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阿爾伯.加穆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豆瓣9.3分,《超脫》講述的是亨利在一家瀕臨絕境的學校擔任代課老師,受到叛逆頑劣學生的無端挑釁,他用極強的共情技術化解,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和女教師薩沙的好感,但由於亨利深陷童年的陰影導致他冷漠的拒絕了所有人的善意,試圖脫離所有人的情感連接,如因肥胖的自卑的梅麗迪斯,失足少女艾瑞卡。他常常陷入自我存在的虛無與矛盾,又脆弱敏感、悲憫無力,對女教師的表白無動於衷,對失足少女不屑一顧卻又熱心幫助她找回生活的勇氣,他欣賞梅麗迪斯的文學涵養和繪畫天賦,卻無視她絕望的吶喊。最後梅麗迪斯的飲毒自盡讓他陷入深深的懺悔,他在疼痛中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別人,於是開始了一場救贖之旅。

影片拍攝手法遊移不定,採取仿紀錄片風格,粗糙的顆粒影像,晃動的手持攝影,突兀的大幅仰角,穿插訪談和動畫,凌亂的跳切與閃回,頻繁的虛焦和變焦生動的彰顯慌亂人物不安的內心。在結構上支線散淡遊離,刻意淡化處理衝突,一如亨利漂泊無依、無法停靠的人生。大量的內心獨白和寫意的黑白畫面,悲鳴的樂器,給觀眾帶來巨大的壓抑感,失落卻又有詩意的惆悵。主人公用不卑不亢的姿態將生命的殘酷與凜冽淋漓盡致地展現,尖銳冰冷的質感讓人在沉重的現實和遙遠的自我中進行靈魂的深刻拷問。

【一】遙不可及的自我與真實錯亂的存在,導致亨利悲觀和執著的雙重割裂

鏡頭下的亨利憂鬱而落寞,從頭到尾都是無助又頹廢。大量的獨白在樸實的基調裡不緊不慢的訴說他內心的荒蕪:他沉淪於外公與單身母親的亂倫導致母親抑鬱自殺的陰影中無法自拔;他在瀕臨絕境的學校看盡世間冷漠與殘酷,教師們身處水深火熱,遊離在精神崩潰的邊緣,岌岌可危無法自救;學生們自我放縱荒廢年華,隨意逃課得過且過,濫用暴力殘害生命,隨意侮辱老師同學;他無視失足少女艾瑞卡自暴自棄,肆意被人強暴,墮落成為別人的性工具。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他有用極強的共情能力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厚愛,卻努力的拒絕一切情感的連接,掙脫深陷同伴嘲笑和父母嫌棄的梅麗迪斯,遠離試圖走進他內心的女教師薩沙。他在每一個微小的場景裡敏感的捕捉到母親的存在,讓自己沉浸在巨大的絕望中,卻對自己真實的情緒熟視無睹,用極致的理智對抗情感的宣洩。

同時他又是充滿溫情和善良的:他真誠的希望學校和家長的覺醒讓學生重新擁有金色的童年,他教會學生用文學的力量自我拯救,用信仰和想象力守護思想;他讓無家可歸的失足少女艾瑞卡留宿並悉心照料。他無依無靠,悲觀無助,卻又試圖用盡力量幫助身邊的人。

“我們都有事,都有眼下要處理的事情。我們都會晚上把問題帶回家,白天帶著問題去上班,我想這種無助,對於勇氣的認知就好像在海上無依無靠的漂流,沒有救生衣,沒有安全感,突然你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把救生衣給扔了。”

亨利真實的存在於這個冷漠的世界,卻又從來不曾屬於這個世界。

法國哲學家阿貝爾·加繆曾說:“我從未這般深切感覺到如此超脫於自身,卻依存於世界。”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那個包,沒有任何感覺,它是空的,我也不會被你傷害,你沒有理由生我的氣,因為我是少數試圖給你提供機會的人之一”,亨利的情感總是如此的隱忍和無奈,試圖超脫於自身,卻又用自我折磨的方式感受到真實的存在。

亨利用柔軟的內心的悲憫他人卻執著的用理智審判真實的自己,他在童年陰霾的下淪為毫無感情的機器,行屍走肉般孤獨的活著。

【二】面對生命消亡崩塌,試圖與人建立連接卻崇拜極致的自由主義

影片中亨利具有無人企及的共情稟賦,卻冷靜客觀的斷開一切的情感連接,在漠然的世界裡踽踽獨行,直到三個女人走近他的生命,他的人生有了新的走向。

1.無視梅麗迪斯的絕望吶喊,執著的情感剋制導致校園悲劇

梅麗迪斯是亨利的學生,相貌平平,卻有著極其敏感的內心,豐富的文學內涵和驚人的繪畫天賦,對攝影的品味也無人能及。但她因肥胖受盡了同學的侮辱,攝影和繪畫也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影片用閃回的藝術形式展示了梅麗迪斯家庭環境的惡劣。

“這些是什麼玩意,你受盡折磨的靈魂嗎?”

“我受不了了,爸爸。”

“畫點積極向上的,我們得為生活買單,頭髮再長點,再減減肥。”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面對父親的辱罵她含淚忍受,父親對她絕望的吶喊更是充耳不聞,用功利的價值觀綁架她幼小的心靈。梅麗迪斯嘗試著自信,掙扎著解脫,卻總在希望與失望邊緣徘徊,走投無路之際向亨利求助,並表達了內心的對他的愛,然而亨利殘忍的拒絕她,用說教的話語試圖把她掙脫。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我們都無能為力,只能去接受糟糕的現實,但這不夠,我撐不下去,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感到痛苦,我們的生活中都有亂七八糟的事,人生就是很令人費解,我懂。”

“我沒有答案,但我知道如果你把它都寫下來,事情就是慢慢變好的。”

亨利已經麻木得無法共情梅麗迪斯的艱難與絕望,他認為病入膏肓的自己都難以自救,無法成為別人的救贖者,他用極端的剋制向世界宣示他的“冷酷無情”。

當梅麗迪斯用一勞永逸的自殺方式結束生命,亨利陷入深深的懺悔。他認為他失敗了,讓所有人都失望了,包括他自己。經過深刻的反思,他意識到他都有責任去引導年輕人,以防他們走上不歸路,變得支離破碎,自暴自棄。

2. 拒絕女教師薩沙走進他的世界,封閉的自我找不到出口

年輕漂亮的女教師薩沙教書的初衷很自私,只是因為她媽媽在麥迪遜教課,她需要自我約束選擇教師職業。她儘管不喜歡繁瑣的教務工作卻依然耐心教導學生,面對家長的恐嚇咆哮依然不計前嫌的幫助學生。她外表精緻,生活卻一地雞毛,下班之後不知道該幹什麼,害怕週五回家,害怕獨處的每一時刻。

無法享受獨處的人,靈魂是空虛的。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薩沙嘗試過改變身邊的環境,改變自己,變得更有內涵、有力量。

“有人覺得我們能改變一些事情,有時當我們醒來,才知道我們也力所不能及。”

生而為人,有時候打敗自己的不只是我們本身,還有殘酷的現實。

薩沙和亨利其實是兩個世界的人,亨利內涵豐富,靈魂與現實有著無法觸及的遙遠。她只會用生硬的語言和亨利對話,無法共情亨利的內心感受,她淺薄的思想無法理解亨利的深刻和隱忍。

從薩沙的眼裡,亨利看不見眼中的自己,看不見自己的影子,他找不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感覺。

如果你的靈魂不被一個人真正的看見,你就不會愛上這個人。

“我不是一個人,沙拉,你不應該在這,我不在這,你可能可以看見我,但這只是我的軀殼。”

面對薩沙的誤會,亨利果斷拒絕了她。

他們逐漸走向平行的世界,居無定所的亨利淡出薩沙的視野。

3. 徘徊在接受和拒絕的邊緣,狠心送走失足少女艾瑞卡

亨利在回家路上偶遇失足少女艾瑞卡,她孤苦無依自暴自棄用性交易維持生存。一開始亨利用暴力語言攻擊她的卑微和墮落。再次相遇時,狂放不羈的艾瑞卡由於飢餓過度向亨利發出求助,亨利無奈的把她帶回家並讓她留宿,給她擦洗傷口。艾瑞卡給他做飯打掃衛生,儼然變成了一個賢惠顧家的女孩。隨著相處的深入,亨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那種母親在世時才有的依戀和安定。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當他試圖靠近艾瑞卡,母親和外公不堪回首的亂倫畫面再次不斷的在他腦海盤旋,加上女教師薩沙的誤會,內心的恥辱一觸即發。於是他狠心將艾瑞卡送去收容所,艾瑞卡臨別時的嚎啕大哭,再次將他艱難堆砌起來的精神壁壘碾壓破碎。

他告訴艾瑞卡不用對他有所期待,她只是暫時的停留,始終是要走的。她只是生命的一個過客。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這些孩子需要一些別的什麼東西,他們不需要我。”

冷靜漠然的亨利自始至終都沒有走出不忍直視的童年陰影。他嘗試著脫離,卻一次又一次在失敗中落荒而逃。

當一個人沉迷於一種傷害,這種傷害便像毒藥一般讓人上癮,變成一種貪戀的惡性力量,驅散所有的人間溫暖。

【三】割捨過去,衝破自我與現實的枷鎖,拉近靈魂與存在的距離

“我們都需要一些東西,使我們能夠從繁瑣的現實中解脫,或多或少思考下事情的根源,沒人願意去想,需要多少努力才能脫離苦海,我們都需要解脫。”

梅麗迪斯結束生命的極端方式給亨利帶來了強烈的精神衝擊,這之後他開始有了新的改變,他不再對他人冷漠,對死亡麻木,對愛毫不在乎。

他不再像一張鈔票,在無望的人們手中流動。

他用前所未有的力量衝破自我與現實的枷鎖,開啟一場漫長的救贖之旅。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他來到新的學校,開始嘗試和學生們互動,建立親密的師生關係;改變以往壓抑的黑色著裝,領帶換成色彩明快的風格,襯衫顏色變成了純淨的白色;開始嘗試著走出童年的陰影,從梅麗迪斯的離開找到了存在的價值,意識到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尋找遺失的自我,重新找到生活的勇氣。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他在外公的彌留之際知道了母親自殺的真相,然而此時的他已經能夠淡定的接受事實。他和艾瑞卡互贈禮物,露出了消失已久的笑容,她參與了他的人生,給了他薄涼世界少有的溫暖;他給了她自我覺醒,重新崛起的力量。

最後,他來到收容所,把艾瑞卡接了回來。

豆瓣9.3分,壓抑到不敢二刷的《超脫》: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亨利正在努力的突破自我的精神枷鎖,釋放更多的心靈空間,接納更多人走進他的生命。

結語:

《超脫》用極其凌冽的手法彰顯當代城市荒原裡一部分人的生存現實,教師岌岌可危的靈魂,失足少女的自暴自棄,學生的放縱無度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連鎖的生態反應讓每個人都陷入自我與現實的枷鎖。悲觀與執著的失衡,讓貧瘠的精神世界雜草叢生。而衝破精神的枷鎖,我們需要勇敢的丟棄思想的廢墟,建立更多的世界連接,用力擁抱他人,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探尋生命的真諦。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世界因我們的存在而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