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杭州排名第一,人才淨流入率為9.88%,比搶人大戰前高出2.93個百分點。排名第二、第三的城市是長沙和西安,其人才淨流入率比搶人大戰前分別高出7.33和4.60個百分點。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一線城市容不下肉身,三線城市裝不下靈魂。”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加入到人才爭奪戰中,並漸漸進入白熱化狀態。二線城市“撿漏”成為不少人調侃的熱門話題。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日前,獵聘大數據研究院圍繞“城市搶人大戰”的主題,推出《獵聘2018二季度大數據報告:搶人大戰中的人才紅利熱點及流向》(以下簡稱“報告”),統計了搶人大戰後人才淨流入排名前20的城市。

其中,杭州排名第一,人才淨流入率為9.88%,比搶人大戰前高出2.93個百分點。排名第二、第三的城市是長沙和西安,其人才淨流入率比搶人大戰前分別高出7.33和4.60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20個城市中,只有北京和上海在搶人大戰後人才淨流入率出現了降幅。上海下降了1.13個百分點,北京則下降了1.47個百分點,降幅最大。

每隔一段時間,逃離北上廣深就會成為新的社交媒體話題。此前有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兩個月,一線城市(北上廣深)人才淨流出率達到0.6%,較2017年同期增加0.05個百分點。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這些離開了一線城市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報告》選擇了搶人大戰中較受大眾關注的7座熱門城市進行分析,包括杭州、西安、長沙、武漢、成都、鄭州、天津。

一、逃離北京,我選擇了天津、西安、鄭州、成都

在這四座城市的人才十大來源地中,北京來源的人才比例最高。其中,天津達到36.58%,西安為13.70%,鄭州為11.67%,成都為10.54%。

當中的原因,離不開近段時間打得火熱的“搶人大戰”。在人口紅利成為過去時,人才紅利取而代之的今天,人才引進成為了各級政府與用人單位空前重視的問題。以天津為例: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在天津外來人才來源城市分佈圖上,北京可以說是“一家獨大”,其餘9個城市來源人才比例的總和勉強超過北京的1/2。

今年5月16日,天津市政府拋出了“海河英才”計劃,40週歲以下只要攜帶身份證、本科及以上學位證及學歷證便可在天津市“落戶”,而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條件,則更為寬鬆。

有記者在線下申請處採訪了32個去天津落戶的人,結果發現其中四分之三來自北京。為什麼選擇天津?用一位落戶天津申請人的說法,“它是一個肉體和靈魂其實可以兼顧的城市。”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和天津一樣,成都、鄭州、西安也分別推出了自己的“人才新政”。

從成都的“45歲以內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並可免費入住青年人才驛站”;到鄭州,“專科以上學歷在鄭州就業居住後可落戶,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及碩博研究生給予住房補貼,給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10萬元的首次購房補貼”;再到西安,“應屆高校畢業生在西安就業落戶,簽訂勞動合同,並交納社會保險的,給予1000元一次性獎勵補助,併發放‘西納英才、安心樂業大禮包’。”

近年,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陸續出臺了最新的城市總體規劃。其中提到,到2035年,北京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上海為2500萬人以內。也就是說未來17年,北京、上海的人口增量極為有限。即便是京滬近期推出的人才新政中,面向的群體也是高端國際人才。

一邊是“減量發展”的北京,一邊是敞開大門的新一線城市,去留的選擇其實也沒那麼難。更何況天津的租金水平比北京更低,據公寓出租房管理軟件房東利器官方平臺數據透露,天津市2017年住宅房屋平均租金水平為24元/月/㎡,同比上漲1.7%,總體保持穩定。

二、逃離深圳,我選擇了長沙,武漢

有人說,沒有外地人,就沒有深圳。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也十分樂意宣傳自身開放的形象,“來了,就是深圳人”一度是深圳最知名的城市廣告語。

然而近年來,逃離深圳的聲音開始出現。今年7月初,華為公司研發部等部門從深圳遷出消息引起業內大量關注,雖然華為表態稱,總部不會離開深圳,但不少吃瓜群眾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連華為也受不了深圳的高房價了。

被高昂的生活成本逼退的不僅僅是科技企業,還有當地人才。根據《報告》,在長沙和武漢的外來人才的來源比例中,來自深圳的人才比例最高。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去年6月底,長沙發布人才新政,“本科以上畢業生‘零門檻’落戶,在長沙工作還能連續兩年拿到每年6000元以上的租房和生活補貼;碩士、博士畢業生首套房分別補貼3萬元、6萬元……”有數據顯示,去年8月到今年6月,長沙辦理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畢業生落戶53167人,遠超前十年總和。

人才新政的吸引力對於各地都是一樣,為什麼來自深圳的人才格外青睞長沙?一個猜測:湘籍人才迴流。

此前有機構,基於9億人春運前夕至除夕的遷徙態勢,分析各地的外來務工人口數據,結果顯示,中部地區仍是外出務工人口主要來源地,人群流向也主要是向北上廣深等沿海發達地區。其中深圳外來人口中,湖南人佔比最多,達到21.76%。

因此,當家鄉的政策進一步跟上,選擇回鄉的人不在少數。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除了長沙,武漢也成為了不少來自深圳人才的首選。

作為全國科教重鎮,武漢擁有89所高校、100多萬在校大學生,是名副其實的“大學之城”。去年初,武漢啟動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提出力爭“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僅2017年,大學生留漢人數30.1萬人,大學生在漢新落戶14.2萬人。

較低的人才成本,使很多科技企業考慮將總部建在人才資源豐富的二三線城市。正如小米武漢總部正式落戶武漢時,雷軍給媒體的回答一樣,湖北及武漢的區位、人才優勢明顯,將在智能製造的產業轉移中擁有極大機會。而像小米這樣的科技公司落戶,又進一步促進了人才的引進。

對於不斷流失的企業和人才,深圳也並非無動無衷,日前,深圳新一輪“房改”正式落地,會否改變房價高企,住房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有待繼續觀察。

三、逃離上海,我選擇了杭州

“上海是杭州的後花園”,這個說法一度流傳於網絡,“臉大”的程度震驚了一票人。但敢說出這種話,總要有幾分底氣。

根據《報告》在杭州人才的十大來源地中,來自上海的人才比例在搶人大戰前後均為最高,其比例為17.48%、21.12%。

阿里巴巴是一個繞不開的因素。首先,阿里巴巴誕生於杭州,它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就吸引了不少來自上海的人才,比如現任CEO張勇就是來自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報告》分析的七個城市當中,只有杭州外來人才的行業來源中,互聯網所佔比例最高。除杭州外,其餘城市佔比最高的均為房地產行業。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杭州擁有全國超過1/3的電子商務網站,除了坐擁阿里、網易等互聯網巨頭的總部外,還有大量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互聯網人才擁有更多就業機會,這是成為“杭漂”最重有說服力的理由之一。

除此之外,人才新政的紅利也必不可少。自從2017年開始至今,二三線城市輪番搶人,杭州也加入了它們的行列,多次升級了自己的人才政策,併發起全球搶人攻略,聚焦“國際人才引育留用機制”。

今年2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杭州人才國際化的實施意見》,重點圍繞外國人才引進和本土人才國際化培養,創新提出“全球聚才十條”“開放育才六條”等政策。

四、逃離廣州,我選擇了深圳?

和其他三個一線城市的人才去往新一線城市不同,來自廣州的人才選擇了在一線城市“內部消化”。

那些逃離北上廣深的人們,最終去了哪裡?

《報告》顯示,在深圳的外來人才中,來自廣州的人才最多,在搶人大戰前後為14.33%、14.25%。其次是來自北京和上海的人才。換句話說,當深圳本地的人才選擇去長沙、武漢的時候,來自北上廣的人才正帶著鋪蓋卷往深圳趕。

套用楊絳先生評價《圍城》的一句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