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現在有一些人連《論語》、《孟子》都沒看過,卻要大言不慚的批判孔孟?

姜子鈞


中國幾千年,大部分時期都是世界最文明最強盛的,說明我們的國家管理制度和民族文化是優於其他國家的。但在民眾覺醒方面,是從有毛主席的領導和毛澤東思想開始的。從一盤散沙變成一根繩子,從被剝削者變成國家的主人,毛主席的領導和毛澤東思想的傳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毛澤東思想更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先進性。我們要大力宣傳毛澤東思想,而不是孔孟之道,要讓人民成為主人而不是愚民。


樹已老了


上世紀40年代大名鼎鼎的汪精衛,有知識吧,滿腹經綸吧。讀過多少歷史書啊?本身是一個熱血青年吧?“總理遺囑”是他手書的吧?可最終是個什麼貨呢?還是甘心情願做了日本帝國的狗,舔他日本鬼子的屁股,遛他日本奶孃的溝去了耶。做了日本鬼子的幫兇,還美其名曰“曲線救國”。全中國人民都是傻瓜呀,只有他汪精衛一個人想救國呀。一個狗東西本身就是一“堂堂美男子”,可再有人想為他塗脂抹粉,他還是和孔老二一樣,是一條十足的沒有脊樑骨的,千年萬年被人唾罵的吃屎的臭狗。

1927年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蔣介石沒有一個人會忘記吧?殺了多少中國共產黨人啊?殺了多少愛國民主人士啊?殺了多少持不同政見者啊!不用去統計了吧。可是這位已故的大總統讀了多少孔老二的書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最“崇拜”的老師就是孔老二。滿口仁義道德,滿口中庸之道。在他辦公室門前的牌匾上,在他寫字檯對面的標語,全部是孔老二的“語錄”。蔣中正是一個“禮義廉恥”掛嘴邊的總裁啊!腦子裡面和他的祖師爺孔老二一樣,生怕別人說他“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改自己的名字就叫做“蔣中正”。和他的祖宗孔老二一樣,拼命追名逐利,死不要臉貪財數第一第二。滿口“仁義禮智信”,而雙手沾滿共產黨人的鮮血,沾滿人民的鮮血。

我想請問我們的大學者大專家大網紅老師。一個人讀書沒讀書,學問多少,和愛不愛孔老二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呢?你舉不出任何例證說明,大學問家大專家和大文盲,與愛孔老二有什麼必然聯繫。

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塊土地上,中國人民和勞苦大眾永遠死不完。同樣,孔老二的孝子閒孫也是死不完滴,除非地球毀滅。


劉文農114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近現代奉行孔孟之道給中國帶來什麼有目共睹,五四以後的新氣象有目共睹。按下孔孟時代已過二千多年,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生產方式經濟關係深刻變化不表,但看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效果,國人從孔孟思想沉珂中覺醒,逐漸開始學習西方先進文明,才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偉人毛主席為什麼打破孔家店是有深刻思考的,現在重提尊孔是想復僻和倒退嗎,是想重建封建專制和等級制度,妄圖奴化國民,重新給民眾戴上精神枷鎖嗎。


無所謂81766578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何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難道不對?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不能長人志氣?這都是《四書》中教育後人做人,修身,治國的道理。

是的,我也曾經懷疑過孔孟之道能否真正治國,是不是真有愚民之教,要承認《四書》中是有些糟粕,比如“唯小人與女人難養矣。”當時看到這兒時我就在心裡問孔子:不知道他的母親是不是女人,若是,那不也是難養之人?因此我斷定這肯定是糟粕。

我覺得對什麼事要看主流,半部《論語》治天下。漢武帝獨罷百家,獨尊儒家,他在朝時是漢朝最發達和最霸氣的時代,漢朝之後歷朝歷代都以尊儒為主導,孔孟之道沒有可取之處?我不這樣認為!

古人總結的還是有道理的:亂世要法治,平安之世要教化民眾,須講儒學,就是要讓大眾多存“仁心”,要知什麼是三綱五常。有的你可以不尊承,有的你卻不能不遵守,比如五常中的仁,義,禮,至,信。五四運動反儒,毛澤東反儒,那是近百年的亂世亂象,內憂外患,靠仁義治國是行不通的,必須靠槍桿子奪取政權,驅除外患才能穩定國家,安定民心。現在國家平安泰平,恢復民心民信還是得學孔孟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學思想!


曉月82923


批判孔孟不需要成為“孔孟學家”,更不需要通讀孔孟原文!那些自詡為通讀原文的人以為最有資格評判,其實是錯的離譜!我們現代中國人對孔孟的批判從一百年前的五四到文革的批判“孔孟之道”,從來就沒停止過!孔孟一些基本論調人們早已是“耳熟能詳”,,絕不是什麼斷章取義!那些以“孔子學院”輸出中華文化的人才真正可憐可嘆!以封建腐朽的三綱五常,忠教仁義為說教,絕對掩蓋不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等級思想,也掩蓋不了其“上智下愚”的階級偏見,更掩蓋不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思想!無論如何美化,斷句,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難養”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輕視侮辱婦女的極端反動思想!在此種情況下,不知為什麼“要通讀全書”才能評判孔孟?難道五四以來的仁人志士對孔孟的批判都錯了嗎?敢問出題者,以您之見誰有資格?


劉振彬73305063


沒有種過地,就不能評論糧食的好壞嗎?

不是自己生的孩子,就不能議論其好壞啊?

只要瞭解了孔孟的政治主張、思想內容,都可以對孔孟進行批判,與看沒看過論語沒有關係。讀論語只是瞭解孔子的一種方法。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寫過書,別人對他就不能評價了嗎?

孔子的很多思想的主要被人研究過了,直接拿來用就行了。即使你不是巨人,但是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以達到巨人的效果。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

“儒家思想對科學的貢獻幾乎沒有”,這是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 裡第二卷 《科學思想史》中寫的,同時還寫到:“縱觀 整個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儒家是反對對自然進行科學的探索, 同 時還不同 意對技術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和推廣”。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何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另一個是,為何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十七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據1975 年《世界自然科學大事年表》記載, 從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 11 世紀, 世界上的重要科學成就 、發明和創造共 231 項, 其中我國有135 項, 佔總數的 58 .4%。 從公元 11 世紀至 16 世紀, 世界上的科學成就發明或創造共有 67 項, 其中我國有 38項, 佔 54%。 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非常先進, 在數學、醫學、天文學等理論科學及冶金、紡織等應用技術遠遠走在歐洲前面。

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有個特點就是大多是靠對技術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而獲致, 其記述表達方式也大多是技能經驗描述式的 ,本質上是感性知識的堆積, 不具現代科學所應具有的特徵。正如著名科學家吳大猷所說:“一般言之, 我們民族的傳統, 是偏重實用的, 我們有發明 、有技術而沒有科學”。

早在1915年,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的任鴻雋發表《論中國無科學之原因》 ,認為原因是:“秦漢以後,人心梏於時學,其察物也,取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擇術也,鶩於空虛而引避實際”。1922年,哲學家馮友蘭發表《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 ,認為“中國哲學家不需要科學的確實性,因為他們希望知道的只是他們自己;同樣地,他們不需要科學的力量,因為他們希望征服的只是他們自己。”

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儒學是不是近代科技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

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對於國家的大一統和家國情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對科學的阻礙作用同樣是驚人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號就是“科學與民主”。在李約瑟眼裡,儒學對科學的幾乎沒有什麼貢獻。文化保守主義者一直不承認這一點,早在1927年梁啟超就指出,儒學與科學,不特兩不相背,而且異常接近。更有人說,科學早就破產了,還是靠孔孟之道。

儒家哲學本質上是道德的哲學, 歷來以倫理為本 ,注重人的自身修養 ,注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 ,注重如何管理好社會 , 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是 “內聖外王”,而不是以探索自然界的知識為目的。所主張的“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能解釋一切, 對一切現象都能有一個模糊的說明,模稜兩可亦是亦非,這與科學的實證精神是相違背的。

儒家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社會倫理,維護著封建制度的等級和秩序觀念,嚴重壓制思想開放,導致思想僵化和思維缺乏理性,使科學缺乏產生和發展的條件。著名作家王小波說:“科學和人類其他事業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平等的事業。真正的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這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裡沒有平等:從打孔孟到如今,講的全是尊卑有序”。(王小波《科學的美好》)

儒家 “重農抑商”的經濟思想使科學技術發展喪失了原動力。“農桑為本,工商為末”,這是中國長期農業文明的特色,生產力低下,吃飯是最大的問題,歷代統治者都是如此。早在春秋戰國《管子·小匡》中就提出了:“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秦漢以後“重農抑商”,士農工商逐步有了高低貴賤之分。

缺乏思維科學是中國科技進步緩慢的重要因素,這不僅僅是儒家的問題而是整個傳統文化都是如此。在中國傳統思維中特別依賴於感覺,重視具象的知覺,抽象思維能力薄弱。1953年斯偉澤曾經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問愛因斯坦為什麼近代的中國產生不了科學。針對這個問題,愛因斯坦專門給斯偉澤寫了一封回信進行了解釋:“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作出這些發現是令人驚奇的。”

思想自由是科學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西方是先有文藝復興個性解放才有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發生。在我國曆史上,春秋戰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思想最自由的時代; 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也出現了許多重大科學技術成就。 到了五代十國、北宋時期,達到了古代科技的最高潮, 出現了被李約瑟稱之為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傑出代表———沈括。到了清朝,專制殘酷思想禁錮,文字獄流行,科學停頓,更談不上發展了。

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徹底斷送科學精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變成了一種學術權威壟斷意識,結果就是作為意識形態的儒學,“視經書為道,以註疏為學”,其保守性長期妨害科學的自由進取精神。程朱理學進一步閹割儒學,被統治者改造為禁錮人們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科舉制度,造就了士大夫階層“學而優則仕”的功利觀、貴義賤利的倫理觀、“鄙薄技藝”的價值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等級觀。“兩耳不聞窗外事 , 一心只讀聖賢書”,“皓首窮經, 研磨八股”,科學研究成了“奇技淫巧”“雕蟲小技”,思想的僵化固化泯滅了科學的希望。

所以說,儒學對科學的負面作用是很大的,這一點連新儒家的梁漱溟都不得不承認,他對僵死的、形式化的儒學進行了嚴厲的批判,稱其抹殺了人的個性、背離了人的本性,成為僵化的統治工具,所以要援西學入儒,挖掘儒學的真精神。

但是也不能簡單說儒學是近代科技落後西方的罪魁禍首,儒學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不是全部。學術界一直都在爭論,各有說辭,不能武斷下結論。李約瑟認為,“中國實行的官僚體制主要是為了維護灌溉體系的需要,而歐洲實行的是貴族式封建體制,這種體制非常有利於商人階層的產生,當貴族衰落之後,資本主義和現代化便誕生了。”

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在工業革命以前,“技術發明主要來自於工人或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偶然發現,中國人多,工人和農民的數量多,因此,在這種以經驗為基礎的技術發明方式上佔有優勢,這是中國經濟在前現代社會長期領先於西方的主要原因。”

知恥而後勇,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本質和核心, 是科學得以創造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源泉。要激發民族的創新精神,重要的是寬容自由民主,沒有這個前提條件,創新就是空中樓閣。



手機用戶62442284914


口誅筆伐先賢未必是自己高明,只是顯示自己的無知與輕浮而已。

我對孟子的認識深刻程度遠遠及不上對孔子。抖膽閒話幾句,以述淺陋之見。

今天早上在微信朋友圈,有個人發了一篇文章。太長,沒看完。反正大致意思就是人的生命最重要,比什麼都重要。這個觀點我完全同意。

但觀點是分層次的,也是分不同情況的。比如《論語》裡說過,“朝聞道,夕死可也。”這時候是“道”重要還是“命”重要?如果按那篇文章裡說的,是一根木頭和一個人的命比,那當然是命重要。至於“道”重要還是“命”重要,這得有具體情況,然後具體分析,不然就是個偽命題。什麼事都不能一概而論,一截兩斷非此即彼。

這文章裡提到孟子,說孟子是個熱情洋溢的詩歌作者,謳歌忠君思想,不惜以命忠君,不把庶民的性命當性命。

其實我覺得這話有點過了。首先數千年前的人和現在的人生死觀就完全不同。對待死亡的認知有差別,那麼命重要還是節義重要在前人和今人之間就存在了分歧。沒必要非得說你對我錯,各自時代不同,沒有一定標準,怎麼比?

而且,孟子好像也並沒有說過人的生命不重要吧?也沒教導人豁出命去愚忠吧?我怎麼記得孟子還說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孔子也說過,邦有道則智,幫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不論是孔子還是孟子,都沒教導人愚忠愚孝。

記得周瑜不是也說過,“得遇明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榮辱與共,福禍共之,同心同德,共謀戰功,此周瑜之謂也。”

賢臣輔明主,可見是古人心裡可遇不可求的事。

說了這麼多,並不表示我是孔孟的忠實信徒。其實最受不了的是那篇文章中一副踩了古聖先賢的小人得志的輕浮樣子。


沅汰


我們為什麼不能?坐下來好好看看祖先的東西呢?張口就是什麼?孔丘,孔老二。真是給中華民族的禮儀之邦抹黑。

難道孔子與我們誰也沒有關係嗎?孔子不是中國人的先賢,祖先嗎?難道不承認我們自己是中國人嗎?臺灣的一小撮敗類,我們是怎恨得?

毛澤東主席說:我們要批判的繼承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我這裡說一件事,《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於貞觀初年,下令由諫官魏徵虞世南等編輯成書的治世寶典。目的是,留心於志平之道,休生養民。他們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輯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博採典籍六十六種,共五十餘萬言。

文序:用之當今,足以鑑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唐太宗喜其廣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釋卷。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卿等力也。奠定了大唐三百年盛世的寶典竟於宋代失傳了。《宋史》也沒有記載。

清乾隆六十年,由日本僧人送回中國本土。(僧人的手抄本)

外國人視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丟掉嗎!撿回我們的文化自信吧!





Banksy24


對於孔孟之說,以及傳統文化,我們應當站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看待這些傳統文化,我認為應該在批判中學習與發揚,在學習中進行批判。既不能全盤繼承,也不可全盤否定!!!如果我們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那是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好思想!!!應大力弘揚毛澤東思想才是正理!!!爭什麼孔孟之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