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1.(容)楷法。此字首点重心在前,而第二笔重心在后,并稍向外斜。

2.(宇)亦楷法。第一笔点下后未收笔,向下方拖出,作连笔。

3.(宙)第二笔由下方收笔处与第三笔相连。属行书写法。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1.(途)整个部首较婀娜,捺在末尾处以斜口结束,斜口向上,不出锋。这是“王”字中常见的捺法。

2.(遊)捺出尖。耳部少一个弯。

3.(遺)点与耳部均轻细,捺的起笔亦细,遂突然重笔顿延至尾,仍斜口向上打住。

本文内容选自《人美书谱·元 赵孟頫》

图书展示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赵孟頫行书初学者入门必备

《人美书谱·元 赵孟頫》系列书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